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基礎知識:鳥類的分類及建議


鳥的基礎知識:鳥類的分類及建議

1、什麼是鳥?

它的特徵是:體表長有羽毛,卵生、恆溫的高等脊椎動物。

2、分類

①根據鳥的棲息環境大概分為:溼地鳥類、林灌鳥類、山地鳥類、城鎮鳥類、農田草地鳥類、高原荒漠鳥類等。

②按照鳥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特徵大致可分為:

遊禽。大多在水上生活。腳短,趾間有蹼,步行笨拙,善於游泳潛水。嘴一般闊而扁平,適合在水中索取食物。鸕鷀、雁、鴨、鷗、鸊鵜為其代表種類。

涉禽。一般在淺水、沼澤地帶生活。腿和腳趾很長,適應涉水行走。嘴長,頸長。 鷺、鶴為其代表種類。

陸禽。包括雞形目和鴿形目鳥類。多在地上活動,主要從地面上啄取食物。雉雞、灰胸竹雞、斑鳩為主要代表。

猛禽。肉食性鳥,性兇猛。鷹。

攀禽。腳趾多兩前、兩後,適合在樹上攀緣活動。有專吃樹皮內害蟲的啄木鳥。有消滅害蟲的能手的杜鵑。還有捕魚高手翠鳥等。

鳴禽。種類最多,幾乎佔了現生鳥類的一半以上。個體較小。鳴管發達,善於鳴叫。 麻雀、喜鵲、山雀等屬於鳴禽。

鳥的基礎知識:鳥類的分類及建議

③按照鳥類的居留類型主要分為:留鳥、候鳥、迷鳥。

留鳥:在當地全年出現並有繁殖行為。

漂鳥:非繁殖期間隨食物因素在當地小範圍遊蕩。

候鳥:隨季節的變化而遷徙的鳥類,分為夏候鳥、冬候鳥、旅鳥等。

迷鳥:由於大風或其它意外原因偶然出現在其分佈區以外的地方的鳥。

3、為什麼要保護鳥類

鳥的歷史比人類歷史還要悠久。現在,全世界約有鳥類8600種。人們之所以愛鳥,因為:

① 不少鳥的羽毛美麗,歌喉動聽,美化了大自然,還可以供觀賞。

②鳥類為人提供大量的肉、蛋、羽絨和糞肥,成為一大資源。

③不少鳥吃害蟲、害獸,對人類有益。約有90%以上是以昆蟲為食的,抑制害蟲的繁衍、保護農業生產、保護生態平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958年全國打麻雀,結果第二年害蟲猖獗。資料表明,世界上有100多萬種昆蟲,並有驚人的繁殖能力,同時也受種種因素的制約,鳥類就是重要因素之一。鳥類中的大多數是捕食害蟲的能手。一窩海燕在一個夏季能吃掉7萬隻蝗蟲;一隻灰喜鵲一年能吃掉15000條松毛蟲。

④有的鳥還能傳播花粉和種子。特別是北方普遍分佈的松鴉和星鴉等,對於許多樹種的擴散有貢獻,是自然界的“植物造林”能手。經鳥類排洩出的硬殼種子,反而容易萌發,因此鳥類被稱為“義務造林員”

鳥類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員,不僅是因為鳥能給自然帶來無限生機,給人類生活增添無窮樂趣,還因為絕大多數的鳥是益鳥,對維護生態平衡有利。它們是人類的朋友。如果鳥類在地球上絕跡,不但大自然要失去鶯歌燕舞的生機,更重要的是生態將失去平衡,人類將會遭災。

全世界現存鳥類9000餘種。到上個世紀末,又有400-500種絕滅。在鳥類瀕臨絕種的原因中,棲息地改變或被破壞佔60%,人類捕殺佔29%。根據調查和估計,每消失一種鳥類,以為著與它伴生的90種昆蟲、35種植物、2-3種魚類隨之消失;同時,每兩種鳥類消失,必然會有一種捕乳動物隨之絕跡。

氣候變化和環境變化顯示,到2100年,至少有1200種鳥將消失,而這僅僅是一種保守的估計。儘管自1500年以來,僅1.3%的鳥類滅絕。但同時期,全球單個鳥的數目估計有20%到25%的減少。

鳥的基礎知識:鳥類的分類及建議

4、保護野生鳥類的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保護意識。

全社會都要動員起來,普及愛鳥教育,增強愛鳥意識,只有全民的關愛,鳥兒才有自由的藍天。這已是野生保護的共識。經常向你身邊的人宣傳保護野生鳥類。首先規勸自己的親友不要食用、飼養、捕捉野生鳥類,然而再推而廣之。

2、開展扯網行動。在野外觀鳥、調查的時候,見到鳥網、夾子等獵殺野生鳥類的工具,一律拆除。當然這要採取一定策略,在人手少,實力弱,而對方有人看護的情況下,最好不要碰硬,人身安全也要注意。

3、向森林公安等有關部門舉報。

4、和一些對野生動物比較關注的媒體一起開展宣傳活動。

5、提高保護鳥類的意識,加強保護措施是保護鳥類的重要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