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多惨烈?

范才茂


我给大家列几个数字吧,伤亡超过200万,士兵生存时间平均小于一天,上阵的军官三天内必战死,只要进入战场,映入眼帘的每个角度都有几十上百具尸体……不知道看完数据的你,是作何感想呢?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的血腥程度,就让人畏惧。并且,这种长期高强度的巷战,一直被视为畏途,即有去无回。没有最终的胜利者,只有在交战的时侯双方都要付出的高昂的代价。

德军还把这种激烈的巷战称之为“鼠战”,甚至开玩笑说:“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这场战役究竟死了多少人?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凿的答案。有这么一个说法是,战役进行到最惨烈的时候,新到战场上的红军战士平均生命不足24小时,而红军军官则活不过3天

苏德两军为争夺这座城市的每一座建筑物而殊死搏斗,这种血腥的场面持续对抗了两个月。双方可以为了一座火车站来回争夺了13次之多,每一次进攻后马上紧接着就是防反击。

后期双方开始争夺的焦点是马马耶夫高地,因为该高低是全城最高的据点。该高地仅仅半个月就四度易主,每次的争夺都伴随着大量的伤亡,仅仅在9月28日那一天,德军就在这里就丢下了500具尸体。这个战场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据说,战后多年,马马耶夫高地依然荒凉,寸草难生,因为青草无法穿越地上那层厚厚的弹皮层。几十年后,在这场战役活下来的幸存者回忆,叙述那会的惨景,简直令人唏嘘。他的奶奶和弟弟,都被这场战争夺取生命,他的弟弟当时年仅十四岁。

生命的消逝并没有让这场战役停止,敌机轰炸声,对空射击的机枪声,战士们冲锋杀敌的呼喊声,苏联人为捍卫一块砖一寸土而激战。

战争中时而闪现出带有黑色幽默的插曲。有时候一栋楼半边被德军占领,而他们不知道另外半边还有苏军士兵。半夜的时候,炸药会偷偷从隔壁扔过去,充满着防不胜防的时刻,苏德两军一直处于战斗状态,更别谈有安稳的休息时间。据亲历者回忆,苏德双方在这里给短兵相接,“甚至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

德军占领了“红十月”军工厂的一半,而在另外的一半,苏军装甲车的生产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装甲车一下生产线都来不及装上瞄准镜和涂抹油漆,马上向德军开火。战场上分秒必争,完全依靠着限产的武器进行斗争。突如其来的变数,让苏联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就连伏尔加河畔也冻结了,断了苏军船运补给品,不过德军还是没办法全面占领斯大林格勒。

德军的炸弹供给不足,德国的飞机投掷一切能造成破坏的东西,据苏军士兵的回忆:“敌机不仅投炸弹,还扔下来金属块、犁、拖拉机轮子、耙子、空铁桶等。”所以双方在废墟里面穿梭战斗,就连炊事员都把厨房设在地下排水管道里面,生怕被空投东西砸到。这场战役后被称为“老鼠战”。

这场战役的惨烈,除了苏德双方在此战场上殒命150万人,更是那种在战场上长时间而又窒息的厮杀。

黑暗中一个烟头,可能就会夺走一条生命,狙击手时刻潜伏着。

《斯大林格勒 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 》晁元元


协虎战争史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近代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血腥的战役,远大于同时代其他战役交战双方的伤亡总人数。

第一,死亡人数庞大。

苏军伤亡约有一百万人,计算量方面宣称德军死亡人数在150万人左右,而据西方自己统计,约在80万左右,他和德军之间的战争没有距离,都是看中间隔了多少具尸体,而原本居住在斯大林格勒的80多万居民,在战后仅剩7500多人幸存。

战争开始的几天里,德军就屠杀了40000多手无寸铁的普通人,还不算被打死和俘虏被杀的士兵,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和战争的冰山一角而已,士兵上战场平均的存活率只有不到24小时。



第二,装备差距悬殊,寸土必争,分秒必争。

战争起初,德军就派出了27万的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发起攻击,随着战争越来越惨烈,德军也不断向苏联补充兵力,而苏联此时日能够部署的兵力只有十二万人,而且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数量都远不及德军,双方装备差距大,德军已经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的一半的工厂,剩下的另一半也在加紧生产武器,很多士兵都是背着枪在工厂工作,坦克一下了流水线就会立刻投入战争,著名的巴普洛夫大楼,在德军的疯狂攻击中,苏军凭借少量的人员和装备,打通了周围的地下通道,苦苦支撑了四个多月,这是德军没有想到的,苏德战场真正成了人类绞肉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非常著名的巷战,可谓是寸土必争。即便在一间民房里,你占领了卧室,敌人可能就在客厅,几乎是面对面的发生枪战。

当时苏军的伤亡的确惨重不得不将普通人作为士兵增加兵力,甚至是女人补充兵力,这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著名的女兵,她们不是舞蹈家,不是医生,她们只是端起冲锋枪保家卫国的普通人,最缺人的时候还会从死刑犯里补充兵力。

第三,天气原因。

德国是知道苏联天气变化的,所以横扫欧洲的德国,原本想在苏联冬天到来之前就拿下苏联,没想到受到苏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一场长久的拉锯战,而远在异国他乡的德国士兵,因为难以适应苏联突然降低温度的天气,德军没有准备足够的过冬资源,士兵或生病而死,或直接冻死,还有很多是因为武器设备不能正常运作,导致在打仗时无力反抗,最终未战身先死。



他是苏联卫国战争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军事一点通


关注小编,我来做精确回答。来从兵力,规模等各种方面分析,你想到有多惨,就有多惨!

首先是双方投入兵力。德军方面: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之初(德军还在野外)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兵力只有13个师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500辆,从规模来说也就是一支中小型野战军。

德军兵临斯大林格勒城下之后,希特勒开始从欧洲与东线其他战场抽调兵力不停的往第六集团军增援,除了德军还有罗马尼亚军,匈牙利军,意大利军等等,使得第六集团军兵力一直保有50万左右攻击力。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在夏季开始,一直打到冬季,因此德军前后撤走(伤兵)之后,又继续从欧洲以及其他战线补充新生力,使得第六集团军兵力前前后后补充量达到了200万左右。



苏军方面:除了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伏尔加河区舰队等等。苏军从夏季至冬季一共前前后后投入了250万左右兵力(包括大反攻)。



从1942年9月13日,德军开始攻城算。在此之前,德军已用各种轰炸机与大口径火炮(包括多拉炮与卡尔炮)将市区炸成废墟,伏尔加河沿岸对斯大林格勒的水路增援也受到影响。保卢斯第6集团军35万德军担当攻击主力,而左右两翼防守有大约15万兵力都是由意大利,罗马尼亚等轴心盟国负责防守。(

这也是日后德军被包围惨败主要原因)。

德军作为进攻城市的主力保卢斯计划了南北实施猛烈包围突击方案。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从城南推进,策应保卢斯在城北的主攻。苏联红军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64集团军受领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任务。



1942年9月14日,德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苏联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猫与老鼠似的激烈巷战,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尽管德军对伏尔加河东岸进行频繁的空袭轰炸,但是苏联红军还是从那里得到了不断的补给和支持。



苏军也好不了那里去,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联红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50至100米内,在城市堆与瓦砾中周旋打巷战,这样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与空军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



就这样经过3个月血腥残酷拉锯战斗,1942年11月初,德军终于缓慢地推进到了伏尔加河沿岸,并且占领了整座城市的80%地区,将留守的苏联军队分割成两个狭长的口袋状,但是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很快俄罗斯的冬天又再一次来临了,德军再次遭遇莫斯科战役的冬季严寒,进攻节奏再次渐渐放慢。



斯大林抓准时机,开始“天王星行动”集中优势兵力将德军两翼防守部队的罗马尼亚军与意大利军10几万军队击溃。包围了斯大林城中德军主力部队(大约33万德军),起初苏军情报错误以为只有8-10万德军,想一举歼灭,结果吃了大亏。后来从战俘中得知包围圈内德军有30多万时,惊讶万分。苏军调整进攻方式,开始稳抓稳打的推进斯大林格勒城区,缩小包围圈。同时苏军也粉碎了德军突围与救援计划,被围德军,最终被全部歼灭。为此,苏联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伤亡看待惨烈程度: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最为惨烈的疯狂战役,德军损失高达150万,占全部东线兵力的4/1。苏军也达到130万,双方伤亡估计接近300万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双方达到400多万,也比近代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与阿登战役,全部兵力加起来都还多,但是参加战役最终存活下来人不到一半。尤其是包围圈内的德军几十万战俘,战争结束后也只有1万多人回到了德国。



从兵力部署来看,德军从夏季至冬季被包围前,通过拉走伤员再补充生力军的方式,依旧一直保有接近50万左右兵力,他们分别是:从属轴心国军队15万左右,他们没有参与城市巷战,而是在城市外围保护主力部队两翼;主力就是城内30多万德军。因此在苏军冬季的反包围作战中,苏军击溃了两翼从属国军,他们几乎一触即溃逃跑。把城内的30多万主力德军抛弃,所以最后造成了德军被包围,补给中断,导致全部被围歼在斯大林格勒惨败的厄运!


白头鹰酱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个转折点,仅仅从城市防御战阶段而言,第62集团军在防御中几乎耗尽了自己的有生力量,最终被分割在城区沿伏尔加河的数个狭长地带。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的九月中旬,德军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区,在城区的战斗是以房屋的间数展开战斗,双方的战斗常常变成铲子、刺刀和匕首的短兵相接,双方在马马耶夫岗展开的争夺和对峙从9月一直持续到近11月,围绕第一火车站双方的拉锯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

战役达到高潮时,苏军在巴甫洛夫大楼58天的坚守已经载入史册,而他们打退了德国人多少次冲锋已经无法考证,反正非常能扛,正式巴甫洛夫大楼58天的坚守,让苏军后续部队有了支援这时间。精锐的近卫步兵13师在进入斯大林格勒前崔可夫,甚至拿不出成建制的部队去码头接应,不得不组织司令部的参谋军官和仅剩的一辆坦克混编成一支分队。

而近步13师在数天作战后减员到了五分之一;而在斯大林格勒接近地的战斗中,尚未组建完毕就匆匆投入作战的第四坦克集团军在数天的战斗后只剩下了四辆坦克,被戏称为“四辆坦克集团军”;仅仅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反攻阶段就打出了近卫第1、2、3、5坦克军四支近卫部队,而正常战争中坦克部队里不过只有12个近卫坦克军。斯大林格勒战役共有110万人伤亡,以苏联胜利而结束。


川陀太空问答


斯大林格勒战役非常惨烈,它可以说是近现代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因此也被称作是“红色凡尔登”。这场战役一共持续了199天,苏德双方分别投入了约250万和104万的兵力;苏德两军的伤亡数量分别约为112.9万人和84万人,如果再加上在战役中死去的平民,那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总伤亡甚至超过了200万人。那么这样计算下来,平均一秒就会有大约9人在战场上丧命(计算结果是8.5968,四舍五入后就是9),这也就是为何斯大林格勒战役会被称作是近现代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了。在兵败莫斯科后,德军由于在战场上的过度消耗而导致的物资不足,迫使德军放弃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同时北线和中央也被迫转入防御阶段。而在这同时,虽然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但苏军在战场上的处境也不容乐观。虽然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后就开始进行局部反攻,但总的来说,德军总体还是占有战略优势。而德军为了打破这种局面,

将全部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了南线,意图在短时间内迅速消灭苏联或极大的消弱苏联的能力。苏联南线有着承担苏联一半以上石油供给和生产的高加索油田,还有将苏联与中亚地区连接着的伏尔加河以及大片的农田;其战略意义重大。因此倘若德军能够占领该地区,那么就能大大消弱苏联的实力,便可以达成在短时间内击败苏联的先前条件。在1942年后,德军开始了对南线的全面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以达成最初的战略目的。德军在作战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这使希特勒认为应该同时拿下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这两个城市。但拿下高加索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德军的侧翼不受苏军的威胁,因此能否攻下高加索,取决于德军能否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当中取得胜利。

在7月中旬,德军B集团军已经出现在顿河附近,并开始步步逼近斯大林格勒。为了防止斯大林格勒落入德军的手上,苏军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命令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苏军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守住斯大林格勒;同时斯大林本人也发出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要求苏军不许后退一步!但尽管如此,苏军在作战前期仍然损失惨重,甚至丢掉了斯大林格勒一半的区域。为了阻止德军的进攻,苏联调动了一切可用的部队参与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当中去,参战总人数也从最初的160万人上升至250万人。

苏军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中进行了非常激烈的巷战,激烈到什么程度呢?当时苏军与德军争夺的甚至不是阵地,而是一栋栋已经残缺不全的楼房。往往一栋房屋能被苏德两军分别占领和争夺几十次,苏军夺回一栋房屋,德军就攻占一栋房屋;德军在白天强攻下一栋楼房,苏军在晚上又组织反攻去夺回这栋楼房。双方你来我往,你攻我守;以至于当时苏军内部广为流传的一句玩笑话就是:“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曾经参加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德军军官在日记中是这样描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杀人炉灶……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来计算。”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整个斯大林格勒中一共有80万居民,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城中仅有不到8000的平民还安然无恙。


虽然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损失惨重,但是苏军成功的挫败了德军企图以闪电战的方式速战速决占领斯大林格勒的计划。苏军在战役前中期的拼死作战,成功的德军计划的闪击战拖成了拉锯战与持久战;而德军由于战前准备不足,又因为补给线太长,战斗力也在逐渐下滑,损失也在不断增加(损失了东线战场近四分之一的兵力,其中还有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而在双方拼死厮杀将近七个月后,苏军也最终以3:1的战损获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二战吐槽君


二次大战最大的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此战役中参战双方总共投入兵力450万人,战死人员200万人,时间长度半年有多,它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德军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最后失败的起点,苏军在此战役后迎来战场上的主动,最后走向胜利的起点,笔者认为,其惨烈程度的观察点有三个方面:

纳粹德军从1941年6月发动苏德战争后以550万人,5000辆坦克和大量飞机,从三个方向攻打苏联,进入苏联境内后,分别以两道钳形攻势攻下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与乌克兰首都基辅,歼灭苏军数百万人,德军北部包围了圣彼得堡(沙俄冬都),中部攻击莫斯科(沙俄夏都),南部攻至罗斯托夫,当年冬天,苏军守住了莫斯科並在1942年初逼退了莫斯科外围德军,在1942年夏天,苏德战场上形成了暂时的僵持态势,此时德军的战略预备队仍然未有使用,尚有进攻能力,这是第一方面的观察点。

在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等轴心国家成为美国敌对囯,希特勒为了尽快击败苏联,腾出手来对付美国,决定发起苏德战场的南部战役,其意图是夺苏联南部的工业基地,粮食生产基地,高加索地区的油田,由于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的水运交通枢纽,斯大林格勒又是苏联南方铁路的一个交汇点,构成了莫斯科南面方向战略侧翼,故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斯大林格勒还有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生产苏联一半以上的拖拉机,在战争期间,,苏式履带拖拉机生产厂容易转产苏式履带坦克,这就是说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场南部战役的核心战役,关系到苏联的生死存亡,这又恰恰是这个战役的惨烈原因之所在,这就是第二个方面的观察点。

苏联方面开头並不察觉希特勒的战略意图,希特勒发起苏联南部战役后,七月份首先攻下克里米亚,歼灭苏军二十多万人,接着进攻在哈尔科夫取得进展的苏军,再歼灭苏军二十多万人,再跟着从库尔斯克向东攻击,剑指沃罗涅日,这个城市在斯大林格勒的顿河上游,加上德军在南高加索的行动,苏联统帅部发现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使用了战略预备队,于是苏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就是这场战役惨烈的原因所在的第三个方面的观察点。(哈尔科夫战役其实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揭幕战)

苏联方面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该城外围的组织两道防御地带,构建外层,中层,内层加上在城内构建一层共四层防御围廓,苏联红军先后组织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斯大林格勒防空部队参加战役,由于在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方向出发的德军使用快速装甲部队,苏联南部又大都是平原,德军及其仆从国部队在苏联南部战役初期占据上风,德军很快来到斯大林格勒外围,其主攻斯大林格勒部队有26万人,守城部队仅有17万人,德军火力凶猛,但苏军及老百姓极为顽强,与敌人在巷战中反复争夺,宁死不屈,不放弃一个据点,不放弃一间房屋,德军虽然在九月份突破外围防线,但是城内的巷战一直打到冬天来临,在短兵相接的搏斗中,双方足足打了一百天的血流成河的巷战。在斯大林格勒外围虽然双方也不断增加兵力,但是苏联的后继部队更多,随着苏联远东精锐部队到位,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内陷入了泥潭四个月后,苏军发起反攻,苏联生力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大距离外围很快构筑了一个包围圈,把德国攻城部队和后方部队的联系切断,最后全歼以德军上将保卢斯率领的精锐部队33万人,斯大林格勒攻城战和外围战中,德国损失近150万人,苏军损失120万人,死亡士兵约200万人,这就是第四个方面的观察点。

文中第二第三第四个方面的观察点足以证实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惨烈。


大伟140797056


可以这样毫不夸张的说,街道一边为敌占区,双方打得热火朝天,街道另一方的兵工厂照常生产坦克等武器,生产好了油漆什么都不做,直接投入街道对面的战斗!

这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残酷和现状!


从前期大规模师团的会战到后期斯大林格勒城的巷战,无时无刻不书写它的血腥与残酷!战斗白热化时期,苏联一个完整建制的师,只要投入战场,两三天就打没了!严峻的形式逼迫斯大林下达了著名的“任何士兵不准后退一步,违者枪决”的命令!


双方在此次战役总共伤亡人数高达200万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投入兵力人数最多,伤亡最重的大战役!

由于斯大林格勒是苏联的工业,军事,和大后方富饶资源的咽喉要塞,双方都意识到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拿下斯大林格勒,战争天平就会倾斜向德国,这是希特勒想看到的,却是斯大林不愿看到的。双方由此在这里死磕!


当时德军付出巨大伤亡后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百分之八十的城市,但最终寸步难行,双方为了争夺一条街,一条巷子,进行着残酷非比的战斗!往往德军几天打下来的一条街,半夜又被苏联反扑夺回!

街道都出都是残垣断壁和尸体,德军的推进速度可以说是用米来衡量,为了一个角落,一栋楼,一条街,双方可以说都有成百上千人牺牲!根据老兵回忆,当时有时候双方就隔着一堵墙,有时候占领了厨房,客厅就是敌人!



不管怎么说,希望历史不要重演,这是一位即将奔赴战场的父亲,儿子在告别,妻子在一旁,或许周围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温暖,但是,可能是这位孩子妻子和丈夫的最后一面!


良良引力波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东线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有着太多惨烈与感人的故事,永远讲述不完。从1942年9月中旬起,斯大林格勒市区的每条街道、每个广场都变成了惨烈的战场。苏联红军寸土必争,逐条街道、逐座房屋与德军进行搏杀。德军置巨大伤亡于不顾,疯狂地发动连续突击。

  

  (斯大林格勒巷战中的逐屋争夺)

  9月27日,德军占领了市区的察理津河至库波罗斯诺一线以及马马耶夫岗的北半部分,并在市中心进抵伏尔加河西岸。守城的苏联红军被全线分割并被逼至伏尔加河的河岸。但德军在苏联红军坚韧不拔、顽强壮烈的抵抗之下,进攻的信心和士气开始发生动摇。德军第94步兵师第267团团长威廉·霍夫曼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9月1日:俄国人真的要在伏尔加河河岸进行战斗吗?那是发疯。

  9月8日:俄国士兵表现出疯狂的顽强。

  9月11日:……狂热分子。

  9月13日:……疯狂的野兽。

  9月16日:野蛮主义……不是人,而是魔鬼。

  9月26日:……野蛮主义,他们采用强盗的办法。”

  苏联红军被视作魔鬼与强盗,可见战斗的惨烈与俄国人不可思议的顽强。此后的一个多月,霍夫曼的日记不再评论苏联红军,只是去记录德军的困苦处境。直到10月27日,他又一次在日记中写道:“俄国人不是人……他们不知疲倦,不怕炮火。”

  

  (“红十月”工厂区的惨烈巷战)

  9月底,斯大林格勒市区争夺战的重心转向北部工厂区。9月27日,德军开始进攻“红十月”工厂和“街垒”工厂区。激战至10月4日,德军占领了“红十月”工厂和“街垒”工厂区的住宅区。10月5日,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指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必须坚决守住斯大林格勒。守卫市区的苏联红军第62集团军在长期的激战中,人员与装备消耗极大。而第62集团军防线的正面,德军有多达8个师,9万多人。

  

  (“街垒”工厂区的巷战)

  10月4日,德军出动5个师,在宽约5公里的地段上,猛攻工厂的厂区。下午,德军坦克突入拖拉机厂北面的体育场,德军已经攻入了一些车间。苏联红军的两个师被分割成许多孤立的战斗分队,继续进行着顽强的抵抗,拖拉机厂的许多工人民兵也投身于血战之中。

  10月15日,争夺工厂厂区的战斗更加残酷。第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将军在日记中写道,许多战斗分队被包围,不惜战斗到最后一人。他们给集团军司令部拍来了诸如这样的最后电报:

  “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永别了,但决不投降!”

  “弹药和水都没有了,我们将为祖国牺牲!”

  崔可夫回忆,他读着这些电报,常常泪眼模糊。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英雄的第62集团军被命名为近卫第8集团军,成为英雄之师。10月19日,苏联红军顿河方面军从斯大林格勒以北地区对德军实施了突击。10月25日,第64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以南向德军侧翼实施了突击。朱可夫认为:“这两次突击缓解了第62集团军的困难处境,最终粉碎了敌人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企图。”

  

  (斯大林格勒的惨烈巷战)

  就这样,苏联红军第62集团军守住了斯大林格勒的生命线——斯大林格勒段的伏尔加河西岸沿线,伏尔加河区舰队和斯大林格勒人民组织的船队则保证了这条生命线的畅通无阻。当斯大林格勒西面、北面和南面都被德军包围并突破时,东线的伏尔加河成了维系这场残酷战役的唯一运输线。伏尔加河区舰队冒着德军飞机的炸弹和德军的炮弹将数以万计的战士和物资运进斯大林格勒,将老人、妇女、儿童和伤员运往伏尔加河东岸。整场战役期间,伏尔加河区舰队总共完成了35400次航渡。斯大林格勒的人民组织的船队也完成了大量运输任务。有些船只的驾乘人员完全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许多苏联红军战士回忆,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贡献了丈夫和儿子给前线、又承担起大半个后方的妇女,还有因经历战火而过早成熟的孩子,他们纷纷流下眼泪。许多苏联红军官兵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们明白,自己正是为这些亲人们,为自己的孩子们而战。

参考资料:苏德战争 第三帝国的兴亡


战争史


我是“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龙舞风行,斯大林格勒战役,号称当今世界最残酷的巷战,没有之一,可见这场战役残酷血腥到何种程度。

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于1942年7月,由德国主动发起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战役,保卢斯上将率领第六集团军27万大军担当此次战役的主攻,在前期的外围战中,德军节节胜利,到9月初,保卢斯的军队和霍特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郊区会师,准备进攻市区。

这时,最残酷的巷战爆发了,德军采用步兵和工程兵、炮兵、航空兵协同作战的方式,向斯大林格勒市区推进,即使以现在的观点看,德军那个时候的战术不就是现在美军使用的空地一体战吗?

由此可见,二战的德军其战术思想是极其先进的。

在德军优势炮火和空中轰炸面前,苏军被迫采用“贴身紧逼”的战术,将士兵尽量向前部署,贴近德军,当时要求苏军前线士兵和德军不能超过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双方的部署距离甚至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以此来避开德军的优势炮火轰炸。

当时,苏军士兵进入斯大林格勒战场后,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军官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三天,战斗残酷程度堪称史无前例。

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官兵曾经开玩笑说,即使你攻占了客厅,还得去进攻厨房才能拿下整个房间单元。

正是靠苏军将士的血肉之躯填进斯大林格勒这个巨大的绞肉机中,苏军获得调集军队,准备反击的时机,才赢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麻辣战争


图为被德军彻底摧毁的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巷战,苏德在通过不断的增兵,不断消耗的情况下,德国南方集团军终于无法承受这种无休无止的消耗战最后在苏联的反击下惨败,在整个二战中,除了在李梅轰炸时几乎尽数焚毁的东京,建筑损毁程度最高,交战时间最长的就是斯大林格勒这个城市了。在装甲部队还未进入该城市之前,德国就动用了大量的斯图卡以及容克-88等炸弹挂载平台对可以直观发现的苏联防御工事进行了地毯式轰炸,250公斤以及500公斤炸弹形成的弹坑几乎可以将一辆BT-7坦克放置在弹坑里头。

图为利用废墟进行抵抗的苏联红军

并且德国火炮还在战斗机以及侦察机的引导下,对斯大林格勒城市中可以作为掩体的楼房进行了毁灭式的打击,这使得德军犹入无人之境一样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市政府?然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前的空地一体打击反而给德军陷入无休止的消耗战埋了了伏笔,因为被轰炸后的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不仅没有彻底摧残苏联人民反抗的信心,反而留下的废墟还成为了天然的掩体工事,这使得德国即使已经占领了市中心也无法彻底控制住斯大林格勒。

图为德军撤退时丢下的坦克车

并且由于德军部队受制于零散的苏联部队也不得不分兵予以对抗,而这却往往形成了漏洞。最后使得本来在兵力和人员上不及苏联的德军更加是雪上加霜,德军因此被迫动用了各种拆迁武器来对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天然掩体进行进一步的拆迁,这使得本来就被战火摧残的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存有数量和可修复建筑数量变得更低,而苏军在天然掩体中的反抗也给德军带来了大量的伤亡,惨烈程度丝毫不逊于冲绳战役以及柏林战役。

(军情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欢迎订阅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