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地對孩子讓步,對此你怎麼看?

歐潤輝


當然不能一味的對孩子讓步,教育孩子應該做到嚴慈有度:

所謂“嚴”是原則性的體現,對原則的堅守,對承諾的堅守,對約定堅決執行,約定好,如果有懲罰措施,一定要懲罰,這是嚴,這是原則性。

會有家長陷入到“嚴即不愛”的誤區。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原則背後隱藏的是安全感,有原則就會有安全感。

所謂安全感,就是具有穩定、不害怕的感覺,通常表現確定感和可控感。做事沒有原則,違反原則,不遵守承諾,就沒法建立確定感。

人對自己能夠掌控的事物會覺得相對安全,多變的不確定的事物就會引起人的緊張情緒和不確定的感覺,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是從生活當中的一些小事體現出來的。在小事上體現原則性,就潛移默化的建立了安全感。

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如此。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是模仿,家庭教育更是言傳身教。

家長沒有原則性,孩子不但會覺得不安全,難以體會到愛,孩子自己也很難建立原則性。

在與別人接觸時,也很難給別人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又何談愛呢?

很多家長重視在孩子的威信,威信正是由“嚴”量化而來的。

嚴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在下面,是把握好道德底線,對承諾、原則的堅守,說話算話,才能有威信。

所謂“慈”指的是幫助,困難時給予幫助,建議時卓有成效。家長的慈愛,就是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給孩子一些幫助。

教育是經驗的積累和傳遞。在孩子困難時給予給予具體的幫助,利用經驗的代代相傳幫孩子掌握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也是愛的體現。

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時,要避免較大較空的道理和說法,概況性的建議解決不了具體的問題,建議要有具體的步驟的,具體的幫助行為,具體的方法,比較清晰的思路,這才是卓有成效的建議。

有的時候,“幫助”不一定是具體方法,而只需要陪伴。


小鷗老師


這句話沒有錯,一味的讓步,一味的妥協只會讓孩子感到規則的界限模糊不清,甚至可能感到沒有規則,只要自己想,就可以得到。那麼等孩子長大後他也會變得是非觀不清晰,不懂得遵守規則。

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分寸感是很重要的。不能一味的讓步,但也不能不顧及孩子的想法感受,插手孩子的事情過多。最好的方法是看準時機插手和撤退。

比如在孩子2、3歲的時候,他進入人生的第一叛逆期,很喜歡說不,也很固執,甚至脾氣很大,那麼這時候父母就要觀察,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很執拗,是不是他堅持要自己做而您去插手幫他了?或是他堅持要把某個物品擺放在某個地方,但您給挪動了?這些行為其實是孩子正在逐漸建立自己的規則和秩序,想自己做主完成某些事情。那麼這個時候您就不要插手了,讓他自己完成,自己做,甚至可以直接給他一些簡單的小任務去做。一開始會有不熟練,但慢慢的孩子就會找到規律和方法。

有比如當孩子因為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情的時候感到生氣,難過,或是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去打人,您這時候就可以插手了,但儘量不要直接幫他做或是直接斥責,而是先安撫他的情緒,並告訴他,還可以試試別的方式或用其他行為表達情緒。

和斥責相比,直接告訴孩子第二方案會更能讓他記住並改正哦。

如果您有的相關問題,歡迎在評論區提出或討論哦!瞭解更多更科學系統的育兒知識,請關注“積木育兒”頭條號或微信號。


積木育兒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說幾點看法。

教育孩子確實不能一味讓步。

所謂“一味讓步”,就是以孩子為中心,家長沒有原則,沒有底線。

其實,由孩子說了算,這就是寵溺孩子。

現在的很多家庭,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過於放任。

孩子容易變得自私、驕橫,不懂感恩。

結果孩子長大後,很多都成為了“白眼狼”,“啃老族”。

為什麼不能一味對孩子讓步?

1、不利於孩子正確“三觀”的培養。

2、孩子不會遵守社會規則。

3、孩子沒有敬畏之心。

4、孩子學不會感恩。

古語云:慣子如殺子。

歷史上很多案例,也說明了對孩子一味讓步的危害。

在溫室中的花朵,永遠不會長大,無法經受風吹雨打。

儘管對孩子要包容,要等待,但不能任其野蠻生長。

教育孩子要有“度”,不可偏倚。

作為父母,不可不警惕。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


小李滔滔


作為一名老師,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不能一味忍讓。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有快樂教育、鼓勵教育,必須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不論是獨生子女、還是現在的二胎,更不能一味的讓步,讓步只會讓我們的孩子更加無法無天;讓步只會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大多數已經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了。前幾天回家正趕上外孫在家哭鬧,全家人都在哄他一個人,哭鬧的原因很簡單,爸爸不揹他去廁所......,一打聽才知道孩子五歲了,什麼事都得人伺候,吃飯都得一口一口的喂,稍有不如意,就又哭又鬧,試問長此下去,這孩子還有發展嗎?家家的孩子都這樣,國家還有希望嗎?不吃飯,讓他哭鬧,餓了,自己就吃了,不穿衣服,讓他凍著,冷了,他自己就穿上了,別再讓步了。錢文忠教授說:“如果在全社會形成家長對孩子讓步的氛圍,未來是很可怕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接住中國未來發展的重擔”。

話說回來,每一個考上大學,尤其是考上名牌大學的孩子,哪個不是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敗,甚至是終生難忘的痛苦而取得成功的,即使有一路順風順水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可是真正面對社會的時候,又有幾人能不彷徨、無助的呢?只有那些經歷磨難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不讓步,也正是培養孩子適應未來社會的基石啊。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還在讓步,如果你的孩子罵不得、說不得,那麼未來他們就真的可能一點挫折也接受不了。孩子的教育不只有快樂和鼓勵,更需要家長對孩子說不。





燭之光jy


教育孩子的過程,是家長與孩子之間有目的的溝通過程,是幫助孩子調整心態和情緒,端正態度和觀點的交流過程。對所有事情和事件的看法,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矛盾和衝突是必然的,但每個人的觀點都是從自己的角度以為是正確的,很多情況下,站著ta的角度其觀點也有合理成分。同時,無論家長還是老師,對問題的看法和態度也未必完全正確,很多時候也需要完善和修正。因此,教育孩子時既不能“老子天下第一”,“我”絕對正確,也不能無原則地討好敷衍。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創造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其中以為正確的旗幟鮮明地支持、肯定,對應該糾正的明確指出,並耐心說明理由,如果出現分歧要就事論事,平等協商,既要堅持原則又不把差異和矛盾升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並留個孩子理解、思考的過程,自始至終表現出對孩子的理解和尊重。


老連長郭靖


這個論點在某些情景下是對的,在某些情景下就是不對的,主要還是看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對牆上的插座感興趣,想去用手摸,不讓摸就哭,你說這能讓步嗎?肯定不能吧,因為這關係到孩子安全問題,我們就要想辦法,比如找個平時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轉移注意力就比較好用,在比如孩子在某種情況下非要玩特定的玩具,我們想讓他玩別的,這種事情就可以讓步,讓孩子自己選擇,對於培養孩子自主能力也有幫助。所以要分情況,涉及到安全問題,不能讓步,其他無關緊要的問題讓讓步無關緊要,不要和孩子較真。


胖哥談教育1


教育小孩一直讓步,管理上你就處於被動的狀態,有時候教育孩子和管理員工有相同之處,作為領導如果沒有自己的原則和一定的管理方法在管理員工石一再妥協,你會喪失你的領導力和話語權,最後規矩不是規矩制服不是制服威信全無而且每人聽你的。孩子更是如此尤其在他沒有形成是非觀和社會認知的情況下,這樣的一味妥協地教育方式,會縱容孩子的不良習性,從而養成孩子自私懦弱

甚至是瓷娃娃經不起一點傷害的孩子,


魚在吹口哨


我覺得幼兒成長的過程中“規則”意識的建立很重要。一味的讓步不可取。建立“規則”意識時家長要以身作則,就那我家孩子來說,他很喜歡看電視或ipad。我家有個定時器,每次15分鐘定時器響起的時候他就會主動關閉正在觀看的設備。然後我會不定時的為他的守時給予獎勵(一個小熊糖或冰激凌等)。幼兒教育不能簡單粗暴,要學會運用技巧哦。🍭


蛛蛛媽媽英語課堂


對的,不能一味讓步,要有一定的原則,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要問了大人後才能做,都是要定好規矩的,教育孩子做一個懂規矩並守規矩的好孩子!


我愛智伴機器人


讓不讓步是方法甚至技巧的問題,本身沒那麼重要。關鍵是作為家長和教育者,我們自身是否明確了價值準則和判斷標準。舉個栗子,孩子們總嚮往不被約束的自由,但成年人知道這在社會領域是不存在的,法律道德規則大家都要遵守。遷不遷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願意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