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离世前,键盘侠狂欢了整整2年!生而为人,我劝你善良!


李咏离世前,键盘侠狂欢了整整2年!生而为人,我劝你善良!


我 们 都 应 该 知 道 怎 样 让 精 神 充 实

E n j o y O u r R e a d i n g T i m e

央视名嘴李咏的突然离世,引起了全网悼念。

在这其中,有一件旧事,引起了书童的注意——

当初,李咏和哈文纷纷从央视辞职、去美国定居之举,被网上一些大V爆料,这是“捞够就走”“ 双面人”, 而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又轻信了这个所谓的真相,跑去谩骂撕逼。一时间引起了不小的非议。

李咏离世前,键盘侠狂欢了整整2年!生而为人,我劝你善良!

对于这些非议,李咏本人从来都没有回应过,他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如今,他的离世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赴美是为了抗癌治疗。而作为当年那些所谓的“爆料人”“传谣者”,却始终没有站出来道歉过,当然现在的道歉已经于事无补了。

一波未平,又有不少网喷站在道德的至高点跑到李咏女儿的微博下去谴责、谩骂,迫使她删掉了不少玩乐的微博,留下了一张父母合照。

现在的网络环境已经恶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很多人就喜欢打着正义的旗号,去做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事情,揭人家老底,查人家的手机号和住址,最后干脆扒出身份证信息直接贴在网上公布,搅得人家家里鸡犬不宁。

在这种环境下,想要守住一个秘密却变得越发难起来。现在回过头来看,李咏悄悄赴美治疗,离世后办完丧礼才选择公布,这种方式除了让人震惊难过,更多的是一种敬畏——他在用无声的力量去对抗大染缸似的舆论化世界,体面又有力量。

但不是每个人在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暴力时,都能做到像李咏一样沉默以对,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想回应或者反击。比如,奇葩说知名辩手陈铭分享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件——

李咏离世前,键盘侠狂欢了整整2年!生而为人,我劝你善良!

愤怒吧,那就回应,等等,那跟他们又有什么差别呢,也成了一场舆论事件的传播者。意识到网络暴力其实是一种非常容易传染的情绪状态后,陈铭冷静了下来。

本来就是一件很稀疏平常的网络喷子宣泄事情,如果经过不同的人传播,网络舆论就会发酵扩大,整件事情的性质就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或者旁观者,当我们听到一种评价的声音时,是不是先冷静思考一下,我们真的了解对方吗?或者说,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吗?

很多事情展现出来的那一面,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又或者我们看到的真实其实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而已。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一段话:

我们基本生活在一个冷漠的时代,却又处于如此庞大的他人信息的包围之中。只要想做,就可以轻易获取这些信息。可就算这样,我们对别人还是几乎一无所知。

一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喜怒哀乐的事情,这些经历造成了他的多重性格。即使作为最亲近的人,也不见得能了解他性格中的每一面,也做不到时时刻刻都能理解他。

所以,世界上才会轮番上演:分手、离婚、父母子女决裂、朋友反目成仇。

书童扪心自问,我们都无法做到时时刻刻都理解身边的人,更何况那些素昧平生或者点头之交的人呢?不轻易去评价和下结论,这应该是我们对他人保持的基本尊重。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别人眼里你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都不应该用道德的标准去做总结。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这个世界有太多干扰项,真真假假,模模糊糊,让人看不真切。很多事情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划分,一个人也没有“好坏”的明确定义,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多方面考察,综合去判断。

李咏离世前,键盘侠狂欢了整整2年!生而为人,我劝你善良!

青年作家陈谌写过一篇关于网络暴力的故事,叫《舆论大师》。

这篇故事角度比较新颖,他是站在互联网公关公司的角度去看待“互联网舆论”这件事情,作为舆论中心的操控方和引导者,他们有各自利益的立场,有探索人性的好奇,有道德正义感,但他们却无法做到一如既往地秉持公正,最终受到内心谴责。

“为什么互联网舆论的力量如此强大,因为它有时候就被这种负面的本能驱动着,富人瞧不起穷人,穷人嫉妒富人,每个人都渴望做英雄,却只能寄望于伤害与自己不同的人,这或许就是人性本质里的‘恶’,根深蒂固。”

——摘自 陈谌《写给大人的睡前故事》之“舆论大师”

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一个富二代打餐厅服务员的新闻,舆论都在指责这个富二代。这个公关公司发现这其中有利可图,就发动网友“人肉”出了富二代的个人信息,然后找到富二代的爹,让他出钱,公司出力控制住舆论风向,让富二代从中脱身。

后来,他们调查出服务员有家暴倾向,于是就找了几个大V号在网上陆陆续续地公布了这条信息。果不其然,舆论风向立马发生改变,大家纷纷认为富二代打得好,这是教育人渣啊!

故事的结局是,富二代洗白,服务员不仅口碑崩坏,还被餐厅辞退,人生际遇也因此改变了。

这不是我们要的正义。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应该反思,在真实的舆论环境中,自己在无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李咏离世前,键盘侠狂欢了整整2年!生而为人,我劝你善良!

我们经常会看到网络舆论会针对某个事件出现“一边倒”的风向,但是一等到另一方发了点疑似“证据”的东西,舆论风向又会立刻发生偏移,几个来回以后,真相更是扑朔迷离了。到最后,我们已经完全无法站队了,因为每个持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和立场,无法判断。

好像看起来他们是站在正义的一方口诛笔伐,但是“正义”这个词并不是由他们评判和界定的。没有经过合理合法的程序,没有经过充分验证的事实,就草率地发表着不负责任的言论,这不是正义。

故事的最后,陈谌借助主人公的口吻说出这样一番话——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究竟应该站在哪一边。

这个问题,无解。但是具有辩论自由的我们,请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之前,好好想一想,这些话是否有根据,它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它是否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最后,用陈铭的一句话收尾:

“一个人只有温暖纯良了,才有资格谈论爱与自由,否则自由会被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李咏离世前,键盘侠狂欢了整整2年!生而为人,我劝你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