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

我的名字不是随便起的


宋江打方腊,是《水浒中》最惨烈的战斗,宋江为此损兵折将,梁山好汉战死59人,征战过程中病死10人,还有鲁智深也在这时坐化了,总共死了70位梁山好汉,与之前战无不胜的梁山好汉形成极大反差。而方腊呢?更是溃不成军,最后还被武松单臂擒住,成了宋江的俘虏。

然而,正史上的记载却与此大相径庭,宋江不过一股小草寇,以36人横行山东,后被张叔夜仅带领1000人就打败,并招安了。而且,据正史记载,宋江并没有征伐过方腊义军,不过,皇帝宋徽宗曾经有过让宋江打方腊的想法。

《宋史·侯蒙传》记载说:“宋江寇京东,(侯)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宋)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侯)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这说明,宋徽宗确实曾有过派宋江征讨方腊的打算,但任命侯蒙为山东东平知府后,侯蒙还没到任就去世了,使宋徽宗的计划泡了汤。

相对于宋江这股流窜于地方、作乱于一地的宋江来说,方腊的农民起义,,那才是真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声势浩大去形容,丝毫不为过。


关于方腊起义,《宋史·童贯传》中记载比较详细,《宋史·童贯传》记载说,方腊是睦州青溪人,也就是今天浙江淳安县人,本是当地一名漆园主。北宋末期,宋徽宗兴花石纲之役,派人到江南大肆搜刮民财,赋税极重,以至民不聊生,方腊作为一个小地主,也不堪其扰。

1120年,被逼得无路可走的方腊组织漆园雇工和走投无路的老百姓,揭竿而起,迅速攻下青溪、睦州、歙州,不久攻下衢州,又往北攻下新城、桐庐、富阳等县,最后攻下杭州,并自号“圣公”,建立“永乐”政权。据记载,方腊起义军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几十万人,攻占的地区达52个县,这就比宋江的声势不知大了多少,对朝廷的震惊,远非宋江可比。

所以,为剿灭方腊,宋徽宗紧急把正在北方对付辽兵的的童贯调回来,让他带领15万大军去攻打方腊。1121年,方腊正在攻打秀州(今嘉兴),还没打下,童贯就率军到了,他与秀州统领王子武内外夹击,全力攻打方腊起义军,方腊初战不力,丧师近万人,不得不匆匆退守杭州。

随后,童贯率自己带领的15万军队,加上各种地方武装一起,围攻杭州,方腊杭州也没守住,继续败退,童贯乘胜追击,将退回青溪、躲在石洞中的方腊包围,活捉了方腊。方腊最后被童贯押往开封,英勇就义。


帝国的脸谱


相比《水浒传》,历史上的方腊起义无疑比宋江起义声势浩大得多。宋江起义实际上就是三十六个流窜作案的头目而已,而方腊起义在1120年,很快就占领了杭州、睦州(今浙江淳安、建德)、歙州(今安徽黄山)、衢州(今浙江衢州)等城池,控制了差不多半个今天的浙江省。

但是方腊起义失败得也很快,1121年正月,方腊军围攻秀州(今浙江嘉兴),就遭到守将王子武的顽强抵抗。同时,政府组织的平叛大军也赶到,统帅是有名的阉相童贯,将领有辛兴宗、折可存、宋江等人。这个宋江,和起义的宋江可能不是一个人。但是在小说中把他们事迹杂糅在一起了。

方腊军在秀州之战的失败,成为起义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宋军接连攻下杭州、睦州、衢州等地,方腊只能退回老家清溪县。当时还有二十万部队,但士气相当低下,不是宋军对手。但方腊躲在帮源洞据险而守,宋军也一时攻不下来。这时辛兴宗手下一个小将带着一支小分队,秘密潜入帮源洞,一举擒获方腊。

辛兴宗一见,马上出来夺取胜利果实。这个小将也不敢和他争,就把方腊交给了他。但这个小将日后名气更大,他就是南宋中兴四将的韩世忠。所以方腊在历史上是韩世忠抓获的,而《水浒传》中改成了鲁智深,电视剧又根据评书改成了武松,这样一来最有名的反而是武松了。


林屋公子


“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民间有这么一句传言。宋江打方腊结果如何呢?


结果是一败涂地。


梁山好汉在征辽、平田虎、打王庆的战役中,没有损失一个人。


但在打方腊时,死亡却高达70人。


那么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呢?


方腊,又名方十三,他生活在宋徽宗时代,徽宗特别热衷收集奇花异石。“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所以徽宗朝的各地官员就成立了花石纲这样的特殊队伍,专门给徽宗搜罗天下异石。


方腊家多次被强行索取花石纲,实在不堪其扰,于是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



方腊做事有勇有谋,起义准备了很久,虽然开始势力范围不大,但振臂一呼响应的人很多。很快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


方腊自此觉得大局已定,就私下称帝,自号圣公,国号永乐,并分封了大臣。


他订下目标,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


方腊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先是被招安的宋江主动要求去征讨方腊,失败而回。


后来朝廷派童贯率领精兵十五万南下,水陆并进,连续作战了整整一年。


因叛徒告密,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童贯率领的精兵悍将俘虏,方腊本人也被生擒。



公元1121年8月,方腊被朝廷处死,至此轰轰烈烈的江南方腊起义彻底被剿灭。


方腊农民起义是以宗教为诱饵发动起义的典型,以后的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也是学习了这种形式。


方腊农民起义是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场底层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他们有明确的目标,有奋力拼搏的决心。


即使大军压境,方腊集团众志成城,视死如归。


即使被捕,也宁死不屈,表现了起义者坚强的决心。


荒海拾书


正史所载方腊为后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亲自擒获,后押往汴京被杀。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方腊在石洞中躲藏,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不知如何进入。时在宋军中任裨将的韩世忠侦查到路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格杀数十人,亲手擒获了方腊。而非水浒传中武松单臂擒方腊。

《宋史》韩世忠卷载: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禽即擒,即韩世忠亲自擒获了方腊。

同时被宋军所擒的还有方腊的妻子及宰相方肥等人,后被押往汴京。同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被杀。

《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记载:“宣和二年,方腊反、江、浙震动,调兵四方,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

说明当时时任防御使、比韩世忠官大的辛兴宗抢了本是韩世忠的擒方腊之功,但另一个将领杨惟忠替韩世忠说了话。

据1939年出土的《折可存墓志铭》(现保存在西安碑林)记载:宣和初元,王师伐夏,公有斩获绩,升閤门宣赞舍人。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从这块碑文内容来看,北宋名将折可存在征方腊时立了功,升为武节大夫,班师回朝后奉旨征讨宋江,几个月后抓获宋江,又升迁为武功大夫。

有关史料也记载:方腊起义后宋廷以童贯为江淮京浙宣抚使,即主帅,前往镇压,时可存为河东第四将,率其部属从童贯南下,可存领其他三将兵(东南第一将、第七将和京畿第四将),冒矢突阵,力擒方腊,迁武节大夫。班师京途中,又奉命镇压宋江起义,因功迁武功大夫。

《宋史》记载是张叔夜平定了宋江起义,张叔夜官职比折可存要高,应该是征讨宋江的主将,折可存则是受张叔夜节制的一名将领,但具体抓宋江应该是折可存干的,功劳记在主将身上也属正常。

如同擒获方腊的本是韩世忠,但功劳分别记在各级将领身上。


赵燕云


正史上方腊的下场整体和电视、小说中差不多,兵败被擒后处死。只是细节有些差异。

历史上,方腊发动起义是在1120年的冬天,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了官吏将帅,俨然就是一个国家。这一点比同时期的宋江起义要强得多。宋史中说因为方腊的军队完全是凭借神鬼莫测之事蛊惑、煽动起来的,又说因为老百姓安于太平,不识兵革,所以才被方腊裹挟,这难免有些站在统治阶层角度污蔑了。实际上方腊是借着宗教的形式建立政权组织,表现相当强的政治管理能力,才能在十天中聚集数万人,杀死宋将蔡遵。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接着四面扩张,占领杭州,处死官吏,以雪民愤。

但是方腊的起义起来迅速,失败也快。到次年正月,大将方七佛进攻秀州(今嘉兴)被挫败。二月后宋军就包围杭州。也就是说,方腊起义三四个月后就已经转攻为守。三月,方腊彻底丢失了杭州,开始节节败退,最后退回青溪帮源洞中。四月下旬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宋军偏将韩世忠冲入洞中。二十七日,生擒方腊和妻子,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至此,方腊起义仅仅八个月就被完全扑灭。

方腊被押往汴京后,于八月二十四日被处死。

由此可知,首先方腊起义的声势虽然大,兵力号称数十万,但也不过一个省大小范围,灭亡也很迅速,并没有《水浒传》中割据江南,与宋朝分庭抗礼的威风。

其次方腊被剿灭主要是宋军童贯领导的,立下直接功劳的是韩世忠。而一般人认为的宋江剿灭方腊,民间传说和电视中说武松擒方腊,《水浒传》小说写鲁智深擒方腊,都是不对的。宋江的梁山集团,当时只是山东地区流窜的武装团伙,兵力不过千余人,被张叔夜擒获投降。就算他们真的愿意效命打方腊,也不过是在军前充当小股部队,不可能立下这样的大功。

至于方腊自己,确实是一代人杰,但是挑战的宋朝还是太强大了。最终兵败身死,也算是自选的道路。


巴山夜雨涮锅


在《水浒传》原著里,方腊是逃跑的时候被鲁智深抓住的,但在电视剧版里则是武松被方腊砍掉一条手臂,强忍剧痛单臂将方腊掐晕之后擒住,后来方腊被上交朝廷,斩首示众。

小说中方腊的死也算是极其勇武了,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方腊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方腊又名方十三,据《宋史·童贯传附方腊传》记载是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雇工出身。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赵佶喜爱奇花异石,浙江青溪县多产竹木漆,是官府重点酷取之地,因而深受剥削压迫之苦,农民无法求生。方腊看到民间疾苦,于是以摩尼教(明教)吸引教徒,宣扬朝廷之害,宣和二年(1120年)揭竿起义。

方腊率众起义后,自称圣公,设置文武百官,不到十天聚敛起数万人。义军先是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宋将蔡遵,然后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进逼杭州。杭州郡守弃城逃走,义军占领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

至此,方腊起义成为整个宋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各方面都远超梁山宋江起义。

北宋对方腊起义毫无准备,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到了第二年正月才调集部队赶来围剿方腊,在秀州(今嘉兴)城下大败方腊部下大将方七佛的七万大军。二月,宋军包围杭州城,朝廷想诏安方腊,但被方腊拒绝。

方腊被围城后,很快就率军从杭州突围而出,然后三月再次攻打杭州城,但在城外被王禀打败。之后,方腊义军开始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富阳、新城、桐庐等地全部失守,一路败到起事之地青溪县,最后就连青溪县也没守住,方腊带着十多万义军被逼入帮源洞中。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童贯率大军包围帮源洞,韩世忠摔少数骁勇士兵杀入洞中,格杀数十人。四月二十七日,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所俘虏,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被处死。

在《续资治通鉴》中,则说最后是:“裨将韩世忠,潜行清溪溪谷,向一妇人问路,前捣清溪帮源洞,生擒方腊,后来忠州防御使辛兴宗领兵截住洞口,占为己功。方腊及部下方肥等五十二人被俘,于八月被害。史称方腊之乱,「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余里。」

让人惊讶的是,宋军征缴方腊时,作战有方,战斗力也颇为强悍,但谁能想到仅仅六年之后,1127年就发生了靖康之变,开封城破,北宋灭亡。


渔樵侃史


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写到方腊的结局时,写的是方腊是在山中被抓住的,而不是在战场上被生擒。

这与史料所记载的比较接近,方腊确实不是在战场上正面交锋时被抓住的。公元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5-6月份的时候,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宋朝正规军的军人抓住。

与此同时,方腊起义失败后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亦被杀,方七佛等人侥幸逃走。随后,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交给宋朝皇帝。

在《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具体情节之中,并不是这样的,施耐庵将这个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了他所写的人物: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

据称,鲁智深受到一位高僧委托,要他去抓捕一条长大汉子。于是,鲁智深藏匿在山中的一个小庵中,蹲守了整整一夜,到了第二天拂晓,终于等来了一个长大汉子,于是冲上前去,与汉子搏杀一番,最后将那厮一禅杖打翻在地,将长大汉子活捉。此大汉不是别人,正是名震宋王朝的起义军圣公,朝廷重要人犯方腊。

现代人看施耐庵原著《水浒传》的恐怕已经不多了,大都是通过电视剧《水浒传》来认识方腊的,电视剧跟原著有一点是完全一样的,说是梁山好汉在接受朝廷招安之后,在宋江的率领之下去征讨方腊。于是,两帮农民起义军在战场之上拼了个你死我活。不过,在抓捕方腊的这个关键情节上,电视剧修改了原著的情节,不是由鲁智深来擒拿方腊了,而是改由梁山好汉武松来执行这一任务了。而且,剧中是在正面战场上,行者武松与方腊遭遇,手臂被方腊斩断,武松仍然英勇奋战,最后将方腊撞下马,将其击打晕之后生擒。

其实,原著和电视剧擒拿方腊的情节都是虚构的!

因为道理很简单:梁山好汉受招安之后征讨方腊的整个情节全是虚构的!

史实之中,不是宋江带领梁山108条好汉去征讨方腊,而是宋徽宗命大将童贯率15万宋朝正规军南下进行镇压。为平息民怨,宋朝廷宣布罢免“花石纲”。方腊义军人数虽有百万之众,但多是农民兄弟,且器械粗劣,纪律性较差,缺乏军事经验,虽然面对镇压的军队,敢于拼杀,敢于战斗,但是,浴血抗敌之中却多次失利,很快土崩瓦解,溃不成军。

那么说来,活捉方腊的人没有留下历史记录?

不,史料有记录。

谁?

他呢,现代人大都熟悉,是宋朝的名将。

名字叫做:韩世忠!

此人不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么?

是的。

方腊起义是在北宋末年。韩世忠当年在童贯手下还是个小兵。

最后,一句话回答: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

方腊的最后结局是——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被韩世忠捉住之后押往汴京的方腊被诛杀。

轰轰烈烈的北宋末年的方腊农民起义,至此落下帷幕,成为历史。

历史的谜团在于——

该记名的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记名,不该记名的却名噪小说和电视剧。

所以,不要读(看)文学作品之后,就将它们误会成了历史!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悬疑大师


夜狼文史工作室



明教教主方十三,自创乾坤大挪移练到第七层,九阳神功也有几十年的造诣,武艺高强,所向披靡,天下无敌!!!

显然,方腊武功独步天下,不可能像电视剧所说,被独臂武松抓住;也不可能像“水浒”小说所讲,被鲁大师活捉;哈哈!开个小玩笑……


言归正传,历史中的方腊到底是怎么没的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方腊其实也是贫苦出生,早年以种地箍桶为生,收入甚微;然而朝中奸臣当道,各级官员逐级压榨,穷苦百姓入不敷出,寅吃卯粮;方腊苦于朝廷压迫,他过够了入不敷出的生活,他想反抗,想取缔大宋朝廷自己当家做主;于是举兵起义,建立政权,自号“圣公”,年号“永乐”;方腊非常聪明,作为起义军的首领,他用明教的二宗、三际之说催眠群众,使得上下团结一心;义军人数短时间内扩大到几十万人,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严重威胁到大宋政权;方腊一度扬言,十年之内要推翻大宋朝廷,声势浩大,朝堂震撼;微宗命童贯为宣抚使,率领十五万大军镇压方腊,童贯大军于秀州大败方腊重将方七佛;至此方腊军节节败退,最后退守帮源,可区区帮源之地,如何阻挡童贯大军,被两面夹击的情况下,方腊失守;于是方腊带领亲随以及家人逃往洞源村石洞中躲藏,由于石洞极其隐蔽,大军几度收山并没有找到方腊等人;于是韩世忠收买了方腊亲随方京,得知方腊下落,激战过后,方腊等五十二人尽被俘虏,方腊于汴京被杀,起义宣告失败!!!



爱尚文史


关于方腊,在《宋史》上面有他的传记,我们可以来看一下。

“方腊者,睦州青溪人也。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根据这句话的记载,方腊是浙江淳安人。他生来就喜欢用旁门左道忽悠大众。因为早在唐代时候,这里就曾有人起义,所以人们都传说这里有当皇帝的土壤,方腊就觉得他可以做皇帝。

后来,到了宣和二年也就是1120年,因为花石纲弄得怨声载道,方腊聚集了一群人开始起义。宋徽宗大惊,开始派童贯、谭缜、韩世忠等人平定。到了宣和三年,也就是1121年的时候,方腊起义就基本平定了。

那么,究竟是怎么平定的?《宋史·韩世忠传》记载,“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贼深据岩屋为三窟,诸将继至,莫知所入。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意思是,在方腊起义快失败的时候,韩世忠追方腊到清溪峒这个地方,方腊等人找了个山洞严防死守,宋军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他们。直到韩世忠问了一个村里面的妇女,才知道如何进入,最终自己只带了小股部队,直捣巢穴,杀了数十人,最终生擒方腊。后来方腊被带到首都汴京,斩首示众。也有资料说,韩世忠是收买了方腊一方的叛徒方京,由他做向导,最终才找到了方腊所在的山洞。

方腊叛乱,一共攻破了六州,五十二个县,戕杀了老百姓多达二百万。而且,就是最后据守山洞的时候,还掳掠了不计其数的妇女,最后这些妇女赤裸的在树林里吊死,死者连结多达百余里。


兮兮说事儿


北宋末年有两大农民武装反抗组织,以宋江为首的梁山集团和以方腊为首的江南集团。

尽管两支农民武装都失败了,但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不同:梁山成了好汉们的典范,是草莽英雄,成了“忠义”的象征,在社会世俗价值观中得到了肯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官府的认可;方腊他们则成了地地道道的造反者。这可能多拜于《水浒》所赐。为了塑造梁山好汉的正义形象,不得不将同为起义者的方腊放在对立面。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宋江接受诏安后远征方腊的一战可以用“惨烈”形容,在这场战役中,梁山集团与江南集团两败俱伤。梁山一百零八将,竟然死了59个,一蹶不振;而方腊集团则全军覆没。

话说当时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荒而逃,在深山旷野中脱了赭黄袍,丢掉金花啐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乔装打扮,然后翻山越岭,急忙逃命。连夜翻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茅屋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屋内寻讨些饭吃,这时松树背后走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将其打翻,然后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正是花和尚鲁智深。拿了方腊后带到草中取了些饭吃,将方腊带出深山后,迎面碰着搜山的军队,然后一同绑住捉来见宋先锋。

以上是《水浒传》中描写方腊被鲁智深所擒,场景,那真实的历史场景,方腊的结局是什么样呢?

宋史上方腊没有单独的传记,方腊传是附在童贯传中,作为童贯的战绩出现的,在《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传三·童贯(附方腊)》,记载如下:

话说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率领军队进攻秀州,统军王子武利用坚固的城防固守不出。待大军抵达之后,一起合击贼(方腊),斩首9000,但方腊依然不出。二月,贯、稹率前锋部队抵达清河堰,水陆并进,两路合击。方腊没有办法只能焚烧官舍、府库、民居,连夜逃走。然后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前来增援,收复了全部失地。四月,在梓桐石穴中生擒方腊及其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并杀敌七万。四年三月,余党悉数得以平定。

下面梳理一下方腊起义的最后阶段:

宣和三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

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大败起叛军。

宣和三年二月,宋军进攻杭州,方腊不敌,放火烧城,之后撤出杭州。之后起义军所占城池逐个被官军收复。

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及其部属被宋军包围。方腊在某石洞中躲藏起来,做最后的抵抗,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所俘虏,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

《宋史》关于方腊个人的描写到此为止,至于压到汴京后如何,没有记述,但估计难逃一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