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同病相憐!為什麼江蘇蘇北和安徽淮北的經濟發展更相似?

如果說東北三省可以當一個省看待,那麼江蘇省一個省就可以當做3個省來看待,不但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地區互相看不上眼,經濟發展情況也是天差地遠,處在發展最低端的蘇北和江蘇南部地區的聯繫反而不如安徽省的皖北地區來的親密,經濟發展的背後是文化習慣的變遷,那為什麼江蘇蘇北和安徽淮北的經濟發展更相似?


GDP同病相憐!為什麼江蘇蘇北和安徽淮北的經濟發展更相似?


蘇北和皖北都是省內的經濟窪地

地緣相近

江蘇的蘇北和安徽的皖北首先從GDP數據上就非常有一致性,都是兩省的經濟落後地區,在風俗習慣上也非常接近。由於淮河的關係,皖北和蘇北的聯繫本就比一河之隔的蘇中地區來的親切。比如安徽皖北的宿州蕭縣,和江蘇蘇北徐州連山都沒隔,只不過因為行政區劃而分屬不同的省份,所以當地人不但生活習慣和徐州一模一樣,而且連坐火車,看電視都是以徐州為中心,經濟發展模式也頗為相同,都是傳統的農耕地區,是農田紅線的保衛者。除了資源和農業,蘇北和皖北在輕工業製造方面都少有建樹,GDP佔比在省內也長期保持在20%到30%之間(安徽皖北甚至佔比更低)。從地圖上看,被淮河由東到西橫向切割之後的蘇北和皖北反而更具有經濟協同的動力,畢竟無論從自然稟賦上還是地理條件上兩者都更容易抱團取暖。


GDP同病相憐!為什麼江蘇蘇北和安徽淮北的經濟發展更相似?


由於淮河的切割,蘇北和皖北地區更為親近

人力外流

除了地理上的切割和文化上的相近,江蘇蘇北和安徽皖北地區又同樣都是改革開放之後的勞動力輸出的主要陣地,每年來自這兩個地區的打工者絡繹不絕。就拿最近上海公佈的人口數據為例,上海的外地人中,有10%的人來自安徽,6%的人來自江蘇,而這排名靠前的兩省來自北部地區的又超過60%以上。年輕人口的流失也讓兩地面臨同樣的經濟難題——消費不振,而人口流失的另外一個難題就是很難走之前沿海特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老路積累資本,因為缺乏適齡人口從事大規模的初級勞動,工資水平也比20年前大為提高,所以兩地也並沒有走上血汗工廠的老路。


GDP同病相憐!為什麼江蘇蘇北和安徽淮北的經濟發展更相似?


上海的繁榮來不開移民的幫助

產業轉移

萬幸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江蘇和安徽本土的經濟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蘇南和皖南地區的沿江一線,GDP急起直追,人均收入相比改革開放初期已經翻了幾倍不止。


GDP同病相憐!為什麼江蘇蘇北和安徽淮北的經濟發展更相似?


兩省的北部地區變化很大

在本輪以信息化和自動化為基礎的產業變革中,羽翼已經豐滿,不再需要國外資本的幫助,依靠自身力量就可以完成產業的轉移,拉動省內的後進地區一同進步。就拿江蘇的鹽城來說,通過省內的企業幫扶,GDP在六七年的時間裡翻了將近一倍,經濟增長長期維持在8%以上,屬於省內經濟的快速增長區。安徽的皖北地區同樣如此,根據2017年數據,計算工業品在內的名義GDP增速淮北和豪州分別為16.27%和13.09%,屬於超快速增長地帶,甚至比傳統皖南地區蕪湖和安慶都要略勝一籌,迎來了人生的逆襲。

歡迎點擊關注,更多精彩內容和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