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意大利军队为什么表现那么差?

第一军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用墨索里尼对希特勒的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我亲爱的元首,你不了解意大利人,他们不愿意打仗!

自然,意大利存在军队数量不足,武器性能不足,工业能力不足,资源严重不足,高层自保等等因素,但意大利人不愿意拼命也是重要原因。

早在一战时期,意大利就曾经中途倒戈,投靠不同阵营。

二战期间,意大利军人普遍不愿意打仗,他们觉得现在过得就很好。

另外,说白了意大利也不算是真正的列强。

二战主要是打资源,大家看看意大利的资源如何?

1940年,当世界各大国开启国家机器,支撑全面爆发的世界大战时,前任世界霸主英国的产钢量为1318.4万吨,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6076.6万吨,第二大国苏联为1900万吨,轴心国集团的头号强国德国为1914.1万吨,意大利有多少呢?只有226万吨

其他战略资源,意大利的产量也是非常之低,如石油,当美国的石油年产量突破1.5亿吨时,意大利的石油年产量只有约630万吨,甚至还不够支撑战争。

因为资源不足,导致各方面产能低下,军队编组也有很大问题。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参战时,陆军仅有约74个师共计约45万人,只有20个师是真正满编的。

这区区45万人,能干什么。

被大家瞧不起的波兰,也有100万大军。甚至德国的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也有四十五个师近百万军队。

1941年6月罗马尼亚加入德国,第二年在苏联境内的罗军数量达到70万人。

看看,说白了,意大利军队也就是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差不多。

之所以被称为轴心国三巨头,主要还是希特勒人为拔高墨索尼里,毕竟都是法西斯政党。


萨沙


所谓猪一样的队友,放到意大利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当时,德国元首希特勒为了不单打独斗,将日本和意大利拉进了轴心国。尽管德国的综合国力要强于意大利和日本,但日本并没有直接听从德国的战略计划。而是按照既定的战略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不过,意大利由于地缘因素和政治理念的契合,基本上对希特勒言听计从。在二战初期,意大利军队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随着二战进入最后阶段,意大利开始发挥猪队友的搅局精神。尤其是在非洲战场上,意大利军队的表现让人叹为观止。据了解,在一次战斗中,500名意大利军队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守卫着一个野战机场,他们弹药充足,武器精良,还有两门德国的巨炮。而作为对手的英军却只有400多人,他们连个像样的重武器都没有。敌人很明显处于劣势,但当战斗打响后,英军发起了冲锋,而意大利军队只象征性的放了几个空枪,就缴械投降了。更奇葩的是,一个盟军飞行员因为战机受到攻击而被迫跳伞,当他降落在西西里岛上后,岛上的意大利指挥官居然率领2500名意大利士兵向他投诚。意大利军队的表现真是不可思议。

实际上,意大力军队并非人们所描述的钠盐更不堪一击。只是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站错了阵营。很多意大利军人只是为了保命才拿起了武器,他们缺乏牺牲和搏命的精神,对当时战局保持着时进时退的心态。当看到风向不对时,他们就会立刻转身投降,从而保全自身的性命。所以,武器再厉害,也得看拿武器的人是谁?(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意大利军队表现不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装备太差。
1940年,意大利1个陆军师只有2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人员12900人。装备270挺轻机枪和80挺重机枪,还有30门81毫米迫击炮,126门45毫米小迫击炮,8门30毫米高射炮。
8门47毫米反坦克炮,还有16门65毫米步兵炮,24门75毫米山炮和12门105毫米榴弹炮。意大利的1个步兵师2个突出缺点,一个是步兵太少,根本不禁打。损失千把步兵,就全师失去战斗力了。
而且,意大利很多火炮,都是一战时代的产物,有些还是奥匈帝国留下来的大炮。同时,意大利兵力还少,才64个师,其中48个师装备低劣。
说起来,意大利陆军实力其实还不如抗战中国,中国从35年开始建立60个国防师,但是到1937年只完成了20个师,到1941年才可以完成全部60个师。一个师为11000人,三个步兵团,336挺轻机枪,74挺重机枪,还有24门迫击炮,以及36门各种火炮。
而38年,在苏联援助20个师武器情况下,又成立了18个苏械师。包括第1,2,5,74,85,71等军都变成了苏械军。到了战争后期,我国又建立了45个美械师。如果再加上其他300多个师普通部队,以及百万八路军游击队。
实际,在抗战时期,我国陆军实力大大超过了意大利陆军的实力。意大利1个装备标准的师,其火力水平,与当时我国1个主力师差距不大。

历史救生圈


二战中意大利表现一直是个笑话,原因挺复杂:

1、意大利扩军的时间太早了,耗光了国力和民众的热情。1922年10月墨索里尼上台就将向外扩张作为执政纲领的核心,意大利大肆扩军备战。但当时的国际环境英国、法国声势正旺,意大利根本没有扩张的空间,只能侵略一个贫瘠的埃塞俄比亚。意大利的对外扩张一直看不到收获,空耗国力、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曾经狂热支持墨索里尼的民众激情退却,兵无战心。而且意大利扩军太早,武器装备到1939年二战爆发时已经落后了。

2、墨索里尼狂妄自大,听不进去专业军事人才的意见。墨索里尼这个人从来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但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劝说。在作战过程中经常改变既定的作战方略,剥夺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甚至于跨过战役指挥官直接对前线发布命令,弄得各位将军们无所适从。

3、墨索里尼猜忌心重,使得有才能的军官没有发展空间,庸碌无能的将军充斥意大利军队。因为墨索里尼是依靠暴力夺得意大利政权的,所以一直对军方将领防范甚严,一旦哪个将领受到军队拥护就会被撤职。例如被意大利人自己打死的巴尔博元帅,他是墨索里尼的指定接班人,一手打造了能和英国、德国媲美的意大利空军,才能卓越。可由于他声望很高,引起墨索里尼的疑忌被撤职,最后被意大利自己人打死。


当狗容易做人难


众所周知,二战纳粹德国横扫欧洲,强大的战力毋庸置疑,可是同为轴心国的意大利,为什么和德国的差别会那么大?

二战德国的执政党是纳粹党,而纳粹党根本就不是德国的,没错,意大利才是纳粹党的发源地,希特勒一度将墨索里尼当成是自己的老师,甚至还对墨索里尼达到了崇拜得地步。按道理说吧,都是一个执政体系领导的军队,战斗力应该也是半斤八两,差不到哪里去,可是纵观整个二战,意大利的表现可以用疲软来形容了

希特勒领导的德国只有一个领袖,也就是他:德国元首,加上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几乎海外殖民地几乎被瓜分干净,甚至德国本土(莱茵河)都有别国军队,本土上有联军军控委员会,监视着德国的一切军事,每天要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这让在一战前就是欧洲强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德国人民非常不习惯。一直当的老大,突然沦落成了孙子,换作是谁都会不习惯的。这一切,把德意志压到了一个临近崩溃的边缘,军方不承认失败,他们认为是政府出卖了他们,要知道,一个国家战败最受人非议的就是军队(参考奥匈帝国)希特勒没上台以前,德国军方那时候就开始整军备战了,这对才战败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从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开始全面备战,德国国防军在短短的一年时间扩大了10倍(100万人)甚至更多,并且战斗力并没有下降,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代表就说过:“这不是和平,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德国的处心积虑。

我们再来反观意大利,墨索里尼在“向罗马进军”以后胜利取得意大利的领导权,他自诩为“领袖”,然而他真的是一手遮天吗?墨索里尼虽然有意大利的领导权,可不要忘了,他还有一个名义上的领导人:意大利国王,墨索里尼致力于“恢复罗马帝国时代的伟大荣光”。意大利也自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在德国攻灭波兰,灭亡法国之际,意大利都没有实质性的表示。它虽然加入轴心国,却没有表示,典型的想捡现成,当它看到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战败之际,它终于忍不住了,在扣押地中海游弋的一艘法国商船后,向法国大使馆递交了宣战国书,就匆匆派遣军队进攻法国了(结局不用多说),它甚至都没有进行战争动员,没有任何的战争准备,说白了意大利宣战的理由仅仅是对德国取得的战果眼红,它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一战意大利没有占到便宜,吃一垫长一智而已,墨索里尼对军队也没有希特勒对军队控制得那么深,意大利军工发达,尤其是海军和火炮,这些都是纳粹德国的短板,意大利海军数量质量绝对可以碾压地中海英国海军,且意大利因为地缘原因,德国不得不把它拉进同盟。

归根结底,1:意大利没有做好战争准备,2:政府和军方上下离心,3:领袖对局势没有明确判断。


莫高旋律师


原因是多方面的,意大利其实直到德国进攻波兰开始二战都没有参战的想法,早在此前德国外交部门以及官员信誓旦旦对意大利表示不会发动战争,以此团结意大利,阻止其和英法之间关系的缓和,进而获得这个重要的战略盟友。而当时的墨索里尼也对形势判断不明,可以说意大利参加二战几乎就是仓促上马,是一个反应性的举措。

而正是因此,意大利并没有像德国那样早在数年之前就开始了战争的准备工作,意大利从高层到民众都没有战争的想法和准备工作,而匆忙进入战争状态,这就为后来意大利的失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首先说武器装备,意大利的军工技术整体而言无法和英法德等国相比,只有在像海军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而在像航空、装甲兵器等等方面毫无先进装备。比如二战中意大利最强的P40型重型坦克,其实最多算是英美等国的中型坦克,但是即使是这样,意大利装甲部队的主力依然是CV33这样的超轻型坦克,只配备有机枪,几乎就是敌人的活靶子。

而在航空方面,意大利还是有一部分先进装备的,比如MC202战斗机,BR20轰炸机等,虽然产量不高并且在战争后期已经开始落后,但是也聊胜于无。不过意大利为了挣取外汇,向外国出口了不少宝贵的飞机、发动机等等,这直接限制了意大利空军的发挥。

而除了装备技术差距,意大利的战争决心不大,很多人实际上是不想开战的,但是由于意大利法西斯分子等的强制,很多人不得不走向了战场,由此产生了厌战心理,而这种心理不仅存在于基层士兵,不少高层指挥官也有。当时美军进攻西西里岛时就有很多部队做了象征性的抵抗便投降了。而与意大利军队形成对比的则是意大利游击队,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而且极为英勇善战,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其精神意志的原因。


战争之王


不仅二战啊,有史以来就不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