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這個村的位置很特殊,位於煙臺青島濰坊三市交界處

在煙臺地級市的範圍內,萊州市地處最西端;在萊州縣級市的範圍內,土山鎮地處最西端;而在土山鎮的範圍內,地處最西端則是海滄村。這個村莊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可見一斑。

萊州這個村的位置很特殊,位於煙臺青島濰坊三市交界處

(配圖均為海滄村附近場景)

關於海滄這個名字的由來,根據村名石碑記載,元末,焦、孫等姓從四川遷此建村,因臨海而居,故取名為海滄。單從這兩個字來看,含義似乎是“滄海”一詞換了個順序。不過,在有的史料當中,海滄也被寫作“海倉”。如《明史》中就曾記載:“膠萊河……分南北流,南流自膠州麻灣口入海,北流經平度州至掖縣海倉口入海。”

萊州這個村的位置很特殊,位於煙臺青島濰坊三市交界處

海倉意為“海上糧倉”,相比於“海滄”,似乎寓意更好。但到了後來,逐漸統一叫作海滄。現在的海滄村,位置距離真正的大海還有10多里路,不過在古代建村的時候,想必距海不會太遠。

實際上,海滄村的區位意義並不僅限於“煙臺最西邊的村莊”這一點。打開山東省地圖就可以發現,這個村莊的位置也正好是煙臺、青島、濰坊三個大市的交界處,說得更準確一些,是煙臺萊州、青島平度和濰坊昌邑三地的交界處。

萊州這個村的位置很特殊,位於煙臺青島濰坊三市交界處

海滄村的這個地標意義,早在明清時期就被人們所認知。據說,當年掖縣(萊州)、昌邑縣和平度州三地的界碑,就曾立在這個村附近。只不過,掖縣、昌邑和平度在當時都屬於萊州府管轄,這個三地交界只不過是一府之內的交界;後來隨著行政區劃的變遷,萊州歸煙臺,昌邑歸濰坊,平度歸青島,這個交界的“級別”也就相當於提升了一格,因此地標意義也就更大了一些。

萊州這個村的位置很特殊,位於煙臺青島濰坊三市交界處

筆者前段時間探訪海滄村,本想觀瞻一下古代的界碑,可惜來去匆匆,未能打聽詳細。不過,古代的界碑雖然未見,但海神廟尚在,就在海滄二村(海滄村規模較大,後來分為三個行政村,統稱海滄)村口附近。

萊州這個村的位置很特殊,位於煙臺青島濰坊三市交界處

海神廟在膠東半島地區並不鮮見,萊州境內,三山島的海神廟尤為知名。海滄村這座海神廟,雖然現在的名氣稍遜,但在歷史上,也是很有標誌意義。清代捻軍第二次進軍膠東時,就是在海神廟附近突破了李鴻章的膠萊河防線。

當時,捻軍進入登萊之後,負責圍剿的李鴻章大喜過望,因為膠東半島三面環海,一面臨河,在陸戰時代,屬於兵法上說的“絕地”。在李鴻章看來,清軍只要在膠萊河西岸築牆防守,就可將捻軍困死在膠東一隅之地。捻軍也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準備尋找突破口渡過膠萊河,這個突破口就選在海滄村北面。

據《捻軍史》一書的記載,1867年8月19日,東捻軍集中全軍馬步隊,從海神廟以北數里的海灘上發起猛攻。膠萊河入海口的位置本來灘塗就比較多,退潮時水位更淺,捻軍擊敗對面的清軍,一舉過河,進入昌邑境內,使得李鴻章的“膠萊河防線”成為泡影。

提到膠萊河,不妨再說幾句。元代開鑿膠萊運河,可惜未用,後代屢有人提議,亦沒實行。倘若膠萊運河當年能夠投入使用的話,位於運河北端的海滄村,作為南北貨物集散地,發展至今,恐怕就不僅僅是一個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