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南宋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乞和派也就是投降派?

微影悼红


第一,北宋王朝虽然经济上领先少数民族政权,但在军事上自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军事发展处处受制,文官当政,武将地位不高,而主和派大多是文官,加之战事处处失利,害怕权力削弱,只能用自己的经济能力去弥补战事吃紧!

第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迅速,不满足与现有土地与人口,需要通过对外战争来缓解内部压力,扩大政权影响!而北宋王朝还需要应对内部压力,农民起义不断,后南宋建立,也需要稳定政权,导致宋王朝不得不主和!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须臾杂谈


先强调一下,和谈跟投降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

这就是这些年我们初级教育所反映出的问题了,面对历史上的政权、地区、民族冲突,我们总是在强调奋起抵抗,抵抗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主张和谈就等于投降吗?

站在整个国家的战略层面考虑,打还是和,那得先算账。打仗是要死人的,更重要的是,打仗还要消耗国力。如果说战争带来的利益大于和谈, 那自然是要打的。反之,如果战争带来的损失难以承受,那么打仗就不是最好的选择,最起码不是首要的选择。

有时候,和谈的确意味着卖国求荣、苟且偷安,有时候则是无奈之举。比如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匈奴单于冒顿给吕后写信说: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其实是很无礼的一封信,意思就是,我孤单,你寂寞,不如咱俩好一好?

作为一国之主,用这种轻佻的语言来调戏一个邻国的守寡太后,显然是不适当的。汉朝这边自然是群情激愤,很多人恨不得立马灭了匈奴。不过,这也就是打打嘴炮罢了,那会儿哪有实力去打匈奴?汉高祖白登之围的教训还在呢。

所以最后,吕后也只能忍气吞声,给冒顿回信说自己老了,谈恋爱不合适。

您看,作为当时西汉王朝的实际掌权者,为了国家利益,竟然能忍下这么大的耻辱,能说她是投降派吗?

和谈不是罪过,放松武备才是。

还说汉朝,虽然从白登之围起,通过和亲的手段跟匈奴谈合,甚至吕后遭受耻辱,也不敢撕破脸,但是人家没有从此消沉啊,反而是闷声苦干积累实力,六七十年,为汉武帝攒下一份厚重的家底,这才使得后来的出击匈奴成为可能。

我们可以再看一个例子,宋辽澶渊之盟。缔结盟约之前,其实辽军没有占到便宜,统军萧挞凛还被意外射死,而宋军士气正盛,辽军已经打算北撤。此时,寇准等抵抗派建议趁机围歼辽军,甚至借此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不过宋真宗还是采纳了和谈的方案。

澶渊之盟,让宋辽开始了长期的和平期,两国互通有无,北宋每年给辽的岁币,其实比打仗花钱少得多。看上去,这是笔好买卖。

问题就在于,尝到了甜头的北宋,把和谈当成了万金油,从此武备皆废。一有边患,战场失利,就想着赶紧和谈吧,花钱买个安生日子,所以连李元昊都能折腾成大祸乱。


可怕的是,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了南宋。


靖康耻,在种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金人居然很快就把北宋国都打下来,徽钦二帝被俘,这更是让宋人失去了信心。

有些主张和谈的,是以为这个花钱买平安的老办法在金人身上也管用,希望借此来换取喘息之机。有些则是甘当汉奸。比如秦桧,金人攻打楚州时,就是他替金人写檄文,劝楚州军民投降,而他逃归南宋,也是挞懒专门安排的,这是无论如何也洗不白的。

可是,跟辽侵宋不同,金人侵宋,那是奔着灭国去的。

宋辽战争最盛的时期是北宋初,那会儿北宋军事实力也不弱,毕竟刚统一中原和南方,良将劲卒均在,对外也没有形成畏惧的心态,所以基本还能够跟辽人打个平手,辽人也不敢妄想一口气吞下北宋。而到了北宋末,武备松弛,发动素有善战之称的西军,竟然连苟延残喘的辽都打不下来,而更要命的是,那会儿金人又刚好是是势头正猛。

而且,女真跟契丹也不一样,契丹是游牧民族,女真是渔猎民族,相比而言,女真人对于入主中原似乎更有兴趣。

历史不能假设,反正结果就是,南宋先跟金人谈,后跟蒙古谈,最后还是把自己给谈没了。


考古军中马前卒


哪个时代都有这些个。败类。 是贪生怕死的一些脏官污吏吃软食长大的。没有经过大风大浪,风霜雪雨的考验,这样的人即使当上了官儿。也是汉奸,是民族的败类。 北宋末年南宋时期以前会以前会为首的民族败类。大汉奸秦桧儿。杀害了精忠报国的岳飞,岳家军,贪生怕死的秦桧当了宰相他是千古的罪人,将遗臭万年!


嵩山100


这要从司马光说起,他可以说是中国汉奸的师祖,秦桧的师傅。为了打击王安石变法,把王安石所有功绩废除。司马光把王安石时期夺回的吐蕃四洲全部送给外族求和,迫害有战功的将领,以换取和平。搞得西夏吐蕃莫名其妙,本来被打得要生要死突然就和平了,还送领土杀名将。后来宋神宗儿子宋哲宗想打压这些奸臣差点就对司马光挖坟掘墓挫骨扬灰报仇,结果被后宫他傻逼老妈阻止。这个影响巨大的卖国行为成为宋朝传统,为了求和必送领土杀将领,这也是岳飞被发杀的核心原因。


弱宋军不弱


历代世代更替之时、生死存亡之际都多有其人。尤其当时承平日久,宋朝统治阶层中的一些人安逸、享受太久了,更加会害怕失去、害怕冒险,而趋向于妥协以苟且偷安。


霜天落照


主站主和还是要看实力啊!北宋一开始可不弱南宋那是没办法了。在说南宋150年天下不短了赵构可以说是中兴之主了


胖子63986427


抗日战争时期也一样!


老爸俺笨


被女真人金兵打怕了。


敏50582991


宋朝自杯酒释兵权后,用兵出征大部分都是文臣,几乎没有武将。文臣大部分都是腐儒


水滴肉


文官爱钱,武将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