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哪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可以分享?

SUN老師


(這個問題,我回答得不好。猶豫兩天,還是冒昧把回答發出來。歡迎拍磚)

有。

我來自農村,又在城市紮根。既見過一窮二白的農村家庭,靠著孩子們打了翻身仗的;也見過有錢or有權的人的孩子教育成功了的。

我的結論,教育改變命運。誠不我欺。

一,郭家。郭奶奶,是當年郭沫若家的丫環,解放後到我外公家所在的村子落腳的。郭爸爸郭媽媽大字不識一個。他們有六個孩子,其中郭老六是我小學同學。老大是工農兵大學,老二是恢復高考後第二屆大學,老三中專畢業不斷進修,職業是老師。老四大學(中專?)畢業,不斷進修,現在是市屬實驗中學校長。老五考進人大,讀了研究生後還要讀博士,被家裡人給否了,現在在深圳。老六是老師。

要說他們家,我唯一記得的就是當年放學後,他們家院子裡,一字排開的板凳。兄弟姐妹們都在做作業。作業做完了,就做農活。我的理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拖多,效果好。

二、同事。農村家庭。父母文化不高。但孩子心氣高。她考上電子科大,本科畢業又考了研究生。因為進了公司,轉成在職讀研。正好懷了第一個孩子,本來要拿下來的,還是揣著娃讀完了研究生。答辯完了就生孩子。現在,父母和他們一家住在城裡,安享天倫之樂。

這個同事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家裡牆上貼滿了孩子學習的拼音、單詞、弟子規等。家裡從來只有英語動畫片。大女兒幾歲就把《大學》背完了,其他詩詞自然也是能背誦的。現在,她的三歲的二女兒也在讀經了。

三、很久之前在新華書店看到的。一位父親,在陪著自己的不到十歲的兒子,兩父子蹲在書櫃前,各自看著一本書。偶爾,兒子會指著書上的某個點,小小聲地問他爸爸,然後當爸爸的也小聲回答他。當時看了,覺得好感動。也認為這個父親的教育方式很好。既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又培養了親子之間的感情。比起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這位父親的陪伴真是值得學習。

四、我的領導的孩子。這位領導屬於晚育。三十多歲才生了兒子。但是,她並沒有溺愛孩子,而是細心觀察孩子的興趣、稟賦,讓孩子求知的觸角充分探向各個領悟。

常規的詩詞歌賦,英語,圍棋,唱歌,主持,彈琴,甚至跆拳道等等。問題是,這些都是孩子自己喜歡去做的,她並沒有逼著孩子必須學什麼。

她說,有些體育項目孩子不一定擅長,但是她也鼓勵孩子去試試看,讓孩子有個健康的身體。

她的兒子讀二年級了吧,完全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真的非常優秀!

有個小小的案例,單是省博物館,那孩子就去過七次啦。還有旅遊,他自己會提前去搜集了解目的地(我們說,是為旅行的第一次),然後實地用心去看和感受(旅行的第二次),回來以後的記述等(旅行的第三次)。

正是她,讓我知道一個說法,“現在是拼媽的時代”。




雲是鶴家鄉680


紅樓夢中有一句經典的話:教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對孩子的教育不單是停在口頭上。而是家長長期潛移默化的結果。

一自幼要教育孩子辯明是非、為長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奠定基礎。人之初、性本善,但後天的敎育才是關健的,孩子年幼無知,常任性、先天是不會分是非的。如幼兒園的孩子常為爭玩具吵架、有的還當小霸主、佔用許多玩具不讓其他小朋友們玩,這時老師和家長要教育孩子,這些玩具是大家的,你不能獨佔、大家一起玩才有樂趣,決不能讓孩子放縱。

二身教重於言敎,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觀察模仿,因些作為父母老師平時行為、要特別注意,一個有良好家庭環境有良好家風的家庭,將影響孩子的一生。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行為不端,要培養好下一代是很難的。

三教育孩子寬嚴要有度

過於溺愛和過於嚴酷對培養孩子和教育孩子都是不利的。有人主張棍棒低下出人才,家長對小孩做錯事動不動就打罵、不講道理,不分是非,這樣必定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陰影。不利於孩子心身健康成長。現在獨生子女較多,有些家長出自對孩子的疼愛,對孩子過於溺愛,孩子有什麼要求都想辦法滿足他,即使是小孩犯錯誤、也不嚴格管教,或輕描淡寫說幾句,我們老家有句名言:寵豬拱灶,寵兒不孝。子不教,父之過。對孩子放鬆教育,受害者,不只是孩子,父母以後也後悔莫及。


用戶阮泗川


做為家庭教育指導師,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很多啊,不知你需要哪方面的。

這樣吧,針對孩子的壞情緒,我說一個非常簡單、實用的方法吧。

應對孩子的壞情緒,可以試試“虛擬想像法”

小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差,有時會無緣無故發脾氣,讓人不可理喻。

尤其一些六歲以下的孩子,常常讓家長很頭疼。

比如,有的孩子咳嗽了,還非要吃冷冰激凌,怎麼講道理也沒有用,這時,家長不妨用虛擬想像法來滿足孩子,

運用虛擬想像法,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寶貝,想吃冰激凌啊,媽媽也想吃,這樣吧,媽媽給你變一個”,媽媽對著天空隨便一抓,然後裝作拿冰激凌的樣子,遞給孩子,“給,吃吧,草莓味的,好不好吃?”
孩子最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媽媽這樣說,孩子一定感興趣,一定很配合:“好吃,好吃!”

媽媽可以再問孩子,“還想不想吃香草味的,或奶油味的......”

總之,利用虛擬想像法,避免和孩子的正面衝突,既照顧了孩子的情緒,又“滿足”了需要,還不破壞親子感情,一舉三得,何樂不為?

更多育兒妙招,請加關注!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理論方面的,實踐方面的;有知識學習方面的,有品德養成方面的;有從老師角度的,有從家長角度的等等,內容很多很多。今天,我想重點從站在家長的角度,該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談一談教育孩子的具體方法。


考試成績,無時無刻意不在牽動著父母的心。但從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來看,作為父母,千萬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試分數,而應該注重孩子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的培養,儘量留住孩子最寶貴的興趣與好奇心。絕對不能用考試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劣,更不能讓孩子有以此為榮辱的意識。考試只是檢驗孩子學習情況的一種輔助手段,是對孩子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檢驗。考試分數的確能夠反映出一個階段孩子對書本知識學習的一些情況,但並不能反映出孩子在思想品德、智力發展等課本知識以外健康成長方面的信息。家長過分看重考試成績,會給孩子健康成長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過分看重成績,會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

遼寧省教委關心下一代協會和《家庭教育》編輯部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者中,90.83%的家長期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學。為了使這種期望不致落空,家長紛紛為孩子請家教,讓孩子參加特長班,有的家長還額外為孩子佈置家庭作業。對學生成績的過高期望和過分投入,無形地影響和擠佔了品德培養、體育鍛煉、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時間,為孩子長遠發展埋下隱憂。



另一方面,過分看重分數,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絕大多數的孩子,即使學習不佳的孩子,內心深處都有積極向上的願望,都想取得好成績和好名次。但正如俗語所說:“有人群的地方,就能分出三六九等。”一個班裡幾十個孩子,總要有第一名和最後一名。如果家長只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問青紅皂白,輕則訓斥一番,重則採取一些過激行為,結果會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傷害。長此以往,會使孩子自暴自棄,導致孩子厭學,甚至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有鑑於些,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與成績相比,成長才是第一位的。那麼,對於考試成績,家長應該怎樣處理才能給孩子傳遞積極的信息,幫助孩子不斷取得學習上的進步呢?我覺得,以下三點是作為家長應該注意的。

一是“期望”不宜過高。

必須承認,由於個體差異和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生理、心理的發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因此,家長在確定對孩子成績的期望值時,一定要考慮自己孩子的實際況,而不能盲目追求高分。如果期望值高於孩子的實際水平,不但會給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與學習負擔,讓孩子喪失對學習的興趣,而且還會剝奪孩子本應擁有的童年生活樂趣,使他們長期處於超負荷生活狀態,影響其身心發育,損害其身體健康。正如一首歌曲裡唱的那樣:“人生就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強迫孩子始終呆在“波峰”呢?



二是“誇讚”不可過度。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適度的表揚和獎勵是必要的,但不能沒有評價標準,認為只學習好就是好孩子,就一好百好,更不能“只要學習好,要什麼給什麼”,用超出孩子成長必須的物質化獎勵將孩子“捧”得飄飄然。這樣會無形中扭曲孩子的價值觀、滋生自滿情緒。我們完全可以帶孩子到書店去買幾本書、滿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要求,甚至給一個大大的擁抱、幾個吻,就可以當作獎勵了。此外,我們還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況,進一步總結經驗。告訴孩子“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讓孩子在勝利面前能夠保持清醒頭腦。

三是“懲戒”不能過苛。

一位教育專家曾經說過:“沒有懲戒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考試成績不好,如果是因為態度不端正、學習不認真等原因造成的,適當的懲戒是有必要的。但懲戒的出發點應該是有利於孩子成長和進步,而不能是為發洩家長自己的不滿情緒。考試分數低的時候,大多孩子都是很難過的。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和風細雨般的安慰與鼓勵。我們要先在語言上給予安慰與鼓勵,然後幫助孩子分析分數低的原因,是基礎掌握不牢、還是方法不對、或者是時間未能合理分配等等,進而引導孩子找到提高成績的方法。


願我們每位家長都能以更加溫和、務實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成績,為孩子營造一個潤物無聲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在和風細雨中茁壯成長。瞭解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晨爸在線”微信公眾號,一起交流探討孩子教育問題上的酸甜苦辣。


晨爸在線CBZX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有很多。我身邊的一些例子與大家分享。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尊重孩子。這個尊重很重要,就是你不能看誰家的孩子怎樣,就要求自己的孩子怎樣。有一個男孩,她媽媽是高中美術老師,有人問他,你怎麼不讓你兒子學畫畫呢?她說,他不愛好,從小好動,跳個舞什麼的,勉強不了。這就是尊重。不要強逼著孩子學什麼。而要引導孩子的興趣發展。很多孩子會遇到學習成績跟不上,有的甚至一竅不通,很多家長不會袖手旁觀自然迫切的想給孩子補課。那麼補課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堅持!因為補課需要一邊補基礎,一邊補現在進程,底子太薄基礎太差的學生有一個過程,一點一點進步。有的家長急於成績的快速提高,往往一次看不到進步就心灰意冷的抱怨各種而終止。有的孩子好動,安不下心,需要慢慢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專注,鑽研,閱讀,自主學習,需要長期鼓勵和堅持。我做過長期的這樣的實驗,從一年級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有耐心有目標地引導,讓孩子自己讀題做作業,遇到難題問老師,老師不要馬上講解答案而是要提示他思考,最終由學生自己回答問題,錯了不要緊,老師批改還是引導,儘量讓學生自己慢慢轉彎回答問題。一年級作業各種需要30分鐘到一個小時,一般四個作業。二年級需要20到50分鐘。三年級需要20到40分鐘。四年級需要20到40分鐘。五年級六年級作業很多,但孩子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會很快做完。一般各門加起來也就半個小時。很快而且都是自己做出來的答案。如果孩子就是有點慢或特別慢的那種孩子,既要鼓勵他又要尊重他,認可他,順其自然。平日可以給孩子報他自己擅長的特長班,或是和孩子一起探討他喜歡的事物,為他的將來做一些鋪墊!多帶孩子參加社交和社會實踐,為他將來融入社會做一些準備!能夠言傳身教地理智地處理一些日常各種矛盾難題,而不是衝動!這樣孩子以後遇到問題都會效仿理智冷靜!畢竟教育孩子不只是學習,而是一生的生活態度!


靈犀看事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教育要從幼兒抓起,最有效最成功的方法就是言傳身教!

分享一個案例吧。一個三代同堂的知識分子家庭,一個新生嬰兒誕生了,爺爺晚上召集全家開會,宣佈一個重大決定:凡孫子在家,所有人一律不準玩手機、不準看電視,禁止一切家庭娛樂,只准看書!閒暇時間哪怕裝樣子,手裡也必須拿書。

所有家庭成員都嚴格遵守了這一約定,並一直堅持。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當孩子背起書包跨進學校,出現各種問題,別責怪學校老師,因為根子在家庭。


民間藝術家2


因為任何家庭的原生文化是不一樣的。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方法,都必須要滿足最基本的兩點。

1、作為父母你必須要先照顧好自己。否則孩子就會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你們,因為他們希望能夠照顧你們。

2、經常關注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不盲目著指責,批評。同時也要非常清楚地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與孩子做到心意相通。

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幫助你。


老鐵NVC


培養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個人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其實沒有用方法跟技巧,也許是因為我喜歡閱讀的原因。有時候孩子看著我在學習,主動找一本書坐我旁邊一起看,有時我也會叫上孩子。時間長了,就變成習慣了。個人覺得大人以身作則,非常重要。


贏銷小王子


孩子成長的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教無定法,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因人而異,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孩子多大了呀?我們可以一起探討探討呀!


豆芽兒愛吃紅燒肉


家長做好榜樣😊,陪伴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