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喊:“庞德公救我”,庞德公是何方神圣?

小小嬴政


诸葛亮之死经过历代演绎,真相已经变得扑朔迷离。就像题目中问的那样,诸葛亮临死前大声呼喊“庞德公救我”,

诸葛亮是否喊过这句话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确实和庞德公有莫大的联系。那么这个庞德公又是何方神圣呢?

首先关于诸葛亮的死我们必须先捋清楚,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诸葛亮由于军务繁重,体力不支,渐渐感到自己已达天命。这时姜维劝他使用祈禳之法以求续命,诸葛亮于是摆下主灯一盏,护灯七七四十九盏,毕营施展祈禳之法。谁知道魏延由于报告军情突然闯入,造成主灯熄灭。诸葛亮如何反应了呢?

魏延 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 可得而禳也!”

这个版本其实是至今为止描写诸葛亮临死之时最详细也最生动的版本,在此之前,元代《三国志平话》对诸葛亮的死也有交代,不过要简单的多。只写了诸葛亮临死之时一手拿印,一手提剑,施展道法之术压住将星,那么诸葛亮使用了什么道法呢?

当夜,军师扶着一军,左手把印,右手提剑,披头,点一盏灯,用水一盆,黑鸡子一个,下在盆中压住将星。武侯归天,姜维刮起先君神,斩了魏延。出自《三国志平话》

由此可见,《三国志平话》的版本不但情节更粗糙,连细节描写也不讲究。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竟然使用黑鸡子放入盆中压住将星,和《三国演义》中的祈禳之法,主灯一盏,护灯若干相比,

《三国志平话》的描写简直不堪入目。

而在正史《三国志》记载中 ,诸葛亮临死之时交代了后继之人,交代了退军的次序及掌军人物,更多的细节,正史没有记载。

综合以上分析,诸葛亮之死的真相应该是正史最靠谱,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开启了妖化诸葛亮的先河,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对诸葛亮的夸大和妖化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问题中说诸葛亮临死之时大呼“庞德公救我”,这个版本至今仍然没有出处,应该是民间传说和杜撰。不过虽然是杜撰,但是也不是空虚来风,诸葛亮确实和庞德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庞德公是何方神圣呢?

庞德公和诸葛亮的关系很复杂,两人之关系首先是师徒关系,类似于黄石公和张良的关系。史载张良能够运筹帷幄之中,靠的就是黄石公所传授的天书。那么诸葛亮呢?诸葛亮靠的是什么?

庞德公是三国时期仅有的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居住在襄阳沔水之中的鱼梁洲上,据洲而住,生活恬淡,借以避世。荆州凡是有名望的人都仰望这个世之高人,比如诸葛亮、庞统、司马德操、徐庶等等。

当时庞统居住在沔水之南,司马德操居住在鱼梁洲之北,他们和庞德公舟船往来,相交甚厚。

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士元居汉之阴,在南白沙世故谓是地为白沙曲矣。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泛舟褰裳,率尔休畅。

诸葛亮跟他们不太一样,诸葛亮选择结庐于卧龙岗上,独自品读圣书,钻研学问。等到自己哪里不懂时,亲自登门拜访,来到庞德公床下,行弟子礼,让庞德公亲自指点。

因此,诸葛亮平生所学,有自悟的成分,但更大程度应该是得到了庞德公的指点。

庞德公知名于荆州,荆州牧刘表派人来请,庞德公拒绝接见。没有办法,刘表亲自来请,庞德公亲自接见了刘表。刘表询问庞德公志向:你只知道保全你自己,为什么不选择保全天下呢?庞德公回答:“鸿鹄筑巢于树枝之上,龟鼋作穴于深渊之下,万物皆有法则,天下不是我所能够保全的。刘表知道庞德公的志向,于是不再为难。后庞德公携妻子儿女去鹿门山草药,遂隐居,世人某知所踪。

庞德公虽然出世,却培养了两个入世的好徒弟,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庞统。诸葛亮刚才说了,他和庞德公首先是师徒关系,除了这层关系,他们还有一层关系,什么关系呢?亲戚。

庞统是庞德公的从子,也就是侄子的意思。庞德公有一个儿子叫庞山民,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小妹为妻。因此,庞统、庞德公、诸葛亮三人是亲戚关系,所以庞德公教授庞统和诸葛亮肯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庞德公不但教授两人本事,还帮助两人宣传名声。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司马德操号水镜,这些称号都是出自庞德公之口。也就是说,庞德公选择了归隐,但他将自己的弟子留给了世人,让他们去拯救天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入世的态度呢?

因此,题目中说诸葛亮临死之前大声呼喊“庞德公救我”是有可能发生的,毕竟两人有这么深厚的关系。而庞德公在历史上若隐若现的记录也似乎在证明一个事实,他才是诸葛亮会使用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术的真正来源。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严肃的讲,诸葛亮临死之前只会交代重大的事情,例如继承人,退军之策等等事情。如果不太严肃的推测,诸葛亮的才能(不管是五行八卦还是撒豆成兵,亦或是行军布阵,破敌之策)都很有可能来源于庞德公。庞德公是个淡泊名利的出世之人,在荆州素有名望。但是他培养出了诸葛亮、庞统这样的入世之才,所以诸葛亮和庞统的崛起都和他有莫大的关系。你说庞德公到底是出世还是入世呢?


每日趣评


诸葛亮在五丈原夜观星象,发现自己时日不多,姜维就建议诸葛亮试一下七星祈穰大法,增加自己的寿命,诸葛亮做了一番准备,开始还比较顺利 ,只要七星灯的主灯七日不灭,那么诸葛亮的祈穰大法就能成功。

司马懿也会夜观星象,发现诸葛亮的将相不明,摇摇欲坠,随时有可能归西的可能,就派夏侯霸夜袭蜀营,魏延慌乱之中来报诸葛亮,不小心把七星主灯给扑了,姜维想杀魏延,诸葛亮劝住了,认为这是天命。

仔细看了一下《三国演义》,诸葛亮临死之前并没有喊这句:“庞德公救我”,这句话,可能题主看的是其他版本的三国演义吧,或者是听了一些其他民间传说吧,那这个我们也暂且不提,我们来一下,题主说的庞德公是何许人也。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庞德公,不是庞德,虽然他们名字有两个字是一样的,也都姓庞,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庞德是在凉州,跟着马腾、马超父子的,而庞德公是襄阳人士,不过庞德最后葬于樊城,那到是有一点关系的。

有可能会想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庞统,没错,庞德公与庞统有亲戚关系,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庞德公有个儿子叫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襄阳的蒯祺。

庞德公是襄阳的名士,也是一名隐士,荆州牧刘表曾多次请庞德公入仕,都被庞德公拒绝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小庞德公十几岁,一直视庞德公为兄长,就像张飞也视关羽为兄长。

我们知道,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先生,这个不仅是三国演义里面的雅号,历史上也是如此,而这三个人的雅号都是庞德公给取的。

诸葛亮十分尊敬庞德公,经常到庞德公家里去向庞德公请教,庞德公也十分看好诸葛亮,两人时常一起讨论,不过按很多民间传说,诸葛亮与庞统都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弟子,而非庞德公的弟子。


历史简单说


又见诸葛亮临死前系列,诸葛亮临死前到底干了多少事?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中可谓神人一枚,光是他临死前说的话,干的事,多的有一箩筐,版本都不一样,估计诸葛亮自己都纳闷,为啥自己传说那么多。

今天我们领教的是诸葛亮临死前喊的一句话——庞德公救我。

庞德公何许人也?他何德何能,能救即将死去的诸葛亮?

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秋风五丈原时,自知阳寿将尽,留下遗嘱,交代后事,并使用七星续命灯做法为自己延寿。

司马懿夜观星象,派人前来打探消息,不料魏延误认为敌军劫寨,匆匆跑到诸葛亮帐中报信,一脚把诸葛亮的本命灯踩灭!

姜维见状大怒,要斩了魏延,诸葛亮掷剑叹曰:罢了,生死有命,不可挽也。

以上是《三国演义》的记载,原本到此结束,但不知哪里的好事之人狗尾续貂,搞出了一段明见传说,说庞德公是诸葛亮的师傅之一,擅长法术,七星续命灯就是他的绝学。

既然庞德公掌握七星续命之法,肯定也有别的续命法,可诸葛亮只会这一招,而且一时间也找不到庞德公的踪迹,他大业未竟,不甘就死,于是死前大喊:庞德公救我!

这些都是民间野史瞎编,真正的庞德公有识人知人之名,但不懂什么法术。

1,正史中的庞德公

正史关于庞德公的记载极少,比如《三国志》就完全没有出现,只有南朝范晔修《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 有庞德公的简要小传,且称其为“庞公”。

《后汉书》记载,庞德公姓庞,不知其名,东汉末年人,隐居于岘山之南,跟诸葛亮一样种地(躬耕陇亩),人家虽是隐士,却不是居士,有老婆,且夫妻相敬如宾,感情很好。

荆州牧刘表曾多次请庞德公出山,但人家坚辞不就,他具体有什么才华不清楚,但至少有一点很明确——知人识人,擅长给人起外号,诸葛亮的“卧龙”、庞统的“凤雏”、司马徽的“水镜”,都是这位庞德公取的外号,而且经常一起玩耍,因为庞德公年长,因此诸葛亮和司马徽对他十分尊敬,见面都要行礼致敬,“以兄事之”。

这位庞德公后来和老婆孩子一起跑到鹿门山采药,不知所踪。

2,《三国演义》中的庞德公

《三国演义》关于庞德公的记载比《后汉书》还少。

刘备在三顾茅庐前,曾偶遇一个牧童,小牧童向刘备介绍了自己的师父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刘备问:“汝师与谁为友?”

小童答:“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

刘备问:“庞德公乃庞统何人?”

童子曰:“叔侄也。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

除了这些记载,庞德公就没啥事迹了。

3,《襄阳记》中的庞德公

庞德公比较全面的事迹见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的笔记《襄阳记》,专门记载襄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迹和风俗人情,《襄阳记》中关于庞德公的事迹比较详细,但基本上也是他知人识人,以及和司马徽、诸葛亮、庞统交好,亲密无间的记载,并未说有任何法术。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大喊:“庞德公救我”,诸葛亮已经足够妖孽了,那么他临死前求助的庞德公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如果庞德公在其身边,是否可以救诸葛亮一命呢?

诸葛亮提到的庞德公与庞德没有一毛钱关系,庞德为曹魏的大将,被关羽称为“白马将军”,在与关羽交战中,被关羽擒拿,因拒不投降,被关羽斩杀。而这个庞德公是荆州襄阳人,东方名士、隐士,神人也!两人一文一武,既不是同一个人,也没有任何瓜葛。

庞德公是东汉名士,荆州名士中的领军人物,友善好客,堪称东汉“交际花”。他一生从不进城,隐居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耕读弹琴,过着隐居的生活。但是他名声在外,又友善好客,一时间引天下的名士慕名而来,在此高谈阔论,成为东汉人才的一个聚集地。他是伯乐,令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他友善好客,与诸葛亮、徐庶、庞统、司马徽等人都交往密切,他评价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正是由于他的高度评价,才使得诸葛亮、庞统等人得以名扬天下,被诸侯所争抢。因此,可以说庞德公才是诸葛亮、庞统等人的伯乐。



他有大才,又久负盛名,荆州刺史刘表数次请庞德公进府,庞德公都不屈身就职。据野史记载,为此刘表还亲自上门请他出山,庞德公为了摆脱刘表的纠缠,曾经用“假死”骗过刘表。事后,他又奇迹般地复活了,因此更是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说他会起死回生之术。

而诸葛亮六出祁山,心血日耗,自知命不久矣,就用七星灯续命。不料在关键时刻,司马懿派兵劫营,魏延帐中报信,将诸葛亮的本命灯踏灭。诸葛亮续命失败,不久之后就病逝。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大喊:“庞德公救我”,此时他想起了庞德公有起死回生之术,希望庞德公能够救他一命。然而庞德公不在身边,终难逃一死。

实际上,诸葛亮早已经油尽灯枯,庞德公虽为奇能异士,纵然懂得一些医术,但绝不会什么起死回生之术。因此,即使庞德公在诸葛亮身边,他也无法救诸葛亮一命。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庞德公为荆襄名士,传言会鬼神之术。

庞德公为东汉名士,其地位,威望远在诸葛亮、庞统、徐庶、司马徽之上。但淡泊名利,曾多次拒绝刘表恳请出山的要求。

据说,庞德公善鬼神之术。刘表为逼他出山,放火烧他草庐,众人皆以为他死了,没想到没过几天他就活了,口中吐出七粒大米。

这样的一幕日后在诸葛亮身上也发生过,诸葛亮因为魏延踢倒七星灯,借寿未果,死于五丈原。他临终前吩咐杨仪:“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

诸葛亮此举就是出于安全退兵着想。果然,司马懿日后来追,见诸葛亮木像,大惊而去,就便是歇后语“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由来。


五味社


公元前234年,诸葛亮北伐时给自己算了一卦,夜观天象时又发现和自己对应的将星若隐若现,感觉自己阳寿已尽,命不久矣,所以决定给自己续命,他吩咐任何人不能闯入营帐,之后左手拿着黑旗,右手握着长剑,点满蜡烛摆成七星北罡阵,就在快要完成的时候,魏延突然闯了进来,一阵风将布阵上的主灯吹灭。

诸葛亮顿时口吐鲜血,昏阙在地,不久后醒来,大呼一声:“庞德公救我!”而在一旁的魏延和姜维一脸蒙圈,那么诸葛亮为何会喊庞德公救自己?庞德公是谁?

据说庞德公是隐居在襄阳的一位道法高深的老者,同时又是诸葛亮二姐夫的父亲,所以诸葛亮应该叫他一声老伯,但实际上有传言说诸葛亮是庞德公的徒弟,诸葛亮之所以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奇门遁甲,兵法谋略全都是庞德公传授。

所以诸葛亮深知,师傅庞德公最厉害的就是法术,他可以给人续命,当时刘表想逼迫庞德公来辅佐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庞德公以隐居为由不肯出山,刘表烧了他的茅屋,很多人以为庞德公被烧死了,然而走进一看,只见庞德公还在床上睡得非常香,好像什么事业没有发生一样,诸葛亮等人上前仔细看,庞德公突然坐了起来,吐出事先含在口中的七粒大米,大笑一声后便失去踪影。

后来庞德公传授了这个续命的方法给诸葛亮,所以才有了五丈原诸葛亮七星续命一幕。即使是续命被魏延破坏之后,诸葛亮还用了庞德公传授的续命方法,就是自己去世之后,坐在龛中,之后口含七粒大米,脚下放明灯,据说如果7天之内,将星不落,诸葛亮就可以起死回生,增加十年寿命,然而由于魏国的骚扰,诸葛亮口中的七粒大米一路颠簸掉了一粒,最后只能葬在定军山。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三国志》里记载,庞统是庞德公的从子,庞德公居住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平时就在家种田耕地,休闲时弹琴读书,略懂一些药理。

庞德公为人好客,所以结交了很多好友,诸葛亮在没有出山之前,对庞德公也是非常敬佩,每次探望都会跪在庞德公的床前,细心听他的教诲,所以庞德公也很看重诸葛亮。只是庞德公淡泊名利,后来带着自己的妻儿隐居深山,以采药为生。

(庞德公画像)

而诸葛亮病逝,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并不清晰,如果过按照演义里面的内容来看,诸葛亮很有可能是患了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脑溢血、贫血、低血糖等,这些都有可能,总之,即使庞德公在身边,诸葛亮也难逃一死,华佗在的话还可以试一试,因此我认为诸葛亮不应该喊庞德公救我!而是华佗救我!


羽评郡主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也就是说人在穷途末路之时,病痛将亡之时,都会呼爹喊娘,喊天叫地。一代名相诸葛孔明将死之际也没有能免俗,他喊了“庞德公救我”!也就是说庞德公对于孔明来讲就像是父母,他是孔明的老天爷。

庞德公,字尚长,三国时期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的著名名士、隐士,诸葛亮的授业恩师。庞德公将徒弟诸葛亮称为“卧龙”,将从子庞统称为“凤雏",”将名士司马徽为"水镜"。据说诸葛孔明的一身本事都是庞德公所授,故诸葛亮学富五车:文可骂死王朗,舌战东吴群儒;武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制造出牛车木马、十发联弩等逆天神器,皆庞德公所授!诸葛亮深谙孙吴兵法,商韩之术,战阵变化无穷,神机人神难测,皆庞德公所授!

诸葛孔明将死之际,姜维请求他使用祈禳之法延寿,很明显庞德公教了诸葛孔明祈禳之法,于是孔明采用祈禳之法延寿。不过天意不可违,孔明的延寿法术被魏延无意给破了,看来是上天要诸葛亮去报告了。当此之时孔明智穷力竭,人之将死,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恩师庞德公,以恩师的无上智慧,必然可以救自己一命,故孔明死前大呼“庞德公救我”!这跟普通人死前呼爹喊娘一样的道理。要知道一身硬骨的孙悟空在受尽天庭千般酷刑后,心里也是想的师父!


大秦铁鹰剑士


诸葛亮一生多智近乎妖,文可舌战群儒,武可决胜千里。然而在临终前,竟然向一位名叫庞德公的人求救?虽然这件事儿在正史上并无记载,但庞德公这个人却是真实存在的,那这个听起来比诸葛亮还要牛逼几倍的大佬,究竟是何许人呢?


哥就是放荡不羁爱自由

如管仲之于齐桓公、张良之于刘邦……若没有匡扶天下的人才,怎能成为一代霸主?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人人都想找个能治国平天下的大才帮自己打辅助,但是名士们却偏偏爱上了隐居,庞德公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坚决不入世的庞德公)


他常年生活在襄阳城郊,平日里就看看书、钓钓鱼、弹弹琴、种种地,与老婆相敬如宾,舒服地过着自己的田园生活。但他也不是死宅,闲暇之余,他也爱到附近的名士家串串门,和他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很是痛快。

一来二往,在名士们的推崇下,庞德公便成为了名气数一数二的大佬。

当时恰逢刘表将州治迁至襄阳,他见自己的手下有的整天想着降曹,有的只会纸上谈兵,终究没有大才,于是急需一个能帮自己治理偌大荆州的一流人才。听说大名鼎鼎的庞德公此时就在荆州,于是兴冲冲地派人去请他。

可让刘表惊讶的是,他派去的人居然吃了闭门羹,连庞德公的面也没有见着。第二次刘表又派人前往,依旧被对方一口回绝。在第N次失败后,刘表这才醒悟过来:像庞德公这样的大咖,必须我亲自出面才行。

(刘表N顾茅庐也没能请出庞德公)


然而,任凭刘表软硬兼施,庞德公就是不愿意做官,只顾忙于田间的活计。

刘表气愤地质问:“你只顾着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

而庞德公回答道:“人各有志,天下并不是我所要保全的。”

刘表不甘心,指着他在田里耕作的妻儿:“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将来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

庞德公答:“我留给他们的是精神食粮。”

刘表见他铁了心不愿出山,只得作罢,叹息而去。


三国第一经纪人\t

别看庞德公在历史中好像没留下什么功绩,

他可是一手打造出了三国的顶级流量——司马徽、诸葛亮、庞统,堪称三国金牌经纪人。

说司马徽可能很多人不清楚,但要说水镜先生,估计没有人不知道。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司马徽接受刘表的邀请初到襄阳时,还是小白一个,就因为庞德公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两人便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庞德公一手打造的三国顶级流量和他的后世追随者们)


两人的关系有多好呢?好到你家就是我家——有一天司马徽去拜访庞德公,庞德公刚好外出扫墓不在家。他什么也不管,直接进到家中,对着庞德公的老婆说:“嫂子,煮饭,待会儿徐庶要带一堆人来家里开派对。”结果庞德公的老婆竟然二话不说,走进厨房开伙了。

没过多久庞德公回到家,看见家里这么多人,而司马徽正坐在主位上大吃大喝,他也不生气,反而高兴地加入他们。

庞德公亲切地将司马徽称为“水镜先生”,在他的疯狂安利和司马徽自身的努力下,“水镜先生”的名号一炮打响,司马徽自然也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然而,司马徽的手下还没有一些能拿得出手的学生撑场面,于是庞德公又给他推荐了优等生诸葛亮和庞统,并给他们一人起了一个艺名:“卧龙”和“凤雏”。

其中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他小时候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没什么人赏识他。但是庞德公一眼就看出了庞统的潜力,向司马徽大力推荐。庞统也很争气,在司马徽的教导下,渐渐有了名气。

(在史料记载中,司马徽是诸葛亮的老师)

而诸葛亮虽然也是司马徽的学生,但他和老师的互动并不多,反而与庞德公交情很深。在南阳躬耕时,他就常去拜访庞德公,见面后还要在床边行跪拜大礼。两人就算没有师徒之名,也有师徒之实了。后来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还娶了诸葛亮的姐姐,搞了半天原来大家都是亲戚。

捧红了“水镜”、“卧龙”、“凤雏”之后,

庞德公便带着妻子儿女登上鹿门山,以采药为由,过上了彻底隐居的生活,深藏功与名。


庞德公本人在史料中的记载并不多,但他的事迹、风范却随着三人的知名度一直延续到了唐朝,还吸引了一大票脑残粉——孟浩然、皮日休就曾效仿庞德公在鹿门山隐居。

不过突然又想到了一些问题:如果当初庞大佬选择入世,那么他会跟谁做事?三国的格局又会如何呢?


Allhistory


诸葛亮一生多智而近妖,但他的智慧也是从别人那里慢慢地学来的。比如从司马徽处学得了治国理政、战术兵法,从岳父黄承彦处学得了天文地理、机关算数。除此之外诸葛亮还有一样最厉害的续命术便是从庞德公处学习而来。



庞德公是三国时期的著名隐士,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诸葛亮、庞统三人都有密切的交往。而且我们熟知的三人绰号【水镜】、【卧龙】、【凤雏】就是庞德公所赐。

庞德公是庞统的叔父,同时他也是诸葛亮二姐的公公,也因此诸葛亮按辈分称呼庞德公为老伯。庞德公对诸葛亮也是青睐有加,经常传授一些奇门遁甲之术,也因此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每次诸葛亮去看望庞德公,不管庞德公教诲的时间长短,诸葛亮总是在床边跪着聆听教诲。



庞德公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门异术,那就是续命夺生。据说庞德公归隐期间,刘表听闻了自己的地盘上还有如此奇人,所以多次派人去邀请庞德公出山,但庞德公却不为所动。

最终刘表亲自登门邀请庞德公出山辅佐,并且对庞德公说:“先生躬耕垄亩,不肯为官,将来又有什么留给你的子孙呢?”庞德公却说:“世上的人追名逐利,只是将危险留给了子孙。比如尧、舜将天下赐给了臣子,最终子孙得以保全。而夏禹、商汤把江山交给子孙后,最终结果却是夏桀被放逐,商纣被屠戮。”



刘表看到庞德公归隐的决心后,想要使用强迫的手段逼其出山。所以刘表在庞德公的草庐后放了一把大火来威胁他,结果庞德公却不为所动,任凭大火在周围燃烧而不逃跑。

当大火熄灭之后,躺在石床上的庞德公身上虽然没有伤痕,但已经没有了气息,因此刘表和众人以为庞德公已经去世。但当刘表走后,庞德公在众人面前从口中拿出了七粒米之后重新复活。并且大笑几声扬长而去,从此仙踪难觅。



当公元234年诸葛亮病危之时,想到了庞德公传授的向天借命之法,在营帐之中布下了七星灯,希望可以延寿一纪(12年)。但没有料到魏延却突然闯入,最终导致了借命的失败。这时诸葛亮唯一的希望就是庞德公,所以诸葛亮大喊:“庞德公救我”。然而可惜的是庞德公却不在身边,孔明也只能服从命运的安排了。

【以上事件中大部分属于野史传闻,基本上是杜撰之事。正史中庞德公虽然没有同意出山辅佐刘表,但刘表也没有放火烧屋。而且庞德公晚年是以采药为生,并没有传闻中的神奇】


我是越关


庞德公虽不认识,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庞统吧,庞德公就是庞统的叔父,同时也是庞统和诸葛亮的知心朋友,恩师。他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

《襄阳记》:庞德公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之南沔水上,未尝入城府。躬耕田里,夫妻相待如宾,休止则正巾端坐琴书自娱,睹其貌者肃如也。

庞德公是一位隐士,常年隐居在襄阳,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不曾当过官。平日里时而去田里耕耘,时而读书学习,思考人生。为人十分友善,曾与司马徽、庞统等人屋宇隔水相望,常常欢聚,荡舟或涉水相访,无牵无挂、自得安闲。

淡泊名利,荆州刺史刘表多次请他进府,他都不屈身就职。于是,刘表亲自去聘请庞德公。刘表指着他的家人问庞德公:“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德公回答:“世上的人追慕名利,只会留给子孙危险;而我留给子孙的是安居乐业,只是遗留下来的东西不同罢了。”



诸葛亮也是十分敬佩庞德公,庞德公也教会他很多东西,每次去探访德公,都拜于床下。



至于别人说的庞德公有续魂的法术,身为一个现代人,我是不太相信的。

就讲这么多吧,觉得有道理的给个关注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