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北洋水師的外購德制鐵甲兵船“定遠”、“鎮遠”抵華曾一度意味著什麼?

天翼用戶2326714


不沉的戰艦還是被日本人打沉了:薩沙帶你看北洋水師定遠艦

日本海軍著名的段子是:日軍旗艦“松島號”上一個身負重傷的三等水兵三浦虎次郎,臨死前抱著炮彈流著淚嚷道“定遠為什麼擊不沉啊……”。戰後,三浦虎次郎的“英勇事蹟”被日本編成軍歌,名叫《勇敢的水兵》。

薩沙也是北洋水師歷史的愛好者(不敢說研究者)。上個月去威海旅遊,遊覽了著名的劉公島和定遠鐵甲艦很有感觸。不覺聯想起今天的遼寧號。聽薩沙說一說吧。

定遠號和鎮遠號是北洋水師的2艘主力艦,也是整個亞洲絕無僅有的大型鐵甲艦(日本在1877年購買的扶桑號才是亞洲第一艘鐵甲艦,排水量只有3000多噸)。

什麼是鐵甲艦?就是戰列艦或者說重型巡洋艦的前身。

在19世紀中後期來說,鐵甲艦是歐美列強的主要作戰力量,是一支世界級海軍必不可少的裝備。

了不起的大清政府,早在1875年就下令裝備鐵甲艦,討論購買鐵甲艦就更早了。

甚至著名的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去世時,還念念不忘購買鐵甲艦,留下無論如何也要買的遺言(怎麼似曾相識?)。

除了少數有識之士對鐵甲艦有較深的認識以外,其他大部分人基本是跟風。

這就像今天裝備航母一樣,很多人絕對有了航母的海軍就是世界第一流海軍了。

至少滿清從皇族到老百姓都支持鐵甲艦,對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是好事。他可以順理成章的花費巨資購買鉅艦,擴充自己半私有部隊的北洋水師了。

客觀來說,造價140萬兩白銀的定遠號,性價比非常高,並不算貴。

這艘7000噸級的鐵甲艦,是德國海軍建軍思想的一個傑作。

最初李鴻章自然是想在世界海軍第一強國英國,購買鐵甲艦。

英國人店大欺客,將土耳其等國因故不要的二三流鐵甲艦轉賣給中國。

這些鐵甲艦便宜是便宜,性能太差,設計上還有嚴重缺陷。

李鴻章又不傻(其實他很傻),不會連續被英國人騙(之前已經上當買過幾艘垃圾船)。

於是,李鴻章將眼光轉向另一個對華軍售大國:德國。

德國在歐洲屬於後起之秀,普魯士擊敗奧地利、法國建立國家至今,也還沒有多少年。

就海軍上,德國並不強大,造艦業也是起步不久,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工廠。

如出售定遠艦的伏爾鏗造船廠,在歐洲屬於二流工廠,1851年剛剛成立。

就歐洲海軍戰略上,德國很不利。它處於腹背受敵,被封鎖的情況。

就實力來說,德國海軍無論如何加速建設,也不可能壓垮英法俄三國。

即便是和英國單挑,德國也沒有什麼把握獲勝。

鑑於這種嚴酷的情況,德國海軍確定了造艦的基本戰略:防禦力優先。

艦長劉步蟾

沒學打人,先學捱打。

既然敵人數量遠遠多於我們,我又被壓縮在狹小的海域無發高速機動,那麼必須建立防禦力超強的軍艦。

這樣一來,我首先保證我的軍艦不會被擊沉,然後發揮火炮和訓練的優勢,爭取超水平發揮。積累小勝為大勝,最終就有可能獲得制海權。

對於德國來說,這也是唯一可行的戰略。

反應在定遠號上,就是該艦的防禦能力非常驚人。

定遠號的裝甲重量,高達1500噸。換句話說,定遠號裝甲的重量,比參加海戰的超勇撞擊巡洋艦還要重(1300噸)。

大家說,這誇張不誇張。

定遠號的裝甲最大厚度高達355毫米,水線以上全部是德國的優質鋼板製成。

0.355米,也就是和瘦小女士的厚度一樣。

裝甲和人一樣厚,這是什麼概念!

定遠號的彈藥庫、動力艙、主炮,全部在厚重裝甲的保護下!

在當年的亞洲來說,根本沒有一種炮,能夠擊穿定遠號的主要裝甲。

在黃海海戰中,定遠號被日軍中大口徑炮彈擊中高達160發。全艦多次燃起大火,火炮和設備有一定損傷,官兵傷亡也不輕,可就是打不沉。

日本海軍著名的段子是:日軍旗艦“松島號”上一個身負重傷的三等水兵三浦虎次郎,臨死前抱著炮彈流著淚嚷道“定遠為什麼擊不沉啊……”。戰後,三浦虎次郎的“英勇事蹟”被日本編成軍歌,名叫《勇敢的水兵》。

此戰後,定遠號還是自己航行回到港口的。

如果不是滿清海軍修理能力太爛,定遠號還是完全可以緊急修理後,繼續出海和敵人決戰的。

德國人對定遠號也是肯定的。德國始終堅持該艦的設計思路,一直到二戰也沒有改變。

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北洋水師被沒有先進鐵甲艦的聯合艦隊打掛後,各國不但沒有停止裝備鐵甲艦,反而加速了建造。

當然,光靠防禦而不強調進攻,肯定是死路一條。

即便是鋼鐵俠,被人24小時按著打,遲早也打殘了。

定遠號裝甲厚歸厚,並不是無敵的。

作為早期鐵甲艦,定遠號沒有考慮到水下防止魚雷的問題(當時魚雷還是新事物),水下沒有安裝裝甲。

同時,定遠號的火炮大部分沒有防護裝置。

以305毫米主炮為例,炮塔裝甲厚達305毫米,頂部沒有防禦能力,僅有一層25毫米厚度薄鋼板。

150毫米火炮的炮塔防禦能力更弱,至於大量的機關炮是露天放置的。

換句話說,即便定遠號不會被擊沉,把火炮都打掉了,你也就是活靶子。

強調防禦的同時,德國人特別強調火炮的強大。

定遠號的主炮威力強大,至少在製造的10年內,絕對是世界第一流。

它有2個主炮炮塔,分別配備雙聯裝克虜伯1880式305毫米重炮,一共4門。

火炮極為沉重,單炮就重達32噸。

火炮有效射程7800米,炮彈分為實心彈和開花彈,重量為二三百公斤,威力驚人。

這種火炮在當年絕對是巨炮,可以擊沉所有同級別鐵甲艦。

黃海海戰中,305毫米巨炮擊中日本比睿號。比睿號因為失控,冒險從定遠號附近穿越,在很近距離被305毫米巨炮擊中。炮彈在後檣中爆炸,破壞下甲板,引起大火。自三宅大軍醫以下官兵“十數人被擊成碎粉而死”。“海軍大尉高島萬太郎、海軍少尉田中行尚,同小川水路及士卒三十二人負傷”。比睿號幾乎失去戰鬥力。

“定遠”艦射出的1顆305毫米口徑炮彈命中了“西京丸”,炮彈從“西京丸”的艦尾附近射入,穿過甲板下舷側的艙室,在軍官餐廳和機械室之間爆炸,導致軍官餐廳以及附近數間艙室的採光天窗、艙口蓋全部被毀,機械室裡的氣壓表、航海表等儀器儀表也遭到極大破壞,更為嚴重的是,連接水下舵葉和甲板上操舵室內液壓舵輪的蒸汽管路被打斷,8柄液壓舵輪失去了作用。

只是,除了很近距離的這2炮以外,定遠號再也沒有305毫米主炮擊中敵人的記錄。

該炮在黃海海戰中已經過時,最大的問題是射速慢。

該炮依靠人力和蒸汽動力輔助轉動,理論射速每分鐘3發,實際上絕對不可能。

因為火炮過重,轉動速度極慢,炮的瞄準速度非常慢。實戰中,往往十幾分鍾甚至幾十分鐘才能打一發。這種火炮彈藥只有每門50發,理論上10幾分鐘就可以打光。

黃海海戰打了幾個小時,直到海戰結束之前,主炮才沒有炮彈,可見射速之慢。

這種巨炮不適合對付中小型軍艦(尤其是航速很高的軍艦),適合對付同樣行動緩慢的巨型鐵甲艦。

客觀來說,這也不是定遠號自己的問題。

日本包括松島號在內的多艘日本軍艦,也裝備320毫米重炮。實戰中,這些重炮比定遠號的主炮還爛,命中率基本是0,射速非常慢(30分鐘1到2發)。

其實,定遠號的主炮在建造之時,已經使用了比較先進的技術。

在定遠號之前,300毫米以上大口徑主炮通常是炮不動,整個炮塔移動。

大家想想看,整個炮塔有多種。這樣的設計讓射速更慢,幾乎就不可用。

除了重炮以外,定遠號首尾各有1門150毫米克虜伯火炮,同樣是1888型號。

這種火炮有效射程11000米,比305毫米火炮遠得多。炮彈重50公斤,威力相對較弱,但仍然有很大的破壞力

該火炮採用老式的架退技術。也就是火炮開炮以後,連同炮架一起後座,然後緩慢的還原到炮擊位置。整炮重量高達10噸,實際射速很慢,每分鐘不超過1發。

即便如此,150毫米副炮也遠遠強於305毫米主炮。它的重量較輕、容易瞄準、射速較快,實戰中更容易擊中敵艦。

305毫米主炮貌似很牛,但擊不中敵艦不就等於0嗎?

定遠號區區2門150毫米火炮,在黃海海戰中有不少出色的表演。它先是擊中日軍旗艦松島號,將第7號炮位掀掉,炸死了4名炮兵。

隨後,該炮又擊中日軍老式軍艦赤城號,當場擊斃艦長阪元八郎。

日本戰史中這麼寫道:安裝在飛橋右翼的1門47毫米口徑哈乞開斯機關炮的炮盾被擊穿,1號機關炮炮手一等水兵宮本丈太郎、2號機關炮炮手三等水兵椋木繁治當場死亡,正在飛橋上設法指揮自己的軍艦擺脫追擊的“赤城”艦艦長阪元八郎太,頭部被彈片擊碎,身軀隨著炮彈爆炸形成的衝擊波丟到了海中。

定遠號又1發150毫米炮彈,打穿了最弱的西京丸號。

日本戰史又寫道:炮彈從“西京丸”的艦尾附近射入,穿過甲板下舷側的艙室,在軍官餐廳和機械室之間爆炸,這導致軍官餐廳以及附近數間艙室的採光天窗、艙口蓋全部被毀,機械室裡的氣壓表、航海表等儀器儀表也遭到極大破壞。更為嚴重的是,連接水下舵葉和甲板上操舵室內液壓舵輪的蒸汽管路被打斷,8柄液壓舵輪失去了作用。

遺憾的是,該炮的戰績就僅此而已。

150毫米火炮,恰恰是北洋水師的弱點。

就像上面說的那樣:以7000多噸的定遠號來說,竟然只有2門150毫米火炮。

而日軍4000多噸橋立號、吉野號各有10門以上,甚至比較爛的2000多噸老軍艦比睿號都有8門。

更要命的是的是,日本的火炮是最先進的管退式火炮,射速高達每分鐘10發左右,是北洋水師3倍有餘。

射速具有極大劣勢加上敵炮的數量又多了幾倍,最終就是北洋水師在中距離炮戰中吃了大虧。

定遠號、鎮遠號這2艘鐵甲艦確實是打不沉,卻也逐步失去作戰能力。

定遠號還有4門75毫米火炮。

這種火炮口徑太小,對於大中型軍艦其實沒什麼用,打打小型炮艦還湊合。

定遠號也沒有正規部署這種炮,只是作為掩護登陸部隊的野炮。在海戰中,定遠號自然也可以將炮放在甲板上開炮,以增強火力。只是,該炮就沒有任何裝甲防護,敵人機槍也可以將它們打掉,幾乎沒有生存能力。

另外就是57、47毫米口徑火炮4門,都是對付迫近的小型艦艇,如炮艇之內。

這4門火炮射程4000多米,射速很高(每分鐘高達20發)。

日本戰史寫到被機關炮掃射的情況:比睿號陷入一片硝煙中。各炮位的水兵抱頭鼠竄,紛紛尋找遮蔽所躲避,露天甲板上被打得碎片四濺紛飛。

可惜彈藥威力有限,只能在近距離擊穿100毫米左右裝甲板,對敵方主力艦無效。

37毫米機關炮8門,這就是對付魚雷艇和其他小艇的的。

它的射速更高(每分鐘60發),但威力小,只能200米距離只能擊穿24毫米鋼板,射程也只有2000米。

軍艦還配有3具魚雷發射器。這玩意的意義不大,因為鐵甲艦不可能隨便進入幾百米內和敵人交火,當年魚雷射程只有幾百米,所以根本用不上。

裝備艦載魚雷艇2艘,分名為“定一”“定二”。排水量16噸,艇長19.5米,110匹馬力,航速15節,裝備1門37毫米機關炮。

魚雷艇,倒是有一定作用。

當年軍艦都沒有做防魚雷設計,中了魚雷就掛。

魚雷艇不值幾個錢,突襲中萬一擊中就賺了;就算沒擊中,不過損失一艘小艇而已。

16噸的魚雷艇不能駛到遠洋,必須放在龐大的定遠艦上。

有意思的是,定遠號還有舊式軍艦的撞角,估計是受利薩海戰的啟發。

大家看到這種撞角非常銳利,一旦撞到可能會對敵艦造成嚴重損傷。

只是,前提是你能撞到敵艦。

在現代海戰中,軍艦普遍航速超過10節,甚至15節。

這麼高的航速,除非一方操作軍艦出現重大失誤,不然是極難撞到對方的。

這個撞角壓根沒用。

定遠號差的,就是航速了,只有14節。

一艘軍艦綜合性能是固定的,突出一些性能,必須要放棄另外一些。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最終放棄的就是航速。

定遠號的航速較慢,日本聯合艦隊航速具有非常大的優勢,是處於不敗之地的。

為什麼?就算打不贏,聯合艦隊大不了開溜就是了,北洋水師是追不上的。以大家都知道的吉野號為例,它的航速高達23節。

14節對23節什麼概念?等於是別人跑的,比你快一倍呢。

在黃海海戰中,日軍艦隊憑藉航速的優勢,輕鬆獲得了戰術上的主動權。

鄧世昌的致遠號,曾經試圖撞沉吉野號。想法很勇敢,但不具備可行性。

致遠號航速18節,吉野號23節,前者根本就追不上,也就談不上撞擊。

7000多噸的定遠號很龐大,有官兵329人。

傳承歐洲海軍的特點,軍艦尾部是軍官們寬闊的生活區。

其中艦長劉步蟾一個人就有辦公室、臥室、浴室、個人會客室等等,裝飾相當豪華。其他軍官按照職務不同也有自己的辦公室和艙室。大副、輪機長、水手長等高級軍官為1人獨住,其他軍官多為幾人合住。

軍官們有專門的餐廳、娛樂室,設有各種美食、酒水和鋼琴之類。

水兵們則慘得多。

他們沒有自己的臥室,只能用吊床睡在自己的戰鬥崗位附近。不睡覺的時候,水兵們還要將吊床收起來,以節省空間。

大家覺得水兵待遇差嗎?其實他們的薪餉很高,一等水兵每月有10兩白銀,是普通陸軍士兵的一倍。同時只要出海,水兵一律有很高的津貼。可以說,定遠號的水兵是清軍收入最高的。

有意思的是,定遠號將供奉上帝像的神龕換成了關公,這是中國的戰神。

黃海海戰爆發之時,定遠號已經服役14年的軍艦。

這麼多年來,該艦基本沒有經過升級過,這是很反常的現象。

當年,海軍技術每隔五六年就有很大進步,各國海軍都在不斷打升級,不惜花費巨資。

以日軍為例,花費了數百萬兩白銀,升級了新式中口徑速射火炮。

此次大戰中,定遠號的防禦力是可靠的,火力卻明顯不如人,被壓制的很慘。

雙方300毫米大口徑火炮,實際都沒有發揮太大作用。

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150毫米火炮。

定遠號的150毫米無論射速、數量,還有炮彈的威力都無法和日軍相比。在整個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100毫米以上火炮發射了2000多發。日本人發射了多少炮彈?4萬多發!也就是說,日軍發射的100毫米以上炮彈是北洋水師的20倍之多,這怎麼不能不贏呢?

客觀來說,定遠號官兵還是不錯的,無論訓練和戰鬥意志都很強。無奈裝備和戰術不是敵人對手,最終慘敗。

定遠副管駕英人泰萊說:眾士兵均獰厲振奮,毫無恐懼之態。當予巡視時,一兵負重傷,同侶囑其入內修養;及予重至此炮座,見彼雖已殘廢,仍裹創工作如常。定遠艦管帶劉步蟾表現尤為出色,作戰果敢,指揮靈活。行船時刻變換,敵炮不能取準。

可以這麼說,黃海海戰時期,定遠號已經過時,不是日本人的對手了。

只是因德國人牛叉的製造工藝,突出了太空堡壘一般的鐵甲防禦力,才讓定遠號沒沉而已。

聯合艦隊的松島、橋立、嚴島號三艘主力艦,綜合戰鬥力已經和定遠號相當,只是略遜一點而已。

但日軍4000噸以上排水量的軍艦有一堆,北洋水師只有定遠和鎮遠。惡虎鬥不過群狼,戰敗也就是必然的。

實際上,即便北洋水師打贏了也沒有用。

日本已從英國訂購了2艘遠遠強於定遠號的新式鐵甲艦,一時沒有運到而已。

更有甚者,在戰爭期間,日本又最佳訂購了3艘更先進更強大的鐵甲艦,沒有多久也會服役。

相比14年內沒有買1艘新軍艦,基本維護資金都年年拖欠的北洋水師,薩沙要問你拿什麼和日本去拼?遲早還是完蛋。

更可悲的是,以保存實力為理由,讓定遠號困守劉公島。自然, 大戰後的北洋水師實力已經大不如日軍。只是已經被人搞成這樣,橫豎是死,還不如衝出拼了。拼一個夠本,拼兩個有賺。把日軍打慘了,說不定能起到一些作用。

結果呢?海戰中被擊中上百發,都沒有沉沒的定遠號,只是龜縮在海港中等死。被日本魚雷艇打成重傷後擱淺,鉅艦只能作為固定炮臺使用。

隨後日軍佔領炮臺,使用重炮轟擊港口,定遠號也就只能自毀,艦長劉步蟾自殺。

定遠號就這樣窩窩囊囊的完了。

客觀來說,定遠號在服役的頭10年,是同類軍艦中頂尖的,也是亞洲最強的。在黃海海戰中,定遠號包括全艦官兵也算拼盡全力,發揮了軍艦最大的威力。只是,任何一場戰爭均是體系之間的碾壓,絕非某種武器的單挑。

就算把定遠號換成大和艦,日本和滿清之間的戰爭,最終也肯定是滿清戰敗。

再好的武器,也要人來用。


薩沙


1880年(清光緒六年),北洋大臣李鴻章通過中國駐德國公使向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訂造,並派人駐廠監造,該級艦設計時集中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鐵甲艦--英國"英弗來息白"號和德國"薩克森"號二艦的優點,為"遍地球第一等之鐵甲艦",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為二艦命名,"定"、"鎮"二艦,同年一起在德國購買的還有一艘2440噸巡洋艦濟遠艦,二艦於1885年開始服役。

當時的北洋水師成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的海軍,北洋水師最引以為傲的就是定遠和鎮遠兩艘旗艦,是當時遠東最大型的軍艦,在當時更是沒有能與之匹敵的對手。這是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海軍,而定遠、鎮遠在漫長的時間裡一直作為中國海軍的象徵。

13年後,這兩艘重鎧鉅艦在實戰中證明了其價值。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軍主力在鴨綠江口大東溝海面遭遇。北海戰爆發後不久, “定”“鎮”二艦遭遇日艦全隊圍攻。“定遠”艦累計中彈159發 “鎮遠”艦中彈220發,但其裝甲堡自始至終未被日艦擊穿,主炮到戰鬥結束時仍可使用。兩艦出航時合計僅攜帶12英寸主炮彈197發,其中大部分尚為不適於攻擊巡洋艦的穿甲彈,共打出172發,重創日軍旗艦“松島”號、使其喪失戰鬥力。從攻防兩個角度看,兩艘鐵甲艦的表現都足夠突出。

可惜,清政府腐敗無能,北洋海軍經費匱乏,軍艦缺乏保養,無法獲得國外軍火,以至於軍艦上彈藥匱乏,加上當時海軍組織制度冗雜、官兵素質、士氣和對近代戰爭規律缺乏瞭解等原因,北洋海軍已基本是嚇唬人的腐朽空架子。到甲午戰爭時,“鎮遠”和 “定遠”雖然噸位大、裝甲厚,但存在艦型老舊、缺乏中口徑速射炮等弱點。主炮威力雖強,但發射速度慢,加上火炮數量少,整體火力有限。最終,北洋海軍全軍覆滅定遠自爆,鎮遠被俘,其殘存的一批軍艦被日軍作為戰利品擄走,編入了日本海軍,成為中國海軍史上難以消弭的奇恥。


夢中的江湖


一艘軍艦戰鬥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四個方面,噸位、火力、航速、防護,這就相當於一個拳擊運動員的公斤級別、拳頭的大小力量,移動能力和抗擊打能力。定遠鎮遠兩艦同型,排水量7335噸,各裝備克虜伯1880式25倍徑305毫米主炮四門,以及各種中小口徑的副炮,定遠航速14.5節,鎮遠15.4節,主裝甲帶在305毫米到350毫米之間。定遠鎮遠與1885年回國,在當時英法美各列強在華的軍艦多以3000噸左右的巡洋艦和5000噸左右的二等鐵甲艦為主,火炮口徑最大不過240毫米,日本更是隻有一艘3000多噸的扶桑號鐵甲艦和兩艘2000噸出頭的巡洋艦,最大的火炮口徑也不過203毫米,防護更是不堪一擊。即使是在定、鎮二艦歸國前幾個月的馬江海戰中全殲中國福建船政水師的法國遠東艦隊,最大軍艦也不過6000多噸,全艦隊九艘軍艦的總噸位加起來也只有一萬三千噸,不及定遠鎮遠兩艦之和,而且定鎮的航速在當時的鐵甲艦裡已經是最快的。所以定遠和鎮遠兩艘軍艦在當時的遠東地區無論噸位,火力,航速,還是防護都是當之無愧的東亞第一鉅艦。配合上同時歸來的濟遠號巡洋艦和前期購買的超勇揚威號巡洋艦,在西方列強不從本土調集軍艦的情況下,其實力可以擊敗任何一個西方國家在東亞地區的艦隊,對付當時的日本海軍更是碾壓。



東風吹過西林子


定遠和鎮遠歸國,代表著中國海軍終於實現做了十多年的鐵甲艦之夢。

龍驤號鐵甲艦,曾經是東亞最大的軍艦

東號,因裝備300磅巨炮,曾經是東亞火力最強的軍艦

自從1874年日本侵臺事件中,由於日本海軍擁有2艘鐵甲艦“龍驤”和“東”而被迫讓步以來,清廷上下就一直夢想著也能擁有自己的鐵甲艦。

但是由於當時左宗棠正在西北鎮壓回民軍,“歲費白銀六七百萬”,外債都借了一千五百多萬兩,實在無力購置鐵甲艦,只能在並不懂海軍的英籍海關監督赫德蠱惑下,買了一些便宜的蚊子船充數。

扶桑號,在定遠鎮遠來華之前是東亞最大的軍艦

而此時的日本海軍卻日益強大,又購買了3艘鐵甲艦“扶桑”、“金剛”、“比睿”,兩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浪速號巡洋艦,一直到甲午前夕吉野號回日本之前,都是東亞最大、最快、火力最強的巡洋艦,北洋海軍始終沒有可與其匹敵者

此後李鴻章試圖向英國購買鐵甲艦,再度失敗,只買了2艘據稱能剋制鐵甲艦的小型撞擊艦。而日本海軍則從英國購買了2艘最新式的大型防護巡洋艦“浪速”、“高千穗”,差距進一步擴大。

巴雅號鐵甲艦,排水量近六千噸,在定遠和鎮遠歸國前是遠東的巨無霸存在

對英國徹底失望的李鴻章轉向德國,以300餘萬兩的優惠價格買到了定遠和鎮遠,其排水量是日本最大的鐵甲艦“扶桑”的一倍。比中法戰爭中法國遠東艦隊的旗艦“巴雅”號鐵甲艦也要大將近四分之一多。



所以,定遠和鎮遠的歸國,讓清廷的精神為之一振,感覺自己再也不怕曾經威脅過自己的日本海軍和法國遠東海軍了。

定遠級鐵甲艦最主要的弱點是火力太弱,與其排水量不符。4門305毫米短管炮在裝備前就已經過時,威力只與濟遠號巡洋艦的210毫米長倍徑炮相當。火炮數量也太少,副炮只有2門150毫米炮


不過這種美好的感覺只維持了短短的幾年時間,等到海軍技術迅速發展、日本海軍建設再度發力、大批新式巡洋艦陸續服役之後,定遠和鎮遠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


海軍史研究會員


1885年鎮遠和定遠兩艘鐵甲艦來到威海衛,並且在李鴻章的檢閱下舉行了威嚴的成軍儀式,至此北洋水師正式形成戰鬥力,主力艦就是定遠和鎮遠。水師提督則是丁汝昌,旗艦為定遠。這才當時意味著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受洋人鐵甲艦欺凌三十多年的清朝,終於有了自己的海防。

定遠和鎮遠都是在德國建造,所以兩艘船繼承了德國海軍的設計理念,犧牲航速以換取防護性和強火力。當時兩艦的主炮為305毫米,那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口徑的主炮之一,一發命中便能造成毀滅性打擊。北洋水師成軍之後,大清的海疆確實短時間內獲得了安定,具體表現就是原本遊弋在長江口的意大利和法國軍艦不見蹤影。

但是定遠和鎮遠的到來,卻沒有改變清政府對海防的態度,北洋水師成軍之後,慈禧自認為有了幾條船便足夠抵擋列強侵略,絲毫不清楚海軍到底是個什麼兵種。一般來說海軍的技術更新是五年左右,也就是說五年內如果艦船不升級,那麼就難以有充分的戰鬥力,但是北洋水師就在威海衛安靜的停泊了七年之久。

甲午戰爭爆發之後,北洋水師已經是完全落後於日軍,只能依靠定遠和鎮遠兩艘主力艦艇。然而在航速和火力上,基本不能與日本聯合艦隊一戰。所以黃海海戰一開打,北洋水師便完全被日軍壓制,戰鬥打了四個多小時,日本軍艦一艘未沉。不過定遠中彈1200多發,卻是裝甲絲毫未損。甲午海戰之後,世界海軍都開始追求大裝甲大主炮的鐵甲艦,其實這就是受到了甲午海戰的啟發。


小司馬遷論史


甲午戰爭的本質,就是大清要以夷制夷,扶持德國製造,然後英國人識破了這個計策,把看家本領教日本,扶持日本侵華,用英國製造摧毀了中國人購買的德國製造。

真正終結英國人的全球霸權的,就是德國人,在精神上,物質上都是。

大清要向德國購買多少無畏艦,德國就會製造訂單數兩三倍的數量,英國人就會在德國的基礎上,製造三倍於德國人的數量。大清通過引導德國發展軍艦製造業,間接挑起了世界大戰。

德國是歐洲基督教文化上的心臟,十七世紀時發生在德國的三十年宗教戰爭,英國所在的新教陣營勝利了,獲得了霸權,通過全球殖民,用威斯特伐的新教模式,塑造了現代民族國家的世界版圖。但是後來德國的哲學家,康德,尼采,根據中國-波斯-印度古文明的養分,復興了古代拜火教-摩尼教的思想,使得天主教陣營在實現工業現代化的同時,獲得了更強大的精神能量,並以新興意識形態的外衣,挑戰新教~猶太教基於排他主義神權私有制契約的資本主義,這就是現代人類鬥爭的主線。

當高唱著十字軍軍歌的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子弟,列隊走向正在在馬克沁機槍旁閱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德國士兵時候,正如尼采在書中所說,上帝死了。


莫折念生



大清國北洋水師 定遠號 鐵甲戰列艦!

定遠、鎮遠兩艘戰列艦,其實是中日軍備競賽的產物!平定“太平天國”以後, 所謂的“中興四臣”,都看清楚了 西洋火器在這次“剿滅長毛”的戰爭中的巨大威力,頭腦中都開始“萌動”!既然火器這麼管用並且不是“奇淫盡巧”,我們自己為啥不造還花了那麼多銀子去購買?隨即與朝廷的實權人物 恭親王奕欣聯絡…一拍即合!然後就上書朝廷,請求“恩准”洋務運動…然後朝廷撥款大辦工廠…這期間“李中堂”根據 “剿滅長毛”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心得認為,大清海疆是 有海無防!洋人自從1839年 寇天朝以來 所有打過來的洋人都是從海上來的,並且洋人“船堅炮利”!大清水師根本不是對手!本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和“師夷人之技以制夷”的戰略方針下,大興海軍之建設!但是由於 片面的認為“守海防不如守江河、守江河不如守河口”(著名的 近代思想家魏源在其《海國圖志》裡面說的),清國海軍戰艦製造非常低劣根本不能出海打仗,所謂的“蚊子船”在一般海況下都有傾覆的危險!

1874年12月的 日本侵臺 又一次震驚了清政府,日本憑藉幾艘舊式兵艦居然 敢動 天朝的管轄地界,蕞爾小邦居然敢和 天朝平起平坐的談條件?!這對於當時“洋務運動”李鴻章看來,絕對是不能接受的,並且他也看出來了,日本這次沒有得到什麼大好處,下次還要來的!必須加快水師建設…所以就有了 北洋水師新型巡洋艦…直至 定遠、鎮遠兩艘鐵甲戰列艦!北洋水師的建立和兩艘戰列艦的服役,極大的提高了當時中國的安全形式!並且1886年7月 由定遠、鎮遠率領的6艘北洋水師編隊,先後訪問了 朝鮮、俄羅斯(海參崴)、東京和長崎。


長崎事件油畫,遠景可以看見港內的北洋水師軍艦

北洋水師軍艦進入“東京灣”以後 包括日本普通民眾在內的人都極為驚駭!由於 定鎮二艦身軀巨大、火炮口徑巨大、日本人認為這是 佩裡將軍率領的黑船艦隊以來,日本受到的第二次重大威脅!特別是13-15日北洋水師訪問長崎的時候與日本浪人和警察發生流血事件以後,定鎮二艦將305㎜對準了海岸,這更是讓日本人害怕了,認為如果不將 定鎮二艦消滅日本將永無出頭之日!…發生日本全國性的捐款購買戰艦的活動,包括日本少女去港口為外國海員“服務”…甚至連日本小學生也開展了 “打定遠鎮遠”這樣的遊戲…。
進入 近代以來,中日兩國一起站在了起跑線上,兩國的主要中樞領袖級人物都是“放眼看世界的人”!很可惜!隨著北洋水師的戰敗,中國又重新陷入了 國運下墜的深淵!而日本由於得到了2億3000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迅速的成為了 近代化國家,以後發生在中華大地上 八國聯軍、日俄戰爭、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一直到抗戰勝利的因果都是 由於清廷沒有把握機會,從而把中華民族帶進了深淵!


皇家橡樹1972


清朝政府對戰爭的到來沒有預見,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不求發展。北洋水師成軍時,戰鬥艦艇技術水平還是不錯的,可清朝統治者滿足於現狀,看不到19世紀末世界海軍裝備技術發展的迅速。清廷內部派系爭鬥,內部互相掣肘,對外互相拆臺,形不成合力。貪汙腐化,艦艇年久失修,彈藥儲備不足。戰略思想僵化,看不清海軍是戰略進攻性兵種,只想禦敵於國門之外。但就是這樣,很多史料證明,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水師的炮彈命中率達到13%,對比同期歐美海軍炮術水平也屬中上水平,日聯合艦隊在1892至93年才具相當規模,屬速成艦隊,普通士兵操艦及炮術水平還真不怎麼樣,命中率剛接近10%!只是靠大量新式中小口徑管退式速射炮的射速優勢打沉了中方四艦!還有,由於戰備不足,8門305炮(注意:每炮標準備彈是50發!!!)只帶了不到60%的彈藥,而且爆破彈8門炮真的只有3發(購艦時原廠贈送了10發,多年來一直省著用),嚴重影響了火力輸出!(注意:老式305架退克炮射速是1發/10分鐘),就這樣,一炮廢掉松島那不是白給的!戰爭爆發前,外購炮彈已來不及,國內瘋狂趕製了一批爆破彈由於管理協調原因都存在了大沽和旅順,沒趕上大東溝一戰!可憐我北洋壯士(方伯謙除外),用正確的突擊陣型猛衝聯合艦隊本隊時(日本聯合艦隊為發揚側舷中口徑速射炮射速及數量優勢,針對當時流行的橫隊戰術,首次採用了線型隊型,也就是後世謂之的T字頭戰術),只能用實心穿甲彈打眼,那怕再有10發305黑火藥爆破彈,比睿、西京丸、松島、嚴島、橋立,有幾艘可以回去!一句話:清朝己腐敗到了根上!!


紅箭10A


這個噸位,中國一直到買了現代級才勉強差不多,055後才超過


大_漠_之_風


意味著亞第一,世界第七的艦隊成軍。意味著當時英法的亞洲分艦隊已弱於北洋水師。意味著當時中國也能搞炮艦外交了(也的確搞了),意味著在當時的清朝第一次有了現代的軍官團。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