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二战时期的钢盔根本挡不住子弹,为何当时各国军队还要大量装备?

夏奎星


现代头盔才具有防弹能力,而且是设计之初就是用来防弹的,但是二战时期的金属头盔本身是用于防止破片、冲击波等这些攻击的,而不是防御子弹的(当然,有时能起到防弹的效果)。

早在冷兵器战争时期各国就出现过很多早期头盔,不过这些头盔大多都是用来避免利器伤害的,比如弓箭、刀剑的劈砍等,对付钝器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后来热兵器出现,这些头盔连同冷兵器战争中一直发展过来的护甲都开始退出历史舞台,毕竟面对火枪燧发枪等没有任何防御效果,反而由于重量较大导致动作不便。

但是火炮发展起来,炮弹已经从早期的实心弹发展成高爆弹等多个型号,通过破片,冲击波,炸起的碎片等杀伤敌军。在一战中,各国军队主要都是使用各种火炮来杀伤敌军,火炮造成的伤亡远大于轻武器造成的,但是当时步兵大多都是毫无防护装具,防护极为薄弱。

在一次作战中,法军遭遇德军炮击,炮击之后一名使用锅罩住脑袋的厨师幸存了下来,法军就以此为灵感设计出来亚德里安式头盔,所以其目的不是防弹,而是防止爆炸产生的破片等产生杀伤,而包括后来的英军的蝶形盔、德军M16盔等,以及二战的美国M1、德军M35等,也都是这样的目的。

当然,对于一些小角度的子弹等,这些金属头盔是可以将其弹掉的。


前沿阵地


我是军林纵横!钢盔根本挡不住子弹?这句话当然显得十分武断。因为,钢盔某种程度可以挡住子弹,包括二战时期的经典钢盔。

我们且以一款德制钢盔M35为例进行说明吧!今天人们觉得当年二战德军比较酷,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这顶钢盔的陪衬。而M35钢盔从一战钢盔发展而来,生产了多少呢?

自1935年正式投产,两年内生产了大约1400万顶。当年中国军队也曾大量采购。有意思的是,德国陆军到1936年才接收了第一批新型钢盔,这时因为当时没有战事的德国装备还是优先用于出口。赚钱嘛!

M35钢盔特点是佩戴舒适,可靠性较强,便于伪装。当然,保护作用也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没有对士兵的保护相信不会有那么多的冤大头。

有试验显示,在15米距离上当时的手枪弹射击M35钢盔,子弹会在钢盔表面造成凹陷。钢盔无法被击穿,甚至不会造成裂缝。这就相当了不得了。在战场上,致命的伤害当然来自于头部。而对头部的伤害,冷枪、弹片又占了大头,包括战场上的突发情况如石块对头部的“砸”,所以说钢盔的保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M35头盔用一整片钼钢板经多次冲压成形,边缘是圆滑的弧线卷边,内衬更有利于保护头部。事实上,假设一下,子弹嵌入头部好取吗?有了钢盔,

至少,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军林纵横


战场上能被子弹直接正面命中戴钢盔的头部简直是中彩票一样的概率。这就跟影视剧里说,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一样都是神话。战场上步枪和机枪基本都是概率射击和压制射击,打得都是密度和感觉。请原谅我这么说!但事实就是如此。而战场上造成的伤害主要是由炮弹爆炸的杀伤破片,步枪机枪弹折射的跳弹和流弹造成的。后两种其实都出去枪弹射击势能的衰落阶段,如果你正好没戴钢盔,如同咱们八路军那种,基本就死定了。如果你刚好戴了钢盔,那起码后两种枪弹和小块的炮弹破片挡住不造成致命伤是没有问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八路军战士都会捡日军和国军遗落的钢盔戴着作战。都是打仗的,谁也不嫌命长。


哲唯爱历史


为啥要钢盔挡子弹?

对于基层士兵的防护 要用盔甲才来的实在啊,日本就在这方面做过了很多研究。

只不过外形是有点辣眼的感觉。

后来这个创意就被鸟山明老师拿走了。直接弄出来一个色老头。


说回正题,钢盔本身就不是防枪弹的直接射击的。

在真正的战场上是没有三级头的,给你的就是一个薄铁片做的头盔。这玩意几英镑一个,用机器直接冲压出来的如果能防弹,那么英军就不会要坦克了。


细说下头盔吧。士兵带头盔防护型在其次,更主要的是军容整齐。

以德国为例,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军的头盔是这种样子的:

叫做巴伐利亚式军用钉盔这是一种非常非常古典的头盔,头盔的样式在一段时间内国际通用的。

其来源源于

大明国的帽盔。

这种盔从明代开始出现直至晚清末年中国还在使用当中。

带上之后人瞬间高了一尺半,立刻就高大威猛起来。因此这样的头盔在仪仗中使用还是相当震撼的。西方头盔吸取了很多中国古代头盔的特点。


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的时候,士兵的伤亡往往并不是因为枪弹造成的,而是大炮。

如果按照数据统计战场上伤亡90%以上是冲击伤,也就是炮弹、手榴弹爆炸造成的伤害,直接的枪伤实际上并不多,因此应对火药爆炸的冲击以及抵挡被爆炸掀起的沙石才是头盔的主要功效。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最早头盔被做成了草帽状,参考第一个英军头盔图片。


后来德国的在二战中广泛使用的是M35头盔

这种头盔比草帽状头盔更加方便头部活动,也成为了今后头盔的一个样板。当然在二战中德国也设计了对枪弹防护性更强的M45头盔。

然而第一对枪弹的防护性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其次M45头盔的外观并不讨希特勒喜欢就被废弃了。在二战结束后,这款头盔才得以重见天日成为东德人民军的标准装备。

当然,这款头盔也被流行文化所接受,成了帝国军近卫队的头盔原型


军武数据库


钢盔本来就“挡”不住子弹的,钢盔的作用是让子弹“打滑”和防止弹片伤到头部(苏军最早的T系列坦克的炮塔就采用卵型设计)。如果说直瞄射击的话,就算是纳粹德军最精良的钢盔也会被打穿。就算是现在的钢盔,用“沙漠之鹰”之类的名枪也能够直接洞穿。目前最“坚固”的头盔是我军新研制的芳纶材料制作的头盔,可以抵挡手枪近距离射击(普通子弹),穿甲弹绝对是防不住的。


爱国的iPhone


钢盔是挡不住一定距离上直接命中的子弹,钢盔主要的作用就是防住榴弹爆炸时产生的碎片,这些碎片直接命中也会对人造成致命伤害,戴上钢盔会好的多。另外战场上还有子弹在远距离情况下命中的案例,这种情况下子弹的动能没那么大,钢盔也能挡住。总的来说,戴了安全性会高很多。


不沉的经远


钢盔的作用,不是防备子弹的直接射击。

事实上,就算现在的钢盔也挡不住自动步枪的直接射击。而且,纵然钢盔可以在较远距离防止子弹的直接射击,强大的动能也会折断士兵的脖子。

所以钢盔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战场流弹、炮弹炸弹爆炸后的破片击伤头部,同时让中远距离的子弹击中头盔后发生滑弹偏转,减少损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