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為什麼會被稱為“小上海”,無錫跟上海什麼關係?

魏青衣


無錫被稱為“小上海”始於上世紀初,說起來已經是百多年前的事兒了。其實“小上海”並不是無錫專享的一個名詞,查閱有關資料得知,歷史上有“小上海”這個綽號的地方多了去了,像什麼蘭溪、紹興、蕪湖、界首、陽泉、威海、溧陽、沙市,乃至廈門、天津等地都被人形容為“小上海”過。“小上海”一詞流行於清末民初,當時人們喜歡把工商業興盛、街市繁華的地方喻作“小上海”。這麼多城市中,唯獨無錫“小上海”的外號長盛不衰,被人喊了近百年,直到最近一、二十年逐漸被人淡忘。



根據無錫地方報紙的記載,無錫“小上海”這一稱謂最早始於1909年前後,當時,無錫通了電,有了第一家公用電廠,架設了火車站至漢昌路的第一條路燈線路,來往的旅客看到這裡燈火通明。將這裡比作十里洋場上海,無錫遂有“小上海”之稱。無錫在民國時期長期被喻為“小上海”的原因不外乎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文化娛樂場所眾多的緣故。

當時的無錫雖是一個小小的縣城,卻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到1937年日寇佔領無錫前,無錫的工業產值已經居全國第三位,產業工人居全國第二位。這裡交通便利,滬寧鐵路和京杭大運河貫穿全境;商業繁榮,無錫居全國四大米市之首,同時又有布碼頭、絲碼頭、錢碼頭之譽,城內商業中心多不勝數。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無錫文化娛樂場所眾多,戲館、書場、豪華影院越開越多,至1937年抗戰前夕,三平方公里不到的小小無錫城居然有14家電影院、3家遊藝場,近萬個座位,此外還有28家書場。當時的外地客人從無錫火車站出來,目光所及之處,商家林立、街市繁華,此等景象,和上海頗為相似,遂“小上海”之謂也是自然而然的。

1937年,日本的入侵讓無錫遭受重大損失,工商業元氣大傷,不過抗戰勝利後,無錫的工商業得到了迅速的恢復。1949以後,無錫也一直是江蘇省的重要工商業和旅遊城市。現在的無錫,GDP已超萬億,人均GDP遠超上海,“小上海”這個稱謂也已成了歷史,無錫人更喜歡“太湖明珠”這個引以為傲的稱呼。


悠遊四方


無錫為什麼會被稱為“小上海”,無錫跟上海什麼關係?知曉近代史的都知道,上海和無錫上演了近代中國百年以來屌絲逆襲的勵志故事,只是上海的區位優勢太好了,無錫不是沿海港口城市,但無錫人的勇於創新、務實奮鬥的精神卻是典範。

民國時期,無錫是當時中國的三大工業城市之一,經濟發達,被譽為小上海。無錫自從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時代以後,就和當時的上海一樣迅速崛起,上海的工業基本由無錫人把持,出現像榮氏這樣的六大家族,民國時無錫的產業工人數量僅次於上海列全國第二。

近年以來,儘管無錫的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包括政策支持都沒有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包括有了新加坡工業園的蘇州這些城市獲得的政策支持多,但無錫人憑藉著勇於創新的開拓精神,精明的商業頭腦,以及不懈的努力一直屹立於中國城市的前列。

無錫為什麼會被稱為“小上海”,無錫跟上海什麼關係?我想某種程度上上海就是無錫當年榮耀的延續!我的這一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我不知道有沒有小北京、小天津,但被稱為小上海的地方確實有不少,不僅僅是無錫。細想下來大概有兩種:一種是民國時期就有的,上海開埠後,各地商人到上海打拼,成功後不免在回鄉時把上海中西交融、追求時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帶回來,如果此地去上海發展的商人多,那麼就會形成風氣,於是影響本土文化,被周邊稱為小上海。無錫就是這一類,大名鼎鼎的榮老闆就是無錫人;另一種則是在中西部地區,上海在建國後有諸多企業支內支邊,這些拖家帶口來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上海人,把上海的生活方式帶到的這裡,雖然條件完全不同,但骨子裡的精緻頑強地表現出來。認真負責、技術好、講衛生,以及注重穿著、吃得精細,往往當地人對上海支內職工的評價。由於地理閉塞,這裡的企業形成小社會,就被稱為小上海,導演王小帥是三線企業上海職工子弟,他的《青紅》表現的就是自己的故事。無論哪一種,其實都指的是一種相對而言,熱愛生活、追求自由和時尚的態度,是積極的、褒義的評價。


柳梧新區扎西嘉措


無錫福地山山水水自然天成。以前輕工業紡織業絲綢業米市布碼頭髮達。老字號眾多。太湖最美的景在無錫。上海是國際大都市離無錫不算遠。叫小上海就是太湖明珠無錫雖然沒有上海大但是財富不小的。資源好人才多。無錫也是出才子美女的地方。不知道這樣回答行不行。


雷迪森榨租低價坑房


當年榮家是無錫人


知途迷返之老馬識途


準確說是江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