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为什么会被称为“小上海”,无锡跟上海什么关系?

魏青衣


无锡被称为“小上海”始于上世纪初,说起来已经是百多年前的事儿了。其实“小上海”并不是无锡专享的一个名词,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历史上有“小上海”这个绰号的地方多了去了,像什么兰溪、绍兴、芜湖、界首、阳泉、威海、溧阳、沙市,乃至厦门、天津等地都被人形容为“小上海”过。“小上海”一词流行于清末民初,当时人们喜欢把工商业兴盛、街市繁华的地方喻作“小上海”。这么多城市中,唯独无锡“小上海”的外号长盛不衰,被人喊了近百年,直到最近一、二十年逐渐被人淡忘。



根据无锡地方报纸的记载,无锡“小上海”这一称谓最早始于1909年前后,当时,无锡通了电,有了第一家公用电厂,架设了火车站至汉昌路的第一条路灯线路,来往的旅客看到这里灯火通明。将这里比作十里洋场上海,无锡遂有“小上海”之称。无锡在民国时期长期被喻为“小上海”的原因不外乎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文化娱乐场所众多的缘故。

当时的无锡虽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却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到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前,无锡的工业产值已经居全国第三位,产业工人居全国第二位。这里交通便利,沪宁铁路和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商业繁荣,无锡居全国四大米市之首,同时又有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之誉,城内商业中心多不胜数。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无锡文化娱乐场所众多,戏馆、书场、豪华影院越开越多,至1937年抗战前夕,三平方公里不到的小小无锡城居然有14家电影院、3家游艺场,近万个座位,此外还有28家书场。当时的外地客人从无锡火车站出来,目光所及之处,商家林立、街市繁华,此等景象,和上海颇为相似,遂“小上海”之谓也是自然而然的。

1937年,日本的入侵让无锡遭受重大损失,工商业元气大伤,不过抗战胜利后,无锡的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1949以后,无锡也一直是江苏省的重要工商业和旅游城市。现在的无锡,GDP已超万亿,人均GDP远超上海,“小上海”这个称谓也已成了历史,无锡人更喜欢“太湖明珠”这个引以为傲的称呼。


悠游四方


无锡为什么会被称为“小上海”,无锡跟上海什么关系?知晓近代史的都知道,上海和无锡上演了近代中国百年以来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只是上海的区位优势太好了,无锡不是沿海港口城市,但无锡人的勇于创新、务实奋斗的精神却是典范。

民国时期,无锡是当时中国的三大工业城市之一,经济发达,被誉为小上海。无锡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就和当时的上海一样迅速崛起,上海的工业基本由无锡人把持,出现像荣氏这样的六大家族,民国时无锡的产业工人数量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二。

近年以来,尽管无锡的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包括政策支持都没有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包括有了新加坡工业园的苏州这些城市获得的政策支持多,但无锡人凭借着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精明的商业头脑,以及不懈的努力一直屹立于中国城市的前列。

无锡为什么会被称为“小上海”,无锡跟上海什么关系?我想某种程度上上海就是无锡当年荣耀的延续!我的这一观点你有异议吗?


沙漏遗爱


我不知道有没有小北京、小天津,但被称为小上海的地方确实有不少,不仅仅是无锡。细想下来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民国时期就有的,上海开埠后,各地商人到上海打拼,成功后不免在回乡时把上海中西交融、追求时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带回来,如果此地去上海发展的商人多,那么就会形成风气,于是影响本土文化,被周边称为小上海。无锡就是这一类,大名鼎鼎的荣老板就是无锡人;另一种则是在中西部地区,上海在建国后有诸多企业支内支边,这些拖家带口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上海人,把上海的生活方式带到的这里,虽然条件完全不同,但骨子里的精致顽强地表现出来。认真负责、技术好、讲卫生,以及注重穿着、吃得精细,往往当地人对上海支内职工的评价。由于地理闭塞,这里的企业形成小社会,就被称为小上海,导演王小帅是三线企业上海职工子弟,他的《青红》表现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无论哪一种,其实都指的是一种相对而言,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和时尚的态度,是积极的、褒义的评价。


柳梧新区扎西嘉措


无锡福地山山水水自然天成。以前轻工业纺织业丝绸业米市布码头发达。老字号众多。太湖最美的景在无锡。上海是国际大都市离无锡不算远。叫小上海就是太湖明珠无锡虽然没有上海大但是财富不小的。资源好人才多。无锡也是出才子美女的地方。不知道这样回答行不行。


雷迪森榨租低价坑房


当年荣家是无锡人


知途迷返之老马识途


准确说是江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