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機械製造與工業強國日本、德國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1. 薪酬待遇的不平衡

在機械行業有句勸慰新人的老話"機械越老越吃香",然而,這句話其實適用於任何一行,不論身處哪一行,都一樣,只要工作的越久,以後就越吃香。在我國工齡10年的機械工程師年薪大概也在10萬往上一點,而如果是在IT,金融行業,這個年薪不過是起步工資,如果做了有十年,那就遠遠不止這個數了。

在人一生,最需要錢花的就是20-35歲這十五年了,買房、買車、結婚、生兒育女,無一不是一筆大開銷。。而在人生最需要錢的時候,卻拿著少少的工資,乾等著工齡的增加來給自己升值。

中國的機械製造與工業強國日本、德國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當機械行業從業人員的工資支撐不起人們的消費時,人們就會離開這個行業,去能賺更多錢的行業,因此轉行跨行創業的人屢見不鮮,那樣子的機械還有未來嗎?

對比德國日本的工程師、他們的技術人員受人尊重,工資待遇也高。在這種"衣食無憂"的前提,人們才會靜下心潛心研究技術,思考怎麼才能做的更好,人們也才會更願意從事這個行業,機械行業才有未來!

中國的機械製造與工業強國日本、德國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2.成為一名合格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難

如果一個在機械行業幹了十多年的老工人聽到一個剛從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自稱說是機械工程師時,都會覺得這人很幼稚,因為在老技工看來,你如果沒有個2-3年的基層工作經驗,能夠把從書上學到的知識靈活應用到現實中,還張口閉口就是公差精度,粗糙度什麼的,還沒有實操經驗的情況下,這些所作所為也就只能笑一笑了。

而對於那些機械行業的大學生來說,有多少人願意整天待在嘈雜又骯髒的車間呢,最主要的是工資還低。當你辛辛苦苦熬了2-3年以後,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升職加薪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那些同齡人都已經買房買車,準備結婚娶老婆了,而機械行業的你呢?估計還在騎著電瓶車,每天早出晚歸加班加班加班吧。

中國的機械製造與工業強國日本、德國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3.機械行業的艱難創業

創業是每個人吧都會去想的,因為創業成功,就代表你基本實現了財富自由。

而如果在傳統機械行業創業,我們首先需要的是廠房,然後是基本的機械設備。廠房還好,現在很多城市都有招商引資政策,對於廠房的租賃都有優惠政策,或者是前幾年免租政策!但是,機械設備就比較難了,現在市場上一臺全新的設備,最低也要10多萬,如果是頂級的設備,一臺就要幾百萬了!

而在人員方面,會發現好多的"工程師"實際上就是"三維設計員"...哦,錯了,是"廉價的三維設計員"。他們的工作只需要把相應的機構在電腦裡繪出來、組裝起來就完事了。

中國的機械製造與工業強國日本、德國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啊,一不小心扯遠了,讓我們回到正題。

作為一名從事機械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員,深知中國與德國或日本在機械製造行業的的差距。首先我們說說機床的差距。早在20、30年前,德日等工業發達國家就已經在大範圍的應用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而我國呢?也就這幾年才能造出來,而且還極其難用,工業基礎薄弱!

中國的機械製造與工業強國日本、德國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高端機床製造技術,我們與德國、日本的差距有15到20年。和國外設備比,國產的機床在可靠性、穩定性、效率等方面差距明顯。國外的機床可以24小時不停機,國產設備不行;國外機床1秒可以加工1個零件,國產設備可能要1.5秒。雖然近幾年國內企業也開始做高端機床的集成,但核心技術如數控系統主要還掌握在德國、日本等少數企業手裡。" 這這段話,是一位知名國產機床企業的負責人說過的。

中國的機械製造與工業強國日本、德國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雖然比起幾年前,差距已經縮到了10多年,但是還是要繼續努力!要知道,在當今社會,金融、地產、互聯網等都是能賺大錢的熱門行業,而製造業則屬於一個傳統老掉牙的行業。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閒畏苦勿入此門。"這就是機械行業的真實寫照。但是我相信,"任何通往光明的道路都不是筆直的"。在失望於產技術的同時,請不要忘記我們仍然在艱難的不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