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低調推廣重疾險發力金融,為何要“不務正業”?

文:羅超,陶程亦有貢獻。

最近,我的手機收到滴滴發來的短信,向我推廣重疾險。

滴滴低調推廣重疾險發力金融,為何要“不務正業”?

我的第一反應是滴滴也開始做保險了?於是我打開滴滴的APP,發現不光是保險,滴滴的金融服務已經非常之多,不僅有與滴滴場景非常吻合的車險,甚至還有個人借貸服務。

今年滴滴可謂是十分低調,給人感覺正聚焦在安全整改階段,幾乎所有工作都圍繞安全展開,很多新業務不得不放緩速度,比如外賣。相對而言,滴滴在金融領域的業務已經走得很遠。

金融成為滴滴又一個增長點

這幾年,滴滴頻繁佈局金融業務,這直接體現在了滴滴的產品入口上,在滴滴的側滑菜單上,錢包一欄中有理財和保險等各種金融服務。

羅超頻道(微信ID:luochaotmt)盤點發現,滴滴金融服務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類:

  1. 理財服務。滴滴在2017年3月推出了一款名為“金桔寶”的理財產品,為滴滴綁卡的用戶提供餘額理財服務,此項服務由華夏基金提供並管理,七日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左右。
  2. 支付服務。去年12月18日,滴滴通過收購上海時園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一九付100%的股權,砸下3億元間接獲得了第三方的網絡支付牌照。
  3. 信貸服務。滴滴去年8月在重慶註冊了重慶西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隨後上線信貸產品“司機貸”,該產品主要面向網約車司機進行放貸,單筆額度為1.9萬元。今年7月,滴滴又低調上線了一款名為“滴水貸”的在線信貸產品,授信額度最高為20萬元,新網銀行成為首批合作的銀行機構。
  4. 保險服務。2016年,滴滴獲得中國人壽6億美元投資,滴滴打車首批1.6萬輛車保險供應商選擇中國人壽財險。後來,滴滴還和中國平安、太平洋保險等13家保險公司合作,為滴滴用戶提供車險、醫療險等多種保險服務,我收到的短信中的重疾險應該也是其中一種。

可見,滴滴目前的金融服務還是以輕資產模式為主導,理財、保險等服務都是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滴滴主要負責導流服務。重資產模式則集中在信貸領域,這能發揮出滴滴大數據優勢,基於對車主和用戶的行為習慣的瞭解,做好風控。

滴滴低調推廣重疾險發力金融,為何要“不務正業”?

今年2月,滴滴宣佈了金融業務的調整,將原曼哈頓(原滴滴金融部門)升級為金融事業部,滴滴將為司機和用戶提供保險、信貸、理財、支付、汽車金融等普惠金融服務,金融成為滴滴新的增長點,現在看來,滴滴的金融服務正在穩步推進中。

對於滴滴來說,做金融對司機端意味著更加全面的服務,特別是汽車金融相關的服務,這也是滴滴司機端運營的方向;對用戶端則意味著將入口優勢發揮出來,這一點跟百度、微信、美團等所有的“國民級”應用做金融的邏輯是一致的。

TMD小巨頭都在做金融

TMD(頭條、美團和滴滴)三巨頭都在做金融。

早在2015年底,美團就上線了支付業務,但由於涉嫌無證非法經營,之後不得不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以獲得支付牌照,今年2月,美團獲得了商業保理、支付、小額貸款、民營銀行和保險經紀五張金融牌照——相比之下,滴滴目前還缺少民營銀行這一牌照。

滴滴低調推廣重疾險發力金融,為何要“不務正業”?

今日頭條(字節跳動)的金融服務也不少,比如提供現金貸服務、貸款超市平臺,去年還在寧夏銀川申請了網絡小貸牌照,張一鳴對金融興趣濃厚,甚至還跑到五道口金融學院聽課。今年字節跳動明顯加快了步伐,7月低調上線“放心借”信貸產品,還有各種消息顯示其已組建保險業務團隊。相對於滴滴和美團而言,今日頭條目前金融牌照存在短板,因此在努力補齊,比如對外收購有支付牌照的科技公司、申請網絡小貸牌照,謀求香港金融牌照等等。

不論是滴滴、美團還是今日頭條,他們不約而同涉足金融領域,都在於一邊連接C端用戶、一邊連接B端企業(服務者),兩邊都需要金融服務,他們在各自領域又形成了數據閉環,可以基於此提供基於大數據的金融服務,進而將流量、場景和數據更好地變現。

不只是TMD和BAT,頭部互聯網公司幾乎都已悉數入局金融。在羅超頻道(微信ID:luochaotmt),具有如下特徵的互聯網公司一定會做金融:

1、高頻需求入口。

TMD都擁有億級的用戶規模。美團擁有6億註冊用戶和450萬中小商戶;滴滴平臺的乘客規模超過4.5億,註冊司機5000萬人;今日頭條遊戲廣告運營負責人何欣今年上半年透露字節跳動全系App日活高達3億,我估計廣告主應該跟百度在一個量級(數十萬)。此外,出行、生活服務和內容都是高頻服務。

說到底,TMD都是入口級產品,他們要麼可以給金融服務導流,要麼可以自己做金融服務——如果可以,往往會自己做,而不是給他人做嫁衣,將流量價值最大化。

2、海量交易數據。

科技公司做金融最大優勢就是智能金融,基於大數據優勢和AI技術,可以覆蓋傳統金融機構不能覆蓋的缺乏徵信的個人和企業,也可以將風控做得更好,服務做得更加個性和有體驗。

美團和滴滴在用戶交易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平臺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等進行分析,評估出用戶的信用狀況,從而實現金融服務的風險控制。今日頭條正在佈局電商,廣告主每天都有大量的預算消耗,這些行為背後也是交易數據的積累,交易背後是金融需求,是高價值數據。

3、金融相關場景。

與場景結合也是科技公司做好金融的核心要素,為什麼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現在京東數科)體量更大?因為他們背靠的阿里和京東有核心的交易場景(零售),正是因為此,蘇寧、唯品會和拼多多等電商類平臺也都在發力金融。

滴滴司機和乘客都對出行保險有需求,對司機來說,他們對網約車衍生出的購車、售後、維修、保養、租賃等場景都有信貸需求,而滴滴可以在這些場景下嵌入信貸業務;美團用戶有分期貸款需求,商戶則有供應鏈金融需求;今日頭條廣告主也可以採取分期的方式投放廣告,就像百度針對百度聯盟成員推出“聯盟貸”一樣,今日頭條也可以向其廣告生態的客戶推出各種B端金融服務。

正是因為此,作為出行入口級平臺的滴滴,擁有海量交易、出行和位置數據,也有與金融密切相關的場景,入局金融就不讓人意外了。當然,滴滴當前的探索不止於金融。

滴滴新業務探索不止於金融

程維對滴滴的現狀並不滿意。有媒體報道在內部會上,程維經常將滴滴與阿里相比較,阿里成立20年依舊持續高速增長,阿里在今年第三季度發佈的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了54%,這遠遠超過了硅谷五巨頭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和Google)和國內互聯網巨頭,也超過了當前行業的平均增速。

滴滴低調推廣重疾險發力金融,為何要“不務正業”?

相比於阿里,滴滴現階段要做的主要還是圍繞交通出行領域展開多元化的業務探索,本來2018年準備大展拳腳,不過面對更加複雜的安全監管政策,滴滴一邊聚焦安全進行戰略投入,一邊進行巨大的戰略轉型。

除了金融業務,羅超頻道(微信ID:luochaotmt)認為滴滴可能正在這些領域探索:

1、從司機服務到車主服務。

今年四月,滴滴成立了汽車服務平臺,為司機提供汽車租賃,加油以及維保服務,滴滴擁有海量的用戶規模,而利用規模優勢,可以降低這些與司機相關服務的費用,給司機帶來實惠,滴滴可以進一步挖掘與司機相關的服務領域。

滴滴自然也會將為司機提供的服務外化到所有車主——車主也是司機,雖然不都是滴滴司機,卻都需要加油、維保、租車等服務,此前滴滴入局代駕,就是在用戶端從服務乘客到服務車主的轉變。

2、從汽車銷售到汽車運營。

滴滴在去年9月投資了二手買賣平臺人人車,今年4月,滴滴再一次跟投,對滴滴而言,二手車的交易能以更低的成本向司機提供車輛,不斷降低司機的准入門檻。目前滴滴進入汽車銷售領域是從司機切入,但未來可以向更多的目標群體推廣。

正如瓜子二手車可以從二手車切入到毛豆新車一樣,滴滴同樣可以從二手車切入到新車領域。滴滴不甘於只做出行,而是要做汽車運營商以及交通服務商。事實上,不論是汽車運營商還是交通服務商,都很難憑藉一己之力做好,滴滴採取了開放的策略。

今年4月滴滴拉上了31家汽車企業、地圖服務商等,成立了汽車產業的“洪流聯盟”。滴滴雖然不造車,卻與車和家戰略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來為共享出行場景定製生產智能電動車,今年2月就宣佈與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等12家汽車廠商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建設面向未來的新能源共享汽車服務體系,在未來五年,滴滴計劃將有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為用戶提供出行服務。

3、從智能交通到無人駕駛。

程維此前對無人駕駛興趣十分濃厚(不知道如今有沒有改變)。去年3月,滴滴宣佈在硅谷成立了滴滴美國研究院,重點發展大數據安全和智能駕駛兩大核心領域。今年五月,滴滴拿到了無人駕駛的路測牌照,成為第53傢俱備公開道路測試資質的企業。

程維此前在接受《財經》採訪時曾表示,滴滴對無人車市場的判斷是——自動駕駛只有一二名,沒有第三名,就像Windows和Communix,安卓和iOS,目前谷歌是第一名,希望滴滴能成為最終活下來的另一名。

程維曾表示2018年是滴滴全面出擊的一年,不過因為遇到了安全事故,滴滴聚焦到安全,但從我收到的金融服務推廣短信來看,滴滴的新業務探索,並未止步。除了穩坐市場第一的網約車業務,有媒體報道滴滴通過在汽車、金融等領域的探索,在上半年保持了超過70%以上的增長速度,而且不難發現,所有這些新業務探索,都跟金融直接或間接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