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分别是干嘛的?哪个的势力最大?

知道的多一点


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大概算是特务机构,锦衣卫还要负责皇帝的保卫工作,算是皇帝的警务员。谁的势力最大呢?

其实它们都有自己势力最大的时代,在明朝的历史上东厂全是势力最大的,西厂的出现时间最短,全是昙花一现。


一,锦衣卫来历及职责

在元朝时有一种玉琪“璋”,有志青年朱重八深深的感受到了在元朝的统治下,生活是多么的不如意。这时他给自己改了名字“朱元璋”,寓意“诛元璋”。

由于出身贫农,当登上第一统治者,大明王朝的皇帝时,他对皇权的维护有很强烈的愿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总感觉有人要害朕”,就是这种心理让朱元璋建立了锦衣卫。

锦衣卫的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就是因为这让锦衣卫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

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二,东厂来历及职责

东厂的发明者是明成祖朱棣。因为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毕竟不是朱元璋传给他的。所以朱棣的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

一方面,时常传出建文帝未死的流言,另一方面,由于自己不是正常登基,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没有很大的积极性。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是为了巩固政权。

所以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

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则是后来居上。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三,西厂来历及职责

西厂在整个明朝历史上,相比于锦衣卫和东厂它的出现时间真的很短。其实还有一个内行厂,算是是权利最大的一个机构了,只不过也是昙花一现。

明宪宗成化年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宪宗派太监汪直出宫打探,汪直为了升迁抓住了这次机会,打探了很多“秘密情报”,皇帝认为很有价值,就让他干了下去。

几个月后,宪宗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首领便是汪直。西厂厂址设在灵济宫前,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成立西厂,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在皇帝面前办假案,好凸显自己的才能。所以成立五个月,就被撤销。撤销以后一个月皇帝又重新启动西厂。

西厂的真正消亡始于大太监刘瑾的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

要说明朝这几个特务机构哪个势力最大?当属昙花一现的大内行厂,在内行长的时代,不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西厂可都是要归其统领的。可惜物极必反,太膨胀了。

要论寿命,锦衣卫和东厂的存在时间可比西厂长多了,锦衣卫可是在清朝入关后还保留了一年呢。直到顺治二年(1645年),才改称銮仪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