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胡同的百年沧桑

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之一,宋伟宏先生著《百年沧桑话长春(1800--1945)》(吉林文史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对新民胡同的百年沧桑特色进行了详细描述,现摘录如下。

新民胡同位于大马路西侧,四马路与五马路之间,曾被称作长春老城区“第一胡同”,亦称为长春的 “天桥”。这里最早是一块菜地,1918年赵股臣买下了这块菜地,建起许多房子,出租给商人。这样,各式店铺应运而生,形成了一处新市场。1920年老市场遭受火灾,商业逐渐北移到了新市场,这里开始成为商埠地的中心。

新民胡同的百年沧桑

在这个310米的胡同两侧各类商铺林立,戏院、茶馆、浴池、饭馆、旅馆、医院、理发店、书店、妓院等应有尽有。著名的爱国茶社、老字号回宝珍饺子、长春第一家综合百货商店泰发合百货店以及专营英国钟表的亨达利钟表行等。门前招牌各有特色,局、店、行、铺、庄、号、馆、堂、栈、记、斋等等。胡同里有两多,饭店多,茶社多。

胡同里的饭店众多,食客不断。当时的饭店以挂的幌子多少来区别档次,挂两个幌子的是炒菜店,挂四个幌子的是带单间店,没挂幌子的是小吃店。在这里能吃到各种风味小吃,既有高档饭菜,也有廉价的高粱米粥、小米粥、玉米面大饼子、干豆腐、豆芽菜等各类小吃,吸引着八方顾客。最闻名的要数回宝珍饺子,其创始人叫回宝珍,是从河北闯关东到东北的,最早在哈尔滨开饭馆,后来得到做饺子馅的秘方,回到长春开了家回族风味的“回记饺子馆”,饺子以皮薄馅大、汤汁鲜美、价格低廉广为流传每天饭馆一开门,人们就排队购买。

茶社多,当时的茶社既是喝茶聊天的地方,又兼有听戏的功能。胡同里茶社云集,主要有爱国茶社、四海茶社、三江茶社、百花茶社、公益茶社、大友茶社、宝山茶社、富海茶社等。知名度最大的为爱国茶社,1921年改称新民戏院,曾名噪一时,一边品茶一边看戏,只收茶钱,且以演出京剧闻名,全国各地的京剧班子都到这里演出。新民胡同在当时可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一应俱全,是平民百姓购物娱乐的天地,是远近闻名的市井闹市,人们在这个嘈杂热闹的胡同中细数着时光。

新民胡同的百年沧桑

伪满时期大马路上新民胡同口附近,图片由老赵编辑整理

这条繁盛一时的胡同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曾几经兴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加速掠夺东北物资,东北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许多商号因无货源纷纷倒闭,昔日的繁华不再。1945年长春光复后,国民党接管长春,市内的工商业基本停业。新中国成立后,新民胡同重新恢复成商业街。泰发合变成了第一百货商店,亨达利钟表眼镜店、回宝珍饺子馆成为国营商店,说书的茶社变成了曲艺团。改革开放后,新民胡同又聚集起各种商铺,胡同又重新繁荣起来。2011年新民胡同成为长春市南关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图文丨里巷

新民胡同的百年沧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