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意大利軍隊為什麼表現那麼差?

第一軍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用墨索里尼對希特勒的一句話就可以解釋:我親愛的元首,你不瞭解意大利人,他們不願意打仗!

自然,意大利存在軍隊數量不足,武器性能不足,工業能力不足,資源嚴重不足,高層自保等等因素,但意大利人不願意拼命也是重要原因。

早在一戰時期,意大利就曾經中途倒戈,投靠不同陣營。

二戰期間,意大利軍人普遍不願意打仗,他們覺得現在過得就很好。

另外,說白了意大利也不算是真正的列強。

二戰主要是打資源,大家看看意大利的資源如何?

1940年,當世界各大國開啟國家機器,支撐全面爆發的世界大戰時,前任世界霸主英國的產鋼量為1318.4萬噸,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為6076.6萬噸,第二大國蘇聯為1900萬噸,軸心國集團的頭號強國德國為1914.1萬噸,意大利有多少呢?只有226萬噸

其他戰略資源,意大利的產量也是非常之低,如石油,當美國的石油年產量突破1.5億噸時,意大利的石油年產量只有約630萬噸,甚至還不夠支撐戰爭。

因為資源不足,導致各方面產能低下,軍隊編組也有很大問題。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參戰時,陸軍僅有約74個師共計約45萬人,只有20個師是真正滿編的。

這區區45萬人,能幹什麼。

被大家瞧不起的波蘭,也有100萬大軍。甚至德國的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也有四十五個師近百萬軍隊。

1941年6月羅馬尼亞加入德國,第二年在蘇聯境內的羅軍數量達到70萬人。

看看,說白了,意大利軍隊也就是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差不多。

之所以被稱為軸心國三巨頭,主要還是希特勒人為拔高墨索尼裡,畢竟都是法西斯政黨。


薩沙


所謂豬一樣的隊友,放到意大利身上再合適不過了。當時,德國元首希特勒為了不單打獨鬥,將日本和意大利拉進了軸心國。儘管德國的綜合國力要強於意大利和日本,但日本並沒有直接聽從德國的戰略計劃。而是按照既定的戰略規劃有條不紊的進行。不過,意大利由於地緣因素和政治理念的契合,基本上對希特勒言聽計從。在二戰初期,意大利軍隊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隨著二戰進入最後階段,意大利開始發揮豬隊友的攪局精神。尤其是在非洲戰場上,意大利軍隊的表現讓人歎為觀止。據瞭解,在一次戰鬥中,500名意大利軍隊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守衛著一個野戰機場,他們彈藥充足,武器精良,還有兩門德國的巨炮。而作為對手的英軍卻只有400多人,他們連個像樣的重武器都沒有。敵人很明顯處於劣勢,但當戰鬥打響後,英軍發起了衝鋒,而意大利軍隊只象徵性的放了幾個空槍,就繳械投降了。更奇葩的是,一個盟軍飛行員因為戰機受到攻擊而被迫跳傘,當他降落在西西里島上後,島上的意大利指揮官居然率領2500名意大利士兵向他投誠。意大利軍隊的表現真是不可思議。

實際上,意大力軍隊並非人們所描述的鈉鹽更不堪一擊。只是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領導下站錯了陣營。很多意大利軍人只是為了保命才拿起了武器,他們缺乏犧牲和搏命的精神,對當時戰局保持著時進時退的心態。當看到風向不對時,他們就會立刻轉身投降,從而保全自身的性命。所以,武器再厲害,也得看拿武器的人是誰?(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意大利軍隊表現不好,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裝備太差。
1940年,意大利1個陸軍師只有2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人員12900人。裝備270挺輕機槍和80挺重機槍,還有30門81毫米迫擊炮,126門45毫米小迫擊炮,8門30毫米高射炮。
8門47毫米反坦克炮,還有16門65毫米步兵炮,24門75毫米山炮和12門105毫米榴彈炮。意大利的1個步兵師2個突出缺點,一個是步兵太少,根本不禁打。損失千把步兵,就全師失去戰鬥力了。
而且,意大利很多火炮,都是一戰時代的產物,有些還是奧匈帝國留下來的大炮。同時,意大利兵力還少,才64個師,其中48個師裝備低劣。
說起來,意大利陸軍實力其實還不如抗戰中國,中國從35年開始建立60個國防師,但是到1937年只完成了20個師,到1941年才可以完成全部60個師。一個師為11000人,三個步兵團,336挺輕機槍,74挺重機槍,還有24門迫擊炮,以及36門各種火炮。
而38年,在蘇聯援助20個師武器情況下,又成立了18個蘇械師。包括第1,2,5,74,85,71等軍都變成了蘇械軍。到了戰爭後期,我國又建立了45個美械師。如果再加上其他300多個師普通部隊,以及百萬八路軍游擊隊。
實際,在抗戰時期,我國陸軍實力大大超過了意大利陸軍的實力。意大利1個裝備標準的師,其火力水平,與當時我國1個主力師差距不大。

歷史救生圈


二戰中意大利表現一直是個笑話,原因挺複雜:

1、意大利擴軍的時間太早了,耗光了國力和民眾的熱情。1922年10月墨索里尼上臺就將向外擴張作為執政綱領的核心,意大利大肆擴軍備戰。但當時的國際環境英國、法國聲勢正旺,意大利根本沒有擴張的空間,只能侵略一個貧瘠的埃塞俄比亞。意大利的對外擴張一直看不到收穫,空耗國力、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曾經狂熱支持墨索里尼的民眾激情退卻,兵無戰心。而且意大利擴軍太早,武器裝備到1939年二戰爆發時已經落後了。

2、墨索里尼狂妄自大,聽不進去專業軍事人才的意見。墨索里尼這個人從來沒有指揮作戰的經驗,但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勸說。在作戰過程中經常改變既定的作戰方略,剝奪總參謀部的軍事決定權,甚至於跨過戰役指揮官直接對前線發佈命令,弄得各位將軍們無所適從。

3、墨索里尼猜忌心重,使得有才能的軍官沒有發展空間,庸碌無能的將軍充斥意大利軍隊。因為墨索里尼是依靠暴力奪得意大利政權的,所以一直對軍方將領防範甚嚴,一旦哪個將領受到軍隊擁護就會被撤職。例如被意大利人自己打死的巴爾博元帥,他是墨索里尼的指定接班人,一手打造了能和英國、德國媲美的意大利空軍,才能卓越。可由於他聲望很高,引起墨索里尼的疑忌被撤職,最後被意大利自己人打死。


當狗容易做人難


眾所周知,二戰納粹德國橫掃歐洲,強大的戰力毋庸置疑,可是同為軸心國的意大利,為什麼和德國的差別會那麼大?

二戰德國的執政黨是納粹黨,而納粹黨根本就不是德國的,沒錯,意大利才是納粹黨的發源地,希特勒一度將墨索里尼當成是自己的老師,甚至還對墨索里尼達到了崇拜得地步。按道理說吧,都是一個執政體系領導的軍隊,戰鬥力應該也是半斤八兩,差不到哪裡去,可是縱觀整個二戰,意大利的表現可以用疲軟來形容了

希特勒領導的德國只有一個領袖,也就是他:德國元首,加上一戰結束後,德國的幾乎海外殖民地幾乎被瓜分乾淨,甚至德國本土(萊茵河)都有別國軍隊,本土上有聯軍軍控委員會,監視著德國的一切軍事,每天要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這讓在一戰前就是歐洲強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德國人民非常不習慣。一直當的老大,突然淪落成了孫子,換作是誰都會不習慣的。這一切,把德意志壓到了一個臨近崩潰的邊緣,軍方不承認失敗,他們認為是政府出賣了他們,要知道,一個國家戰敗最受人非議的就是軍隊(參考奧匈帝國)希特勒沒上臺以前,德國軍方那時候就開始整軍備戰了,這對才戰敗的國家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從希特勒上臺以後,德國開始全面備戰,德國國防軍在短短的一年時間擴大了10倍(100萬人)甚至更多,並且戰鬥力並沒有下降,在《凡爾賽條約》簽訂後,德國代表就說過:“這不是和平,這只是二十年的休戰”。從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德國的處心積慮。

我們再來反觀意大利,墨索里尼在“向羅馬進軍”以後勝利取得意大利的領導權,他自詡為“領袖”,然而他真的是一手遮天嗎?墨索里尼雖然有意大利的領導權,可不要忘了,他還有一個名義上的領導人:意大利國王,墨索里尼致力於“恢復羅馬帝國時代的偉大榮光”。意大利也自認為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在德國攻滅波蘭,滅亡法國之際,意大利都沒有實質性的表示。它雖然加入軸心國,卻沒有表示,典型的想撿現成,當它看到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戰敗之際,它終於忍不住了,在扣押地中海遊弋的一艘法國商船後,向法國大使館遞交了宣戰國書,就匆匆派遣軍隊進攻法國了(結局不用多說),它甚至都沒有進行戰爭動員,沒有任何的戰爭準備,說白了意大利宣戰的理由僅僅是對德國取得的戰果眼紅,它這麼做也無可厚非,一戰意大利沒有佔到便宜,吃一墊長一智而已,墨索里尼對軍隊也沒有希特勒對軍隊控制得那麼深,意大利軍工發達,尤其是海軍和火炮,這些都是納粹德國的短板,意大利海軍數量質量絕對可以碾壓地中海英國海軍,且意大利因為地緣原因,德國不得不把它拉進同盟。

歸根結底,1:意大利沒有做好戰爭準備,2:政府和軍方上下離心,3:領袖對局勢沒有明確判斷。


莫高旋律師


原因是多方面的,意大利其實直到德國進攻波蘭開始二戰都沒有參戰的想法,早在此前德國外交部門以及官員信誓旦旦對意大利表示不會發動戰爭,以此團結意大利,阻止其和英法之間關係的緩和,進而獲得這個重要的戰略盟友。而當時的墨索里尼也對形勢判斷不明,可以說意大利參加二戰幾乎就是倉促上馬,是一個反應性的舉措。

而正是因此,意大利並沒有像德國那樣早在數年之前就開始了戰爭的準備工作,意大利從高層到民眾都沒有戰爭的想法和準備工作,而匆忙進入戰爭狀態,這就為後來意大利的失敗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首先說武器裝備,意大利的軍工技術整體而言無法和英法德等國相比,只有在像海軍等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優勢,而在像航空、裝甲兵器等等方面毫無先進裝備。比如二戰中意大利最強的P40型重型坦克,其實最多算是英美等國的中型坦克,但是即使是這樣,意大利裝甲部隊的主力依然是CV33這樣的超輕型坦克,只配備有機槍,幾乎就是敵人的活靶子。

而在航空方面,意大利還是有一部分先進裝備的,比如MC202戰鬥機,BR20轟炸機等,雖然產量不高並且在戰爭後期已經開始落後,但是也聊勝於無。不過意大利為了掙取外匯,向外國出口了不少寶貴的飛機、發動機等等,這直接限制了意大利空軍的發揮。

而除了裝備技術差距,意大利的戰爭決心不大,很多人實際上是不想開戰的,但是由於意大利法西斯分子等的強制,很多人不得不走向了戰場,由此產生了厭戰心理,而這種心理不僅存在於基層士兵,不少高層指揮官也有。當時美軍進攻西西里島時就有很多部隊做了象徵性的抵抗便投降了。而與意大利軍隊形成對比的則是意大利游擊隊,其取得了不小的戰果,而且極為英勇善戰,這很大程度上就是其精神意志的原因。


戰爭之王


不僅二戰啊,有史以來就不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