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兩隊士兵在100米距離上排隊互射,一隊拿燧發步槍,一隊拿M9手槍,哪方會贏?

寂滅輪迴-情殤


毋庸置疑,如果雙方站擼,燧發槍贏定了!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首先介紹一下雙方參賽選手,首先登場的是17、18世紀獨領風騷的燧發槍,燧發槍全部都是前膛火槍,而且絕大部分是滑膛槍,極少數是線膛槍,在採用紙殼彈時,滑膛版的燧發槍射程可以達到140—200米,射速也能達到一分鐘2發。而線膛版的燧發槍因為子彈需要與槍膛嚴絲合縫,所以士兵經常需要用錘子砸通條才能把子彈砸進去,雖然線膛槍準頭好,射程最高能達到800米,但是五分鐘才打的出去一發,前裝槍時代基本推廣不開,所以我們以燧發滑膛槍作為參賽種子選手。

(火繩槍到燧發槍的演變,最下面為燧發槍)

再來看看M9手槍,這把手槍其實就是意大利生產的伯萊塔92,在1985年被美軍採購為制式武器。M9手槍雖然小巧方便,裝彈量大(15發),但是卻存在威力不足,射程太短的缺點,其有效射程只有50米,射速就不用講了,你要是願意,一分鐘可以打光所有子彈。


我們再把重心回到問題本身,其實這種在100米開外站擼的方式是燧發槍時代歐洲各國之間的標準戰術,那時候就是縱深在三到五隊的士兵一字排開幾公里的一字長蛇陣,然後雙方士兵在百米開外的位置停住,使用三段擊的方式比拼火力,因為滑膛槍準頭幾乎沒有,都是隨緣槍法,危險性沒我們想象的大,所以你要是回到18世紀的歐洲戰場看到這樣打仗千萬別覺得傻,這都是正常操作。

燧發槍和M9貼臉對攻,射速和準頭都是其次,因為準頭不夠數量湊,多放幾發總能幹翻你,而如果殺傷力不足那就是硬傷了,根本夠不著對手,打再多也無濟於事。M9手槍有效射程在50米,本來彈頭初速就只有390米/秒,到100米基本上就涼涼了,根本殺不死人。而燧發槍雖然準頭和射速不如M9手槍,但是威力夠用,200米內殺傷力都很大,面對一個永遠殺不死自己的對手,燧發槍可以慢慢悠悠的裝彈擊發,一發打不著就打10發,10發打不著就打100發,所以最後的贏家只有燧發槍。



軍史吐槽君


要看隊列的編成,要看持槍士兵的水平。為啥這麼說呢,如果雙方都是密集隊列,士兵都有操縱手中槍械的經驗,那麼理論上M9手槍是穩贏的。因為M9的攜彈量、射速和裝填速度都要遠超過原始的燧發槍,M9通常使用15發彈匣,這種情況就是15+1發載彈量,如果採用17發或者載彈量更大的長彈匣,那麼可能達到17+1發甚至更多的載彈量,如果採用彈鼓…..

但問題是9毫米巴拉貝魯姆彈的初速是有限的,M9的有效射程在50米左右,最大射程應該在100米左右,因此用M9對100米外的目標進行射擊還是挺考驗射手的水平和素質的,如果目標採用密集隊列,那麼相對射中的概率更大一些。但考慮M9射速比較快,如果想要憑藉彈著點來對瞄準進行修正估計有點困難。

燧發槍首先得看定義,按說一切採用燧石發火方式的槍械都算燧發槍,這麵包括前裝滑膛槍和前裝線膛槍,例如肯塔基來復槍這樣的東西也是燧發槍。如果挑選跟M9對打的步槍,我會選擇褐貝斯前裝槍,這東西在拿破崙戰爭時期相當有名,最大射程在275米左右,有效射程應該在50~100碼,打100米有點吃力但如果是齊射戰術打密集線列問題不大,射速方面熟練射手使用褐貝斯前裝滑膛槍能夠達到每分鐘3~4發,這種射速當然不能跟M9手槍來比,但考慮到有效射程和精度,估計也夠用了。

因此如果使用M9的士兵確實接受過對50米以外目標進行射擊的訓練,能夠通過降低射速儘量發揮巴拉貝魯姆彈的最大射程,M9一方能贏,否則我到覺得更應該佔燧發槍一方。終歸褐貝斯不行我可以用射速更慢但射程更遠的線膛前裝燧發槍,保證命中才是最重要的。


強武堂


這是一道沒有懸念的假設題,如果真的有這樣的狀況,那麼毫無疑問燧發步槍隊將會大獲全勝,在一百米的距離內,像M9這類防禦性裝備已經鞭長莫及,即便是有射速優勢,但是隻要沒有擊中要害,基本不會對敵方造成大的傷害,無法有效的殺傷敵軍,而燧發步槍在兩百米左右的距離已經能夠對人體造成顯著貫通傷害。

裝備的對比一般存在於同一級別的比較之中,手槍的發明是作為副武器使用,僅僅是在緊急狀況下快速使用的一款裝備,由於膛內擊發火藥有限,空間不足以推動子彈飛行太遠,因此在一百米的距離上,M9手槍的傷害和精度已經不足,因此對於這款裝備,美軍開始時就是決定發配給軍官或者突擊隊作為防禦裝備使用,一般的士兵不會配發該型手槍。

而燧發步槍雖然是兩個世紀之前的裝備,在一百米的距離內,已經可以保證百分之六十的命中率,而殺傷射程也有足足三百米,這得力於他修長的槍身,因此,如果有這樣一場對決,那麼那些手持M9的士兵是非常不幸的,因為在這樣的距離裡,這無異於一場屠殺,燧發步槍隊只會受到輕度的損傷。

因此,即便是有著明顯的年代差,裝備的定位決定了一款裝備在不同需要下所體現的作戰能力,而手槍便於攜帶,近距離射擊精準,結構簡單、體積小等優勢,讓它成為了備用裝備的不二人選。在對比裝備性能的時候,要注意兩款裝備的作戰定位是否相同,不然就不具備可比性。


霹靂火軍事


燧發槍,平均槍重10斤,是一型非常古老的熱兵器了,利用撞擊式燧發機,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從而冒出火星,引燃槍筒內的火藥,射出平均直徑大於15毫米,重達22-32克的圓球殺傷彈丸。

此槍裝彈方式,非常繁瑣,需先將彈丸放到膛口,用木榔頭打送彈棍,推槍彈進入膛內,非常費時間,在戰場上時,就意味著浪費生命。

此槍不僅結構複雜,造價昂貴,使用極為麻煩,而且鋼輪上有汙染時,還不能可靠地發火,不能保證每次都能射出彈丸。

M9手槍,伯萊達公司的軍品,全槍長0.217米,槍重1.1公斤,初速390米/秒,有效射程50米,採用15發雙排彈匣供彈,發射9毫米巴拉貝魯姆彈。

此槍採用槍管短行程後座作用原理,加裝了皮卡汀尼導軌、激光指示器等,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故障率低、動作可靠、射擊精度高等特點,美軍用此槍取代了柯爾特M1911A1半自動手槍。

M9手槍參與了阿戰、伊戰等,除了出現簧力不足的小故障外,被證明是一把戰術動作非常可靠的作戰手槍。

倘若兩隊士兵,在100米距離上,相互摟火,一隊拿燧發槍,一隊拿M9手槍,那麼,毫無疑問,手持M9伯萊達手槍的那隊士兵,最終,一定會勝出,而拿燧發槍的那隊士兵,卻毫無勝算可言。


首先,M9伯萊達手槍,容彈量高,彈匣容量15發,射速高、精度高,加上激光指示器的運用,熟練操控的士兵,數秒內就能打完15發子彈,向對手噴射強大的火力。

其次,作為一款古老的槍械,燧發槍射程要比火繩槍好稍,有效射程大概在150米左右,在200米內球型彈仍然具有一定的殺傷力,但由於球型彈飛行時空氣阻力大,射擊精度基本上就沒譜了,50米內尚可,超過50米到100米內就沒保證了。

再則,燧發槍發射一發彈丸後,需要重新裝填,過程非常耗費時間,待裝好一發球型彈時,估計M9手槍射手已經打完了好幾只彈匣,至少向對方噴射程50-60發子彈,那是暴雨般的火力,拿燧發槍的士兵是擋不住的,可謂非死即傷。


最後,儘管M9手槍有效射程只有50米,但彈丸在100米距離內,依然具備強大的殺傷力,只是手槍對100米內目標射擊,非常考驗射手的操控能力,相信配上皮卡汀尼導軌的M9手槍,在百米內對敵的殺傷力,依然還是很大的。


國平軍史


你得看哪種燧發槍啊,燧發槍有特麼這樣的,早期狗鎖式(dog lock)和滑膛的,精度感人。50米外玄學命中

也有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肯塔基膛線燧發槍,200米精度還可以

但不管是哪種,和M9打都是死。M9在100米距離如果用質量不錯的子彈,還是能打準的,雖然不中要害基本打不死人

而貝瑞塔有15/17發,還是個半自動,所以:比賽之前先給燧發隊安排一下後事


瘋狗的輕武


想都不用想:

燧發槍贏、因為:

伯萊塔在100米打鬼啊……伍十米外手槍(又不是戰鬥型手槍)對有生力量沒有傷害能力。😄😄☝️☝️真實的故事!長槍勝✌️✌️✌️✌️👍



空一體


理論上來說結果有很多

假設雙方都有100人

一,在互相排成直線的情況下雙方都有可能獲勝。假設燧發槍手們幸運的精準擊中了對方所有人而對方有人未擊中,反之m9勝。而雙方都有未擊中的情況下應該是m9更勝一籌,畢竟m9是半自動的,不浪費裝填時間。

二,方陣對抗也不一定是m9贏。m9的15發9mm子彈×100把槍威力巨大,但燧發槍可以裝填霰彈,一槍可以撂倒幾個人,即使100距離霰彈的威力也是很大的。

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猴子打字機問題(即無數猴子一起亂打打字機可能敲出一本名著)結論有很多,因為變數太多。


曼哈頓孫


毫無疑問還是M9手槍的一隊可以打到很多的士兵。

燧發滑膛槍使用的球形彈丸,飛出去可是真的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而M9手槍使用的手槍彈好歹是有旋轉的,雖說是手槍的有效射程都是50米,但是手槍子彈飛到100米還是有一個基本的方向,可比燧發槍的子彈強的多了。

有效射程不是子彈的最大射程,只是在有效射程裡邊命中率比較高。現代的槍械都已經是線膛槍,彈頭在飛出槍管後是沿著旋轉的,飛行方向基本上還是按照槍管的方向進行,不過是子彈在有效射程以外命中率不是很高了,但是還要比滑膛槍要好的多!


有痰


如果是兩隊人對射,不敢說百分百吧,大概百分之90使用M9會贏。如果是倆人對射基本五五開。因為文中只是說燧發槍,最頂級的燧發槍精度可不含糊在加上輕則十多克重則幾十克的彈重那個動能嘖嘖嘖。


瘋癲是巔峰


燧火槍能打出一百米除非是用迫擊炮發射方式;m9手槍100米外不可能準確命中目標,實際有效射程也不可能有100米。請軍迷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