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哪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可以分享?

SUN老师


(这个问题,我回答得不好。犹豫两天,还是冒昧把回答发出来。欢迎拍砖)

有。

我来自农村,又在城市扎根。既见过一穷二白的农村家庭,靠着孩子们打了翻身仗的;也见过有钱or有权的人的孩子教育成功了的。

我的结论,教育改变命运。诚不我欺。

一,郭家。郭奶奶,是当年郭沫若家的丫环,解放后到我外公家所在的村子落脚的。郭爸爸郭妈妈大字不识一个。他们有六个孩子,其中郭老六是我小学同学。老大是工农兵大学,老二是恢复高考后第二届大学,老三中专毕业不断进修,职业是老师。老四大学(中专?)毕业,不断进修,现在是市属实验中学校长。老五考进人大,读了研究生后还要读博士,被家里人给否了,现在在深圳。老六是老师。

要说他们家,我唯一记得的就是当年放学后,他们家院子里,一字排开的板凳。兄弟姐妹们都在做作业。作业做完了,就做农活。我的理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拖多,效果好。

二、同事。农村家庭。父母文化不高。但孩子心气高。她考上电子科大,本科毕业又考了研究生。因为进了公司,转成在职读研。正好怀了第一个孩子,本来要拿下来的,还是揣着娃读完了研究生。答辩完了就生孩子。现在,父母和他们一家住在城里,安享天伦之乐。

这个同事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里墙上贴满了孩子学习的拼音、单词、弟子规等。家里从来只有英语动画片。大女儿几岁就把《大学》背完了,其他诗词自然也是能背诵的。现在,她的三岁的二女儿也在读经了。

三、很久之前在新华书店看到的。一位父亲,在陪着自己的不到十岁的儿子,两父子蹲在书柜前,各自看着一本书。偶尔,儿子会指着书上的某个点,小小声地问他爸爸,然后当爸爸的也小声回答他。当时看了,觉得好感动。也认为这个父亲的教育方式很好。既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又培养了亲子之间的感情。比起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这位父亲的陪伴真是值得学习。

四、我的领导的孩子。这位领导属于晚育。三十多岁才生了儿子。但是,她并没有溺爱孩子,而是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禀赋,让孩子求知的触角充分探向各个领悟。

常规的诗词歌赋,英语,围棋,唱歌,主持,弹琴,甚至跆拳道等等。问题是,这些都是孩子自己喜欢去做的,她并没有逼着孩子必须学什么。

她说,有些体育项目孩子不一定擅长,但是她也鼓励孩子去试试看,让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

她的儿子读二年级了吧,完全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真的非常优秀!

有个小小的案例,单是省博物馆,那孩子就去过七次啦。还有旅游,他自己会提前去搜集了解目的地(我们说,是为旅行的第一次),然后实地用心去看和感受(旅行的第二次),回来以后的记述等(旅行的第三次)。

正是她,让我知道一个说法,“现在是拼妈的时代”。




云是鹤家乡680


红楼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教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对孩子的教育不单是停在口头上。而是家长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

一自幼要教育孩子辩明是非、为长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人之初、性本善,但后天的敎育才是关健的,孩子年幼无知,常任性、先天是不会分是非的。如幼儿园的孩子常为爭玩具吵架、有的还当小霸主、占用许多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们玩,这时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这些玩具是大家的,你不能独占、大家一起玩才有乐趣,决不能让孩子放纵。

二身教重于言敎,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观察模仿,因些作为父母老师平时行为、要特别注意,一个有良好家庭环境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行为不端,要培养好下一代是很难的。

三教育孩子宽严要有度

过于溺爱和过于严酷对培养孩子和教育孩子都是不利的。有人主张棍棒低下出人才,家长对小孩做错事动不动就打骂、不讲道理,不分是非,这样必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阴影。不利于孩子心身健康成长。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有些家长出自对孩子的疼爱,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有什么要求都想办法满足他,即使是小孩犯错误、也不严格管教,或轻描淡写说几句,我们老家有句名言:宠猪拱灶,宠儿不孝。子不教,父之过。对孩子放松教育,受害者,不只是孩子,父母以后也后悔莫及。


用户阮泗川


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很多啊,不知你需要哪方面的。

这样吧,针对孩子的坏情绪,我说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吧。

应对孩子的坏情绪,可以试试“虚拟想像法”

小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差,有时会无缘无故发脾气,让人不可理喻。

尤其一些六岁以下的孩子,常常让家长很头疼。

比如,有的孩子咳嗽了,还非要吃冷冰激凌,怎么讲道理也没有用,这时,家长不妨用虚拟想像法来满足孩子,

运用虚拟想像法,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宝贝,想吃冰激凌啊,妈妈也想吃,这样吧,妈妈给你变一个”,妈妈对着天空随便一抓,然后装作拿冰激凌的样子,递给孩子,“给,吃吧,草莓味的,好不好吃?”
孩子最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妈妈这样说,孩子一定感兴趣,一定很配合:“好吃,好吃!”

妈妈可以再问孩子,“还想不想吃香草味的,或奶油味的......”

总之,利用虚拟想像法,避免和孩子的正面冲突,既照顾了孩子的情绪,又“满足”了需要,还不破坏亲子感情,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更多育儿妙招,请加关注!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理论方面的,实践方面的;有知识学习方面的,有品德养成方面的;有从老师角度的,有从家长角度的等等,内容很多很多。今天,我想重点从站在家长的角度,该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谈一谈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


考试成绩,无时无刻意不在牵动着父母的心。但从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作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对孩子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验。考试分数的确能够反映出一个阶段孩子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些情况,但并不能反映出孩子在思想品德、智力发展等课本知识以外健康成长方面的信息。家长过分看重考试成绩,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过分看重成绩,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辽宁省教委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庭教育》编辑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者中,90.83%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为了使这种期望不致落空,家长纷纷为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参加特长班,有的家长还额外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对学生成绩的过高期望和过分投入,无形地影响和挤占了品德培养、体育锻炼、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时间,为孩子长远发展埋下隐忧。



另一方面,过分看重分数,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绝大多数的孩子,即使学习不佳的孩子,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都想取得好成绩和好名次。但正如俗语所说:“有人群的地方,就能分出三六九等。”一个班里几十个孩子,总要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如果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训斥一番,重则采取一些过激行为,结果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会使孩子自暴自弃,导致孩子厌学,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有鉴于些,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成绩相比,成长才是第一位的。那么,对于考试成绩,家长应该怎样处理才能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信息,帮助孩子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呢?我觉得,以下三点是作为家长应该注意的。

一是“期望”不宜过高。

必须承认,由于个体差异和成长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因此,家长在确定对孩子成绩的期望值时,一定要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况,而不能盲目追求高分。如果期望值高于孩子的实际水平,不但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与学习负担,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剥夺孩子本应拥有的童年生活乐趣,使他们长期处于超负荷生活状态,影响其身心发育,损害其身体健康。正如一首歌曲里唱的那样:“人生就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强迫孩子始终呆在“波峰”呢?



二是“夸赞”不可过度。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适度的表扬和奖励是必要的,但不能没有评价标准,认为只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就一好百好,更不能“只要学习好,要什么给什么”,用超出孩子成长必须的物质化奖励将孩子“捧”得飘飘然。这样会无形中扭曲孩子的价值观、滋生自满情绪。我们完全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去买几本书、满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要求,甚至给一个大大的拥抱、几个吻,就可以当作奖励了。此外,我们还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告诉孩子“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让孩子在胜利面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

三是“惩戒”不能过苛。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考试成绩不好,如果是因为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等原因造成的,适当的惩戒是有必要的。但惩戒的出发点应该是有利于孩子成长和进步,而不能是为发泄家长自己的不满情绪。考试分数低的时候,大多孩子都是很难过的。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和风细雨般的安慰与鼓励。我们要先在语言上给予安慰与鼓励,然后帮助孩子分析分数低的原因,是基础掌握不牢、还是方法不对、或者是时间未能合理分配等等,进而引导孩子找到提高成绩的方法。


愿我们每位家长都能以更加温和、务实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为孩子营造一个润物无声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和风细雨中茁壮成长。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晨爸在线”微信公众号,一起交流探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酸甜苦辣。


晨爸在线CBZX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有很多。我身边的一些例子与大家分享。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尊重孩子。这个尊重很重要,就是你不能看谁家的孩子怎样,就要求自己的孩子怎样。有一个男孩,她妈妈是高中美术老师,有人问他,你怎么不让你儿子学画画呢?她说,他不爱好,从小好动,跳个舞什么的,勉强不了。这就是尊重。不要强逼着孩子学什么。而要引导孩子的兴趣发展。很多孩子会遇到学习成绩跟不上,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很多家长不会袖手旁观自然迫切的想给孩子补课。那么补课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坚持!因为补课需要一边补基础,一边补现在进程,底子太薄基础太差的学生有一个过程,一点一点进步。有的家长急于成绩的快速提高,往往一次看不到进步就心灰意冷的抱怨各种而终止。有的孩子好动,安不下心,需要慢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专注,钻研,阅读,自主学习,需要长期鼓励和坚持。我做过长期的这样的实验,从一年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有耐心有目标地引导,让孩子自己读题做作业,遇到难题问老师,老师不要马上讲解答案而是要提示他思考,最终由学生自己回答问题,错了不要紧,老师批改还是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慢慢转弯回答问题。一年级作业各种需要30分钟到一个小时,一般四个作业。二年级需要20到50分钟。三年级需要20到40分钟。四年级需要20到40分钟。五年级六年级作业很多,但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很快做完。一般各门加起来也就半个小时。很快而且都是自己做出来的答案。如果孩子就是有点慢或特别慢的那种孩子,既要鼓励他又要尊重他,认可他,顺其自然。平日可以给孩子报他自己擅长的特长班,或是和孩子一起探讨他喜欢的事物,为他的将来做一些铺垫!多带孩子参加社交和社会实践,为他将来融入社会做一些准备!能够言传身教地理智地处理一些日常各种矛盾难题,而不是冲动!这样孩子以后遇到问题都会效仿理智冷静!毕竟教育孩子不只是学习,而是一生的生活态度!


灵犀看事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最有效最成功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

分享一个案例吧。一个三代同堂的知识分子家庭,一个新生婴儿诞生了,爷爷晚上召集全家开会,宣布一个重大决定:凡孙子在家,所有人一律不准玩手机、不准看电视,禁止一切家庭娱乐,只准看书!闲暇时间哪怕装样子,手里也必须拿书。

所有家庭成员都严格遵守了这一约定,并一直坚持。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当孩子背起书包跨进学校,出现各种问题,别责怪学校老师,因为根子在家庭。


民间艺术家2


因为任何家庭的原生文化是不一样的。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必须要满足最基本的两点。

1、作为父母你必须要先照顾好自己。否则孩子就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你们,因为他们希望能够照顾你们。

2、经常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不盲目着指责,批评。同时也要非常清楚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与孩子做到心意相通。

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你。


老铁NVC


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个人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没有用方法跟技巧,也许是因为我喜欢阅读的原因。有时候孩子看着我在学习,主动找一本书坐我旁边一起看,有时我也会叫上孩子。时间长了,就变成习惯了。个人觉得大人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赢销小王子


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教无定法,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因人而异,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孩子多大了呀?我们可以一起探讨探讨呀!


豆芽儿爱吃红烧肉


家长做好榜样😊,陪伴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