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当心!隔壁在整大动作

相对于重庆人喜欢的咋呼,有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却里里外外说得闹热,隔壁的四川人有时似乎就要内敛低调一些。当然,这里的“低调”并不是不做事、吹夸夸;而是与此相反,悄悄的做事、喧闹的不要。

比如

就在重庆多个区县一直在为“第二机场”搞得焦头烂额难解难分之际,紧邻重庆渝西地区的四川这边,内江与自贡却差点就干成了一件大事:建起一座新城,作为四川经济副中心。

稍加解释一下

所谓的“四川经济副中心”,定然是要排到成都这个“中心”之后的老二地位。所谓的共建新城,那就是内江、自贡两个原本相隔四五十公里的兄弟,你搬桌子、我出板凳,打算重新开张新修一座城市。

修城市,一定不是搞来玩的。

内江与自贡,如果共建起来的这座新城,目的就是瞄准产业兴城。据称,这两个地级市,已于最近签署了《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两个城市的愿景,是“在两市毗邻区域规划建设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的内江自贡城市新区”,形成“产业集中发展区”。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然而背后却有不寻常之处。

第一

内江与自贡的“产业新城”,想搞什么名堂?

有消息称,在建设新环线、社保医保互通的基础上,内江自贡相向推动机械制造、生物医药、能源、商贸物流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并要共同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第二

自贡、内江上演“双城记”,上面是否有老大点头或默许?答案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四川省级层面的支持,所谓的“经济副中心”或成一句空话;如果有了家长的点头默许,在川南地域新创一家国家级经开区,不久或将成为事实。

第三

内江自贡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下有个紧迫的原因,据说四川规划“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创建全省经济副中心。然而关键的是,在明确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7个区域中心城市后,发现内江、自贡的GDP不够,于是没将内江、自贡纳入“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预备队”。被这猛一刺激,两个地方干脆来个“1+1”合体。

然而,听说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同学,定会往另外一个可能去联想:四川的内江、自贡这样做,是不是进一步夯实川渝经济区的“桥头堡”?

重庆更应该注意这个动向。

一旦内江、自贡两个城市的“合体”开始实施,渝西川东的区域经济格局也就发生了微妙变化。往本质上说,川渝双方之间的平衡就会打破。

成渝城市群战略涉及到的重庆、成都两大城市,某种角度上看似是跷跷板上两头的伙伴。孰太轻、或孰太重,单方面的体量与实力过于悬殊,往往就会让合作成为空话。

正所谓明知玩不起,就不会傻乎乎地继续跟你玩了。

就目前而言,渝西几个区相对于接壤的川东几个县来说,由于直辖市体制在经济发展上体现出一定优势。但是,安岳、隆昌、泸县等市县,背后都还站着有地级市大哥;也正是内江、泸州等地级市与渝西几个区的遥相牵连,渝西川东方能在规划、产能、商贸流通等方面呈现某种默契的平衡。

包括成渝高铁、新增高速公路的走向,也包括渝西、川东区县之间的产业互补协作,还包括传说中的川南机场、重庆第二国际机场、荣昌货运机场等项目,双方谁都没有贸然打破平衡,都在谨慎地观察对方出棋。

一旦内江、自贡共同的新城实质性启动,这样的平衡便不复存在。除了重庆,也着手做点什么。

重庆媒体报道,国家批复了重庆第三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然而网友的跟帖却普遍认为:“这还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江北、渝北或两江新区”。重庆已经将渝西地区定位为重要的新工业发展区域,但在基础设施这块,至少眼前来看还没有付诸实施的具体动作。比如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油、气存储设施,水、电保障要素供给。上半年媒体报道过将长江、嘉陵江水引到渝西的事,不过重点并不在保障工业所需上面。

也就难怪,前不久重庆市政府出台“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引发众多市民好奇:“是不是要重点朝渝西地区使力了?”

一是加紧推进立足于成渝城市群融合发展的产业规划。

潼南的绿色农业、永川的智能机械、荣昌的农牧智能化、大足的五金旅游……每个区有每个区的特色与重点,然而只有站在渝西一盘棋角度上,才能依托现有的永川、荣昌国家级高新区,重点布局有区域竞争力、辐射力的支柱产业。

二是优化渝西基础设施及工业发展要素保障。

渝西部分区域水资源相对不足,电、天然气价格与四川方面相比没有优势。成渝高铁、成渝高速公路的客运与物流成本仍然较高,严重制约人才朝渝西流动的积极性。

三是强力落地重大支撑项目

比如听说的重庆第二国际机场,荣昌一直在努力争取的货运枢纽机场,以及渝西各个区都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大数据中心等。

毕竟再不动手,恐怕就搞不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