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周边外交在挑战中开创新局面

2018,中国周边外交在挑战中开创新局面

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大陆国家,地理上邻国众多。因此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主要课题。冷战后的中国周边外交有三条主线。一是中国的睦邻外交,二是区域合作,三是应对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战略布局所带来的挑战。这三条主线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但基本结构表现为,双边关系是基础,地区合作是引导,外来因素是干扰的形态。就整个周边而言,由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稳定和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良好发展,加上上海合作组织的稳定发展,中国的西部和北部始终保持整体稳定的形态。挑战主要来自东部和南部。近些年,由于中美关系趋紧,美国为遏制中国崛起,确保霸权地位,在这些地区对中国的挑战也不断增加。但尽管如此,中国与这些地区的国家间关系却仍然能够不断地克服困难稳步发展。2018年中国周边外交的这种特点愈发突出。

稳妥坚定地应对美国的挑战

中美关系始终是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冷战后,美国一方面试图通过“接触加遏制”的战略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走向,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组织来规制中国。所以,利用地区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美国的一贯政策。这种政策到了奥巴马时期,则赤裸裸地表现为利用南海问题逼迫东盟国家在中美之间站队,以及公然表示不能让中国参与地区贸易规则的制定,并试图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将中国排斥在地区贸易之外。

特朗普上台后,虽然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但在遏制中国崛起的问题上比奥巴马有过之无不及,只是手法上与奥巴马有所不同。奥巴马是用利诱的方式拉拢其他国家一起排斥中国,而特朗普是采取强压的方式在打压中国的同时,还要迫使其他国家对美国让利。

最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没有发表宣言,这是该组织成立并举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大搞贸易霸凌主义。

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冷战后美国一手推动成立的跨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其目的在于推动地区自由贸易的发展。但如今,美国自身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会议提出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与此同时,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会上一方面继续极尽所能地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另一方面声称美国寻求一个开放的印太地区,但美国要以双边协定的方式解决贸易问题。很显然,美国在对亚太经合组织(APEC)采取隐性退群的政策。由于在任何双边谈判中,美国都具有绝对的优势,所以搁置亚太经合组织(APEC),推进双边谈判,将有利于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实行。与此同时,强力打压中国,也可极大地拓展美国与其他国家谈判的利益空间。这样,既可以达到打压中国的目的,也可使美国在双边谈判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美国的如意算盘虽然不错,但是否能实现目标就很难说。因为中美之外的第三方国家,绝大多数采取的政策都是既要利用中美竞争谋得更多利益,又要极力避免在两个大国之间选边站。而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虽然给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带来消极影响,但东亚地区自身合作依然保持着较强的动力。今年5月,受政治因素影响被搁置了两年半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东京召开。三国领导人就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增进世界繁荣发展达成一系列共识。这可以说是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的一个有力回击。

2018,中国周边外交在挑战中开创新局面

地区热点逐渐步入解决的轨道

盘点2018,一直困扰中国安全环境的朝鲜半岛问题和南海问题的形势都有了较大的改观。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其实一直试图挑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对抗。虽然,曾经有个别国家受美国诱导,希望借助美国力量在南海谋求非法利益。但很快他们就明白这样做只能使自己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使自己的安全环境恶化。因此,如今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南海问题已经成为南海周边国家的共识。继2017年5月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后,今年8月,中国外长王毅在马尼拉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时提出了“准则”磋商路线图,并与东盟成员国形成了“准则”的单一磋商文本草案。这标志着南海问题正步入有效管控的轨道。这个重大进展,更加突显了美国以军事力量在南海地区制造紧张局势的行为之野蛮与无理。

2018,中国周边外交在挑战中开创新局面

11月20日,菲律宾总统府外,当地少年手持两国国旗热情欢迎习近平主席访问菲律宾。

中国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取得的进展和中国与菲律宾关系的改善有着重要关系。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推动菲律宾将中菲南海争议提交所谓国际仲裁,不仅导致中菲关系空前紧张,也使南海问题陷入危险的困局。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后,接受中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张,不仅使中菲关系大幅度改善,而且使南海问题得以进入协商解决的轨道。为进一步巩固和推动中菲双边关系的发展,促进东亚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近日访问了菲律宾,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在相互尊重、坦诚相待、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中菲关系的提升,不仅对未来两国关系发展,也必将对东亚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产生深远影响。

在东亚地区的热点中,今年朝鲜半岛的变化最引人注目。由于朝韩领导人的见面,美朝首脑的会谈,朝鲜半岛局势今年取得大幅缓和,朝核问题开始重回对话解决的轨道。尽管此次局势转变主要是以双边对话形式进行,表面上看好像中国并未直接参与其中。但今年上半年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内中朝领导人进行了三次面谈,这已充分证明了中国在推动此轮半岛局势转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8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新局面还表现在中日和中印这两个重要的双边关系获得极大改善上。

2018,中国周边外交在挑战中开创新局面

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实现了执政近六年以来的首次正式访华。

今年中日关系出现重大转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实现了执政近六年以来的首次正式访华。中国总理李克强也访问了日本。中日关系开始从对抗性战略竞争形态转变为“寻求协调”的形态,中日经济合作又出现了新势头。

对中国周边安全以及未来世界格局具有重大影响的一对双边关系就是中印关系。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就是要拉印度对抗中国。去年洞朗对峙时,美国以加强对印军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态度。但由于中国稳妥地处理了洞朗事件,印度对中印关系有了新认识。今年5月两国领导人在武汉进行了非正式会谈后,双边关系出现了持续好转。近日,两军边防部队又在边境地区举行了第九次防务安全磋商。中印关系正在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总之,2018 中国的周边外交虽然面临重大挑战,但由于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正道精神,使得中国的周边环境正逐步进入新局面。

(作者:时永明 《北京周报》特约撰稿人、资深亚太问题学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