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法——治疗男科疾病不可忽视之法

男科疾病历代医家多以“肾”为核心,以虚证立论,治疗以补为主,且以阳虚温补者居多。诚然,肾为男子先天之本,与男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现代人的生活起居,包括饮食结构与古代有着明显差异,男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亦发生了本质变化。我们倡导从多因多脏、虚实二端认识男科疾病,注重养阴法在男科疾病中的运用。

养阴法——治疗男科疾病不可忽视之法

1 养阴法在男科疾病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1.1 饮食不节,湿热内生,灼津伤阴 

现代人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素有嗜食肥甘,或辛辣炙煿,损伤脾胃,湿热内生。男性器官多居下焦,湿热之邪流注下焦,疾病缠绵难愈。正如清·高锦庭所述: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病理上湿热下干宗筋,痿而不用;或影响膀胱气化,小便不利;或下扰精室,精虫难生。由于湿热久留,必然灼津伤阴,而成本虚标实之候。临床上表现为湿热兼夹阴伤的男科疾病比比皆是,此即从养阴法立论治疗男科疾病缘由之一。

1.2 外感邪毒,五气过极,化热伤阴 

六淫邪毒,均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或影响男性功能,或损及膀胱气化,发生各种男科疾病。前人总结风、寒、暑、湿、燥等病邪所致男科疾病,有的在初始阶段并不都具有红热现象,待至中晚期,热毒伤及血分,化火伤阴,所谓“五气过极,均能化热生火”。某些男科疾病病初就出现火热阴伤表现,如囊痈一症,起病即可出现阴囊焮热、壮热恶寒、口渴饮冷、小便短赤,进而迅速热极伤阴,变证丛生。正如《外科心法要诀·痈疽总论》:“痈疽原是火毒生。”热毒伤阴的病机特点贯穿男科外感疾病全程。

1.3 情志内伤,气郁化火,火郁伤阴 

现代男人压力繁重,故笔者认为“男人多郁证”。临床因郁致病者屡见不鲜。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气机条畅,则肾精开阖有度,宗筋气血畅达,能司作强。病理上,肝气郁结,以致气血凝滞,内生痰湿,疏泄失常,久之郁而化热,而耗伤肝肾之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忧思恚怒,气郁血热与火凝结而成。”说明气郁可化火伤阴,损及阴血,发生脏腑功能失调,而成男科诸疾。

1.4 房事不节,纵欲过度,损伤阴精 

年幼沉迷情色,房劳过度,或痴迷手淫,损及精血,阴精亏耗,渐致肾虚精亏,宗筋失养,而成阳痿早泄或男子不育诸疾。精血同源,同为人体阴液。临床上房劳过度,频繁手淫者常见相火偏妄,阴津亏耗之证。久之阴损及阳,阳无所依,而成阴阳两虚之候。故我们推崇“禾苗学说”,采用滋阴填精法治疗阳痿,使阴长阳升,阳有所依,从而逐步恢复男性性功能。

2 养阴法的思想内涵及临床运用

养阴学说内容丰富,不能局限于阴虚火旺单一证候。针对男科疾病病因病机特点,总结养阴法当包括甘寒益阴、酸甘化阴、活血养阴、疏肝坚阴、益阴扶阳等诸法,兹分述如下。

2.1 湿热阴伤,法当甘寒益阴 

男科临床常见本虚标实之候,湿热夹阴虚者较为常见,且多表现为湿重于热,湿浊缠绵,反复难愈。治湿之法多用苦温燥湿,或甘淡渗湿,苦温药多辛温而燥,用之阴分更伤。渗利药亦多利水而伤阴。或稍用苦寒则冰遏阳气,影响功能。养阴药多滋腻碍胃,助湿生痰,而有敛邪之弊。故治湿和滋阴常充满矛盾。吴氏言:“温病伤人身之阴,喜辛凉、甘寒、甘咸以救其阴。”我们采用甘寒益阴之法,因寒能清热,甘能补中,实为清养结合,补虚泻实之有效治法。临床常用白茅根、芦根、六一散、车前子、猪苓、女贞子、旱莲草、瓜蒌根、石斛等,此类药兼有清养特性,滋阴不留邪,利湿不伤阴,用之得体,效果卓著。

2.2 脾虚肝旺,治以酸甘化阴 

脾为生化之源,脾虚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内生湿浊,久之湿郁化热,兼有阴伤之象。或素体肝气不顺,横逆克土,土虚木强。如男性不育患者常见倦怠、便溏脾虚之候,同时常伴口苦、咽干、阴囊潮湿、小便黄赤等脾虚夹湿热兼阴伤之症。或素有情绪抑郁,压力繁重,食后腹泻,泻必腹痛,泻后痛减,实验室检查表现为精子活力差,数量减少,或畸形率增高。皆由脾虚为本,或脾肾两虚,精虫失其濡养,化生乏源之故。若妄用参、芪、术之辈恐甘温助热,湿热加重,邪留滞胃。如用滋阴生津之品又恐脾虚难化,复伤脾胃。故我们倡导脾阴学说,采用酸、甘、平味之品,健脾益肾,既能助脾运化,又能滋补脾肾之阴,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药性缓和,徐徐起效。常用金樱子、芡实、山药、太子参、白术、扁豆、白芍等。对于木强土虚,常以白芍、木瓜、乌梅、五味子等配白术、甘草、党参、茯苓等酸敛柔肝,佐甘平之剂酸甘化阴,健脾柔肝,滋阴助运,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2.3 瘀热灼津,治以活血养阴 

男科疾病往往病程较长,后期气滞血瘀,病入血分,迁延难愈。瘀血从热化,瘀热搏结,更易灼伤阴液,而成津亏血瘀之证。如血精一症,患者多有房劳过度,损伤肾阴,阴虚火旺,精室被扰,迫血妄行,血从内溢,乃成血精。病久转成慢性,夹血块瘀阻于内,或复感湿热,瘀热搏结,耗伤阴精使得瘀热内结更深,阴分亏虚愈重,虚实夹杂,缠绵不愈。我们采用活血养阴法,在滋阴降火的基础上佐凉血活血之品,清热化瘀,养阴复旧,恢复精道畅通,标本兼治,血精自除。常用二至地黄汤养阴活血(女贞子、旱莲草、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炭、茯苓、泽泻),佐凉血散瘀之品,药如:苎麻根、血余炭、藕节炭、侧柏炭等。

2.4 气郁化火,治以疏肝坚阴 

男科疾病,多与情志密切相关。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常影响男性功能,成为病机枢纽。我们运用疏肝理气药时常注重配以养血柔肝之品,调养肝肾之阴。一则肝气郁滞,气郁常化火伤阴;二则疏肝之药,气味辛香,耗血劫阴。常用柴胡、白蒺藜、香附、青皮等配伍枸杞子、当归、白芍、桑椹子滋阴之品,疏肝理气与养血滋阴并进,使理气而无耗血伤阴之弊。对于肝郁化火,阴伤明显者,治又当清肝疏利为主,使肝火去,气机畅,阴自存。常用金铃子散、丹栀逍遥散、黛蛤散等清肝坚阴之品,或酌加五味子、龙骨、牡蛎、天花粉、桑椹子等敛阴潜阳,护津养肝。

2.5 阴阳互根,重益阴扶阳 

阴虚证和阳虚证为证候中两个相对立的证型。以阳痿病为例,既往医家多从肾阳虚立论,用温补肾阳治疗阳痿。笔者提出“禾苗理论”,指出“阳痿病,当今盛世,阴虚者十有八九,阳虚者仅一二”,倡导滋阴法治疗阳痿。但需要指出的是,滋阴理论,仍然是建立在阴阳互根互用的基础上,即所谓“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临床上肾阴虚证兼证中亦常见脾虚、肺脾两虚等气虚阳弱的证候,而肾阳虚中亦有湿热阴伤、阴阳两虚的兼夹证。我们认为:人体阴阳互相依存,互根互用,病理生理互相联系。临床上在治疗肾阴虚型阳痿时,在滋阴的同时当少佐温化之品,以求引阴达外,振奋功能;而在治疗肾阳虚型阳痿时,当注重滋阴填精,配合温补肾阳之品,使阴分得充,阳有所依。

养阴法在男科疾病中应用广泛,不可单纯片面理解为针对阴虚火旺诸疾采用滋阴之法。针对男科疾病虚实夹杂的特性,应当识别病机要点,转变规律,溯本求源,认清阴虚证候与其他病机转化的联系。治疗上应当以扶正与祛邪为大法,因势利导,始终遵循“阴阳对立统一、互根互用”的理论,灵活化裁组方,发挥中医男科学的特色和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