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有個塔,離天一丈八;南陽有個王府山,巴巴差差挨住天

南陽一代有句順口溜:“唐河有個塔,離天一丈八;南陽有個王府山,巴巴差差挨住天;賒店有個春秋樓,半截插在天裡頭”

這句順口溜在當地老一輩中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也是我年幼時最先聽到的關於南陽古代名勝建築的俗諺:“唐河有個塔,離天一丈八;南陽有個王府山,巴巴差差挨住天;賒店有個春秋樓,半截插在天裡頭”。說的是有三個分別來自唐河、南陽、和社旗(古稱賒店)的人聚在一起吹牛,炫耀自己的家鄉。但三處景點的真實高度到底是多少,就是本地人,也恐怕沒幾個人能弄清楚。

關於春秋樓和王府山,還有一個傳說:早年一個唐河人、一個南陽人和一個社旗人同時到客店去投宿,店裡只剩下一個鋪位,三個人就說,咱們各說各自縣城的風景,比比看誰的風景最好誰就住這張鋪。唐河人說:唐河有個塔,離天一丈八。南陽人接著說:南陽有個王府山,巴巴差差挨著天。社旗人最後說:社旗有個春秋樓,半截插到天裡頭。結果社旗人住了店,唐河人、南陽人只好蹲在客店屋簷下挨凍。

空口無憑,有圖為證:

一、唐河泗州塔

二、南陽王府山

三、社旗山陝會館

據有關資料介紹:

唐河的塔指的是唐河縣泗州塔,座落在縣城內菩提寺內,始建於北宋紹聖三年(1096)洪智開基。明洪武十年(1377)僧智福重修。萬曆七(1579)年"龍毀其頂",知縣劉懋中葺之,三十二年(1604)又毀其二級,知縣黃茂踵修如故。塔呈八角十二層,塔基邊長6.7米,高47.33米,(一說高68米,見《中國名勝詞典》)仿木結構砌築,每層壁內外有一、二處碑刻或壁龕,龕內置石雕佛像。1963年公佈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王府山王建於明初,距今已有600年曆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檉為唐王,藩南陽。當時朱桎只有5歲。在他還沒有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陽大興土木,營造唐王府。據《明嘉靖南陽府志》載:“唐王府後有石山,名日王府山。”它是王府花園中的主要建築。據民間傳說,這些石頭都是從2000裡外的江蘇太湖運來的,人抬牛拉,歷時數年方建成。山呈圓錐形,除主峰外,另有四個支峰,取“五峰並峙”和“四峰拱朝”之意。主峰的高度為23米。在當時的南陽城可謂是第一高層建築了。

社旗縣山陝會館又稱“山陝廟”。是國家旅遊局命名的AAA級旅遊景區。會館內通高達34米的連體建築大拜殿和大坐殿內的木雕、石雕和月臺前的石雕讓人目不暇接。春秋樓是會館的最高建築。可惜的是,這座樓100多年前被火焚燬了。其具體高度已無從查起。據館藏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創建春秋樓碑記》記載,“第見洛洛鞏固,迥出霄漢,金壁輝煌,光映日星,試置身其上,憑照宇內,皆在運眺曠覽中。而翹首南向,又若可附視焉。巍呼登臨嶽之峻,初不知身向碧雲邊也。”看來,這“半截插在天裡頭”還真有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