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離世前,鍵盤俠狂歡了整整2年!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李詠離世前,鍵盤俠狂歡了整整2年!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我 們 都 應 該 知 道 怎 樣 讓 精 神 充 實

E n j o y O u r R e a d i n g T i m e

央視名嘴李詠的突然離世,引起了全網悼念。

在這其中,有一件舊事,引起了書童的注意——

當初,李詠和哈文紛紛從央視辭職、去美國定居之舉,被網上一些大V爆料,這是“撈夠就走”“ 雙面人”, 而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又輕信了這個所謂的真相,跑去謾罵撕逼。一時間引起了不小的非議。

李詠離世前,鍵盤俠狂歡了整整2年!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對於這些非議,李詠本人從來都沒有回應過,他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如今,他的離世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赴美是為了抗癌治療。而作為當年那些所謂的“爆料人”“傳謠者”,卻始終沒有站出來道歉過,當然現在的道歉已經於事無補了。

一波未平,又有不少網噴站在道德的至高點跑到李詠女兒的微博下去譴責、謾罵,迫使她刪掉了不少玩樂的微博,留下了一張父母合照。

現在的網絡環境已經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很多人就喜歡打著正義的旗號,去做一些遊走在法律邊緣的事情,揭人家老底,查人家的手機號和住址,最後乾脆扒出身份證信息直接貼在網上公佈,攪得人家家裡雞犬不寧。

在這種環境下,想要守住一個秘密卻變得越發難起來。現在回過頭來看,李詠悄悄赴美治療,離世後辦完喪禮才選擇公佈,這種方式除了讓人震驚難過,更多的是一種敬畏——他在用無聲的力量去對抗大染缸似的輿論化世界,體面又有力量。

但不是每個人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網絡暴力時,都能做到像李詠一樣沉默以對,我們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想回應或者反擊。比如,奇葩說知名辯手陳銘分享了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事件——

李詠離世前,鍵盤俠狂歡了整整2年!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憤怒吧,那就回應,等等,那跟他們又有什麼差別呢,也成了一場輿論事件的傳播者。意識到網絡暴力其實是一種非常容易傳染的情緒狀態後,陳銘冷靜了下來。

本來就是一件很稀疏平常的網絡噴子宣洩事情,如果經過不同的人傳播,網絡輿論就會發酵擴大,整件事情的性質就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

作為事件的參與者或者旁觀者,當我們聽到一種評價的聲音時,是不是先冷靜思考一下,我們真的瞭解對方嗎?或者說,我們看到的就是真相嗎?

很多事情展現出來的那一面,只是冰山一角。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又或者我們看到的真實其實只是整體中的一部分而已。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一段話:

我們基本生活在一個冷漠的時代,卻又處於如此龐大的他人信息的包圍之中。只要想做,就可以輕易獲取這些信息。可就算這樣,我們對別人還是幾乎一無所知。

一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喜怒哀樂的事情,這些經歷造成了他的多重性格。即使作為最親近的人,也不見得能瞭解他性格中的每一面,也做不到時時刻刻都能理解他。

所以,世界上才會輪番上演:分手、離婚、父母子女決裂、朋友反目成仇。

書童捫心自問,我們都無法做到時時刻刻都理解身邊的人,更何況那些素昧平生或者點頭之交的人呢?不輕易去評價和下結論,這應該是我們對他人保持的基本尊重。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別人眼裡你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社會希望你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些都不應該用道德的標準去做總結。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只是普通人。

這個世界有太多幹擾項,真真假假,模模糊糊,讓人看不真切。很多事情不能用簡單的“對錯”來劃分,一個人也沒有“好壞”的明確定義,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多方面考察,綜合去判斷。

李詠離世前,鍵盤俠狂歡了整整2年!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青年作家陳諶寫過一篇關於網絡暴力的故事,叫《輿論大師》。

這篇故事角度比較新穎,他是站在互聯網公關公司的角度去看待“互聯網輿論”這件事情,作為輿論中心的操控方和引導者,他們有各自利益的立場,有探索人性的好奇,有道德正義感,但他們卻無法做到一如既往地秉持公正,最終受到內心譴責。

“為什麼互聯網輿論的力量如此強大,因為它有時候就被這種負面的本能驅動著,富人瞧不起窮人,窮人嫉妒富人,每個人都渴望做英雄,卻只能寄望於傷害與自己不同的人,這或許就是人性本質裡的‘惡’,根深蒂固。”

——摘自 陳諶《寫給大人的睡前故事》之“輿論大師”

故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一個富二代打餐廳服務員的新聞,輿論都在指責這個富二代。這個公關公司發現這其中有利可圖,就發動網友“人肉”出了富二代的個人信息,然後找到富二代的爹,讓他出錢,公司出力控制住輿論風向,讓富二代從中脫身。

後來,他們調查出服務員有家暴傾向,於是就找了幾個大V號在網上陸陸續續地公佈了這條信息。果不其然,輿論風向立馬發生改變,大家紛紛認為富二代打得好,這是教育人渣啊!

故事的結局是,富二代洗白,服務員不僅口碑崩壞,還被餐廳辭退,人生際遇也因此改變了。

這不是我們要的正義。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應該反思,在真實的輿論環境中,自己在無形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李詠離世前,鍵盤俠狂歡了整整2年!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我們經常會看到網絡輿論會針對某個事件出現“一邊倒”的風向,但是一等到另一方發了點疑似“證據”的東西,輿論風向又會立刻發生偏移,幾個來回以後,真相更是撲朔迷離了。到最後,我們已經完全無法站隊了,因為每個持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和立場,無法判斷。

好像看起來他們是站在正義的一方口誅筆伐,但是“正義”這個詞並不是由他們評判和界定的。沒有經過合理合法的程序,沒有經過充分驗證的事實,就草率地發表著不負責任的言論,這不是正義。

故事的最後,陳諶藉助主人公的口吻說出這樣一番話——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正義?

在這個複雜的世界,我們究竟應該站在哪一邊。

這個問題,無解。但是具有辯論自由的我們,請在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立場之前,好好想一想,這些話是否有根據,它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它是否能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

最後,用陳銘的一句話收尾:

“一個人只有溫暖純良了,才有資格談論愛與自由,否則自由會被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李詠離世前,鍵盤俠狂歡了整整2年!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