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北縣、費南縣抗日根據地反“掃蕩”反“封鎖”反“蠶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1941年至1942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費北縣、費南縣抗日根據地反“掃蕩”反“封鎖”反“蠶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費北縣、費南縣抗日根據地反“掃蕩”反“封鎖”反“蠶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費北縣、費南縣抗日根據地反“掃蕩”反“封鎖”反“蠶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的敵後抗戰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而地處沂蒙山區和魯南山區抗日根據地的費北縣和費南縣(均屬今平邑縣),從1940年底至1943年,一直是抗戰的最艱難時期。

1940年初,日本為儘快結束侵華戰爭,加緊了對中國國內抗日軍隊的軍事進攻和對中國政府的外交壓力,逼迫蔣介石政治集團投降,中國抗戰形勢嚴峻。為挽救民族危機,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軍在華北敵後戰場,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日本當局不得不重新評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及抗日根據地軍民的力量,認為對他們實現吞併東亞、發動太平洋戰爭,把中國變成侵略戰爭的後方基地,是一個最大的障礙和巨大的威脅。於是,從1941年開始,侵華日軍調集總兵力的64%、偽軍的90%以上執行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命令:“必須在四個月內徹底消滅華北的共產黨和八路軍”。實施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特務等手段相結合的“總力戰”,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在其佔領區,開展“清鄉”;對游擊區,進行蠶食;對抗日根據地展開了以軍事為主的“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企圖剷除抗日根據地,消滅一切抗日武裝。

日偽軍為摧毀費北縣、費南縣抗日根據地,消滅抗日武裝,摧毀抗日軍民的生存條件,對費北縣、費南縣抗日根據地實施了分割封鎖、“鐵壁合圍”、“掃蕩”、“清剿”,對游擊區進行“蠶食”;同時,自1941年3月至1942年10月,推行了以擴充偽軍、實行剿共、反共宣傳、奴化教育、經濟封鎖、掠奪戰略物資為主要內容的強化偽政權、偽組織統治的五次“治安強化運動”。

此時,蔣介石統治集團,則以“保存實力,消極防禦,反共滅共,等待勝利”作為抗戰的總方針。因此,費北縣、費南縣軍民,不僅要抵禦日偽軍的“掃蕩”、“封鎖”、“蠶食”,而且還要同國民黨投降派、頑固派製造摩擦,乘機進攻抗日根據地的李仙洲、王洪九、榮子恆、李以錦等部作針鋒相對的鬥爭。此外,從1940年起,連續三年又逢多年不遇的自然災害,軍需民食十分困難,抗日鬥爭形勢空前嚴峻。費北縣、費南縣軍民,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和中共山東分局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在魯中、魯南兩個區黨委的領導下,先後配合八路軍一一五師東進支隊、山東縱隊一旅三團、魯中軍區二團同日偽頑匪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從被動轉為主動,從防禦轉為反攻。

武安、小卞橋戰鬥後,日偽軍不甘心失敗,日軍畑中聯隊與奉天聯隊3000餘人,在劉桂堂部的配合下,從平邑、銅石、地方、梁邱、費縣城、城後等據點兵分6路,於12月6日,“掃蕩”費南天寶山區抗日根據地和費北仲村一帶。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據不完全統計,日偽軍在天寶山區殺害民眾200餘人,燒燬費南之樂平莊、車莊、昌裡、常莊、桃峪、流峪等村莊1500戶的房屋;在仲村60多個村莊的房屋全部被燒掉,共計4000餘間,致使2萬餘民眾無家可歸。八路軍一一五師浴血奮戰,擊退了日軍組織的這次大“掃蕩”。為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頌揚八路軍將士和抗日根據地群眾英勇殲敵的事蹟,激勵民眾團結起來,抗擊日寇,《大眾日報》於1940年12月25日,發表了題為《粉碎敵偽殘忍燒殺的毒計》的社論。

1941年,日本侵略軍繼魯西、冀東、冀魯豫邊和冀中大“掃蕩”後,調兵遣將,又密謀對晉察冀的水岔、平西地區,晉察豫的太行、太嶽地區和山東沂蒙地區,發動重點大“掃蕩”。日本侵略軍為加強在山東的兵力,試圖一舉摧毀沂蒙抗日根據地,特抽調第一軍團的第三十三、第三十六師團和獨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旅團各一部,充實到駐山東的第十二軍團,從而使第十二軍團的總兵力達到5個師團零六個獨立混成旅團。

1941年10月下旬,日本駐中國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親自指揮第十二軍團的第十七、第二十一、第三十二師團和獨立混成第五、第六、第十旅團主力,華北方面軍直轄的獨立混成第七旅團主力,第十二軍團第三十三師團和獨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旅團各一部,5個縣的守備隊和偽軍,配以空軍一部,共5.3萬餘人,以多路多梯隊,對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實施“分進合擊”、“鐵壁合圍”,長時間、連續不斷地大“掃蕩”,反覆地拉網式“清鄉”。日軍以第三十二師團及獨立混成第十旅團主力配置於新泰、蒙陰、費縣(平邑)地區;以第二十一師團及獨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團主力,配置於沂水、莒縣一帶;以第十七師團主力及第三十三師團一部配置於臨沂地區,妄圖圍殲駐紮在沂蒙山區的中共山東分局、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部和山東縱隊指揮部,摧毀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

面對日軍氣勢洶洶的合圍,山東黨政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在羅榮桓等領導人的精心指揮下,跳出合圍,轉到外線,只留部分兵力,在游擊隊和民兵的配合下,在內線展開機動靈活的游擊戰,打擊、消耗、拖垮日軍。抗日根據地民眾有組織地破壞公路,襲擾據點,以三空(搬空、藏空、躲空)對付日軍的“三光”政策。八路軍主力則尋機再轉入內線打擊疲憊之日偽軍,迫其後撤,集中優勢兵力,追擊、截擊日偽軍。經過50多天的艱苦戰鬥,沂蒙抗日軍民共殲滅2000餘名日偽軍,粉碎了日軍妄圖消滅山東黨政軍首腦機關和八路軍主力部隊、摧毀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的陰謀,粉碎了日軍精心組織的1941年冬季大“掃蕩”。

在這次反“掃蕩”的鬥爭中,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軍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歷經了最殘酷的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終於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同時,也磨礪了意志,鍛鍊了隊伍和群眾,造就了一批革命幹部,為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解放全中國,奠定了思想和群眾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