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赫圖阿拉故城不僅因清太祖努爾哈赤出生於此享譽神州,更因這裡曾是

滿族第一國都而蜚聲海內外。赫圖阿拉故城分內外兩城,城垣由土、石、木雜築而成。內城東西長551米,南北寬512米,佔地24.6萬平方米,內城牆周長2,027米。主要建有汗宮大衙門(俗稱金鑾殿)、正白旗衙門、汗王井、關帝廟、滿族民居、塔克世故居、八旗衙門、協領衙門、文廟、昭忠祠、劉公祠、啟運書院、城隍廟等一大批古建築群及遺址等。外城東西1,335米,南北1,352米,佔地約155.9萬平方米,外城牆周長5,230米。主要遺址有駙馬府、鎧甲製造場、弧矢製造場、倉廒區等。外城外(中華滿族風情園)建有顯佑宮(玉皇廟)、地藏寺、滿族民俗博物館、滿族老街、滿族歷史文化長廊等古建築群,東南有堂子,西北有點將臺與校軍場等遺址。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赫圖阿拉故城是後金開國的第一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座山城式都城,更是迄今保存最完善的女真族山城。是後金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的中心,被視為清王朝發祥之地,滿族興起的搖籃。城內有清王朝第一座關帝廟、孔廟(文廟)等七大廟宇,500多年前的汗王井,是中國罕見的明代早期木結構泉水井。它首創布椽築城法,開創了大清建都之制等。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描繪當年赫圖阿拉城(內城和外城)建築風貌的畫,內城面積只有2.5平方公里

汗宮大衙門外形呈八角形,重簷攢尖式建築,是當年努爾哈赤登基稱汗的地方,始建於1603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爾哈赤在這裡登基稱汗,定國號為後金,年號為天命。努爾哈赤在這裡運籌帷幄,發號施令,治理國政,研究軍機,接納降臣,為進軍遼瀋統一東北女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在通往赫圖阿拉城的路上,透過車窗抓拍的努爾哈赤塑像

1618年4月13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焚香告天,誓師伐明。第二年(1619年2月),明朝派八萬兵馬號稱47萬大軍圍攻赫圖阿拉,當時努爾哈赤有6萬兵馬。權衡敵我後,採取"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略,以少勝多打敗明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大戰。努爾哈赤在這裡定都之後,並沒有滿足現狀,他先後遷到界凡城、薩爾滸城,1621年遷都遼陽,1625年定都瀋陽,在這些都城當中赫圖阿拉故城被稱為老城。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新賓是我國第一個批准的滿族自治縣,近70%的居民是滿族。赫圖阿拉就在新賓縣境內

汗宮大衙門大殿正中央擺設努爾哈赤登基稱汗的寶座,寶座前是努爾哈赤批閱奏摺的龍書案,在龍書案的東西兩側有鶴銜蓮花蠟臺、燻爐和香亭。寶座左右兩側擺放著八旗,八旗在後金時期不僅是八面領兵打仗的旗幟,而且是努爾哈赤屬下八個軍政合一的組織,努爾哈赤在1601年創正四旗:黃、紅、白、藍,到1615年又增創鑲四旗,合為八旗,八旗組織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容生產、政權、軍事為一體,平時為民戰時為兵,當時努爾哈赤是八旗的最高統帥,獨自統領正黃、鑲黃兩黃旗,而皇太極是正白旗旗。後來正黃、鑲黃、正白就變為上三旗,在八旗中地位相對來講高一些,八旗又可為左翼和右翼,左翼是正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右翼指鑲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按五行相生相剋排列,兩黃旗位於正北,取土克水;兩白旗位於正東,取金克木;兩紅旗位於西,取火克金;兩藍旗位於南,取水克火之意。八旗的位置是不能顛倒的,當年努就是坐在這裡發號施令,接受貝勒大臣朝拜,也制定了一系列適國情、順民意的政策,為以後進軍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赫圖阿拉內城的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家(復原建築)

汗王寢宮 位於汗宮大衙門東側,四間建築,東一間是汗王和大妃的寢室,西三間是汗王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努爾哈赤就出生在塔克世家的這間正房(原址復原房)

據史料記載,汗王和大妃冬天睡在南炕,夏天睡在北炕,對面炕擺有炕桌、火盆是汗王吸菸品茶的地方,西間有南北西三面相連的萬字炕,滿語稱它為突瓦,它有兩個作用,一方面可以解決坐臥起居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炕面散熱來取暖。關於這種萬字炕還有一個講究:當您去一個滿族人家的時候,您千萬要記住一點,您可以坐在北炕,也可以坐在南炕,但千萬不能坐西邊的小炕,因為滿族人是一般都是在西邊供奉祖宗神位,為了表示尊敬不能擺放任何雜物,而且任何人都不能坐。西牆上的黃布叫黃幔,下面就是神龕。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清太祖努爾哈赤就出生在這張土炕上

清朝的家祭分朝祭和夕祭,朝祭時裡面掛關公的畫像,滿族人視關公為保護神,夕祭時裡面掛"佛託"媽媽的神偶。在大祭時都要請薩滿,薩滿人頭戴神帽,腰繫神鈴手拿神鼓,口唱神歌,迴旋起舞,在這同時要準備一頭純黑色的豬綁在神案上,將酒燒熱了後往豬耳朵裡灌,豬耳朵受到熱酒刺激,頭會猛烈搖動,嘴裡發出聲音,就說已把神請到了,而且領牲了,然後把豬殺了洗乾淨,切成四四方方的塊放在北面兩口大鍋裡面煮,煮的時候用白水煮肉不放任何佐料,煮熟之後放在供桌上的供槽裡面供,供完了之後參加祭祀的人一起來吃,在過去吃的時候也不沾佐料。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滿人家的被子和枕頭

文廟 是當年清太祖努爾哈赤修建的七大廟之一,也叫孔廟,是清代第一座孔廟。一個滿族的首領對漢民族的文化先師如此虔誠,其目的是為了政權的統治的需要。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滿人家睡覺的屋裡通常壘有兩張土炕,一家人住一起,其中一個土炕上有這種幔帳,睡覺時放下隔開

努爾哈赤為加速後金政權封建化的進程,採用宗教手段,廣泛地吸收融合中原漢文化,對儒教漢文化推崇備至,赫圖阿拉故城建城不久就在內城東南隅高阜上修建了文廟。當年的文廟規模宏大雄偉壯觀。但已在戰爭中毀掉,我們所見到的這座文廟是在2002年在原址上按原貌復建的。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內祀至聖先師孔子,配祀復、述、宗、亞四聖及閔、冉等十二先賢。東西房供奉先儒77位,先賢79位。大成殿後有崇聖祠三間,供奉先師祖先。供奉著先儒77位;先賢79位。文廟曾為滿族吸收漢文化立下了不朽功勞。當年,這裡芹澡輝煌,鐘鼓齊唱,香菸燎繞,善男信女拜謁不絕。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滿人的院落也是四合院,相必北京的四合院與此有某種淵源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皇太極的正白旗辦公地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正白旗辦公地大門口有一棵400多年曆史的老榆樹,清代幾位皇帝曾來此拜謁這顆老樹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樹上那些黑乎乎的不是喜烏鴉窩而是冬青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汗王寢宮也是在原址上覆建的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汗王寢宮內兩排火炕恐怕也是汗王召部下議事的地方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努爾哈赤在這座六角亭式建築的“汗宮大衙門”裡自封“英明汗”,也曾以“七大恨”昭告天下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汗王寢宮內兩排火炕恐怕也是汗王召部下議事的地方 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就是在此被皇太極逼迫為亡夫殉葬的,她的兒子多爾袞和多鐸都是在關內建立清王朝的功臣。說到皇太極和多爾袞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弟,不能不說到大玉兒孝莊皇后。大玉兒是蒙古科爾沁草原一位貴族之女,她和姑母及另一蒙古女子竟三女服一夫。自滿蒙開始聯姻後,滿族皇子幾乎都與蒙古貴族之女聯姻,皇太極與大玉兒的聯姻屬政治聯姻,不可能像清朝野史說的是因為皇太極打獵時巧遇大玉兒而一見鍾情。至於莊妃是否真的下嫁小叔子多爾袞,至今仍是清史一大謎團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烏喇那拉氏,名阿巴亥(穆麟德:Abahai),烏拉部滿泰貝勒女,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極繼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後被立為大妃,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後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享年37歲。後順治皇帝年幼登基,多爾袞掌權為攝政王時,追尊其為皇后,諡號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順治皇帝親政後以多爾袞曾圖謀篡位為由,開除了多爾袞的宗籍,並將阿巴亥的諡號取消,其神牌也從太廟撤出。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流落海外清代皇太祖烏喇那拉·阿巴亥皇后畫像,高1.23米,寬62釐米,紙本,高倍放大鏡下,紙中有不規則的絲麻物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古城(明國)(二)

滿族人的母親河——蘇子河。夕陽西下,蘇水東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