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陪你喝酒的人,往往最懂你

歌為知音所唱,酒為知己而醉。喝酒少不了一知己,她是你生命中的天使,讓人與人的靈魂相互交融。尋一處酒館,找個能陪你喝酒的人,倒上酒,小酌也可、豪飲也罷,舉杯推盞,三生三世又何妨!

能陪你喝酒的人,往往最懂你

想起《聖經》裡的一段話:“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能陪你喝酒的人,往往最懂你

雖然《聖經》裡的愛是更大的愛,遠遠不止於愛情,但愛情“大”到一定程度,我相信也應該是類似於靈魂伴侶這樣子的。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精神上的需求多過物質?又是什麼原因,比起一個經濟適用型的伴侶,我們更想要一個精神契合的靈魂伴侶?

到底什麼是靈魂伴侶?是像徐志摩所寫在靈魂交匯時互放的光亮,還是像錢鍾書和楊絳攜手一生的琴瑟和鳴,或是像《查令十字街84號》書中所寫的通信20年從未見面的柏拉圖之戀?

能陪你喝酒的人,往往最懂你

關於靈魂伴侶的定義似乎很難有一個絕對的說法,不過大部分人所傾同的是,這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懂你”。

就像美國小說家詹迪·尼爾森對於靈魂伴侶的解釋:“遇見靈魂伴侶的感覺,就好像走進一座你曾經住過的房子裡——你認識那些傢俱,認識牆上的畫,架上的書,抽屜裡的東西:如果在這個房子裡你陷入黑暗,你也仍然能夠自如地四處行走。”

能陪你喝酒的人,往往最懂你

那是一種靈魂的高度契合。

起初,你們發現彼此有驚人相似的品味和愛好,會說同樣的話,做同一件事,愛喝同樣的酒,後來發現原來你們是同一個人。

套用一句詩就是“你不用說話,我就十分明白”。

懂得風起的日子,淡看落花;懂得雪舞的時節,舉杯邀月。

《倚天屠龍記》裡,周芷若問張無忌,最喜歡的女人是誰?張無忌答道:“芷若,我對你一向敬重,對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對小昭是意存憐惜,但對趙姑娘卻是……卻是銘心刻骨的相愛。”

能陪你喝酒的人,往往最懂你

張無忌說出這個答案並不意外,因為張無忌和趙敏喝過酒,和其他人沒有。

金庸筆下的愛情,並不都令人信服,但張無忌和趙敏在大都小酒館的三次相會,卻讓人感覺到情意綿綿。

趙敏約張無忌,總會選在那個“拿一隻火鍋,切三斤生羊肉,打兩斤白酒”的小酒館,每一杯,她都拿過張無忌的酒杯先喝一口,張無忌接連喝了三杯她飲過的、杯邊留著淡淡的胭脂唇印的殘酒,“心神不禁有些異樣,一抬頭,只見她淺笑盈盈,酒氣將她粉頰一蒸,更是嬌豔萬狀。”

如果男人能和一個女人喝酒,那麼他倆必定有聊不完的話。

雙方都愛喝酒的人幸福感更強,對兩性關係的疲憊感更少,兩人關係更健康;某方愛喝酒而另一方厭惡喝酒的搭配,不幸福的幾率相對要高很多。

能陪你喝酒的人,往往最懂你

與你喝多少酒,就對你有多少愛,也往往是最懂你的人。

就像鹿先森在《春風十里》裡的那句歌詞——今天的風吹向你,下了雨,我說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一個懂你的人,勝過萬千過客;一句懂你的話,更比無數安慰。懂你的人,是你心安的理由,是你慰藉的港口,更是你不再孤單的源頭。

一個懂你的人,不一定知道你此刻心裡在想什麼,但只要你一個眼神,他就能體會。

能陪你喝酒的人,往往最懂你

懂你的人,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那個懂你的人,一定會懂你的堅強,懂你的付出,懂你有時莫名其妙的小情緒,他願意做你身邊最溫暖的伴侶。

餘生只想對自己好點,對別人真點。只想把濃濃的真情溶解在酒裡,和那個能陪我的人喝一場最開心的酒。

能陪你喝酒的人,往往最懂你

今天兵哥就和大家分享這些了,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酒的知識,可以關注兵哥說酒,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