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儿家人,汉族人移居新疆的真实写照,他们书写着一部传奇故事


“户儿家”这个名称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第一次听说,这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红墩村的哈萨克族人对早期生活在此的四十户汉族人家的一种特殊称呼。“户儿家”的故事真实反应了旧时期中国的社会状态与人民艰苦的生活方式。这40户历经波折的汉族人家,在哈萨克族人的宽容和帮助下,终于在阿勒泰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们的过去与现在是一部悠长而曲折的传奇故事。

清朝晚期,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许多的民众通过反抗来摆脱封建制度的压榨,可惜没有成功,于是他们就被朝廷流放边疆。经过长途跋涉,于1886年来到了新疆阿勒泰地区乌伦古湖附近。

“户儿家”人从内地一路徒步走来,行程非常艰苦。当走到阿勒泰时,连鞋子都磨破了。那会正逢冬天,阿勒泰地区是冰天雪地,他们光着脚在乌伦古湖的冰面上找到了一些芦苇,于是把它收集起来做成了简易的草棚,解决了庇护所后又再把冰面凿开,捕鱼充饥。这里也成了他们临时落脚点。


后来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克烈部落首领朱尔特巴依·库坎知道他们落脚在此,“户儿家”人的领头人主动去请求,表示不想触犯任何人,愿于这里人和平相处,只求生活在此。并讲述了他们的遭遇。

听完后,善良的哈萨克族人愿意接纳这些落荒的汉人,还给他们提供了房子,可种植的土地,甚至还送给他们可喂养的牲畜。从此漂泊多年的汉族农民在此定居,与善良纯朴的哈萨克人为邻,开始了新的生活。

哈萨克族人给汉族农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户儿家”,当时定居于此的有曹、李、刘、冯、陈、赵、高、郭姓等四十户人家组成。时至今日阿勒泰地区仍一直流传着“四十户儿家”的故事。

“户儿家”人定居后,和哈萨克人相互学习生活技能。哈萨克人教会了汉族人如何养牲畜、捕鱼等技能。“户儿家”人则传授哈萨克人如何开垦土地、如何种田等,之后还学会了双语,很多后来的年轻人前往新疆各地进行商贸活动。

她叫李红秀,她的老伴是“户儿家”曹家的后裔。从小在红墩镇生活,小时用过的很多如纺车、萵、煤油灯、老家电等老物件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东西扔了可惜,放着占地,于是她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户儿家”博物馆,不仅让这些老物件发挥了余热,也成为了讲述“户儿家”故事的最好物证。


如今,“户儿家”人在此定居已经传至第七代,总人口数已超2000人。他们的后代已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有些去了海外。但是不管去了哪里,阿勒泰红墩村永远是他们家。作者简介:寒残一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