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时,船上没有年轻女子,带了一群50岁的老妇人,这是真的吗?

nocturnserenade


郑和的身份有两个,一个是明朝的太监(朱棣当政时期),一个是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一生七下西洋,据说还下过一次东洋,专门去了一趟日本。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就是奉朱棣之命扬大明之国威,所到之处和当地国家进行了文化交流和商品贸易。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效益。



郑和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任务,那就是帮助朱棣打听他侄子朱允炆的下落。朱棣夺了侄子的天下,侄子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朱棣整日心绪不宁,唯恐侄子哪天回来报复他,找到他好斩草除根。

历史证明郑和没有找到朱允炆,却绘制出了中国最早的航海路线图,他的船队规模之庞大,人数之众多,组织之严密是15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就连当时超牛叉的荷兰船队都望尘莫及。

郑和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航海这东西还真不是闹着玩的,没有财政支撑还真玩不起。

比如船队每次出行最少有两万七八余人,这些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船上或者上岸后的异国他乡来解决。不说别的,单就这些人的穿戴都是一笔大的开销。海上风吹日晒,衣服本来就容易破损,你总不能让这些船员穿的衣衫褴褛吧?



本来是为大明朝显摆去了,穿的不像话,还不让洋人笑掉大牙。而要沿途采购衣服和鞋袜,合适不合适不说,有没有这些款式还成问题呢。总不能让船员穿万国服装吧?总不能让这些船员穿燕尾服打领带吧?再者说了,采购这些服装还要一笔巨大的外汇。朝廷有些官员要求停止航海,觉得这是烧钱的买卖。

出于这种考虑,郑和在第五次下西洋的时候,专门带了一船50岁的妇女(必须是绝经的妇女)。郑和为何带一船老年妇女而不带年轻的女人呢?

其实这是郑和的无奈之举。一些朝廷官员借机花费太大而上书朱棣废止航海,郑和带一船老年妇女就是为了节省资金,让这些妇女为船员洗衣、缝缝补补,干一些针线活。为何不带年轻妇女呢?不是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吗?

在古代有种风俗,说和妇女同船不吉利,妇女身上“见红”犯煞气。女人阴气太重,会引起翻船触礁的危险。而这些50岁的妇女都绝经了,没有了“见红”一说,也就相应的阴气对这些船员阳气没有影响,所以带的都是50岁往上的绝经妇女,长的比较丑的。



不带年轻的妇女原因还有就是,年轻的长的青春靓丽,船员看到会心旌摇荡,会不安心工作,一心二用就会出差错。

反正郑和是太监,对女人不感兴趣。他才不会给这些船员带来福利呢!想想看,航海长年累月漂泊无定,常年不见女人,假如把持不住,船员和年轻妇女有染,在船上如何生孩子?和老年妇女就不用考虑这问题了,这是出于安全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不过郑和在航海过程中发明了麻将,解决了船员寂寞难耐的长夜,你看喜欢搓麻的人都对女人不感兴趣,因为麻将太有吸引力了。这是郑和为船员带来的福利。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秉烛读春秋


是真的,而且这些女人可以说个个身怀绝技,以至于郑和不是带一帮年轻貌美的女子消遣,而带了一群59岁的老妇人上船。


按照郑和船队的实力,带一百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恐怕也不在话下,带一群50岁的老妇人就让人有些奇怪了,难不成真的是因为正合适“三宝太监”,用不上女人,所以在带哪些女人上面就没什么讲究,没做重点强调?(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当然不是,古代的人尤其是古代航海的人,对于哪些东西能上船,哪些人能跟随航行,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比如说年轻貌美的女子,是绝对禁止的,为什么?

航海见红不好,而带一群女人,一走三五年,这一群年轻貌美的女子,但凡正常点,每月少着也得见一次红,说到这里,郑和带一群50岁的女人也就很好理解了,50岁的女人基本上都绝经了,见不了红,自然就可以上船了。


话说回来,既然这么麻烦,不带还不行吗,还要注意这问题那问题的,不带不就什么问题?当然,带一群女人,自然不是为了自找麻烦,主要还是在用上,女人能有什么用?年轻漂亮点的还多少能解闷解乏,这都59岁的绝经女人了,肯定不是“你”想的那样用。

50岁的女人是带着绝技的,基本上只有女人才掌握的本事――针线活,郑和下西洋是出使船队,而且出使的目标并不确定,只是知道大概的方向,要往哪走,至于说走到哪,见到什么人,基本上就是“走着瞧”,见到谁算谁,郑和是一个富有经验的航海家,知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道理。

在每走到一个国家,整合都会让这一群59岁的妇女赶制出使国的服装,以示尊重,这些老妇人的用处在这里呢,而且郑和出海一去就是两三年,真不能用小姑娘,要不然回来孩子都得能打酱油,男人女人的事情,根本堵不住!


历史三日谈


郑和是宦官,带年轻女子干嘛?再说色是刮骨钢刀,女是红颜祸水,带着年轻女子只会让大部队发生矛盾纠纷,老妇人就不用担心这个隐患了。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巨大的航海工程,每次出航都是数十上百条大小宝船、数千人的庞大部队和经年累月的海上漂流,往往是“数月甚至整年不知肉味”,生活十分煎熬,特别是对年轻男子而言,出海远洋是一件极其枯燥乏味的事,直至如今也是如此。

时间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既然远洋生活如此郁闷,何不随船携带年轻女子,满足船员需求,促进生活和谐,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就是不理解人性的表现了,所谓女是红颜祸水,色是刮骨钢刀,若随船携带年轻女子,到底由谁拥有?由船长拥有,则船员不服,容易内讧;若由船员分享,则人是感情动物,肯定会因雨露不均导致导致内乱。这种规律不仅在远洋途中,在当代社会仍然存在。

总之,远洋船上携带年轻女子是取祸之道,有经验的船长都不会这么干,郑和虽是宦官却深通此理,拒绝携带年轻女子,而不像有些人想的“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还有一种说法是,民间有习俗说和年轻女子同船是大不吉,因为年轻女子阴气重,而且有月经,一旦大姨妈来了,污血属于“见红”,会冲犯煞气,给船只带来灾难,老妇女就不一样了,她们早就和大姨妈拜拜了,不会“见红”,也不会冲犯煞气,不会带来横祸。

除此以外,50多岁的女人年老色衰,无人问津,但身子骨还硬朗,带在船上可以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打扫卫生,管着船员的吃喝拉撒睡,又不会引起船员们争风吃醋,实在是一举两得,经济实惠。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是因为这些老婆婆都是当时明朝内心灵手巧的人物,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当时出海航行的人缝制衣服,因为当时船上那么多的人不可能他们自己缝制衣服什么的,所以就用到了老妇人,要出去老长时间的,可能要2年,船上的生活要是过得不好的话,要是到了其他国家之后邋邋遢遢的肯定有损天朝国威的。


散装宋官人


郑和 原名 马三保 从刚开始很有声望的家族,到后面被捉去当太监,身世有很大的转变的

我觉得很符合情节,因为这些老太太都是郑和用来为船员洗补衣服的,那时候很多船员的衣服、鞋子穿不了很久可能会坏,这次本来就是为了彰显国威出去的,首先要做到的是士兵还有将领的精神还有整体形象,不可能衣衫褴褛破衣烂衫的跑到国外去。为的轻装简行,这么多人出去,工具带太多会很麻烦,所以只带老太太,这样在船上能帮到很大的忙



探索之最


明朝水师是我国古代海军发展的巅峰,可惜我国自古重陆军作战,明末虽依旧战胜海上马夫荷兰但主要靠人数完全无法和永乐郑和时期相比,清朝不包括近现代就更别说了


小破孩灭霸


据考证,郑和却实航海时,带有很多性。不是你说的五十以上的老妇女,也有年轻的。主要任务是,缝缝补补,做船员做饭,有时候一去就是一年甚至两年以上。


男壹号37818


我只想说,待在海上这么久,就算老妇人都不会放过的!


任人渐疏是


那是带的裁缝,给船员补衣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