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私養兵馬,對皇妃施暴都平安無事,為何收義子卻被朱元璋殺掉?

蘇沛鋒


準確地說,

藍玉對元皇妃施暴雖平安無事,但當時朱元璋已經怒不可遏,主要是因為藍玉在追擊元代最後一位帝王元順帝時,直接將元朝最後的星火剿滅,取得的功勞無以復加,這才沒和他計較。而藍玉收義子卻被朱元璋殺掉,這件事,值得深究。

藍玉與明朝的宰相胡惟庸一樣,也是定遠人,但相比來說,藍玉的背景更加殷實。他是明朝開國大功臣常遇春的小舅子,還是太子妃舅父,與朱元璋的關係絕對是無人可比。藍玉此人,長身赤面,儀表堂堂,是一個勇略雙全的大將材料。

最早,他是在常遇春帳下效力,“臨敵勇敢,所向皆捷”。後來,又跟從傅友德代蜀地,跟從徐達北征,與沐英一起定雲南,功勳卓著,朱元璋一高興,就冊封藍玉的女兒為自己的兒子蜀王王妃,其實也是對功臣的拉攏。

在洪武二十一年時,藍玉又領命與大將馮勝北征元朝殘餘勢力,在金山擊敗收歸蒙古哈納出二十萬人,由於藍玉勇敢善戰,隨即頂替馮勝成為大將軍。值得提一下,馮勝在明朝開國功臣中名列第三,北伐大勝以後,朱元璋就藉口他藏匿兵馬,把他軟禁起來,後來賜死。

言歸正傳,藍玉成為大將軍後,屯兵薊州,同年

率領部眾共計十五萬,深入今呼倫貝爾草原西南部,在今貝爾湖畔擊敗元順帝之孫脫古思貼木兒,同時俘獲蒙古公主、王妃、士兵近八萬人。

但接下來的一幕卻是誰都沒想到的,藍玉身為大將軍,平時囂張跋扈慣了,即便朝中專門管紀律的御史按規矩查案,他都不允許。並且,在俘獲北元可漢的妃子後,他就直接肆無忌憚地鑽進妃子的帳簾中施暴,導致元朝妃子直接羞愧自殺。

另外,藍玉在北征南返時,到達明朝自己的守關喜峰關時,只是因為官吏需要上報耽誤了一些時間,藍玉認為自己遭到了輕視,一怒之下,縱兵毀關。

朱元璋本來收到捷報很是高興,對藍玉眾將獎勵慰勞,並將藍玉比作漢朝重創匈奴的名將大將軍衛青。可誰曾想,藍玉又弄出么蛾子,逼死元朝妃子,擅闖喜峰關,這讓朱元璋很不高興,朱元璋命人將藍玉的過錯全部刻在世襲的憑證上以此來告誡藍玉,並把打算封給藍玉的“梁國公”改成了“涼國公”。慢慢地,藍玉就迎來了“一首涼涼

”。

不過,之後朱元璋還是容忍了他一段時間。在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命藍玉督修四川城池;二十三年,藍玉受命率軍平滅都勻、施南等地土人的造反;二十四年,藍玉又一氣呵成率大軍七萬人平定西番、月魯帖木兒之叛。藍玉確實是戰功赫赫。

但等到藍玉凱旋而歸時,朱元璋只封了他一個“太子太傅”,這讓一向居功自傲的藍玉很是不滿,直接怒懟宣旨官:

“我的功勞不配當太師

其實,這時候朱元璋已經動了殺心,只是還沒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直到太子朱標由於與朱元璋政見不和憂鬱成疾病死以後,朱元璋在燕王朱棣的攛掇下,下定決心剷除藍玉集團。

皇帝有實權,想要搬倒大臣,那太簡單了。朱元璋想除掉藍玉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畢竟朱元璋此人本身就疑心重重。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上告藍玉囂張跋扈、平時多養義子、又與朝中大臣有私交,意圖謀反。

最終,史上著名的藍玉案爆發,被牽連的一公、十三侯、二伯等共計一萬五千多人,這個人數記載並沒有誇張的成分,很多明史資料都有實數記載。

其實,以藍玉的狂傲性格以及能力來說,他是遠遠鬥不過朱元璋的,但朱標的死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朱元璋之前縱容藍玉的態度,因為按照嫡系繼承製來講,為了防止子嗣爭權,只能讓嫡長孫朱允炆繼承大統,而朱允炆又與藍玉沒有血緣上的關係,保不齊等朱元璋去世以後,主少國疑,出現內鬥的場面,所以朱元璋就找個理由替皇孫剔清道路上的障礙,雖然朱元璋製造出了“藍玉案”、“胡惟庸案”,殘忍殺害了幾萬人名流志士,“元功宿將,相繼盡矣”。但不管朱元璋是對是錯,明朝確實國祚二百七十六年,要是沒有後人爭議最大的幾起慘案,明朝能維持多少年,還真是個未知數。



小小嬴政


藍玉私養兵馬,對元主的皇妃施暴,逼得人皇妃自盡。這些事情,朱元璋確實非常氣惱,他甚至還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但是當時藍玉剛剛立下戰功。洪武十二年,藍玉征討西藩叛變大勝,元主和太子逃走之後,他將元主的妻兒全部虜獲,一時得意忘形的他對元皇妃動手動腳,而這個時候朱元璋前腳才誇他是名將,是衛青,是李靖,他思來想去,最終還是忍下了這口氣,因為太子朱標身邊缺一個能打仗的將領。他最終只是懲戒性地將他的封號“梁國公”改成了“涼國公”。

藍玉此戰大捷之後日益驕縱,蓄養了很多莊奴,還搶佔了東昌的民田,在被御史追問的時候竟然惱怒不已,將御史趕走了。在喜峰關,因為時值深夜守門的官吏沒有給他及時開門,他竟然率軍直接衝了進去。這些囂張跋扈之事,朱元璋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而義子之事也算是讓朱元璋下定狠心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為藍玉和朱標關係比較好,而且藍玉也經常被常遇春提在嘴邊,沒有少在朱元璋面前誇讚過這位妻弟,朱元璋對他也算器重,認了他這個乾兒子。朱元璋的義子不是亂認的,乾兒子給乾爹打天下更加賣力,而且也能減少他們日後變節的可能性。朱元璋一下子收了二十幾個義子,裡面不乏沐英、李文忠、何文輝這等能將,所以朱元璋對於義子忠誠之說一定是比較迷信的。

藍玉此人想要效仿朱元璋,大肆收了一千義子。要知道當時的藍玉不過才三十幾歲,用電視劇裡面皇帝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你這是要反啊!藍玉這些義子之中包括了自己的屬下,還有諸多百戶以上的將士。

朱元璋是喜歡收義子沒錯,但是突然冒出來的這麼多“義孫”他可吃不消這個福氣。洪武后期,藍玉是朱元璋想要培養給自己的太子朱標的能臣。但是朱標早逝,藍玉居功自傲,還沒坐上多高的位置就已經收了這麼多義子。他今天因為開門晚了不高興,保不準哪天儲君朱允炆一句話傷了他,他振臂一呼,朱家王朝豈不是要被他的義子們給淹沒?

其實藍玉到底有沒有造反已經不是主要問題了,問題在於朱元璋已經不想要再看見他,貪婪、驕縱、觸犯王權……這都是朱元璋最討厭的官員特徵,他當然不想要將這枚定時炸彈埋在他柔弱的皇孫身邊。


木劍溫不勝


這也不單純的是因為收義子的原因。

首先,朱元璋是疑心非常重的一個帝王。哪怕有一點點矛頭,他都會無限放大。

看過電視劇《朱元璋》胡軍版,朱元璋在視察城樓時,藍雨跟著,後面又跟著幾個他的義子。朱元璋本來想和藍雨聊點私話,就想讓那幾個人退下,結果他們不聽,藍玉解釋說這是他的義子,除了他自己的命令誰的都不聽,這一句話,讓朱元璋徹底對他寒心了,朱元璋說了一句,那以後你讓他們殺我,他們也不會反對了。(大概意思,原話忘了)



當時看電視時,看到這裡就替藍玉捏了把汗,心想壞了,這哥們肯定活不久了。


朱元璋肯定想的更久遠,太子朱標去世較早,孫子朱允炆肯定鎮不住這些大將,自己在世還這麼狂呢,更何況以後呢,所以我覺得朱元璋下決心殺他也是在此時了。朱元璋最恨的就是結黨營私,威脅朱明王朝統治的了。


萬里河山2017


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所以最初的時候他一直在常遇春的賬下效力,後來藍玉憑藉著自己的能力逐漸嶄露頭角。朱元璋後期常遇春和徐達等人相繼去世後,藍玉成為了朱元璋最為倚重的將領。



公元1388年,藍玉北上伐元,在捕魚兒海之戰中大破北元,從此藍玉功成名就,朱元璋也因此把藍玉比作了衛青和李靖一樣的名將。

藍玉在破元之後開始居功自傲,公然違抗朱元璋制定的國策,強行霸佔了元朝的妃嬪。這件事讓朱元璋很生氣,不過朱元璋也沒有過分譴責藍玉,只是把梁國公改封為了涼國公作為提醒。然而藍玉對於朱元璋的提醒卻毫不上心,依然驕橫跋扈的我行我素。



在隨後的歲月中,藍玉一次次的挑逗著朱元璋的神經。他公然侵佔東昌民田,朝廷御史查問時竟然將御史趕走,之後還收養了大量的義子為之黨羽。最嚴重的一次事件是藍玉南征之後北返,守門官員接待不及時,藍玉竟然縱容屬下破關而入。

以上的事件發生後,朱元璋都選擇了隱忍。因為朱元璋非常向往漢唐盛世,他希望明朝也能雄視天下,建立一個更加輝煌的時代,所以他需要藍玉這樣的人才。




1392年,朱元璋已經是64歲高齡的老人,這一年突然發生了一件事,他培養多年的太子朱標去世。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他於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被立為世子,其後一直作為朱元璋的接班人進行培養。而藍玉等人也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政治資本,他希望朱標依靠藍玉這樣的人打下輝煌的大明江山。

太子朱標是常遇春的女婿,所以藍玉是朱標的舅岳父,因此平時兩個人的關係也非常要好。朱元璋認為,雖然藍玉有些驕橫跋扈,但朱標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是可以駕馭這個悍將的。但是朱標的暴斃讓朱元璋亂了分寸,經過考慮之後朱標長子朱允炆被立為了皇太孫。



朱允炆這個皇太孫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他沒有朱標的政治經驗,根本沒有任何能力駕馭藍玉。而且朱允炆並非是常遇春之女的兒子,而是太子妃呂氏之子。種種的情況告訴朱元璋,他需要為朱允炆清理原來為朱標安排的政治班底,為朱允炆的繼位以及政權的穩定鋪平道路。

1393年二月,朱標去世還不到一年,新一輪的政治清洗到來。藍玉的能力顯然不是政治老手朱元璋的對手,最終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受到牽連的人達到了一萬五千人之多。



縱觀藍玉案件整個過程,藍玉死的不算冤枉。洪武時期朱元璋的義子都改回原來的姓氏,而藍玉還在大肆收養義子,而且後期藍玉提拔軍中士卒、將官基本上都是越過朝廷自己封賞。這些事情朱元璋忍耐就是為了把他留給朱標做一些貢獻,然而唯一能駕馭藍玉的朱標死了,藍玉活著必然成了一種威脅,那就只有跟隨朱標一起去了。


我是越關


我覺得藍玉收養義子被殺掉是剛好在錯誤的時間踩了了朱元璋的紅線。


第一,錯誤的時間

藍玉是太子妃的舅舅,相對來說也就是太子朱標的舅舅了。有這一層關係在,所以藍玉一直都非常擁戴朱標,可以說是朱標的死忠派,甚至還有為了朱標得罪燕王也在所不惜。在洪武前中期的時候,藍玉的囂張跋扈,居功自傲就已經顯露人前了,可是朱元璋仍然留著他,對他百般忍讓,其實目的很簡單,藍玉是留給太子朱標的大將。可以說,只要朱標在,藍玉之前犯的錯都不是問題,甚至朱元璋可以在臨死前玩一出貶責,朱標登基後撫慰的紅白臉,徹底讓藍玉忠心。


可惜,太子朱標英年早逝,藍玉失去了最大的保障,很明顯的是,無論接下來的儲君是誰,作為原太子的死黨,這個人都會是新儲君的絆腳石。那麼為了幫儲君掃清障礙,藍玉等一系都必須死。

從藍玉案牽連過萬人就知道,這絕不僅僅是針對藍玉一個人的,朱元璋除掉藍玉只是引子,目的是要除掉威脅新儲君穩坐天下的不利因素――朱元璋親手為太子朱標打造的超強武將集團。沒有辦法,主弱臣強,想必朱元璋也是不情願的,幾十年到頭來做了無用功不說,還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的名聲。

我相信,作為一手創立錦衣衛的皇帝,對於藍玉收養義子的事情應該是早有所聞,只不過要殺藍玉正好缺了這麼一個藉口而已。


第二,朱元璋的紅線

看過明史的都知道,朱元璋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收過很多義子,這些義子裡面不少都為朱元璋的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比如李文忠,沐英,平安等。因為這個特殊的經歷和原因,收養義子在朱元璋看來就是培植親信,擴大勢力的最佳方法,而且成本低廉。

藍玉本來在之前就有跋扈之舉,但是因為太子朱標,朱元璋都忍了。到了朱標去世,要為了新儲君掃清障礙的時候,就必須要給藍玉找一個一擊必中,一中必死的藉口來除掉他,這個藉口就是謀反。可是要定一個謀反的大罪名,就必須要有讓別人信服的藉口,而收養義子正是這樣一個藉口,而且也很容易被人相信,因為朱元璋就是這麼幹的,可以說這很容易被人認為是朱元璋的紅線。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藉口就是一個無懈可擊的藉口,所以藍玉死了。



總的說來,藍玉死的不值,可是在朱元璋看來,藍玉又不得不死。只能說,藍玉押寶太早,太果決,又不給自己留後路,所有身家都放在朱標身上,可是天有不測風雨啊。


夜月下鳴蟬


古代歷史,基本都屬於開放性的問題,不喜勿噴

這個,說句誅心之論,藍玉豢養莊奴,橫行封邑,侮辱元妃,關門火併其實都並不構成朱元璋誅殺他的充分理由。按照封建時代統治者的權術觀點,藍玉這種有較強的工作能力,但是缺點跟本事一樣多,身上不乾不淨總有幾條小辮子的高級官僚反而是統治者最愛用的人物——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就可以如臂使指地讓他指哪打哪;身上總有幾條可大可小,可大而化之可上綱上線的小辮子,就可以保證該收的時候他能收的回來,該制的時候能製得住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之前對藍玉的使用原則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藍玉出擊捕魚兒海造成的侮辱元妃事件使得朱元璋預定封其為“梁國公”改為貶義的“涼國公”就是朱元璋對他的一次限制與警告。

藍玉最後的結局是慘遭誅殺,剝皮實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子朱標的去世導致的中央政治格局急劇失衡。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後,明中央的政治格局是這樣的,朱元璋的兒子較有實力與能力的還有三個: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這三子分別

駐防西安、太原、北京,掌握有戰鬥力最強的明北部邊防軍的主力。但是由於秦王朱樉深被朱元璋厭惡,事實上不可能補缺朱標的位置繼承皇位,而跳過朱樉選擇較為賢能的朱棡(後來也不幸早逝)與朱棣又會造成嚴重的繼承權混亂(連續違反了嫡長子繼承製與嫡長支繼承製),給明王朝的政治傳統留下嚴重隱患,因此皇位繼承者事實上只能在朱標子孫一系中選擇;當時的朱標子孫一系是這樣的,嫡長子朱雄英(生母為鄂國公常遇春之女,朱標正妃常氏)已經早逝,剩下的還有接續的嫡長子朱允炆(生母朱標次妃呂氏),嫡次子朱允熥(生母同樣為常氏)。按照宗法繼承權原則,按理應當由朱允炆繼承皇位,但由於朱允炆非常、藍一系嫡出(生母系呂氏),待朱元璋去世後,原本作為朱標嫡系勢力培植的藍、常一系功臣就有可能迅速改為擁立朱允熥,而朱允熥當時尚且年幼,一旦出現主少國疑,大將擁立的格局,政治權力極易旁落入外戚之手。

朱元璋作為久經沙場、殺伐果斷的權力野獸,怎麼可能允許出現這種情況。在子輩無法再確立繼承人、孫輩繼承人可能受到藍玉一系威脅的情況下,留給朱元璋的可選項本來就不多,因此朱元璋在朱標去世的第二年就大開殺戒,將藍玉、常遇春一系功臣全部剷除;除此之外,為了避免在外藩王與在內功臣的聯姻對朱允炆的繼承權造成威脅,朱元璋連帶著將存在此類聯姻的傅友德、馮勝也一併賜死。順帶說一句,當時已在洪武十八年因病去世的魏國公徐達長女為燕王朱棣正妃,如果徐達能夠活到洪武二十五年,估計也難逃此劫。總的來講,藍玉之死其實跟他的各種胡作非為並無必然聯繫,而是在朱元璋決定立朱允炆為繼承人的時刻,決定了這批人的命運——你們這批人之前是左膀右臂,現在是絆腳石,只能死路一條。


軍武次位面


主要是為皇孫朱允炆考慮,如果朱標不死,藍玉也可能不會死,而且這個可能是藉口。

1.多事積累並非一時殺心。

藍玉1387年奇襲令遼東蒙古納哈出二十多萬人投降,因一點小事致使納哈出受重傷,在前往南京路上死去,這很容易造成投降蒙古軍隊譁變,隨後進攻北元上都對元妃施暴,歸來時因為夜晚邊城關門關閉,竟強令打破城門,上朝受封時竟嫌棄官小,令朱元璋群臣大跌眼鏡,還對太子說朱棣謀反,被朱棣知道後告發朱元璋,插手皇族之事實在不應該。



2.皇孫年弱,恐難壓藍玉。

朱元璋想到自己活著藍玉都這麼囂張,多件事積累起朱元璋對藍玉的殺心,太子朱標又死了,自己的繼承人朱允炆年紀小怎麼壓的住藍玉,如果藍玉活著必然恃功自傲更加不把新皇放在眼裡,權臣擾亂朝綱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藍玉必須死一旦找到個藉口肯定會弄死藍玉。 所以藍玉肯定是要死的,如果功成身退回家養老倒是有可能活下來,但是碰見朱元璋也未可知,歷史都是過去我們也不能忘記藍玉是一代名將以及他輝煌的戰績,還是要銘記他帶給我們的教訓。


所以說收養義子被殺也許只是藉口,他本人的性格和政治局勢都要造就這個政治犧牲品,藍玉被殺這樣看來也是合理的。感謝各位看官們閱讀手打不易,歡迎點贊評論如有不足還望指出,多多交流評論區很適合聊天。


非官方歷史


藍玉被殺,確實有收養義子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根本原因在於朱元璋,朱元璋作為皇帝,時局變化,他對於佈局的調整,註定藍玉要死。



藍玉,明朝開國將領,在捕魚兒海一戰成名,大破北元,名震天下。後拜大將軍,受封涼國公,是太子朱標的舅父,位極人臣。

但是,時局的變化意味著藍玉必死無疑。本來,朱元璋為了太子朱標準備好了當時最一流的武將班底,為了繼承大統,掃滅北元殘餘勢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朱標英年早逝,而皇太孫年幼,朱元璋只能為柔弱的孫子清除障礙,本來是助力的藍玉等人,此時變成了絆腳石,最終被朱元璋屠戮乾淨。



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藍玉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一萬五千多人被牽連,其中不乏他的義子,史稱“藍玉案”。

私養兵馬,對於朱元璋來說,尚且能夠控制,畢竟解除兵權,切斷後勤對於朱元璋來說很簡單,畢竟自己打下天下,能力足夠,甚至太子朱標也能夠控制,不至於立馬誅殺。


而對皇妃施暴,這個要看什麼人了,朱元璋這樣的梟雄肯定不會為了一個女子而自斷臂膀的,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不然也不可能推翻元朝,坐上大明開國皇帝的寶座。

而收養義子,卻真的有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為什麼呢?朱元璋起事時,也是廣收義子,對於他打天下,義子的作用很大。而藍玉的政治能力和軍事能力相比差太多,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有一次,藍玉回京述職,隨身帶有幾個義子,朱元璋的命令他們不聽,而藍玉一個眼神他們就立馬行動,這在朱元璋心裡肯定有另一番滋味,雖然藍玉解釋說收養義子為了打仗順利,戰場上義子們在自己周圍,衝鋒陷陣,無往不利!

想一下,一個個驕兵悍將,像藍玉這種人,身邊再聚有一大堆不怕死的義子,那是多麼危險的事。

有兵權不怕,就怕武將有自己的集團,作為政治老手,朱元璋心裡自然有底,藍玉的死是註定的。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哦!】

無筆史官


藍玉因“捕魚兒海戰役“走向人生顛峰,並因此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最高評價:"藍玉就是我的仲卿、藥師啊!"



瞭解捕魚兒戰役大捷取得的堅辛,相信都會對藍玉的軍事能力表示由衷讚歎與佩服。


十餘萬大軍在藍玉帶領下深入沙漠不毛之地、在沒有任何通訊設施的惡劣情況下,他靠著極其準確的判斷力與毅志,把北元徹底打敗,解除北元的威脅,讓朱元璋從此高枕無憂。


做為開國功臣的藍玉,為何最終他不但被殺還牽連甚廣呢?真的只是因收義子的原因嗎?如果只看問題表象,說明對於歷史真相不甚瞭解。壓死駱駝的固然是最後一根稻草,但一定有個積累過程,真正導致藍玉被殺的原因是什麼呢?有書君認為主要有3點:


1、藍玉的居功自傲


藍玉自從捕魚兒戰役大捷後,任意妄這個詞好象在他身上附體。首先違反朱元璋的民族政策,欺負元主的老婆,致使元主老婆自殺。這件事不但讓人不齒,也是件極為掉價的事。


接著在搬師回朝到達喜峰關口時已是晚上。守關的人員都已休息,但他們聽到有人叫關時,還是第一時間就跑來開門。結果藍玉做了件令人匪夷的事,居然帶領士兵打破城牆闖入,整得好象救火隊出動一樣。


這兩件事讓朱元璋大為光火,對藍玉的態度開始發生轉變。但藍玉依然不知悔改,居然開始插手軍權,在軍隊裡安插自已的親信。這些哪能逃得過朱元璋錦衣衛的眼睛,他這是不知錦衣衛的歷害,把他們當成擺設呀。一樁樁一件件不法的事讓朱元璋忍耐到了極限。


2、性格缺餡


藍玉是軍事奇材,但也是個“粗人”。不要認為粗人就是沒文化,這種理解未免太過片面。有種粗人是:不懂什麼叫深思熟慮,沒有以大局為重的概念,啥事幹了再想。這種性格上的問題,捅婁子註定是遲早的事。


對藍玉性格問題估摸八九不離十,在招降北元將領納哈出的事上可一窺全貌。


投降儀式這種掉份的事,按說帶幾個主力將領參加就行,而納哈出為體現重視帶了幾百人參加。藍玉開始也給足納哈出面子,隻字不提“投降”之類的敏感字眼,盛情招待。


沒有旁生枝節,這是場很圓滿的宴會。結果納哈出向藍玉敬酒時,藍玉一個看似普通的動作卻打破了這種和諧。納哈出給藍玉敬酒,在酒桌上敬酒都會說些,你不喝就不是兄弟,看不起我之類的客套話。


藍玉看納哈出的衣服破舊,出於好心把自己的衣服給納哈出穿。可是納哈出是蒙古族,服飾著裝完全不同。納哈出覺得藍玉這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顯擺與高壓,自然不會接受。


然後就陷入一個不穿,一個不喝的僵局。雙方都是武將,腦袋不懂得轉彎,簡單的問題在他們倆僵持下,和諧的氛圍被打破,鬧得個翻臉的局面。


原來一言不合抄酒瓶往腦門上摜的酒桌文化老早就有。這還得了,雙方打架事小,往大的發展將影響納哈出20萬兵力投降。好在有個勸架高手馮勝,好言相勸平息了這場即將越演越裂的爭鬥。勝利完成招撫納哈出部隊的工作。


這件事可看出藍玉做事考慮不周,沒有顧全大局的意識。人家都誠心投降,你就給足對方面子,還會有啥事,結果強硬死扛鬧得差點陷入死局。


3、生不逢時


朱元璋最寵愛的長子朱標病亡,愛屋及烏緣故,所以朱元璋選擇朱標尚年幼的兒子朱允炆繼位。但是朱允炆不象自己父親,經歷過建國時期各種困難的考驗,一個空降之人要駕馭這些開國功臣是難上加難。


朱元璋擔心這些能謀善勇的功臣,無法老老實實聽命於他年幼的孫子朱允炆。自己辛苦半輩子打下的江山,可能就會毀於一旦。


所以他要給他朱兒炆鋪好通天大道,把這些勞苦功高、足智多謀的大臣清理掉。這樣才能保證朱允炆位置的牢固。


朱標在世時曾反對朱元璋亂殺功臣之事,結果朱元璋對朱標說:"我殺人就是要替你拔掉這木棍上的刺。"可見他明確的目的,要為他的子孫掃除一切治國的障礙。


藍玉太不瞭解朱元璋了,一次次的挑戰朱元璋的耐心與底限。在朱元璋眼皮下,敢如此放肆,這分明是找死的節奏。朱元璋要向藍玉痛下殺手,殺掉一個開國功臣得要有個罪名呀。於是藍玉被安了個謀反的罪名。一個沒有什麼根基的人,哪來的膽量造反呢?真是"欲加罪於人,何泛無詞"。



接著藍玉本人被滅族,既然被安得謀反罪,肯定還有同黨呀,受他牽連的人也因此多達1萬5千多人。一代名臣死在自己的狅妄與權力之下,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不朽功績載入了史冊,而讓他千古流傳。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藍玉是明初了不得的猛將,在那個英雄輩出,名將如雲的時代,藍玉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是繼徐達、常遇春後的旗幟人物。

此人猛,非常猛,但狂妄無比,錯誤也是不斷,最終,那些錯誤送他上了斷頭臺,被殘忍地剝了皮。

藍玉的錯誤(一),強暴元妃,怒砸城門



藍玉最早跟隨的是他姐夫常遇春,也許受了姐夫影響,其人打仗異常兇猛,很少有敗績。

後來,藍玉隨傅友德入蜀,再隨徐達北伐,又隨沐英等南征,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在洪武二十一年時,藍玉率十五萬大軍征討北元,大獲全勝,除了北元皇帝等少數人逃跑之外,其他人幾乎全被俘虜。

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準備大賞藍玉,並封他為“梁國公”。可惜,藍玉歸來途中,強暴了元妃,使其自殺身死。

這還沒完,在經過喜峰口時,由於天黑,“關門”開啟有些慢,這讓藍玉怒火中燒,一聲令下,關門被強行砸開攻破。

這讓朱元璋非常不爽,想到藍玉立下的巨大功勞,朱元璋就改了個封號,叫“涼國公”。

按理來說,藍玉看到這個封號就應該反思自己了,但最後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絲毫沒發現其中的意味。

第二個錯誤,宴席上強烈表達對封賞的不滿



藍玉大勝歸來,老朱除了封藍玉公爵外,還升他為“太傅”。在慶功酒席上,藍玉酒後又發飆了,大聲發洩不滿:“難道我不夠做太師嗎?”這是赤裸裸地表達對朱元璋的不滿啊。

老朱聽到這個消息,還是忍了,畢竟藍玉還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心中的怨氣在上升。

第三錯誤,私兵蓄奴,廣收養子,結交權貴



藍玉很張狂,老朱很能忍。

可是,藍玉的張狂沒邊,他沒有絲毫的剋制。當功大於天,名滿天下時,藍玉的社交生活完全上了日程。

藍玉開始結交權貴,朋友遍及朝廷內外;藍玉開始有了不少私兵和家奴,超躍朝廷自己解決一些小事情;藍玉收了不少義子,感受被別人叫爹的爽快。

此時,藍玉的背後,一雙眼睛一直看著,那是朱元璋的眼睛,心中的屠刀拿起放下,拿起放下,最後還是暫時放下了,因為藍玉是太子朱標一脈。

危險來臨:朱標之死



朱標之死,其實不是藍玉的錯誤,和藍玉無關。但朱標死了,藍玉的日子開始發生變化。

藍玉是太子朱標一脈,朱標一死,朱元璋開始物色下一任皇帝,最後定格在朱允炆身上。

可是,朱允炆不是藍玉的外甥女(常遇春之女)所生,如果朱允炆上位,藍玉肯定不會支持。

看到藍玉囂張跋扈的樣子,朱元璋知道,一旦自己離世,朱允炆上位,藍玉肯定是控制不住的,指不定鬧出多大的么蛾子。

於是,藍玉的腦袋開始不穩當了。

洪武二十六年,當聽到錦衣衛說藍玉想要造反的消息時,藍玉估計自己都懵了。神奇的是,藍玉被抓進監獄後,竟然供出了很多人,後來這些人又互相供出了很多人。

藍玉招供事宜真假難辨,但這時候朱元璋要的可不是供詞真假。藍玉狂妄是真,但造反的理由確實不夠,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抓的人很多啊!怎麼辦?朱元璋說了,全都殺了,一個不留。本來,朱元璋就是要一網打盡,殺儘可能多的影響自己孫子的人,在這關口,又怎麼會嫌人多呢?

最後,“藍玉案”殺了總計一萬五千多人,那些和藍玉走得近的全都遭了殃,藍玉不僅被剝皮示眾,而且“光榮”地被安排進明朝的《逆臣錄》,真的是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藍玉之死,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收義子等,而是朱標死了,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為了維護大明的穩定,藍玉等人必須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