怎樣看待主流和德雲社的“雅俗”之爭?

豬鼻子兔


第一,我很喜歡郭德綱,他對相聲的貢獻有目共睹,個人非常喜歡他的風格,按一般說法,他應該是“俗”的代表,屬於非主流

第二,我很尊重姜昆,他在相聲界的地位也不是憑空來的,曾經的年代為老百姓也帶來過無數的歡笑,現為曲協主席,自然是主流“雅”的代表

第三,我不是中庸,我不是沒有立場,我不是沒有觀點,但我的觀點有點“中庸”,我認為主流與非主流二者相輔相成,又相互競爭,缺了誰相聲都是不完整的,或者說是不健康的,好比一對夫妻,相愛又相殺,缺了誰它都不是日子,沒法過

第四,主流相聲是從早期非主流相聲裡脫胎而來,清末民初的相聲既有民間智慧也有大量無下限的低俗不堪,主流相聲是解放後對其整理改造而來,但是改的過了頭,太不俗了,失去了活力。

然而也確實順應了當時的歷史環境,而且在那個文化生活極匱乏的年代很大程度滿足了老百姓對快樂的渴望。

改革開放後,小品,港片,歐美大片,港臺歌星,各種綜藝等等各種文化生活的絢麗光彩,迅速暗淡了相聲,使其走向沒落。

其實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誰沒有在大年三十守著熊貓牌黑白還是彩色電視機享受過相聲的快樂,只是此時,只能說又愛又恨,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郭德綱是個異類,他把俗的成分一定程度又拾回來了,使相聲又恢復了生命力。迅速崛起

說到底,老百姓都是俗人,要的只是一點快樂,生活已經不易,誰有精力整天去琢磨高大上?

而且郭德綱玩的也不全是俗啊,他的相聲表現出來好像也是很有文化的樣子,特別是傳統文化方面,還是很有兩把刷子滴,這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沒辦法,這種有點小壞的人就是招人喜歡啊

第五,姜昆是體制內的人,地位擺在那兒,政治要考量,立場要清晰,作為曲協主席,面對的是全國,不是郭德綱一個人

他的存在對相聲也是有好處的,他能提醒郭德綱們,別把相聲搞到太沒下限了,俗也要俗的有底限,這才能讓相聲能真正健康發展。

所謂物極必反,事情過了必定要壞,尤其是市場經濟環境下純以求利為目的的搞法

比如現在的影視圈,看似一片繁榮,其實已經爛到骨頭了,各種無下限的搞法,已經拍不出什麼真正好片了。

所以說,姜昆經常反一下三俗,對相聲來說算是個宏觀調控,有利於相聲的真正生態健康

而且現在是郭德綱一家獨大,真沒個人管管,這小子指不定多膨脹呢!

至於他倆個人恩怨,算了,誰家沒有個雞毛蒜皮呢?誰都不是聖人,不值一提!

個人建議,姜昆要注意方式方法問題,看問題格局要提高,郭德綱嘛,理解下人家的立場,體制內的人,看問題自然嚴肅些,你小子不要膨脹,多學習,提高業務能力……愛咋咋地


大紅鋒


聊聊雅俗吧。李金斗嫖娼是雅是俗?侯二摟著安娜金是雅是俗?戴志誠翹了師叔的老婆又是雅是俗?敢情這些人把事兒都做了,才開始討論德雲那些打嘴炮的是雅是俗?還要不要臉了?不是要雅嗎?可以。姜某人先在上海北京填滿個萬人專場如何?是不是才有資格好好教人家相聲應該怎麼說?所謂的雅俗本質上就是偽命題,一塊遮羞布而已。相聲好不好,俗不俗,不是某個人說了算,而是廣大衣食父母說了算。上海一萬八千人場滿坑滿谷,衣食父母說人家喜歡啊。你代表不了那一萬八千人吧。順便一提,在北京上海,花兩千買兩張相聲票的,絕不是收入只有四五千的,一定是白領中產以上,北京上海的白領都是本科打底吧,文化品味應該不低吧。


燎原夜火


雅俗之爭這件是有一個關鍵性的文件,據說06年的時候據說有個什麼反三俗大會,郭德綱還參加了那個會議。

會議的針對性很強了,就是針對郭德綱的,因為那時候所有的相聲演員還有地方演出的有觀眾聽的也就剩郭德綱了。大藝術家坐辦公室,籤不籤這個反三俗的協議是沒什麼關係的,反正大不了這輩子不說相聲了,說也就說那一兩段,能混一輩子,體制內的也餓不死。

那個大會上的氣氛怎麼樣,咱們是不知道啊,但是事情過去兩年後,郭德綱在自己博客上紀念了一下那次大會,大概意思就是誰走的路是正確的咱們走著瞧。

文章最後郭寫了一首詩,瞭解一下。

門徑蕭蕭長綠苔,一回臨此一徘徊.

青牛莫講函關去,白馬休提印度來.

要分是非憑烈火,欲論真假築高臺.

眼前若有窮不怕,踏盡人間狗賤才.


閒白社


主流是雅俗共賞。從廾世紀五十年代起中國的相聲藝術真正的體現在語言的藝術中。無論是候寶林,馬三立,常寶堃等老一輩藝人,還是後耒的馬季,師盛傑,候躍文,常貴田,姜昆等主流體制晚輩們說的相聲通俗易懂,從不帶髒話,粗話,葷話。從不說低級下流的,不求上進的,思想政治低下的段子。他們的作品充滿正能量,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鼓舞人心,寓教於樂之中。郭德綱與德雲社的出現。可以說沒有一件好的段子。件件都是胡說八道,段段都是低俗,不堪入耳。尤其是一些取笑逗樂的關子,更是無聊之極。所以郭德綱的段子無雅俗之談。相聲需要通俗的語言藝術。不需要低俗的東西充斥著人民的文藝陣地。我期盼主流體制高舉的改革創新的大旗高高飄揚。反三俗力度要加大。特別是一些知名人士和任職於中國文化藝術聯合會的領導同志。來一次自我總結,對執行黨的文藝方針,路線,政策方方面面進行一次對照撿查尤其對思想覺悟,政治立場方面向題要嚴以律己。加以改正。不能使演藝圈相聲界的混亂局面再繼續下去了。


手機用戶50033158426



雅與俗其實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只是被用來攻擊對方的藉口而已。相聲界的人大部分都是人精,難道不知道雅俗共賞的道理?在學徒階段,師父們應該都教過的,在什麼場合說什麼樣的相聲,這個屬於基本功課吧!


簡單舉例來說,在春晚的舞臺上能不說高雅的相聲嗎?當然不行,因為你不高雅,根本就通不過重重審核,即便是郭德綱和岳雲鵬,在春晚說的相聲也是他們所有作品中相對高雅的。在小劇場能不說通俗的相聲嗎?當然也不行,你在臺上說教,觀眾能忍得了?不出五分鐘就得把你轟下臺!


所以雅與俗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間,之所以互相攻擊,是因為都想吃掉對方,把對方碗裡的肉扒拉到自己碗裡來。


主流相聲藝術家們天真的認為,把郭德綱的相聲封殺了,他們就能全球商演了嗎?可惜了了,老百姓現在可沒那麼好忽悠了。現在網絡這麼發達,老百姓娛樂的項目太多太多了,相聲只是其中一項而已,假如沒有郭德綱的相聲,老百姓也不會一窩蜂的去看主流藝術家們商演的,有這時間我還不如看看綜藝,玩個遊戲,聽個演唱會啥的呢!


雅俗之爭早就可以消停了,只有老百姓喜歡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是瞎扯淡!


相聲演義


啥叫雅?啥叫俗?知道有個詞叫雅俗共賞嗎?

雅俗共賞: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主流自然指的是相聲主流,德雲社也是為了相聲的弘揚與發展成立的。那既然都是關於相聲這門藝術的,那我覺得就相聲而言,表演給誰看的?相聲是說給誰聽的?
觀眾吧,對吧?那啥才是好相聲,就是觀眾喜歡的,觀眾願意看演員表演的相聲才是好的,值得推崇的,要不然,就算雅俗整個你死我活,觀眾不買票,有意義嗎?

我認為啊,就是哪一個東西好不好,是由看得人說的。

如果相聲“兩派”一定要分出個雅俗,那我想我定不是一個高雅之人吧!

早年間,我對相聲的印象只是幾個人說群口,侃侃而談一些“無聊”的文理知識,每次春晚,必定會跳過去。雖然,我不喜歡,但是,我也理解他們。畢竟春晚對節目的要求是真的很高,而且,春晚是官方的晚會,當然要宣揚社會主義正能量。不可以講段子,不能肆無忌憚的開玩笑,這是不允許的,於是,穿西裝上春晚這類的電視相聲被大部分人認定為“根紅苗正”,而德雲社就被當成了對立方。

我從前也是一直對相聲不感興趣,覺得很無聊,而且,由於郭德綱與那誰的戰爭,我一直都沒有看過德雲社的相聲。直到張雲雷、孟鶴堂出現了,我覺得相聲這樣聽也挺好的,開心不就得了?
其實,相聲、小品不都是供人們娛樂消遣的嗎?所以,我覺得聽相聲、看相聲都是為了開心。

這不就得了嗎


一隻無名鸚鵡


相聲脫離了“俗”就不叫相聲,直接叫歌朗誦比較準確,雅俗共賞通俗易懂才是真正的相聲。牡丹:花中之王高雅富貴的象徵,花開富貴指的就是牡丹花,但偏偏孕育它的土壤裡越是有腐臭黴糞便(肥)它開的花就越美麗,即使你把它移植在花盆中,也要施肥澆水它才會鮮豔美麗。也就是說沒有俗也就沒有雅,但沒有雅並不影響俗的存在,俗隨時可以孕育出雅來。筆者用牡丹花比喻相聲覺得很貼切,如果相聲單獨搞個高雅相聲,也就脫離了孕育它的土壤,一定會走向衰亡。

如同將牡丹移植到花盆中再也不給施肥了它只是一時鮮豔,時間久之雖然還叫牡丹但它能好看到哪去?久之必將衰落。

在筆者看來:俗就是一片沃土,諷刺是相聲的利器。90年代末到2000年初,相聲各大名家試圖將相聲脫離“俗”拋棄諷刺(脫離沃土)也曾艱難的創作出不少作品,但耳熟能詳的段子幾乎沒有。例如:春晚相聲大家耳熟能詳才對,但這段90年代的《京九演義》大家是否還有印象,這是一段標準的歌功頌德的相聲,恐怕記住的人不多,因為段子中沒有俗與諷刺,也就沒有了靈魂。姜昆的相聲《說變》讚美之詞更是不絕於耳,但誰又能記得呢?

有人說郭德綱的段子我也沒記住幾個,那是你沒記住相聲名字,但說幾他的包袱估計很多人都有印象。例如:1.我的媽呀!太刺激了。2.有困難要幫,沒困難製造困難也要幫。3.兩口子不一定感情好,感情好不一定是兩口子…。4.要不是打不過你,我早跟你翻臉了。5.我要讓全世界的人知道我低調。6.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等等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郭德綱帶火了相聲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傳統戲曲的發展。


在有些人眼裡郭德綱對曲藝的貢獻裝看不見,他們眼中只看到了“俗”。那麼筆者認為:相聲是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俗人自然看到的就是俗,雅人自然欣賞的是雅,所以有些人看到的全是低俗也不足為奇。相聲中的俗與諷刺行為常常被專家學者詬病,相聲不能諷刺農民、工人、老師、領導、村官等等,就這麼說吧你能叫的上來的合法職稱都不能諷刺。郭德綱只好自嘲和諷刺搭檔,但這又犯了專家學者的忌諱說你“俗”。在這種情況下相聲只有死路一條,難道非得去學姜昆的歌朗誦不成?那還能叫相聲嗎?最後筆者認為:俗完全可以可孕育出雅,但雅到極致相當於把牡丹花剪下來插在花瓶裡欣賞,用不了幾天就枯萎了。凡是將雅與俗分開來說的,一定是相聲界的外行 ,相聲必須是雅俗共賞的藝術。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明辨是非123


相聲的雅俗之爭,最近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混戰中充滿血腥的感覺,舞臺上的暗諷明鬥,網絡上的暴力罵戰,不斷升級,刺刀見紅,刀刀致命……

高雅藝術,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一個國家,社會物質生活品質越來越好的時候,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嚮往,審美標準是選擇陶冶情操的文化藝術質量指數。所以,在歐洲各國,高雅藝術是一種時尚,古典音樂,詩歌朗誦,歌劇芭蕾,往往座無虛席,觀眾西裝革履,大方得體,有序安靜,在享受文化藝術的過程中,讓心靈平靜如水。在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哪種世界頂級藝術殿堂,人們對藝術家的崇敬由心而起!在雷鳴般的掌聲中起立,向藝術家致敬!我們國家尚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普通老百姓的物質生活品質,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在加上幾千年積累沉澱的市井文化影響,仇官,仇富心理作用的引導,黃色,低俗的文化藝術還有很大的市場,在打渾罵稍中找到內心的平衡,緩解疲勞,放鬆壓力,在廉價的笑聲中釋然!找到安慰!存在就是合理,有市場需求,有觀眾捧場,觀眾花錢買笑,覺得很過癮!相聲主角也賺得盆滿缽滿!三俗也好,主流也好,毛主席說過,文化藝術是為人民服務的。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才是人間正道!內訌只能是兩敗俱傷,內耗嚴重影響文化藝術的發展、內鬥不斷傷害別人也最終還是害人害己!觀眾忙著站隊互歐,互罵,顯現出來的是國民素質的低下!人格分裂,被文明唾棄!我們將來一定會選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文化藝術是陶冶情操的,不是用來刺激感官的!不喜勿噴!


用戶167695504


我個人認為應拋棄成見與個人恩怨,放下主流與非主流之爭。但話說回來,文藝工作者也要對得起這個稱呼,不能只考慮市場而迎合一些低俗黃色的東西,有市場只代表你會賺錢,人家黃賭毒黑社會都也有市場嘛,能提倡嗎?另一方面來說,提到主流相聲,現在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你批評非主流你自己最好拿點真材實料來,別成天瞧不起這瞧不起那的,有意思麼?所以,我個人的意思是:相聲最大眾化的文藝,得有點厚度,別太惡俗,主流相聲江郎才盡啊,缺少幽默與人才,需努力努力再努力!!!


千騎169


哈哈哈!我首先笑一笑,為什麼會有如此之說,因為,每一種藝術形式的受眾都是老百姓與觀眾們,他們的喜好與反響就代表最真實的意見和想法,雅俗之爭對於我們來說應該談認知。相聲的起源來自於民間藝術,它深深地紮根於老百姓當中,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相聲段子的素材基本上也是來自於民間喜聞樂見的事情,這樣就能接地氣,也非常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和喜愛,如此就通俗一點去說,中國幾千年的風俗習慣就是家長裡短愛熱鬧,不然,我們就見不到春節聯歡晚會這樣高雅的殿堂了。什麼叫做雅?什麼叫做俗?難道脫離了群眾路線與生活就叫做雅嗎?難道相聲題材來自於民間素材就叫做俗嗎?如果非要強加把任何藝術形式都來一個雅俗之爭並做一個區分的話,那我們民間藝術將會大量的流失甚至是會被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其實,我們現在的年代就是一個市場經濟的年代,對於相聲這門藝術的發展來說並不見得要把它格式化、體制化就是件好事,如果這樣,它會限制相聲這門藝術的發展與規劃,針對相聲來說我們並沒有見到建制內的人起到了什麼引領作用,我們都應該記得鄧小平說過的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不管黑貓還是白貓,只要是抓住老鼠的貓就是好貓。”現在,讓我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看到了相聲的興旺、發達與前景,我非常相信每一門藝術形式的形成與發展都需要一個真正有能力的組織去做榜樣,也需要一個對市場非常有領悟能力的帶頭人,同時,任何語言類藝術必須融入到社會與生活當中去。我想,各種藝術形式都可以進行編制,但是,它並不需要一些所謂體制內的人去指手劃腳,因為,體制內的教條主義說不定就會限制各種藝術形式的發展與方向,我為什麼會有如此之說?因為市場起到了決定性的因素,老百姓與觀眾們才是最有發言權的人。最後,我們迴歸到話題本身,我認為,相聲與任何語言類的藝術都可以做到如:拉拉家常、說說裡短、談談理想、聊聊未來這樣喜聞樂見的形式與氛圍,這裡面就包含了雅俗之說,如此,語言類的藝術能做到雅俗共賞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