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期待吧!惠州將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這裡,因蘇東坡留下的動人詩文和傳奇故事,使得惠州西湖聲名遠揚;這裡,有著被尊稱為百粵群山之祖的羅浮山,中醫藥文化、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在青山綠水間寫滿了詩情畫意、人文故事的惠州,早已成為眾多遊客,尤其是省內、港澳遊客鍾情的休閒旅遊度假目的地。

開始期待吧!惠州將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今年4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遊聯合會召開第一次成員大會,來自“9+2”城市的旅遊主管部門“掌門人”齊聚一堂共謀旅遊業發展,並推出粵港澳大灣區10條各具特色的精品旅遊線路,標誌著大灣區旅遊時代正式到來。

10月29日,又一值得惠州旅遊業界為之振奮的喜訊傳來: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被正式授予國家AAAAA級景區稱號,這是繼羅浮山風景區之後,惠州再次喜摘5A級景區金牌。惠州在旅遊資源豐富的大灣區城市群中站穩腳跟,獲得一席之地。

旅遊是開放型產業,在大灣區時代,旅遊市場區域競合聯動更加頻密,也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那麼,惠州如何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讓綠水青山通過發展旅遊轉化為金山銀山,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01 惠州旅遊景點密度高品牌少

●縱觀粵港澳大灣區11城,惠州旅遊資源優勢顯著,但旅遊接待人數未如資源優勢那麼亮眼。

“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旅遊消費意願越強,旅遊消費市場也因為經濟發展而集聚的人口擴大,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旅遊消費能量級不可預期。”省委黨校城鎮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先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縱觀粵港澳大灣區11城,惠州旅遊資源優勢顯著。

開始期待吧!惠州將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從旅遊資源看,惠州景點類型多,密集程度高。海域資源優越,惠州的海岸線長達281.4公里,超過新加坡、三亞、廈門。惠州綠色發展指數位居全省第一,生態優勢突出。惠州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打造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高地有底子。

沿著絕美山水,融合積澱深厚文化,惠州已締造起承轉合的旅遊度假項目,親子度假、文化藝術、健康運動、特色民宿、高檔酒店等項目激活惠州旅遊產業,滿眼風光,讓人耳目一新。

惠州旅遊經濟效益也不斷凸顯: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遊客2938.36萬人次,增長11.56%;實現旅遊收入187.78億元,增長15.05%。

那麼放到大灣區的城市群中,和其他兄弟城市比,惠州的旅遊成績單又如何呢?

10月8日,廣東省旅遊局發佈2018廣東旅遊國慶大數據報告。今年國慶假期,在廣東省接待的5049.6萬人次遊客中,灣區9市遊客接待總量3927.6萬人次,佔總接待量的77.78%。其中,廣州、深圳接待遊客的比重高達22.02%、19.36%,東莞、佛山、中山分別為11.09%、7.43%、5.11%,惠州位居第六,佔比僅4.57%。

開始期待吧!惠州將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惠州旅遊接待人數未如資源優勢那麼亮眼,讓不少旅遊業界人士費解。惠州市全域旅遊發展顧問、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志才直指問題:“惠州旅遊還是資源驅動型的發展模式,缺少資本和創意注入,自然缺少重大項目落地,缺少引擎,這就導致了惠州旅遊的現狀只有‘星星’沒有‘月亮’。”

林先揚也認為,缺少高品質的旅遊產品是惠州旅遊的缺憾。而且在精品旅遊體驗上仍缺火候,旅遊產品體驗弱,遊客參與度不強,對旅遊資源中的文化挖掘不深。“旅遊一定要注入文化靈魂,才能讓遊客回味無窮,來了還想來。”

02激活“夜經濟”打造大灣區城市中央休閒區

●城市休閒旅遊一直是惠州旅遊的短板,需要頂尖的創意激活資源,需要資本激活文化產品

從惠州全域旅遊發展情況來看,北部山地,南部濱海旅遊發展較好,而唯獨中間城區旅遊發展滯後,城市休閒旅遊一直是惠州旅遊的短板。如何藉助此次西湖創5A成功契機,實現新突破?

“惠州西湖的定位應該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中央休閒區。”吳志才建議說,未來珠江東岸深莞惠市民將因城軌開通鏈接成為一小時生活休閒圈,惠州要用好莞惠城軌惠州西湖站的集散功能,整合東江、西枝江、西湖、紅花湖的資源,構建大山水格局、共享城市休閒體系,帶動城市休閒街區的發展,活化惠州歷史文化名城內涵。

開始期待吧!惠州將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在不少旅遊界人士看來,惠州西湖是5A級景區裡少數的免費開放景區,遊客量必然會大幅度增加,但惠州城市休閒產品明顯不足,又是把人氣轉化為收入的一大瓶頸。

“廣東旅遊人均消費是1300多元,惠州僅700多元。”吳志才分析,廣東的珠三角市場核心部分是商務旅遊市場,過夜帶動消費顯著。那惠州旅遊人均消費低,說明消費產業鏈沒有形成。

全域旅遊全時間的概念指的是“白加黑”,惠州的“夜經濟”一直沒有做起來,缺少演藝文化產品是一個重要原因。“不是我們沒有文化,不是我們沒有底蘊,惠州西湖的東坡文化源遠流長,大有可為。”吳志才說,關鍵是資源、資本、創意沒有形成三位一體,需要頂尖的創意激活資源,需要資本激活文化產品。惠州演藝文化產品一定要突破,才能留住客人過夜,帶動“夜經濟”發展。

反觀福建武夷山,通過一臺演出《大紅袍》,帶動了一座山的發展。吳志才認為,惠州旅遊要通過藉助惠州西湖的文化底蘊打造優質的演藝產品,通過一個湖帶動一座城,真正形成全域旅遊產業鏈。

03做強大產業構建環羅浮山和南崑山平臺

●環羅浮山和南崑山面臨“三個孤島”的處境,通過激活山水、鄉村、文化資源,做大兩山格局

在羅浮山腳下的橫河鎮河肚村,遊客們在一家民宿歡快地遊玩著,有的體驗蔬菜種植的樂趣,有的在田園裡抓泥鰍,還有的在村民指導下參加耕田體驗。這裡的禾肚裡稻田酒店更是被譽為“珠三角最美民宿”。

羅浮山是國家5A級景區,南崑山被譽為天然氧吧,一直以來是惠州旅遊最為核心的兩大賣點。據統計,目前環羅浮山面積約1700平方公里,環南崑山約1300平方公里,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00萬。

“環羅浮山和南崑山擁有世界級的組合資源,卻是縣鎮一級的管理體制,公共交通和微交通滯後。”吳志才惋惜地說,現在環羅浮山和南崑山面臨“三個孤島”的處境。首先是景區孤島,有點無線,區域內1個5A級旅遊景區、10來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各自關起門來收門票。其次是產業孤島,有旅無居,人均消費低,產業帶動性不強,人均消費100元左右。第三是區域孤島,有牌無產,增城與羅浮山無關,從化與南崑山無關,實際上共有一座山,卻沒有激活大市場、做強大產業。

開始期待吧!惠州將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要打造環羅浮山和南崑山平臺,完善全域旅遊格局,推動大旅遊產業升級。”吳志才認為,通過激活山水、鄉村、文化資源,在羅浮山—南崑山之間打開一個山門,中間區域就是產業集聚區,做大兩山格局。“環羅浮山和南崑山要利用世界級的森林+文化+溫泉組合資源,聯動周邊,代表廣東引領全國走向世界,打造全球山地文化度假品牌,更多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04串聯濱海資源打造無季節性康養旅遊產品

●用世界級的眼光去看待惠州濱海旅遊資源,慢慢從項目旅遊向區域旅遊邁進

濱海旅遊產品是惠州旅遊的龍頭項目,沿海旅遊發展迅猛。

面積僅105平方公里的巽寮灣旅遊度假區已有客房數約12000間。去年,該度假區旅遊接待人數超過4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9727.6萬元。

大灣區時代,意味著惠州旅遊發展理念要更開拓、更開放。“以濱海旅遊發展為例,要擺脫海濱浴場、海濱度假區的固有定位,用世界級的眼光去看待惠州濱海旅遊資源,藉此大力發展康養產業,推出海濱療養院、海洋康復區等一類無季節性的新產品。”廣東省社科院旅遊研究所研究員、總規劃師陳南江認為。

開始期待吧!惠州將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立勳此前也指出,惠州濱海旅遊的業態、開發形態,更多的是地產企業做旅居產品,與海南的濱海旅遊形態類似,這種形態有品質塑造力、有地區帶動力、有市場號召力,但大項目在未來也可能變成碎片化狀態。惠州要慢慢從項目旅遊向區域旅遊邁進,全域旅遊將是發展趨勢。

“沒有大項目帶動,景區碎片化,整合力度不夠。”中國註冊高級策劃師謝斌輝遺憾地說,特別是惠州旅遊拳頭產品,稔平半島的濱海資源散落,同質化競爭嚴重。要將惠東、大亞灣的濱海整合成為國際旅遊度假區,實現一體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