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工人是怎样自主创业成为一个强悍的“矿王”?

他是强悍矿工,从一个榨油工人到矿业首富,创业故事耐人寻味。难以想象,从四川省什邡这样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可以走出一位“矿产首富”。

刘沧龙最初在四川德阳什邡民主榨油厂做一位榨油厂工人。1979年,改革开放不久,公社决定给效益不佳的榨油厂找个能人。

24岁的刘沧龙已经在这里干了7年,勇敢竞聘当上了厂长。在土地包产到户,而磷肥等肥料稀缺的时候,他带着工人在空闲时间做起了“凼凼肥”,民主磷肥厂由此起步。

榨油工人是怎样自主创业成为一个强悍的“矿王”?

3把铁锹、500块钱、40平米仓库是其日后巨大财富的发端。彼时,生产磷肥的主要原料硫酸被两大国营大厂金河磷矿和四川化工厂把控,“为了不受制于人”,刘沧龙决定自己做硫酸。

正撞上一轮宏观调控,凡在规定期限内项目投资建设未达到50%的,统统下马。刘沧龙在工厂里吃住56天,硬生生地赶在大限前将建设完成了70%,挤进生存线。而硫酸价格也从每吨300元,涨至宏观调控后的每吨900元。

榨油工人是怎样自主创业成为一个强悍的“矿王”?

此后沿着产业链在刘沧龙身上反复上演,随之而来的是财富版图的不断扩张。制造硫酸的原材料是电解锌,在打算进入该领域时,刘沧龙和他的下属对电解锌技术全然无知。

1993年,民主磷肥厂进行股份制改革,成为四川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刘成为掌舵者。次年他投产了电解锌项目。“当时电解锌还很低迷,但越是别人不做的,我越要做。”

电解锌的上游就是有色金属矿产。为工业产品源头供应充足,刘沧龙决定进军矿业——这便是他日后成为矿业大王的开始。

榨油工人是怎样自主创业成为一个强悍的“矿王”?

截至目前,宏达集团总资产近350亿元人民币,成员企业37家,控股2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工业、矿业、金融等六大板块,年销售收入超过250亿元。

其掌门人刘沧龙与其兄刘海龙,曾以130亿元的身家成为2010年胡润矿产榜首富,他们在2011年富豪榜上的财富为240亿元。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