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二戰時期的鋼盔根本擋不住子彈,為何當時各國軍隊還要大量裝備?

夏奎星


現代頭盔才具有防彈能力,而且是設計之初就是用來防彈的,但是二戰時期的金屬頭盔本身是用於防止破片、衝擊波等這些攻擊的,而不是防禦子彈的(當然,有時能起到防彈的效果)。

早在冷兵器戰爭時期各國就出現過很多早期頭盔,不過這些頭盔大多都是用來避免利器傷害的,比如弓箭、刀劍的劈砍等,對付鈍器是沒有多大效果的。

後來熱兵器出現,這些頭盔連同冷兵器戰爭中一直髮展過來的護甲都開始退出歷史舞臺,畢竟面對火槍燧發槍等沒有任何防禦效果,反而由於重量較大導致動作不便。

但是火炮發展起來,炮彈已經從早期的實心彈發展成高爆彈等多個型號,通過破片,衝擊波,炸起的碎片等殺傷敵軍。在一戰中,各國軍隊主要都是使用各種火炮來殺傷敵軍,火炮造成的傷亡遠大於輕武器造成的,但是當時步兵大多都是毫無防護裝具,防護極為薄弱。

在一次作戰中,法軍遭遇德軍炮擊,炮擊之後一名使用鍋罩住腦袋的廚師倖存了下來,法軍就以此為靈感設計出來亞德里安式頭盔,所以其目的不是防彈,而是防止爆炸產生的破片等產生殺傷,而包括後來的英軍的蝶形盔、德軍M16盔等,以及二戰的美國M1、德軍M35等,也都是這樣的目的。

當然,對於一些小角度的子彈等,這些金屬頭盔是可以將其彈掉的。


前沿陣地


我是軍林縱橫!鋼盔根本擋不住子彈?這句話當然顯得十分武斷。因為,鋼盔某種程度可以擋住子彈,包括二戰時期的經典鋼盔。

我們且以一款德制鋼盔M35為例進行說明吧!今天人們覺得當年二戰德軍比較酷,很大程度上離不開這頂鋼盔的陪襯。而M35鋼盔從一戰鋼盔發展而來,生產了多少呢?

自1935年正式投產,兩年內生產了大約1400萬頂。當年中國軍隊也曾大量採購。有意思的是,德國陸軍到1936年才接收了第一批新型鋼盔,這時因為當時沒有戰事的德國裝備還是優先用於出口。賺錢嘛!

M35鋼盔特點是佩戴舒適,可靠性較強,便於偽裝。當然,保護作用也是相當不錯的。如果,沒有對士兵的保護相信不會有那麼多的冤大頭。

有試驗顯示,在15米距離上當時的手槍彈射擊M35鋼盔,子彈會在鋼盔表面造成凹陷。鋼盔無法被擊穿,甚至不會造成裂縫。這就相當了不得了。在戰場上,致命的傷害當然來自於頭部。而對頭部的傷害,冷槍、彈片又佔了大頭,包括戰場上的突發情況如石塊對頭部的“砸”,所以說鋼盔的保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M35頭盔用一整片鉬鋼板經多次衝壓成形,邊緣是圓滑的弧線卷邊,內襯更有利於保護頭部。事實上,假設一下,子彈嵌入頭部好取嗎?有了鋼盔,

至少,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軍林縱橫


戰場上能被子彈直接正面命中戴鋼盔的頭部簡直是中彩票一樣的概率。這就跟影視劇裡說,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一樣都是神話。戰場上步槍和機槍基本都是概率射擊和壓制射擊,打得都是密度和感覺。請原諒我這麼說!但事實就是如此。而戰場上造成的傷害主要是由炮彈爆炸的殺傷破片,步槍機槍彈折射的跳彈和流彈造成的。後兩種其實都出去槍彈射擊勢能的衰落階段,如果你正好沒戴鋼盔,如同咱們八路軍那種,基本就死定了。如果你剛好戴了鋼盔,那起碼後兩種槍彈和小塊的炮彈破片擋住不造成致命傷是沒有問題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我八路軍戰士都會撿日軍和國軍遺落的鋼盔戴著作戰。都是打仗的,誰也不嫌命長。


哲唯愛歷史


為啥要鋼盔擋子彈?

對於基層士兵的防護 要用盔甲才來的實在啊,日本就在這方面做過了很多研究。

只不過外形是有點辣眼的感覺。

後來這個創意就被鳥山明老師拿走了。直接弄出來一個色老頭。


說回正題,鋼盔本身就不是防槍彈的直接射擊的。

在真正的戰場上是沒有三級頭的,給你的就是一個薄鐵片做的頭盔。這玩意幾英鎊一個,用機器直接衝壓出來的如果能防彈,那麼英軍就不會要坦克了。


細說下頭盔吧。士兵帶頭盔防護型在其次,更主要的是軍容整齊。

以德國為例,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德軍的頭盔是這種樣子的:

叫做巴伐利亞式軍用釘盔這是一種非常非常古典的頭盔,頭盔的樣式在一段時間內國際通用的。

其來源源於

大明國的帽盔。

這種盔從明代開始出現直至晚清末年中國還在使用當中。

帶上之後人瞬間高了一尺半,立刻就高大威猛起來。因此這樣的頭盔在儀仗中使用還是相當震撼的。西方頭盔吸取了很多中國古代頭盔的特點。


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的時候,士兵的傷亡往往並不是因為槍彈造成的,而是大炮。

如果按照數據統計戰場上傷亡90%以上是衝擊傷,也就是炮彈、手榴彈爆炸造成的傷害,直接的槍傷實際上並不多,因此應對火藥爆炸的衝擊以及抵擋被爆炸掀起的沙石才是頭盔的主要功效。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最早頭盔被做成了草帽狀,參考第一個英軍頭盔圖片。


後來德國的在二戰中廣泛使用的是M35頭盔

這種頭盔比草帽狀頭盔更加方便頭部活動,也成為了今後頭盔的一個樣板。當然在二戰中德國也設計了對槍彈防護性更強的M45頭盔。

然而第一對槍彈的防護性需求並沒有那麼強烈,其次M45頭盔的外觀並不討希特勒喜歡就被廢棄了。在二戰結束後,這款頭盔才得以重見天日成為東德人民軍的標準裝備。

當然,這款頭盔也被流行文化所接受,成了帝國軍近衛隊的頭盔原型


軍武數據庫


鋼盔本來就“擋”不住子彈的,鋼盔的作用是讓子彈“打滑”和防止彈片傷到頭部(蘇軍最早的T系列坦克的炮塔就採用卵型設計)。如果說直瞄射擊的話,就算是納粹德軍最精良的鋼盔也會被打穿。就算是現在的鋼盔,用“沙漠之鷹”之類的名槍也能夠直接洞穿。目前最“堅固”的頭盔是我軍新研製的芳綸材料製作的頭盔,可以抵擋手槍近距離射擊(普通子彈),穿甲彈絕對是防不住的。


愛國的iPhone


鋼盔是擋不住一定距離上直接命中的子彈,鋼盔主要的作用就是防住榴彈爆炸時產生的碎片,這些碎片直接命中也會對人造成致命傷害,戴上鋼盔會好的多。另外戰場上還有子彈在遠距離情況下命中的案例,這種情況下子彈的動能沒那麼大,鋼盔也能擋住。總的來說,戴了安全性會高很多。


不沉的經遠


鋼盔的作用,不是防備子彈的直接射擊。

事實上,就算現在的鋼盔也擋不住自動步槍的直接射擊。而且,縱然鋼盔可以在較遠距離防止子彈的直接射擊,強大的動能也會折斷士兵的脖子。

所以鋼盔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戰場流彈、炮彈炸彈爆炸後的破片擊傷頭部,同時讓中遠距離的子彈擊中頭盔後發生滑彈偏轉,減少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