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草鞋知縣

1742的一天,山東範縣(今河南範縣)大街小巷議論紛紛,說有一位新縣官到此上任。城裡百姓不知這個新官是什麼模樣,大家忙忙碌碌把街道打掃得乾乾淨淨,迎接新縣官到來。大家等呀等,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就是不見轎子和鳴鑼聲。這一天人們又望呆了,好多人正準備離開時,只見遠遠地來了三四個漢子,走在前面的人約五十歲,身材較瘦小,眉清目秀,穿著布衣,穿著草鞋,邊走邊觀望。人們沒在意這幾個人,這幾個人

走近了大家,笑容滿面。前面的人向大家示意自我介紹,眾人才明白他就是新的知縣,這個土裡土氣的新縣官不坐轎,不鳴鑼,跟老百姓毫無區別,穿的草鞋,一個“草鞋官。”有的人帶著懷疑的眼光看著他,根本不相信他是新上任的縣官。這位草鞋官就這樣到來,驚得衙役不知所措,那衙裡派去迎接的人也不知在何地錯過了,大家擁著把這幾人迎進了縣衙。草鞋知縣進了縣衙,大家又忙於禮節,準備了好酒好菜招待他。他對大家說:“各位不要去浪費,粗茶淡飯最適合。”

他忙著在縣衙內外進行了查看,他對各位說:“今天各位要辛苦,去找石匠帶來鐵錘、鑽子把這牆打幾個洞。”

大家聽了,互相對視,不知新縣官講的是什麼話。新官見大家不知其意,又說了一遍:“請各位去找石匠把鐵錘、鑽子拿來把這牆打幾個洞。”

他說的這個牆是縣衙的牆。這次大家雖然聽明白了,但不知新縣令這樣做是何意。大家問他:“大人,這樣做意義何在?”

他拂了長袖,用手摸著下巴那撮短鬍子說:“這是官老爺住過的地方,這樣做就是滅霸氣、放俗氣,通民氣。”

大家聽了恍然大悟。

這位草鞋官長期微服私訪,接近百姓,他厭惡打“迴避”和“肅靜”牌子,更厭惡鑼鼓開道。他就是布衣草鞋,像個平民。

有一天出行回衙天已經黑了,路過一間破茅屋,聽見屋裡有朗朗的讀書聲。草鞋官從小愛讀書,三歲就識字,在父親的指導到八、九歲能作文聯對,少年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雲讀書,先輩陸種園先生處學填詞也只有十六歲,年僅二十歲左右他就考取了秀才,二十六歲至真州的江村教書。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他44歲,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應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

清貧之家傳書聲,他進了貧門,一看是一個青年秉燈夜讀,他心中很感動。青年見有人進屋,談論中領悟是本縣縣令,連忙跪在他面前:“大人進寒舍,賤民怎受?”

他扶起青年說:“不必叫大人,就叫友人。你這茅屋雖破志不破,茅屋雖矮志氣高。讀書益志,人窮志不窮。”

從此草鞋官就和這個青年成了忘年交,他鼓勵他讀書習畫,他又省吃儉用,省得銀子資助這個貧困青年。這個貧困青年叫韓夢周,他沒有辜負這個老大哥的希望,一邊耕種,一邊發奮讀書,後來他中了進士。

1746年,乾隆十一年,這個草鞋官五十四歲,自範縣調署濰縣。這個草鞋官惜民之舉傳遍四方。聽說草鞋官來濰縣上任,幾個不懷好意的上流知道他在途中,決定給他來一個下馬威。他們竄通了去接他上任的幾個轎伕,想先捉弄捉弄他一番,探探這個新縣令的脾氣。步行的草鞋官被接住了,他也只好坐上了這乘轎子。上了轎的草鞋官一會兒他便覺得轎子像簸箕一樣,顛顛簸簸,似乎要把他的五臟六腑都抖出來。他問領班的衙役這是怎麼回事,領班衙役說:“大人,這就是濰縣的規矩呀。”

「民間故事」草鞋知縣

草鞋官聽了也沒有再言語,他把頭縮回了轎裡去。一會兒,領班的衙役高喊“歇肩。”這“歇肩”轎伕們本該把轎子落下地,再將轎杆從這個肩膀換到另一個肩膀上,然後再繼續抬著走動。但這幾個被竄通的轎伕們,見這個瘦小的縣官大氣未出,認為他這個人好欺負,於是幾個大喊:“一、二、三!”便把轎杆一齊舉過頭頂就這樣換到了另一肩膀上去。有位大膽的轎伕竟放肆地大聲哈哈笑著說:“輕得不如一隻燕子,就像屁一樣重,還用得著換什麼肩呢。”

草鞋官在轎子裡聽得清清楚楚,但他仍未作聲。又走了一會兒,他命轎伕們落轎。他下得轎子,指著不遠處問道:“那是什麼呢?”

管事回答:“大人,這是準備建房和盤炕用的土坯。”

他又說道:“遠道而來,這樣的泥土還能製成坯建房子。你們去搬幾十塊放在這轎裡,帶回縣衙雲,學學是怎麼做的。”

這種土坯一塊約十幾斤重,加上他,重新上路後累得轎伕們氣喘噓噓,大汗淋淋,幾個暗自叫苦。行了十來裡草鞋官說:“落轎。”幾個轎伕巴不得歇會,於是趕忙落下轎子。草鞋縣官又說:“我這個人步行比坐轎舒適,看你們累成這樣,我心痛,讓我步行。”

管事和轎伕們豈願新縣令步行,大家跪在他面前謝罪。他就這樣巧妙地先給這些鄉紳和轎伕們一個下馬威,令大家肅然起敬。

這年山東省鬧大饑荒,災民們吃了草根吃樹皮,草根樹皮吃完了就出現人相食現象。這濰縣原本是個繁華之處,可是災荒連年,一派殘景。草鞋官調到這個縣來任知縣,在濰縣主持救災成了草鞋官的第一件大事。他毅然決定打開官倉,借糧食給老百姓應急救命。下屬們都苦苦勸他:“大人要慎重從事,這開倉借糧於百姓們,沒有上報上級批准,這就是擅自打開官倉,是要受到懲處的。”

草鞋官說:“眼見這樣的悲慘狀況,如果把糧食裝在倉裡按程序等上級批准再濟民,這百姓早就見閻王了。你們放下心來,我是頂樑柱,這責任就由我一人來承擔!決不連累你們。”

草鞋官開倉借糧救了災民,果然救活了很多人。這借了糧食的災們無法歸還糧食,草鞋官乾脆讓人把債券燒了。災民們個個都很感動,永遠忘不了這個草鞋官體恤災民、愛民如子,個個說他是一位清官啊。

這個清官不修邊幅,不講究排場,他又常常到民間體察民情,上級來視察的官員時常找不到他。這樣怠慢了得罪了上司的草鞋官被罷了官。

摘了官帽的草鞋官走出縣衙,百姓們捨不得他,都來送行。他僱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著,一頭讓人騎著在前邊領路,一頭馱簡單的行李。草鞋官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如此清貧,送行的人們見了感動得流淚,送了一程又一程,大家依依不捨。他對各位說:“送行千里,終有一別呀!我沒有什麼贈送給你們,用拙畫贈之留念。”他又在畫上題詩一首:“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杆。”

這位被罷的草鞋官回鄉以畫竹為生,他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氣節的一生。蘭、竹、石他作為題材,因為蘭花四時不謝,竹子百節長青,石頭萬古不敗啊。這就是他那倔強不馴的性格。他的畫就是幾竿竹、一塊石、幾筆蘭,構圖雖然很簡單,但構思和佈局卻十分地巧妙,墨的濃淡襯出立體感來,葉子都是一筆勾成,雖然只有黑色一種,能夠讓人感受到無限的勃勃生氣。

這草鞋官逝世幾百年了,他的高貴品質、惜民愛民的事蹟永遠留在世世代代人們的心中。草鞋官的名字叫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生於1693年,卒於176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