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美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為何雷聲大、雨點小?

臺灣海峽最近不太平,經歷了好幾場地震——

第一場是島內的“九合一選舉”掀起了政壇地震,讓民進黨輸的連底褲都差點沒剩下;

第二場則是前兩日發生在臺灣海峽的6.2級自然地震,讓臺灣民眾擔心原本就年久失修的中橫公路和蘇花公路會不會又因為地震而關閉;

第三場則是本週三兩艘美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挑釁中國主權,引發了島內擔心大陸是否“武統臺灣”的軍事地震。

觀察|美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為何雷聲大、雨點小?

這三場地震,時間上有先有後,結果上卻殊途同歸——臺灣民眾,被“搞怕了”。政壇地震使之看透了藍綠兩黨政治惡鬥的本質,而自然地震使之看清了臺灣越發孱弱的基礎設施在自然災害面前不堪一擊,但軍事地震則使之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美國這個所謂的“盟友”除了添堵之外,根本靠不住。

可是美國似乎並不這麼想,反而是氣定神閒地昭告天下。美國國防部亞太事務發言人、海軍陸戰隊中校羅根證實,美國導彈驅逐艦“斯托克代爾”號和補給艦“佩科斯”號於11月28日“例行性經過臺灣海峽”。

美國聲稱,此舉“體現美國致力於一個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美國海軍將持續在任何國際法允許的地方飛行、航行和活動。”

結果話還沒說完,立即被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怒懟”。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會上強調,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隨後,

國防部也直接亮明態度,宣佈解放軍全程掌控美艦動向,將持續保持高度戒備。

美國在這個事情上也被搞得灰頭土臉。本來想借此機會再度“耀武揚威”下,結果沒想到後面跟了一大長串中國的驅逐艦隊,活脫脫就是“受人監視”,哪裡能展現太平洋艦隊的雄風?

至於臺灣就更加尷尬,“九合一選舉”後民進黨本就痛失半壁江山,現在再來個艦隊巡航,除了招到民眾反對外,更可能導致兩岸關係惡化,又怎麼體現出“狐假虎威”的快感?

正因如此,美國在艦隊穿過臺灣海峽時,也沒有了昔日的風光,反而“低調行事”,儘管在輿論上大肆宣傳,但是實際動作卻“很是剋制”,始終與中國海軍驅逐艦保持安全距離,就這樣灰溜溜快速通航,駛向公海。

可是,為什麼明明行動很低調,美國卻要在輿論上高調宣揚呢?原因何在?

一方面,美國在行動上低調,是因為要儘可能避免中美軍事衝突。美國心裡很清楚,即便自己主張臺灣海峽是“國際水域”,但自己也僅僅擁有過境權而已,斷不敢在中國的軍事領域範圍內煽風點火。

而且美國特意選擇了在沒有軍事演習、沒有象徵意義、沒有歷史政治事件的普通日子,為的就是想要淡化“穿越”臺灣海峽帶來的緊張感和衝突感,以免引發中方震怒。

觀察|美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為何雷聲大、雨點小?

更何況,2018年10月初,美國海軍“黃蜂號”兩棲攻擊艦請求11月停靠香港進行所謂的“補給”,結果被我國霸氣拒絕,讓美國很是沒有面子。

要知道,香港作為全球最繁忙的貿易港和自由港,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港口作業設備和補給方案,能夠在獲得中國政府許可的前提下自由停靠。

可是,美國此前“被拒”的教訓仍歷歷在目,萬萬不敢在此關鍵節點再度激怒中國,更不要說在過境臺海時還搞什麼“秀肌肉”的“么蛾子”,也許這麼做的後果就是,連通過臺海的機會都沒了。

觀察|美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為何雷聲大、雨點小?

蔡英文宣佈辭去黨主席圖片來自臺媒

另一方面,美國又在輿論上上格外高調,是因為要儘可能要為臺灣“造勢撐腰”。

眾所周知,在本次“九合一選舉”中,一向與美國關係交好的民進黨慘敗,而且在島內掀起了一股“民進黨不倒,臺灣不會好”的示威運動。對此,一心想要打“臺灣牌”的美國自然不會坐視不管,而是要儘可能予以臺灣政治上的承諾,藉此穩定島內民心。

“美艦過境”雖然只能“悄悄做”,但美國卻抓住一切機會“大聲說”,其目的就是為了營造“美國支持臺灣”的虛假印象,意在讓大陸知道“臺美關係不錯”,而且也向島內民眾展示“美臺同心”,暗喻臺灣和美國高層之間“心有靈犀”的默契。

對此,民進黨自然感到滿心歡喜,畢竟在執政成績不佳、民調低迷的情況下,營造出美軍願意“協防”臺灣的印象,可能被視為是黔驢技窮之後的安慰之舉。為了求得美國的軍事庇護,臺當局也將“美國軍艦通過臺灣海峽”作為“執政功績”大書特書,炒熱輿情。

當然,美國也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通過輿論施壓妄圖製造臺海壓力,與中美貿易戰相配合, 增加與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都讓這件原本說不上光彩的事情被炒作到盡人皆知。

無論如何,美國軍艦穿過臺灣海峽,再怎麼說也只能是“雷聲大,雨點小”。更何況,臺灣海峽風暴無常,天氣陰晴不定,美國下次再敢前來進犯,可是要小心雷暴天氣,免得“裝逼遭雷劈”。

文:西北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