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的糧食產量逐年增長,反而還要大量進口糧食呢?

撥亂返正


我國糧食產量逐年增加,卻還大量進口糧食,這並不矛盾,因為中國人民的糧食需求量增長的更快,這是好現象,證明中國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因為糧食除了口糧,還有飼料和工業原料,尤其是飼料大幅增長,是因為中國人民飲食中的蛋白質比例提高,通俗的說中國人吃肉更多,還有油脂消費量也提高,這是中國人民富裕之後的必然現象,飲食早已經不是吃飽,而是吃好,

至於為何中國需要大量進口糧食,先看一個數據,中國人口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一,耕地佔世界百分之七,這說明中國糧食全部自給自足壓力很大,需要進口來彌補糧食產量缺口,這本身並無不妥之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沒有哪個國家是自給自足,中國的主糧是能夠滿足中國人口需求,進口的主要是大豆,玉米飼料用糧和油脂用糧,對中國糧食安全危害不大,

有人會疑問為何中國明明有許多耕地閒置,沒有充分利用,卻還進口,原因很簡單,進口成本低,國際貿易的原理就是比較優勢理論,中國耕地面積分散,尤其是閒置的耕地更分散,不適合機械化操作,而美國,阿根廷,巴西的耕地條件更適合機械化操作,成本比中國低,中國的製造業發達,從農業中解放的勞動力進入其他行業能掙更多的錢,這是市場調節的結果,效率更高,

假如不考慮成本問題,中國利用現有耕地也能產出相應數量的糧食,但是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投入,這樣會影響其他產業的發展,是得不償失的行為,


萬事皆空70


為什麼我國的糧食產量逐年增長,卻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響水大米】,訂閱最好玩的鄉村生活資訊!

這是一個讓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問題,中國糧食連年增產,但是每年還要大量進口糧食。2017你那度我國的糧食儘量達到1.3億噸以上。比2016年增長13%。其實大量進口糧食還是有以下因素造成的。

1、中國耕地面積在逐年減少

目前倡導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大背景的背後,雖然國家嚴格控制耕地的使用,但是還是有一些開發商在佔用耕地,耕地面積沙化、萎縮的問題依然存在。

2、我國進口的糧食主要用於飼料加工

進口的糧食,供人們食用的很少,很大一部分被用來製作飼料加工,拿大豆來舉例,大約有八成的消耗量是用於生產豆粕。少量的高端大米也是為了使用不同的消費人群購買,比如日本大米,泰國大米。

3、土地經營和種植技術使得外國的成本更低

國內農業人口6億多,而美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僅有200多萬人,但是糧食出口量佔了世界的一半,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大國,規模化、機械化和現代化經營以及大量的農業補貼使得外國糧食的成本更低,更有競爭力。

從以上三個方面可以看出,國內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在農業的發展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農業實現了科學化,規模化種植的時候,自然會大大減少糧食的進口量。



響水大米


據統計,中國的糧食連續七年豐收,可謂是形勢喜人。然而,卻出現一個怪現象,一邊是種糧無利可圖,農民撂荒,一邊是大量的進口糧食。人們難免要問:國家為何不停止進口糧食,適當提高國內糧食價格,以增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呢?


其實,這也有難言之隱。自從加入WTO後,我們一面享受貿易的公正與便捷,一面要承擔WTO所規定義務。說白了,就是中國要放開糧食市場,允許國外糧食進入中國的流通領域。美國、巴西、阿根廷這些產糧大國,早就對中國的糧食市場虎視眈眈,如今,藉著WTO的東風蜂擁而來。他們糧食生產是規模化、機械化、再加上政府的補貼,價格自然要優於國內許多,不可避免對中國的糧價形成巨大沖擊。

進口糧食,尤其是大豆、玉米,用來榨油做飼料,也是一種剛性需求。畢竟,中國人多地少是不爭的事實,加之這些年的大開發,侵佔多少良田,恐怕難有具體數字。就以我所在洛陽市為例,從市區的南昌路到與宜陽縣的交界處,長達20多里。過去馬路兩邊二三里範圍內都是旱澇保收的好地,糧食單產少數也有800斤以上。可短短的幾年間,馬路兩邊的幾萬畝好地被開發殆盡。以小見大,想必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模樣。耕地被無序開發,糧食產量難免下降,也只有靠進口糧食來填補這個巨大的缺口。

記得基辛格曾說過,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十幾億人吃飽穿暖始終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決不能把希望寄託在進口的糧食上,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掌控在中國人的手中,這是關乎民族未來第一要務,絕對馬虎不得。這些年,伴隨著國家對侵佔耕地的打擊力度、以及18億畝耕地紅線的劃定,相信中國有足夠土地與能力解決十幾億人吃飯的問題。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其實我覺得我們糧食並不是連年增產而是連年減產,1,十八億畝紅線變成十五億畝紅線可刺土地面積減少六分之一這樣怎麼可能增產,2,三億畝可耕地是修高速,高鐵,廠礦,亂佔,蓋樓盤,汙染在內嗎?3,由於連年農資上漲而農作物不漲而跌打擊農民的積極性農田拋荒種樹,就象我們鎮原來十一個行政村至從建了煤礦搬家五六個行政村這五六行政村基本不能種了,還剩下這幾個行政村土地也被佔用開發接近一半,全國各地都是大同小異,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4,專家叫獸整天叫著中國糧食多少年連續增產都是在騙人,昨天我看到一個視頻對話說道全國80%糧食依靠進口,河南是個產糧大省其結果中歐糧食直接到鄭州,這個與連年增產是不是很諷刺!飯碗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心中不慌!


痴迷140943689



鄉村人家樂


為什麼我國的糧食產量逐年增長,卻還要大量進口糧食?這個問題很多人會疑惑,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糧食生產大國,但是最近幾年我國對於糧食進口卻逐年增加,這是不爭的事實。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地下,單位種植面積產量並不高。我國糧食種植一直都是採取家庭為單位進行的分散狀態的種植模式,機械化種植並沒有得到普及。糧食生產效率底下,而美國這些國家已經完全實現機械化、規模化種植,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非常高,而且需要的人力物力等成本也比較低。



其次,我國耕地面積在逐漸減少。

現在的耕地面積受到嚴重破壞,國家近幾年也採取了積極的措施,嚴防破壞耕地行為,保護耕地紅線。但是這幾年我國很多農村建房、工廠加工、養殖業發展等已經佔用了大量的耕地,導致整體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我國糧食種植產量滿足不了我國整體對於糧食的需求,因此進口成為常態。



最後,我國農村耕地人口逐漸減少。由於糧食價格最近幾年一直偏低,很多農民通過一年辛苦勞作種植糧食根本賺不了什麼錢,隨著農藥、化肥的年年增長,而糧食價格卻平平的態勢,很多農民逐漸放棄了種植糧食作為生存方式,而是選擇外出打工補貼家用,這也是我國糧食逐年減少的一部分原因。


鄉村波比


近年我國每年進口大豆近億噸。這一億噸大豆算作糧食品種,那將佔我國糧食總產量的一萬二千億斤的六分之一,即進口了16%多。如果把大豆不算作糧食品種,那就說我們沒有大量進口糧食了。

習慣上我國並不把大豆算作糧食品種,很少時候用大豆作飯吃來填飽肚子。而主要用在於豆腐等豆製品上,為我們身體提供優質植物蛋白。而不是像大米、小麥提供能量。

我國進口大豆用作榨油,這億噸大豆提供了二千萬噸食用油。榨油剩下的八千萬噸豆粕用作飼料。這麼多的豆粕為我們日益增長的肉、蛋、奶需要提供了足夠的高蛋白的優質飼料。

我國的大豆產量低,畝產只有二百多斤。一億噸大豆要種近十億畝,我國的耕地才十八億畝,種十億畝大豆是絕對不可以和不可能的事。進口大豆是當前乃至今後長期的必然之舉。國外的大豆產量比我們高,機械化程度也比我們高。如此高的生產效率和低的生產成本,他們的大豆價格就比我們低了不少。所以,我們進口大豆是很划得來的事。還可以這樣說,我們利用了國外的幾億畝耕地為我們種上了我們所需的大豆,何樂不為呢!。

我國現行的糧食總產量的統計,是以稻穀、小麥、玉米等穀物產量計算的。現已連續幾年超過了一萬二千億斤。人平佔有量已有九百來斤,可足夠來供我們吃飯。切莫為我們已經缺糧要進口糧食來解決吃飯問題而著急。

其實,我們的糧食不但不足而且還有結餘。當今我們已積壓庫存稻穀、玉米二億多噸。稻穀、玉米價格下行就是這個原因。為解決這個問題,中央政策是調減糧食播種面積。用種水稻、玉米的田種經濟作物或者休耕。從今年開始,到二O二O年要實現改種或休耕六千萬畝。而這調減的耕地大多在如湖南、黑龍江等土質肥沃,旱澇保收的商品糧大基地上。






科老師1


原因有很多,中國當下的糧食產出佔世界第一是毋庸置疑的!這點可以自行查證!隨便哪個網站都可以!

我想了想總結出來的以下這幾條供大家參考!

第一個就是人多地少!14億人口18億畝耕地(據說現在連18億都達不到了)!美國3億人口,30億畝耕地!

第二就是浪費!每年中國浪費的糧食夠一億人口一年的口糧!所以有了國家提倡的“光盤行動”!!!

第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糧食不只是人吃的!這點很重要!畜牧養殖離不開糧食!!!看看中國每年產出多少吧!看看下面這些哪一種不是以億計數的!這裡主要撿幾個常見的養殖品!!!這些養殖品有些不止供應國內,比如鴨子,1/4供應國外!想想這些家禽牲畜每年又吃掉多少糧食?

第四點就是糧食不只是吃的,比如食用油,釀酒,醬油,或者乙醇加工等等!別的什麼地方還用一時半會想不起來了!

就這些吧,有沒有補充的可以留言交流下!










鵬1737901


我國糧食產量近幾年穩定在6億噸左右,國內糧食自給自足有餘。沒必要進囗糧食。那為什麼還要大批量進囗呢?主要原因是平衡對外貿易所需,象對美國。對美貿易每年近四千億的順差,不平衡已引起美國政府的強烈不滿,我國只得大量進囗美國農副產品,因為進囗美糧價低質優,不會虧錢。另一原因是工業用糧轉化的大企業,比如玉米澱粉,儘管國內糧價已經低到不能再低了,和進囗比質價還是有差距,進口糧要划算的多。所以他們自營進囗的量也是可觀的。這些年國內糧食靠政府補貼定保護價在維護農民利益。糧食雖然工業用途轉化了很大部分,但還是糧多成地方政府的一種負擔。糧價不提高到50%以上,農民增收無望,積極性也就提不起來了。


老爺子82172724



我國糧食總量從1978年的3億噸提高至2013年的6億噸。現在全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人均佔有糧食從1977年的297.7公斤上升到2017年的444公斤,增加了49%,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自改革開放以來至今糧食進口由千萬噸逐步提高到一億噸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為什麼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取得了以佔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佔全球22%的人口的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也只是基本解決了基本溫飽問題。而隨著人均佔有糧食從1977年的297.7公斤上升到2017年的444公斤的增長,人民日益增長的肉蛋奶需求量也在增長,而且增速遠高於糧食增長的幅度。目前,我國人均肉類產量已經高於世界平均的30%,達到人均62·7公斤,而40年前人均年消費僅為個位數。按每公斤豬肉、牛肉、羊肉、禽肉、禽蛋分別需要5、3.6、2.7、2.8、2.8公斤的飼料糧才能轉化計量,將是一個嚇人的巨大數量啊!去年消費大豆1·12億噸,進口9550萬噸,是國產大豆產量的的6·36倍。除大豆外,這些年來玉米小麥高粱豆粕菜籽粕等進口量也在1000萬噸左右。正是這些進口的糧食和餅粕支撐著國民肉蛋奶旺盛需求。


有人說,寧可少吃肉蛋奶,也不要進口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的轉基因大豆玉米豆粕菜籽粕。少數人可以做到少吃肉蛋奶,但億萬國人都能做得到嗎?退回到六七十年代前按票證定量供應糧油肉蛋奶的做法老百姓能夠接受嗎?答案是否定的。


有人說,糧食增產不是還有潛力嗎?有,但水化肥農藥投入大,糧價低迷,增產不增收,農民種糧缺乏動力。儘管國家對有的品種實行了保護價,但收購量往往有額度,畢竟國家不再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糧食流通已經市場化了,全球化了,在維護國內糧價基本穩定的同時,開展糧食多邊貿易是不可或缺的。更何況大豆玉米等糧食確確實實是存在很大缺口,需要進口予以補充呢。


隨著國內糧食市場的放開,國際上四大糧商(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陸續進入我國糧食生產加工流通環節,成為糧油進出口經營的巨無霸。僅一個益海嘉裡集團(新加坡豐益國際公司和美國ADM公司於2001年在華投資組建,總部設在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自2001年以來至今,在國內直接控股的工廠和貿易公司已達38家,工廠遍佈河北、山東、江蘇、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各主要省份及四川、湖北、湖南、新疆、寧夏、黑龍江、等內陸地區,貿易公司及辦事處已覆蓋除西藏和港、澳、臺地區外的全國各省。益海嘉裡集團的金龍魚、胡姬花、魯花、口福、香晏、福臨門、香滿園、金元寶、花旗等品牌的麵粉、大米和油脂基本佔領了大中城市的超市。這就說,儘管近十幾年糧食年年豐收,但我們飯碗裡早已不完全是自產的自己加工的糧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