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

點灬小點


在我們的身邊總有這樣的例子,父母都沒有什麼文化,輔導不了孩子的功課,整天就忙著幹活,多孩子的照顧和管理很少,可孩子就是很爭氣,學習很好,讓很多整天圍著孩子後面轉孩子成績卻一團糟的家長很不理解。於是有很多人就得出了一個結論,家長對孩子越不管,孩子的學習成績就越好,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要辯證的看待。

孩子的學習的主體,家長所能做的就是輔助和引導。所以如果在上學時能意識到上學的重要性,願意付出努力,在老師的指導下養成了好的態度和習慣,那麼成績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這樣的孩子在內心深處有學習的源動力,比如說改變現狀,給家長減負,不讓家長操心等等。這樣的孩子在我們的身邊有,大部分都是一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孩子比較懂事,也比較聽話,這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在我們身邊見到的更多的是,家長很為孩子操心,但效果卻一般般的。

我在上學的時候就是上面的其中一個,家人告訴我要好好學習,上學時老師很嚴格,從小就把基礎打的很好,習慣也不錯 ,所以家人不用怎麼操心成績還算可以。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或多或少在性格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內向,膽小,這對之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會帶來一些影響,在學習中,也許成績還不錯,但很難成為頂級學霸,從近些年的中高考狀元的調查就能發現看出。

在如今的環境下,孩子面臨的外界干擾和誘惑越來越大,家長不去管理孩子就很容易讓孩子走偏,上面所描述的那種孩子會越來越少。

觀察周圍會發現,學習成績最好的應該是那些父母文化程度比較高的孩子,因為父母都比較有觀念,在教育和管理孩子方面比較有經驗和心得,能抓得住每一階段的教育重點,管理有方法,效果顯著,培養出來的孩子一般綜合素質比較強。

現在很多人都在說家庭環境太好,不利於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道理,但發現其實很多學霸都是來自這樣的家庭,父母雖然懂得不多,但重視教育,父母有能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即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能稍微若些,但能父母能在別的放你提供很多的幫助和支持,綜合素質也不會太差。

其實現在很多問題都出在了家庭條件處於中等的孩子身上,現在有句話說的好,父母明明不是富人,卻硬把孩子養成了富二代。這些孩子沒有條件差些的那些孩子的拼勁和毅力,父母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又不及知識分子家庭,所能給孩子提供的資源又比不上富裕家庭,結果在孩子提的教育與培養上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有些扯遠了,在孩子的學習方面,要想學的好,要麼是孩子有學習的內動力,學習的主動性交強;要麼就是家長比較有觀念和方法,能給孩子比較好的教育和引導,在學習上給提供行之有效的幫助。而如今很多孩子學習的內動力不足,家長的教育與引導又缺方法,找不準重點,抓不住核心,導致花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卻還是得不到效果。

所以,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家長就應該去多學習,爭取給孩子最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導,最開始的教育和引導做好了,後期會省很多的事情。


胡老師數學課堂


父母對孩子大撒把,不管不顧,一般而言孩子的學習很少有好的。僅以我周圍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而言,學霸基本都是父母未雨綢繆及早為孩子進行學業規劃的結果。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比如我身邊就有兩個非知識分子家庭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一個小飯館麵食師傅家的孩子,夫妻兩個都是打工一族,丈夫小飯館打工,妻子賣菜,夫妻倆整天早出晚歸,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孩子小的時候夫妻倆也沒有為孩子做過任何學習規劃。但這樣大撒把不管不顧,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卻很高。現在孩子正在上初一,學習的勤奮程度達到了讓父母煩惱的程度:孩子每天晚上12:30睡覺,這麼晚睡覺,除了要做作業,孩子還要拿出相當多的時間對一天的主課、副課(歷史、地理、生物、政治)進行知識點總結和複習。孩子每天早上4:30起床,起床後就開始背誦各科的知識點。父母擔心這樣高強度的學習孩子身體受不了,幾次三番勸阻孩子不要這麼拼,但孩子依然執意而為。當然,孩子的學習很好,基本全年級的前幾名。

案例二:出租車師傅家的孩子,夫妻倆都是初中畢業,丈夫開出租,妻子打臨時工,家庭收入較低,基本屬於“月月光”狀態。孩子從小的學習夫妻倆基本沒怎麼管,對於孩子每次的成績也基本不太在意。孩子在小學學習一般,但升入初中後,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和勤奮程度都明顯提高,學習成績也是節節高,初中升高中,中考成績超出了市重點高中幾十分。

結合這兩個案例,我個人覺得有些孩子“不用管”的學習動力不外乎幾個原因:第一、改名底層家庭命運的動力;第二、興趣動因,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愛學習和鑽研,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自我,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第三、較強的好勝心心理,凡事不甘於居人後。學生時代,學習成績和排名無疑為這種好勝心提供了最佳的舞臺。

總之,“不管不顧”,沒有外力推動下學習依舊出色的孩子,學習更多基於一種“內生型”動因,這樣的孩子對待學習是主動進取型的;與外力推動、處於被動型學習狀態的孩子,這類孩子往往能走得更遠,可期待的成就往往也會更高。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兩個截然相反的例子。

男生小王:媽媽是小學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從小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視。

小學時,把孩子安排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全天侯地在自己眼皮底下學習、生活。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初中三年,小王成績穩在年級前十。他媽媽經常在家長會上給我們做報告,說她的知識水平已不足以輔導孩子學習了,可是她仍然全情投入,和孩子一起學習。

比如說英語,小王媽媽自己先查詞典,把意思全部弄懂,再把所有新單詞的音標和漢語標註下來,便於孩子學習,有時還和孩子一起背誦課文。

她做的這些讓我們這些“懶”媽媽們汗顏,一度以她為榜樣(幸虧我沒堅持兩天就放棄了)。

到了高中,小王媽媽徹底幫不了他了,可小王的獨立學習能力幾乎為零。離開了媽媽的幫助,小王的學習亂成一團糟,成績直線下降,從入學時的年級前二十名(共1300名學生),降到班級三、四十名。

他媽媽無法接受,那麼優秀的兒子,成績怎麼越來越差。經常找老師輔導,上各種補習班,但還是無濟於事。到了高二下學期,嚴重的焦慮和抑鬱導致小王無法正常上學,只好向學校請假,休學一年。

男生小馬: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在家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就出去散步或去廣場跳舞,等他的作業寫的差不多,他們再回家給他聽寫、檢查背誦、查找資料。這個時候,孩子已經獨立做完作業、難題也自己動腦子解決的差不多了,父母只是起一個輔助作用。

到了高中,父母徹底放手,小馬的學習完全靠他自己。在學校不懂的問老師、老師也解決不了的回家自己查電腦,至於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經驗自己制定總結了一大套,父母只是偶爾問問最近怎麼樣啊,學習累不累啊。這樣放手的結果,孩子的成績卻越來越好,從入學時的班級二十多名,躍升至年級二十多名。孩子自主,父母減負。

小學階段,家長基本都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親自陪在書桌旁,孩子每寫一個字、每做一道題,都在家長的嚴密監視下,很少有家長能在看到孩子寫錯字、做錯題的時候,管住自己的嘴而不去指正,大多數是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

在這個過程中,脾氣不好的家長,會在孩子整個的學習過程中不停地嘮叨、催促、訓斥。結果,孩子學習效率越來越低、作業速度越來越慢。

脾氣好的家長雖然能平心靜氣、和顏悅色地給孩子講解,但時間長了孩子容易產生惰性,一遇到不會的就問家長,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甚至認為學習不是他個人的事,依賴性很大。

到了中學,孩子有了逆反心理,這個時候家長再過多的干預孩子的學習,只會讓他厭煩。他們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學的,你一管我,我反而不想學了。如果再有脾氣不好的家長, 因為考試沒考好、成績有些下滑而對孩子訓斥打罵,那會使他們更加厭學,甚至逃學。

管的越多,越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學習能力,越會讓他覺得學習是給父母學的,從而缺少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父母的知識水平有限,不可能一直管到上大學,還不如早早地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責任感,這樣孩子的成績會越來越好,家長也會越來越輕鬆。


快樂貓錚媽


現身說法。

我小學的時候成績比較差,在同學們都考雙百九十多分的時候,我語文也就考個80多分,數學大多數都是70多分,為什麼呢?因為煩我媽,不想好好學··

我媽媽小學畢業,每天一定要監督我寫作業,寫完的作業一定要給她檢查,每次寫作業的時候,站在我身後,一寫錯或者寫得不規範,馬上就

嘮叨說:“你這寫的什麼?擦掉重寫!”每次寫作業都要磨蹭好久,等她不站在我身後時,就快速的寫完,寧願拿給她檢查,一到檢查作業,先開始質疑我是不是做完所有作業,再質疑我的正確率,最後批評一頓!

當時就特別討厭我媽這種行為,你要我好好學,我就給你唱反調,刺激了我當時對學習的逆反心理。

等到了初中,剛初一叛逆期撞上更年期,幾乎是三天一小吵5天一大吵,但到後面媽媽已經看不懂我的作業,無奈只能放手“不管”,但她仍然會督促我每天按時完成作業、預習,短短兩年時間,母女兩的關係緩和了,成績穩步上升,最後以全校第二的成績進入重點高中,考上理想的大學。

不過,現在大多數的家長學歷都挺高的,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其實也很糾結,既想管又怕管,所以很焦慮,被孩子作業氣得心肌梗塞的父母不少!

所謂的“不管”,不是說一味的放縱不管而是不要事事插手孩子學習,而是要有目的規劃地去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給孩子學習的自由,慢慢的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那時才是家長啥都不管,孩子成績依然不會差,這才是科學的教育方式!


甜甜圈伐木累


我想說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是管出來的。

我先舉個例子,我的同學,夫妻倆都是老師,她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同學說每天都很忙,哪有空管孩子的學習,都是孩子按照老師說的,讓做作業就做,不讓做就玩,成績不是很好,到了高中成績就特別好了。

另一個小學同學,夫妻倆都是初中畢業,對孩子的學習很上心,給孩子請家教,給孩子報輔導班,每天晚上都陪著孩子做作業,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就在中間,上不去,夫妻倆又著急了,只要是看到孩子就嘮叨,學習啊,你看看那個誰,學習怎麼好呢?結果是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家長管的越多,孩子就以為學習是給家長學的,而不是給自己學的。

學習本來就是枯燥的事情,如果找不到學習的動力,是很難把學習提高上去。

曾經有人提出,把學習當做興趣,孩子自己就去學。家長不管,孩子就會感覺學習是一項有趣的事情,知識很有趣。

家長介入,孩子就有應付家長的心裡,很難有學習的動力。

就說這些吧,我總感覺學習的好與不好,與管無關。有時候,孩子的學習,家長不管成績差,家長管的那個階段,成績就好。

謝謝您的關注,我說不好。


豬媽看世界


為什麼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首先,我來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吧。先講講我自己吧,我讀小學的時候,經常在晚上做家庭作業。很多時候,我的父親和家裡的弟弟妹妹都睡覺了,而我主動拿出書本坐在桌前做家庭作業。有好幾次,母親看我這麼晚還要做作業,於是她就在旁邊靜靜地坐著陪我。

我覺得母親坐在旁邊,自己反而不自在,於是就催她去睡覺了。從那以後,母親再也不陪我寫作業了,也不管我作業做不做,反正我自己會主動做的,我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班上名列前茅的。


而我親戚家的孩子建平就不一樣,他母親總是喊他寫作業,但他貪玩就是不聽母親的,因而經常捱罵。建平比我大一歲,他會抓魚,偶爾會送魚給我,換我作業給他看。小小年紀的我也不懂事,就把自己的作業經常給他看,結果建平的成績一塌糊塗。

其實,我認為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觀念引導就好,不要把孩子管得太嚴,否則會抹殺孩子的靈性,讓孩子學習成績反而不好。


文海撈夢話育兒


這個我還是深有體會的.

1、就拿我來說吧,小時候媽媽經常教導我的一句話是"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你現在不努力學習將來害的也是你自己",因為經常說,所以這句話記得很清楚.媽媽可能就是為了讓我去自主的學習,而不是讓她在後面逼著去學習.這種方法也的確管用,雖然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想著玩學習中等,但是自從上了初中以後,我基本上學習不需要老師去逼著、催著,基本上都是自己自主的去學習,初中成績還能保持在班上前十名在開學典禮的時候獲獎也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後來到了高中的時候,自主學習的習慣更是發揮到了極限,心裡面只是想著學習、考試的事情,最終本來能考普通二本的實力,高考的時候超常發揮考了個一本成績,這都是有父母給我灌輸的自主學習的理念的功勞.

2、鄰居家的孩子小時候經常被他爸媽逼著學習,作業寫完了後還有 佈置的其他習題,還有練習毛筆字,即使家裡面特別忙的時候也不讓孩子去幫忙.但是前些年的時候,我看見鄰居家的孩子週末也出去放羊了,問其父親,說是這孩子不愛學習,現在不管他了,讓他混去.



3、我一個堂哥,小時候的家教特別的嚴格,平常週末都是在家裡寫作業、練習毛筆字;有時候堂哥悄悄的跑去鄰居家玩,被發現的話就是一頓罵、打;記得有一次堂哥悄悄的跟著鄰居家的幾個孩子去山上捉蠍子,後來被嬸嬸發現了,那是我見過打孩子最慘烈的一次.

後來哥哥上高中的時候,聽說其談了個對象;後來順利考上本縣的重點高中,遠離爸媽,好像在高中也談了個對象,結果高考僅僅考了個普通二本.


1927年的古董先生


“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其實這種說話有點絕對了,並不是說家長越放開不管,孩子成績越好,準確的說應該是家長適當的放開手,孩子才會更愛學習。

就拿我自己舉個例子吧。我爸只有我和我弟弟兩個孩子,目前來說我上大學,我弟弟上初三。從小到大,在學習方面我爸媽從來沒有管過我,從來沒有逼著我學習,也從來沒有讓我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原因並不是因為我的成績好,而是我爸媽不想給我太大的壓力。他們說,孩子上學本來壓力就大,你如果再逼著孩子學習,上補習班,孩子壓力太大,反而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其實,我感覺父母說的挺對的,正是由於他們這樣適當的對我放開手,正式由於他們沒有給我施加太大的壓力,我才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去對待學習,才能夠進入自己夢想的大學。相反,如果父母逼得太緊,我感覺自己真的會崩潰!



但是,我上初三的弟弟就不一樣了。因為剛開始我弟弟上小學的時候,我爸媽也用對待我的方式去對待我弟弟,可是結果卻不盡人意,越是放手不管,我弟弟成績越是下滑。沒辦法,我爸媽只好逼著學習,所以現在成績算是回來了一些。

所以說,學習上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要學會放手,當然該管還是要管,適當的壓力還是要有的,我相信這樣孩子的成績會更上一層樓!


國內那些事


兩種情況吧,第一是天資聰穎的,第二是家長管理方式得當。

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就有一個女孩,就特別聰明,我們上課的時候都認真聽課做筆記,她就是一直趴在趴在桌子上,老師偶爾提個問題,她一樣能回答得特別好,然後她的成績一直是班裡第一名,那時候她的大學志願是清華。這種人,是真的天資聰明。隨便看看書,偶爾聽聽課,就能掌握老師教的這些知識。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比如,算看一本書,有的人一天就看完了,然後能記住大部分內容,然後有的人一個月也看不完,然後看完之後什麼也沒記住,這就是人天生的區別吧。這種就是可遇不可求了,孩子的智商也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效果不大。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家長看似不管,實際上是家長幫助孩子樹立了很明確的目標,激發了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孩子已經能夠自主的學習。家長就不需要在細節上費心。這就是別人看起來所謂的不管。

我女兒的班級裡有這樣一個孩子,現在三年級,他媽媽現在學習不怎麼用管,在小學之前,這個孩子就特別愛看書,閱讀能力非常棒,然後自己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所以對於學習,對於看書這些事,這個孩子都能自己完成。所以現在看起來媽媽是不怎麼管的,相對輕鬆。還有的媽媽是,現在每天管的特別多,但是由於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家長再費力,孩子的成績依然不很理想。所以學習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Veeyn


這個問題,我有切身的體會,曾經我是個留守兒童,沒有任何人在學習上會管我。一切,都靠我自己,受別人欺負也靠我自己,所以我很自覺,也很要強。所以,每一次我的學習都是名列前茅,隔壁家的父母總是拿他家孩子的成績和我比。然後,他們越比越生氣,然後就更加用力地教育孩子,但是卻總是不行。

1.越不管,學習越好的孩子,自尊心很強。不管任何一方面,他都希望自己做得很好,所以他分外的努力。

2.孩子的自覺性很強,不是別人要他學,而是他自己要學。所以,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內因才起根本作用,外因只有催化運用。

3.孩子自己找到了學習的方法,根本就不需要大人來管,所有的問題都能自己解決。每解決一個問題,就能樹立一次信心,孩子越來越自信,當然成績就會越來越好。

有問題,隨時私信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