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決戰奔小康」兩當縣下足“繡花”功夫摘“窮帽”

「三年决战奔小康」两当县下足“绣花”功夫摘“穷帽”

2018年9月29日,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批准包括兩當縣在內的6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近日,由中共甘肅省委辦公廳主辦的《甘肅信息》(第668期)印發【打贏脫貧攻堅戰專題】之七:兩當縣下足“繡花”功夫摘“窮帽”,從五個方面深刻總結兩當退出貧困縣序列工作經驗,小編全文整理編髮,供大家閱讀。

兩當縣聚焦脫貧攻堅主戰場,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用“釘釘子”精神補齊貧困村短板,以“繡花”功夫解決貧困戶難題。貧困人口從3350戶1.32萬人減至41戶144人,貧困發生率從35.87%降至0.38%,成為全省第一批“脫貧摘帽縣”。

一、深化黨建引領,匯聚攻堅合力。夯實工作責任,構建縣委統一領導、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包片、縣級幹部聯鄉包村抓部門、部門負責指標完成、鄉村落實屬地任務、聯鄉單位包村幫扶、各級幹部蹲點包戶的“七位一體”責任體系。48個貧困村實現1名縣級幹部、1個幫扶部門、1個駐村幫扶工作隊、1名第一書記、1名科技特派員“五個一”幫扶力量全覆蓋。建強基層堡壘,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14個,選拔7名大學生村官到貧困村任職,選派68名幹部擔任非貧困村第一書記。選派幹部到四川、貴州、青島等地學習考察和參加省市調訓,分層分期對縣鄉村幹部開展能力提升輪訓。創新監管機制,成立精準扶貧工作督查組,出臺扶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扶貧工作和資金管理使用開展常態化全覆蓋督查考評,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提拔重用脫貧一線優秀幹部138人,推薦科級後備幹部100人,激發脫貧攻堅工作動力。

「三年决战奔小康」两当县下足“绣花”功夫摘“穷帽”

二、下足“繡花”功夫,做實“精”準文章。精準管理,反覆多輪次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對確定的48個貧困村3350戶貧困戶實行“一村一檔”“一戶一策”管理,對照“兩不愁三保障”等脫貧指標,建立起任務“需求清單”、項目“實施清單”、工作“進展清單”和問題“整改清單”,形成環環相扣、動態調整的精準管理鏈條。精細服務,在確保幫扶隊員每週“五天四夜”紮根做好駐村工作的同時,確定每月第二週為集中幫扶周,組織全縣幹部全面下沉,開展打掃衛生、幹農活、實用技術培訓、農產品促銷等活動,抓實事辦理、抓政策落實、抓感思教育、抓情緒疏導,保證各項扶貧政策落實落地。精確對標,對照國家貧困縣退出驗收標準,逐村逐戶逐項進行縣級驗收和自查自評,加強彙報對接,對脫貧各項指標逐一對標驗收,對存在問題限期要求整改,確保脫貧績效真實準確。

「三年决战奔小康」两当县下足“绣花”功夫摘“穷帽”

三、對標脫貧目標,補齊多方短板。聚焦持續發展抓產業,發展核桃420萬株、食用菌裁培 900萬袋、中蜂養殖7萬箱、生態放養雞97.4萬羽,實現特色產業適宜區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建成9家省市級龍頭企業,發展專業合作組織133個,實現特色產業“產購加銷”一體化。聚焦基礎設施增後勁,圍繞縣村戶脫貧硬件指標,整合財政資金3.18 億元和國開行貸款1.95億元,集中開展有安全飲水和安全住房,通動力電和寬帶網絡,建制村道路、連戶路和院落硬化的“兩有、兩通、三硬化”,修建供水工程134處,完成危舊房改造2690戶、房屋維修4700戶,建成道路1150.9公里,完成電網升級改造99處,實現水電路房網等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全覆蓋。聚焦民生保障增福祉,實施改善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項目14個,成立愛心教育基金,加強薄弱學校改造和貧困學生資助,2016年起實行學前到高中15年免費教育,無1人因貧輟學。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48個,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報制度,實現貧困人口參合參保全覆蓋;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低保、五保、殘疾、重病、單親等“五類特殊困難人群”全部實現政策性脫貧。

「三年决战奔小康」两当县下足“绣花”功夫摘“穷帽”

四、創新思維模式,拓展扶貧路徑。旅遊扶貧變風景為“錢”景,結合全城旅遊示範縣和國際慢城創建工作,培育旅遊扶貧示範村9個、全域旅遊示範村9個;積極推廣“景區學村、能人帶戶、公司/合作社學農戶”模式。開發出12大類75種旅遊商品,發展農家樂、農家客棧105家,帶動2800名貧困群眾人均增收4200元。電商扶貧變農戶為商戶,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電商網狀服務體系,建成電子商務孵化園1個、網貨供貨平臺6個,電商扶貧示範村22個、電商中心13個,探索推廣農村淘寶、“以買代幫”“一店帶一村、帶多戶”等電商扶貧模式,建立電商網店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共開辦網店436個、微店275個,帶動就業5800人,實現電商銷售額7568.36萬元,累計銷售額達1.95億。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落實補助資金1100萬,惠及貧困戶456戶;選聘生態護林員261名,每年每人補助0.8萬元;打造“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林業產業發展模式,發展家庭林場4個,林業專業合作社和林業公司19家,累計育苗5135.6畝。金融扶貧變農民為股民,連續2年籌集產業扶持資金2720萬元,對發展食用菌、中蜂養殖、生態放養雞、種植中藥材和蜜源植物的農戶進行獎補;發揮村級扶貧互助資金作用,為48個貧困村安排“三變”改革扶持資金240萬元,帶動農戶814戶(貧困戶487戶),共有勞動力入股394人,資金入股817.5萬元,土地入股2850畝,村集體、經營主體、農戶參與分紅549.5萬元。

「三年决战奔小康」两当县下足“绣花”功夫摘“穷帽”

五、內外共同施力,激發脫貧動力。藉助外力,搶抓東西扶貧協作機遇,主動加強溝通對接,加大合作力度,以“農超”對接方式,建成3個兩當農特產品營銷中心,實現食用菌、蜂蜜等農特產品進入青島市場銷售。激發內力,常態化開展感恩教育、法紀教育、習慣教育、風氣教育和脫貧光榮自尊教育“五大專題教育”,通過農村文明創建和“身邊的好人”“最美家風”評選,表彰獎勵以“苦幹實幹、勤勞致富”為主要標準的模範家庭,形成脫貧光榮的鮮明導向。強化能力,依託“雨露計劃”和貧困戶“兩後生”職業教育,加強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完成貧困人口勞動力培訓9813人次,實現每戶培養1個技術明白人目標,共輸轉貧困戶勞動力2982人,創勞務收入5400萬元。

歡迎大家積極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