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私養兵馬,對皇妃施暴都平安無事,為何收義子卻被朱元璋殺掉?

蘇沛鋒


藍玉是明朝著名的開國將領,他英勇善戰,有勇有謀,不管敵人多強大,但凡有他征戰,從來沒有不成功的。《明史》評價他“饒勇略,有將帥之才 ”。

(涼國公藍玉劇照)

朱元璋也常把藍玉比作衛青、李靖,說他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再加上他又是太子朱標的舅父,在朱元璋看來,這關起門來就是一家人,所以對他信任有加。

洪武二十年,藍玉被任命為大將軍,總管軍事,駐紮在長城附近的薊州。

當時已被趕到蒙古以北的元順帝之孫脫古思帖木爾,心猶不甘,經常騷擾明朝邊境。

藍玉奉命率15萬大軍前往討伐。他們深入漠北,藉助風沙的掩護,突然出現在元軍面前。

元軍由於沒有準備,只能倉促應戰,結果大敗。只有脫古思帖木爾和太子在十幾名騎兵的掩護下逃走,餘下嬪妃、公主及宗族子弟和一些屬官,差不多8萬人全部被俘。

藍玉這一役算是把徐達他們未竟的事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不過,他在班師回朝的途中,居功自傲,竟無視朱元璋的禁令,把脫古思帖木爾的妃子侮辱了,結果導致妃子自盡。

在過喜峰關的時候,由於天黑,城內士兵沒收到命令,不為藍玉一行人開城。藍玉又率將士毀關而入。

(朱元璋劇照)

本來朱元璋收到捷報後,非常高興,準備封他做梁國公,得知他驕縱不法,心裡頗為不快,為了警告他,就把他封為涼國公。

可惜藍玉是個粗人,只知道自己被加官進爵,並未在意朱元璋的警告,依然我行我素。

藍玉尚武,在府中豢養了一些武士,又縱容家奴在外面橫行霸道,強佔民田。被人告官後,不僅不知收斂,還把過問的官員狠狠捶打了一頓。

藍玉的種種惡事,很快就傳到朱元璋耳中。

朱元璋是窮苦人出身,對藍玉這種無法無天的行徑非常不滿。但考慮到藍玉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又忠於他和朱標,所以忍下了這口氣,只希望藍玉日後能為朱標繼位保駕護航。

洪武二十五年,正值壯年的朱標因病去世。

一時,朱棣等人精神一振,都想奪得太子之位。

朱元璋雖說悲痛難以自抑,卻還是很清醒地認識到,如果傳位給其他兒子,勢必會引起內亂,於是他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在他看來,朱允炆非常聰明,又會讀書,且又是嫡長孫,讓他繼位再合適不過。

不過,多疑的朱元璋卻心生憂慮。

(朱允炆劇照)

因為朱允炆才十幾歲,現在自己尚且活著,藍玉這樣的老臣已經飛揚跋扈,到朱允炆繼位的時候,難免不生出亂子來。

朱元璋的疑慮,藍玉毫無察覺。

內心膨脹的藍玉,一直視朱元璋為偶像。他見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時候,就收了不少義子,於是也跟著偶像學習,學著收義子。 由於他位高權重,又算得上是皇親國戚,一些想升官發財的人,爭著巴結他,喊他爹的人那更是多了去了。

藍玉這些義子,不僅有朝中和地方上的官員,還有軍中將士。藍玉成天被這些人阿諛奉承著,更加趾高氣揚,根本不把大明律法放在眼裡。

有一次,朱元璋宴請群臣。藍玉喝多了酒,在宴席上口出狂言,說軍中將士的升降,全由他一人說了算。

又有一次,因藍玉平定四川叛亂有功。朱元璋賞他“太子太傅”的頭銜。結果藍玉很不高興,認為憑他之功,怎麼能在別人之下呢,於是和朱元璋說,以我的功勞,做太師有何不可?

藍玉這種驕縱無狀,無君臣之分的行為,讓朱元璋對他愈發不滿。

再想到他廣收義子,又在軍隊的管理上,一向不通報朝廷就私自處理。種種行為,都讓朱元璋覺得藍玉有謀反的重大嫌疑,對他也就愈發冷淡。

由於藍玉以前和朱標親近,對朱棣頗有防備,矛盾自然不少。

此時,朱棣見朱元璋冷落藍玉,便向朱元璋進言說,現在朝中重臣,有些人恣意驕縱,只怕以後會影響皇位交接。朱棣這話,算是說到朱元璋的心坎上了。

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朱標去世的次年。因有人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便下令拘捕藍玉及家人。 經過一夜審問後,第二日便將藍玉處以剝皮實草的極刑,同時將他的家人一併處死。

至於藍玉的義子和豢養的武士們,則統統被殺戮殆盡。 (參考史料:《明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藍玉私養兵馬,對元主的皇妃施暴,逼得人皇妃自盡。這些事情,朱元璋確實非常氣惱,他甚至還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但是當時藍玉剛剛立下戰功。洪武十二年,藍玉征討西藩叛變大勝,元主和太子逃走之後,他將元主的妻兒全部虜獲,一時得意忘形的他對元皇妃動手動腳,而這個時候朱元璋前腳才誇他是名將,是衛青,是李靖,他思來想去,最終還是忍下了這口氣,因為太子朱標身邊缺一個能打仗的將領。他最終只是懲戒性地將他的封號“梁國公”改成了“涼國公”。

藍玉此戰大捷之後日益驕縱,蓄養了很多莊奴,還搶佔了東昌的民田,在被御史追問的時候竟然惱怒不已,將御史趕走了。在喜峰關,因為時值深夜守門的官吏沒有給他及時開門,他竟然率軍直接衝了進去。這些囂張跋扈之事,朱元璋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而義子之事也算是讓朱元璋下定狠心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為藍玉和朱標關係比較好,而且藍玉也經常被常遇春提在嘴邊,沒有少在朱元璋面前誇讚過這位妻弟,朱元璋對他也算器重,認了他這個乾兒子。朱元璋的義子不是亂認的,乾兒子給乾爹打天下更加賣力,而且也能減少他們日後變節的可能性。朱元璋一下子收了二十幾個義子,裡面不乏沐英、李文忠、何文輝這等能將,所以朱元璋對於義子忠誠之說一定是比較迷信的。

藍玉此人想要效仿朱元璋,大肆收了一千義子。要知道當時的藍玉不過才三十幾歲,用電視劇裡面皇帝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你這是要反啊!藍玉這些義子之中包括了自己的屬下,還有諸多百戶以上的將士。

朱元璋是喜歡收義子沒錯,但是突然冒出來的這麼多“義孫”他可吃不消這個福氣。洪武后期,藍玉是朱元璋想要培養給自己的太子朱標的能臣。但是朱標早逝,藍玉居功自傲,還沒坐上多高的位置就已經收了這麼多義子。他今天因為開門晚了不高興,保不準哪天儲君朱允炆一句話傷了他,他振臂一呼,朱家王朝豈不是要被他的義子們給淹沒?

其實藍玉到底有沒有造反已經不是主要問題了,問題在於朱元璋已經不想要再看見他,貪婪、驕縱、觸犯王權……這都是朱元璋最討厭的官員特徵,他當然不想要將這枚定時炸彈埋在他柔弱的皇孫身邊。


木劍溫不勝


這也不單純的是因為收義子的原因。

首先,朱元璋是疑心非常重的一個帝王。哪怕有一點點矛頭,他都會無限放大。

看過電視劇《朱元璋》胡軍版,朱元璋在視察城樓時,藍雨跟著,後面又跟著幾個他的義子。朱元璋本來想和藍雨聊點私話,就想讓那幾個人退下,結果他們不聽,藍玉解釋說這是他的義子,除了他自己的命令誰的都不聽,這一句話,讓朱元璋徹底對他寒心了,朱元璋說了一句,那以後你讓他們殺我,他們也不會反對了。(大概意思,原話忘了)



當時看電視時,看到這裡就替藍玉捏了把汗,心想壞了,這哥們肯定活不久了。


朱元璋肯定想的更久遠,太子朱標去世較早,孫子朱允炆肯定鎮不住這些大將,自己在世還這麼狂呢,更何況以後呢,所以我覺得朱元璋下決心殺他也是在此時了。朱元璋最恨的就是結黨營私,威脅朱明王朝統治的了。


萬里河山2017


我覺得藍玉收養義子被殺掉是剛好在錯誤的時間踩了了朱元璋的紅線。

第一,錯誤的時間

藍玉是太子妃的舅舅,相對來說也就是太子朱標的舅舅了。有這一層關係在,所以藍玉一直都非常擁戴朱標,可以說是朱標的死忠派,甚至還有為了朱標得罪燕王也在所不惜。在洪武前中期的時候,藍玉的囂張跋扈,居功自傲就已經顯露人前了,可是朱元璋仍然留著他,對他百般忍讓,其實目的很簡單,藍玉是留給太子朱標的大將。可以說,只要朱標在,藍玉之前犯的錯都不是問題,甚至朱元璋可以在臨死前玩一出貶責,朱標登基後撫慰的紅白臉,徹底讓藍玉忠心。


可惜,太子朱標英年早逝,藍玉失去了最大的保障,很明顯的是,無論接下來的儲君是誰,作為原太子的死黨,這個人都會是新儲君的絆腳石。那麼為了幫儲君掃清障礙,藍玉等一系都必須死。

從藍玉案牽連過萬人就知道,這絕不僅僅是針對藍玉一個人的,朱元璋除掉藍玉只是引子,目的是要除掉威脅新儲君穩坐天下的不利因素――朱元璋親手為太子朱標打造的超強武將集團。沒有辦法,主弱臣強,想必朱元璋也是不情願的,幾十年到頭來做了無用功不說,還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的名聲。

我相信,作為一手創立錦衣衛的皇帝,對於藍玉收養義子的事情應該是早有所聞,只不過要殺藍玉正好缺了這麼一個藉口而已。


第二,朱元璋的紅線

看過明史的都知道,朱元璋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收過很多義子,這些義子裡面不少都為朱元璋的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比如李文忠,沐英,平安等。因為這個特殊的經歷和原因,收養義子在朱元璋看來就是培植親信,擴大勢力的最佳方法,而且成本低廉。

藍玉本來在之前就有跋扈之舉,但是因為太子朱標,朱元璋都忍了。到了朱標去世,要為了新儲君掃清障礙的時候,就必須要給藍玉找一個一擊必中,一中必死的藉口來除掉他,這個藉口就是謀反。可是要定一個謀反的大罪名,就必須要有讓別人信服的藉口,而收養義子正是這樣一個藉口,而且也很容易被人相信,因為朱元璋就是這麼幹的,可以說這很容易被人認為是朱元璋的紅線。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藉口就是一個無懈可擊的藉口,所以藍玉死了。



總的說來,藍玉死的不值,可是在朱元璋看來,藍玉又不得不死。只能說,藍玉押寶太早,太果決,又不給自己留後路,所有身家都放在朱標身上,可是天有不測風雨啊。


夜月下鳴蟬


主要是為皇孫朱允炆考慮,如果朱標不死,藍玉也可能不會死,而且這個可能是藉口。

1.多事積累並非一時殺心。

藍玉1387年奇襲令遼東蒙古納哈出二十多萬人投降,因一點小事致使納哈出受重傷,在前往南京路上死去,這很容易造成投降蒙古軍隊譁變,隨後進攻北元上都對元妃施暴,歸來時因為夜晚邊城關門關閉,竟強令打破城門,上朝受封時竟嫌棄官小,令朱元璋群臣大跌眼鏡,還對太子說朱棣謀反,被朱棣知道後告發朱元璋,插手皇族之事實在不應該。


2.皇孫年弱,恐難壓藍玉。

朱元璋想到自己活著藍玉都這麼囂張,多件事積累起朱元璋對藍玉的殺心,太子朱標又死了,自己的繼承人朱允炆年紀小怎麼壓的住藍玉,如果藍玉活著必然恃功自傲更加不把新皇放在眼裡,權臣擾亂朝綱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藍玉必須死一旦找到個藉口肯定會弄死藍玉。 所以藍玉肯定是要死的,如果功成身退回家養老倒是有可能活下來,但是碰見朱元璋也未可知,歷史都是過去我們也不能忘記藍玉是一代名將以及他輝煌的戰績,還是要銘記他帶給我們的教訓。

所以說收養義子被殺也許只是藉口,他本人的性格和政治局勢都要造就這個政治犧牲品,藍玉被殺這樣看來也是合理的。感謝各位看官們閱讀手打不易,歡迎點贊評論如有不足還望指出,多多交流評論區很適合聊天。


非官方歷史


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所以最初的時候他一直在常遇春的賬下效力,後來藍玉憑藉著自己的能力逐漸嶄露頭角。朱元璋後期常遇春和徐達等人相繼去世後,藍玉成為了朱元璋最為倚重的將領。



公元1388年,藍玉北上伐元,在捕魚兒海之戰中大破北元,從此藍玉功成名就,朱元璋也因此把藍玉比作了衛青和李靖一樣的名將。

藍玉在破元之後開始居功自傲,公然違抗朱元璋制定的國策,強行霸佔了元朝的妃嬪。這件事讓朱元璋很生氣,不過朱元璋也沒有過分譴責藍玉,只是把梁國公改封為了涼國公作為提醒。然而藍玉對於朱元璋的提醒卻毫不上心,依然驕橫跋扈的我行我素。



在隨後的歲月中,藍玉一次次的挑逗著朱元璋的神經。他公然侵佔東昌民田,朝廷御史查問時竟然將御史趕走,之後還收養了大量的義子為之黨羽。最嚴重的一次事件是藍玉南征之後北返,守門官員接待不及時,藍玉竟然縱容屬下破關而入。

以上的事件發生後,朱元璋都選擇了隱忍。因為朱元璋非常向往漢唐盛世,他希望明朝也能雄視天下,建立一個更加輝煌的時代,所以他需要藍玉這樣的人才。




1392年,朱元璋已經是64歲高齡的老人,這一年突然發生了一件事,他培養多年的太子朱標去世。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他於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被立為世子,其後一直作為朱元璋的接班人進行培養。而藍玉等人也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政治資本,他希望朱標依靠藍玉這樣的人打下輝煌的大明江山。

太子朱標是常遇春的女婿,所以藍玉是朱標的舅岳父,因此平時兩個人的關係也非常要好。朱元璋認為,雖然藍玉有些驕橫跋扈,但朱標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是可以駕馭這個悍將的。但是朱標的暴斃讓朱元璋亂了分寸,經過考慮之後朱標長子朱允炆被立為了皇太孫。



朱允炆這個皇太孫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他沒有朱標的政治經驗,根本沒有任何能力駕馭藍玉。而且朱允炆並非是常遇春之女的兒子,而是太子妃呂氏之子。種種的情況告訴朱元璋,他需要為朱允炆清理原來為朱標安排的政治班底,為朱允炆的繼位以及政權的穩定鋪平道路。

1393年二月,朱標去世還不到一年,新一輪的政治清洗到來。藍玉的能力顯然不是政治老手朱元璋的對手,最終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受到牽連的人達到了一萬五千人之多。



縱觀藍玉案件整個過程,藍玉死的不算冤枉。洪武時期朱元璋的義子都改回原來的姓氏,而藍玉還在大肆收養義子,而且後期藍玉提拔軍中士卒、將官基本上都是越過朝廷自己封賞。這些事情朱元璋忍耐就是為了把他留給朱標做一些貢獻,然而唯一能駕馭藍玉的朱標死了,藍玉活著必然成了一種威脅,那就只有跟隨朱標一起去了。


我是越關


藍玉因“捕魚兒海戰役“走向人生顛峰,並因此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最高評價:"藍玉就是我的仲卿、藥師啊!"



瞭解捕魚兒戰役大捷取得的堅辛,相信都會對藍玉的軍事能力表示由衷讚歎與佩服。


十餘萬大軍在藍玉帶領下深入沙漠不毛之地、在沒有任何通訊設施的惡劣情況下,他靠著極其準確的判斷力與毅志,把北元徹底打敗,解除北元的威脅,讓朱元璋從此高枕無憂。


做為開國功臣的藍玉,為何最終他不但被殺還牽連甚廣呢?真的只是因收義子的原因嗎?如果只看問題表象,說明對於歷史真相不甚瞭解。壓死駱駝的固然是最後一根稻草,但一定有個積累過程,真正導致藍玉被殺的原因是什麼呢?有書君認為主要有3點:


1、藍玉的居功自傲


藍玉自從捕魚兒戰役大捷後,任意妄這個詞好象在他身上附體。首先違反朱元璋的民族政策,欺負元主的老婆,致使元主老婆自殺。這件事不但讓人不齒,也是件極為掉價的事。


接著在搬師回朝到達喜峰關口時已是晚上。守關的人員都已休息,但他們聽到有人叫關時,還是第一時間就跑來開門。結果藍玉做了件令人匪夷的事,居然帶領士兵打破城牆闖入,整得好象救火隊出動一樣。


這兩件事讓朱元璋大為光火,對藍玉的態度開始發生轉變。但藍玉依然不知悔改,居然開始插手軍權,在軍隊裡安插自已的親信。這些哪能逃得過朱元璋錦衣衛的眼睛,他這是不知錦衣衛的歷害,把他們當成擺設呀。一樁樁一件件不法的事讓朱元璋忍耐到了極限。


2、性格缺餡


藍玉是軍事奇材,但也是個“粗人”。不要認為粗人就是沒文化,這種理解未免太過片面。有種粗人是:不懂什麼叫深思熟慮,沒有以大局為重的概念,啥事幹了再想。這種性格上的問題,捅婁子註定是遲早的事。


對藍玉性格問題估摸八九不離十,在招降北元將領納哈出的事上可一窺全貌。


投降儀式這種掉份的事,按說帶幾個主力將領參加就行,而納哈出為體現重視帶了幾百人參加。藍玉開始也給足納哈出面子,隻字不提“投降”之類的敏感字眼,盛情招待。


沒有旁生枝節,這是場很圓滿的宴會。結果納哈出向藍玉敬酒時,藍玉一個看似普通的動作卻打破了這種和諧。納哈出給藍玉敬酒,在酒桌上敬酒都會說些,你不喝就不是兄弟,看不起我之類的客套話。


藍玉看納哈出的衣服破舊,出於好心把自己的衣服給納哈出穿。可是納哈出是蒙古族,服飾著裝完全不同。納哈出覺得藍玉這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顯擺與高壓,自然不會接受。


然後就陷入一個不穿,一個不喝的僵局。雙方都是武將,腦袋不懂得轉彎,簡單的問題在他們倆僵持下,和諧的氛圍被打破,鬧得個翻臉的局面。


原來一言不合抄酒瓶往腦門上摜的酒桌文化老早就有。這還得了,雙方打架事小,往大的發展將影響納哈出20萬兵力投降。好在有個勸架高手馮勝,好言相勸平息了這場即將越演越裂的爭鬥。勝利完成招撫納哈出部隊的工作。


這件事可看出藍玉做事考慮不周,沒有顧全大局的意識。人家都誠心投降,你就給足對方面子,還會有啥事,結果強硬死扛鬧得差點陷入死局。


3、生不逢時


朱元璋最寵愛的長子朱標病亡,愛屋及烏緣故,所以朱元璋選擇朱標尚年幼的兒子朱允炆繼位。但是朱允炆不象自己父親,經歷過建國時期各種困難的考驗,一個空降之人要駕馭這些開國功臣是難上加難。


朱元璋擔心這些能謀善勇的功臣,無法老老實實聽命於他年幼的孫子朱允炆。自己辛苦半輩子打下的江山,可能就會毀於一旦。


所以他要給他朱兒炆鋪好通天大道,把這些勞苦功高、足智多謀的大臣清理掉。這樣才能保證朱允炆位置的牢固。


朱標在世時曾反對朱元璋亂殺功臣之事,結果朱元璋對朱標說:"我殺人就是要替你拔掉這木棍上的刺。"可見他明確的目的,要為他的子孫掃除一切治國的障礙。


藍玉太不瞭解朱元璋了,一次次的挑戰朱元璋的耐心與底限。在朱元璋眼皮下,敢如此放肆,這分明是找死的節奏。朱元璋要向藍玉痛下殺手,殺掉一個開國功臣得要有個罪名呀。於是藍玉被安了個謀反的罪名。一個沒有什麼根基的人,哪來的膽量造反呢?真是"欲加罪於人,何泛無詞"。



接著藍玉本人被滅族,既然被安得謀反罪,肯定還有同黨呀,受他牽連的人也因此多達1萬5千多人。一代名臣死在自己的狅妄與權力之下,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不朽功績載入了史冊,而讓他千古流傳。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古代歷史,基本都屬於開放性的問題,不喜勿噴

這個,說句誅心之論,藍玉豢養莊奴,橫行封邑,侮辱元妃,關門火併其實都並不構成朱元璋誅殺他的充分理由。按照封建時代統治者的權術觀點,藍玉這種有較強的工作能力,但是缺點跟本事一樣多,身上不乾不淨總有幾條小辮子的高級官僚反而是統治者最愛用的人物——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就可以如臂使指地讓他指哪打哪;身上總有幾條可大可小,可大而化之可上綱上線的小辮子,就可以保證該收的時候他能收的回來,該制的時候能製得住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之前對藍玉的使用原則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藍玉出擊捕魚兒海造成的侮辱元妃事件使得朱元璋預定封其為“梁國公”改為貶義的“涼國公”就是朱元璋對他的一次限制與警告。

藍玉最後的結局是慘遭誅殺,剝皮實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子朱標的去世導致的中央政治格局急劇失衡。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後,明中央的政治格局是這樣的,朱元璋的兒子較有實力與能力的還有三個: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這三子分別

駐防西安、太原、北京,掌握有戰鬥力最強的明北部邊防軍的主力。但是由於秦王朱樉深被朱元璋厭惡,事實上不可能補缺朱標的位置繼承皇位,而跳過朱樉選擇較為賢能的朱棡(後來也不幸早逝)與朱棣又會造成嚴重的繼承權混亂(連續違反了嫡長子繼承製與嫡長支繼承製),給明王朝的政治傳統留下嚴重隱患,因此皇位繼承者事實上只能在朱標子孫一系中選擇;當時的朱標子孫一系是這樣的,嫡長子朱雄英(生母為鄂國公常遇春之女,朱標正妃常氏)已經早逝,剩下的還有接續的嫡長子朱允炆(生母朱標次妃呂氏),嫡次子朱允熥(生母同樣為常氏)。按照宗法繼承權原則,按理應當由朱允炆繼承皇位,但由於朱允炆非常、藍一系嫡出(生母系呂氏),待朱元璋去世後,原本作為朱標嫡系勢力培植的藍、常一系功臣就有可能迅速改為擁立朱允熥,而朱允熥當時尚且年幼,一旦出現主少國疑,大將擁立的格局,政治權力極易旁落入外戚之手。

朱元璋作為久經沙場、殺伐果斷的權力野獸,怎麼可能允許出現這種情況。在子輩無法再確立繼承人、孫輩繼承人可能受到藍玉一系威脅的情況下,留給朱元璋的可選項本來就不多,因此朱元璋在朱標去世的第二年就大開殺戒,將藍玉、常遇春一系功臣全部剷除;除此之外,為了避免在外藩王與在內功臣的聯姻對朱允炆的繼承權造成威脅,朱元璋連帶著將存在此類聯姻的傅友德、馮勝也一併賜死。順帶說一句,當時已在洪武十八年因病去世的魏國公徐達長女為燕王朱棣正妃,如果徐達能夠活到洪武二十五年,估計也難逃此劫。總的來講,藍玉之死其實跟他的各種胡作非為並無必然聯繫,而是在朱元璋決定立朱允炆為繼承人的時刻,決定了這批人的命運——你們這批人之前是左膀右臂,現在是絆腳石,只能死路一條。


軍武次位面


藍玉(?―1393年),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 [1] ,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徵虜大將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將軍、涼國公。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標岳父,藍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地位 ,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組建當時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做為兒子繼承大統徹底清除北元而預備,然太子死皇孫幼,朱標太子的武人集團班底全部被屠戮乾淨,最後落了個周亞夫的下場。 [2-4]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

各個皇帝基本上對領兵的將領保持相當的戒心,因為帶兵的將領擁有對軍隊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歷史上有槍就是草頭王,有軍隊就有權利,宋朝就是在軍閥趙匡胤軍事政變下建立的,對於這點開國皇帝朱元璋自然理解更加深刻

基本上歷朝歷代帶兵的將領想要善終,要麼故意貪汙錢財,讓皇帝放心比如漢初的蕭何,南宋的韓世忠,

當年劉邦每次率大軍出征,都會將蕭何留在後方,負責大軍的後勤補給。一天有門客就對他說了:“您現在已是百官之首了,又深得百姓愛戴,皇上領兵在外,他怎能對您放心呢?”蕭何一聽有道理,就問他有何破解之法。

只聽那門客說:“您何不賤價強買民間田宅,故意讓百姓罵您、怨恨您,製造些壞名聲,這樣皇上才會對您放心啊!”蕭何長嘆一聲,點了點頭。於是此後蕭何開始變得貪得無厭起來,強買民田,還強佔民宅,搞得民間是怨聲載道。

消息傳到劉邦那兒,劉邦便從此對蕭何放下心來,蕭何也因此得以善終。

我們再來看下司馬家族是怎麼在軍隊培植私人勢力,最後篡奪曹魏政權的

在曹魏集團,司馬懿一直不怎麼受待見。《晉書》也記載說曹操對兒子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魏國對司馬氏也是有猜忌的。正因為如此,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才會利用反間計,魏國解除了司馬懿的軍權之後,才敢出兵。只是後來,曹家的人不爭氣,連連失敗。不得已,才才重新起用了司馬懿。司馬懿自己也是知道這一點的,他深知自己的地位、作用和價值所在。一旦諸葛亮被打敗,魏國的人會認為蜀軍不過如此,司馬懿也因此會功高震主,這是相當危險的,這樣的話自己就會玩完。其次,不能大敗,因為這樣,會被認為和曹家的權貴們沒什麼區別,自己也沒有什麼作用了。

有孔明做對手,司馬懿才在曹丕後期乃至曹睿時期逐漸掌握了軍權,在軍中培植了個人勢力,以至於到高平陵兵變時一舉誅滅曹爽,控制了曹魏的軍權與政權。

藍玉作為明朝後期的大將,掌握著明朝精銳的騎兵部隊,這個時候不但不明哲保身,而且自己的頂頭上司就是中國猜忌心最重的帝王朱元璋,還在軍隊中認乾兒子,培植自己的私人勢力,殊不知朱元璋就是靠乾兒子起家的

加上後期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死了,朱元璋就更加要對功臣集團動手了,朱標是朱元璋精心培養的繼承人,也是合格的繼承人,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對於治國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深受文臣武將的擁戴,在百官上有很高的威望。藍玉的外甥女常氏是朱標的嫡妃,所以藍玉無論從道義上和感情上都算是朱標的親信,也是朱標有力的支持者。朱標死後,明帝國的繼承人沒了,由於對朱標的喜愛與悲痛,朱元璋決定立朱標兒子朱允文,而朱允文年紀小,沒有任何政治經驗與威信,所以功臣宿將是很難駕馭的,其中也包括藍玉,如果是這樣他就不是支持者,而是威脅者,藍玉之死是必然的。


江浙火車迷之家


藍玉被殺,確實有收養義子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根本原因在於朱元璋,朱元璋作為皇帝,時局變化,他對於佈局的調整,註定藍玉要死。

藍玉,明朝開國將領,在捕魚兒海一戰成名,大破北元,名震天下。後拜大將軍,受封涼國公,是太子朱標的舅父,位極人臣。

但是,時局的變化意味著藍玉必死無疑。本來,朱元璋為了太子朱標準備好了當時最一流的武將班底,為了繼承大統,掃滅北元殘餘勢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朱標英年早逝,而皇太孫年幼,朱元璋只能為柔弱的孫子清除障礙,本來是助力的藍玉等人,此時變成了絆腳石,最終被朱元璋屠戮乾淨。

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藍玉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一萬五千多人被牽連,其中不乏他的義子,史稱“藍玉案”。

私養兵馬,對於朱元璋來說,尚且能夠控制,畢竟解除兵權,切斷後勤對於朱元璋來說很簡單,畢竟自己打下天下,能力足夠,甚至太子朱標也能夠控制,不至於立馬誅殺。

而對皇妃施暴,這個要看什麼人了,朱元璋這樣的梟雄肯定不會為了一個女子而自斷臂膀的,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不然也不可能推翻元朝,坐上大明開國皇帝的寶座。

而收養義子,卻真的有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為什麼呢?朱元璋起事時,也是廣收義子,對於他打天下,義子的作用很大。而藍玉的政治能力和軍事能力相比差太多,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有一次,藍玉回京述職,隨身帶有幾個義子,朱元璋的命令他們不聽,而藍玉一個眼神他們就立馬行動,這在朱元璋心裡肯定有另一番滋味,雖然藍玉解釋說收養義子為了打仗順利,戰場上義子們在自己周圍,衝鋒陷陣,無往不利!

想一下,一個個驕兵悍將,像藍玉這種人,身邊再聚有一大堆不怕死的義子,那是多麼危險的事。


有兵權不怕,就怕武將有自己的集團,作為政治老手,朱元璋心裡自然有底,藍玉的死是註定的。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