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赫图阿拉故城不仅因清太祖努尔哈赤出生于此享誉神州,更因这里曾是

满族第一国都而蜚声海内外。赫图阿拉故城分内外两城,城垣由土、石、木杂筑而成。内城东西长551米,南北宽512米,占地24.6万平方米,内城墙周长2,027米。主要建有汗宫大衙门(俗称金銮殿)、正白旗衙门、汗王井、关帝庙、满族民居、塔克世故居、八旗衙门、协领衙门、文庙、昭忠祠、刘公祠、启运书院、城隍庙等一大批古建筑群及遗址等。外城东西1,335米,南北1,352米,占地约155.9万平方米,外城墙周长5,230米。主要遗址有驸马府、铠甲制造场、弧矢制造场、仓廒区等。外城外(中华满族风情园)建有显佑宫(玉皇庙)、地藏寺、满族民俗博物馆、满族老街、满族历史文化长廊等古建筑群,东南有堂子,西北有点将台与校军场等遗址。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赫图阿拉故城是后金开国的第一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更是迄今保存最完善的女真族山城。是后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的中心,被视为清王朝发祥之地,满族兴起的摇篮。城内有清王朝第一座关帝庙、孔庙(文庙)等七大庙宇,500多年前的汗王井,是中国罕见的明代早期木结构泉水井。它首创布椽筑城法,开创了大清建都之制等。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描绘当年赫图阿拉城(内城和外城)建筑风貌的画,内城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

汗宫大衙门外形呈八角形,重檐攒尖式建筑,是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地方,始建于1603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这里登基称汗,定国号为后金,年号为天命。努尔哈赤在这里运筹帷幄,发号施令,治理国政,研究军机,接纳降臣,为进军辽沈统一东北女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在通往赫图阿拉城的路上,透过车窗抓拍的努尔哈赤塑像

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焚香告天,誓师伐明。第二年(1619年2月),明朝派八万兵马号称47万大军围攻赫图阿拉,当时努尔哈赤有6万兵马。权衡敌我后,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以少胜多打败明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大战。努尔哈赤在这里定都之后,并没有满足现状,他先后迁到界凡城、萨尔浒城,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定都沈阳,在这些都城当中赫图阿拉故城被称为老城。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新宾是我国第一个批准的满族自治县,近70%的居民是满族。赫图阿拉就在新宾县境内

汗宫大衙门大殿正中央摆设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宝座,宝座前是努尔哈赤批阅奏折的龙书案,在龙书案的东西两侧有鹤衔莲花蜡台、熏炉和香亭。宝座左右两侧摆放着八旗,八旗在后金时期不仅是八面领兵打仗的旗帜,而且是努尔哈赤属下八个军政合一的组织,努尔哈赤在1601年创正四旗:黄、红、白、蓝,到1615年又增创镶四旗,合为八旗,八旗组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容生产、政权、军事为一体,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当时努尔哈赤是八旗的最高统帅,独自统领正黄、镶黄两黄旗,而皇太极是正白旗旗。后来正黄、镶黄、正白就变为上三旗,在八旗中地位相对来讲高一些,八旗又可为左翼和右翼,左翼是正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指镶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按五行相生相克排列,两黄旗位于正北,取土克水;两白旗位于正东,取金克木;两红旗位于西,取火克金;两蓝旗位于南,取水克火之意。八旗的位置是不能颠倒的,当年努就是坐在这里发号施令,接受贝勒大臣朝拜,也制定了一系列适国情、顺民意的政策,为以后进军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赫图阿拉内城的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家(复原建筑)

汗王寝宫 位于汗宫大衙门东侧,四间建筑,东一间是汗王和大妃的寝室,西三间是汗王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努尔哈赤就出生在塔克世家的这间正房(原址复原房)

据史料记载,汗王和大妃冬天睡在南炕,夏天睡在北炕,对面炕摆有炕桌、火盆是汗王吸烟品茶的地方,西间有南北西三面相连的万字炕,满语称它为突瓦,它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可以解决坐卧起居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炕面散热来取暖。关于这种万字炕还有一个讲究:当您去一个满族人家的时候,您千万要记住一点,您可以坐在北炕,也可以坐在南炕,但千万不能坐西边的小炕,因为满族人是一般都是在西边供奉祖宗神位,为了表示尊敬不能摆放任何杂物,而且任何人都不能坐。西墙上的黄布叫黄幔,下面就是神龛。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清太祖努尔哈赤就出生在这张土炕上

清朝的家祭分朝祭和夕祭,朝祭时里面挂关公的画像,满族人视关公为保护神,夕祭时里面挂"佛托"妈妈的神偶。在大祭时都要请萨满,萨满人头戴神帽,腰系神铃手拿神鼓,口唱神歌,回旋起舞,在这同时要准备一头纯黑色的猪绑在神案上,将酒烧热了后往猪耳朵里灌,猪耳朵受到热酒刺激,头会猛烈摇动,嘴里发出声音,就说已把神请到了,而且领牲了,然后把猪杀了洗干净,切成四四方方的块放在北面两口大锅里面煮,煮的时候用白水煮肉不放任何佐料,煮熟之后放在供桌上的供槽里面供,供完了之后参加祭祀的人一起来吃,在过去吃的时候也不沾佐料。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满人家的被子和枕头

文庙 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修建的七大庙之一,也叫孔庙,是清代第一座孔庙。一个满族的首领对汉民族的文化先师如此虔诚,其目的是为了政权的统治的需要。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满人家睡觉的屋里通常垒有两张土炕,一家人住一起,其中一个土炕上有这种幔帐,睡觉时放下隔开

努尔哈赤为加速后金政权封建化的进程,采用宗教手段,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原汉文化,对儒教汉文化推崇备至,赫图阿拉故城建城不久就在内城东南隅高阜上修建了文庙。当年的文庙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但已在战争中毁掉,我们所见到的这座文庙是在2002年在原址上按原貌复建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内祀至圣先师孔子,配祀复、述、宗、亚四圣及闵、冉等十二先贤。东西房供奉先儒77位,先贤79位。大成殿后有崇圣祠三间,供奉先师祖先。供奉着先儒77位;先贤79位。文庙曾为满族吸收汉文化立下了不朽功劳。当年,这里芹澡辉煌,钟鼓齐唱,香烟燎绕,善男信女拜谒不绝。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满人的院落也是四合院,相必北京的四合院与此有某种渊源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皇太极的正白旗办公地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正白旗办公地大门口有一棵400多年历史的老榆树,清代几位皇帝曾来此拜谒这颗老树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树上那些黑乎乎的不是喜乌鸦窝而是冬青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汗王寝宫也是在原址上复建的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汗王寝宫内两排火炕恐怕也是汗王召部下议事的地方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努尔哈赤在这座六角亭式建筑的“汗宫大衙门”里自封“英明汗”,也曾以“七大恨”昭告天下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汗王寝宫内两排火炕恐怕也是汗王召部下议事的地方 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就是在此被皇太极逼迫为亡夫殉葬的,她的儿子多尔衮和多铎都是在关内建立清王朝的功臣。说到皇太极和多尔衮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不能不说到大玉儿孝庄皇后。大玉儿是蒙古科尔沁草原一位贵族之女,她和姑母及另一蒙古女子竟三女服一夫。自满蒙开始联姻后,满族皇子几乎都与蒙古贵族之女联姻,皇太极与大玉儿的联姻属政治联姻,不可能像清朝野史说的是因为皇太极打猎时巧遇大玉儿而一见钟情。至于庄妃是否真的下嫁小叔子多尔衮,至今仍是清史一大谜团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喇那拉氏,名阿巴亥(穆麟德:Abahai),乌拉部满泰贝勒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继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后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享年37岁。后顺治皇帝年幼登基,多尔衮掌权为摄政王时,追尊其为皇后,谥号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顺治皇帝亲政后以多尔衮曾图谋篡位为由,开除了多尔衮的宗籍,并将阿巴亥的谥号取消,其神牌也从太庙撤出。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流落海外清代皇太祖乌喇那拉·阿巴亥皇后画像,高1.23米,宽62厘米,纸本,高倍放大镜下,纸中有不规则的丝麻物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二)

满族人的母亲河——苏子河。夕阳西下,苏水东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