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都是怎麼應對寶寶可怕的兩歲的?

小湯圓媽咪


首先要說的是寶媽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兩歲的寶寶並不可怕。恰恰相反,說明我們的寶寶已經長大了。懂得來宣洩自己的情緒。這時候我們耐心的跟孩子溝通尤為重要。



我女兒也剛剛好兩歲,有時候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會原地坐下來開始大哭,在家裡是這樣。在外面商場也是這樣。但是,我跟孩子她媽從來沒有覺著可怕。一開始,我跟他媽媽不會馬上去安撫她,而是讓他自己先哭一會。有些時候寶寶哭也是自己情緒的宣洩;等她哭一會,情緒上也稍微宣洩了,我或者她媽媽才會過去問她怎麼啦…就這樣,一點點去引導孩子。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也要好好想想,根據孩子的表現,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時的教育上出現的問題:

1、平時對孩子是否太過嬌慣。很多家長其實對孩子是過分嬌慣的,害怕孩子吃不好,穿不暖。孩子愛發脾氣一定程度上跟過分的嬌慣,百依百順,沒有原則的妥協是有很大關係的。

2、要學會理解並尊重。孩子雖然才兩歲,但是她什麼都懂的。慢慢的隨著年齡的長大,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有了自己的好奇心,不希望被拒絕,被打擾。這個時候如果只是簡單的拒絕或者粗暴地干涉,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候當孩子有了合理的願望與要求的時候,我們儘量要滿足;如果是不合理的,要心平氣和的跟孩子溝通交流,並儘量轉移他的注意力

3、父母不恰當的處理方式。有人說,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寶寶。(當然,這句話多少說的不怎麼討人喜歡)但至少說明了一些問題,可以把寶寶視作父母的鏡子。小寶寶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心,恰恰這個時候易模仿,學習能力又強,如果父母對寶寶採用粗暴的呵斥,打罵行為來拒絕寶寶的合理要求,就很容易讓寶寶產生逆反心理。

4、耐心,耐心,耐心!!!對你身邊這個小傢伙要有足夠的耐心。雖然有時候她會讓你忍無可忍^_^



孩子教育是一門大課程,我們做父母的還有小寶寶都是學生。都需要認真對待。歡迎各位寶媽寶爸發表自己的意見。📪📪📪讓我們共同進步。


旅日夢想家


恭喜你,你的寶寶進入了“可怕的兩歲”這個時期。但是,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哦。這個時期,寶寶們的自我意識迅速“崛起”,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堅持自己的想法。作為大人,就會看到一直乖乖聽話的寶寶,突然變得“不可理喻”,“頑固不化”,於是,大人們開始焦慮了……



但是,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我們完全可以耍耍小聰明,把小屁孩兒們“玩弄於股掌之上”。舉個例子,當寶寶耍賴不想爬樓梯非得抱著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說“我們學小貓咪上樓梯吧,看誰的腳步又輕又快,那誰就是最棒的”。孩子通常很樂意玩遊戲,於是,寶寶就會自己積極爬樓梯啦。再比如孩子睡前不洗漱,只顧看動畫片,我就會給他出個選擇題,問他“你是現在洗漱,還是過五分鐘?”孩子當然選過五分鐘,我就跟他約定好說話算話,不然明天沒有動畫片看。我就會趁這五分鐘自己洗漱,並且這期間給他倒計時,讓他做好心裡準備,時間到了他就乖乖洗漱了。而且看到我都快洗漱好了,他就會連耍賴皮都忘了,著急忙慌的讓我給他洗漱。更這招對付我家寶寶,屢試不爽,哈哈!

記住一點,別跟他對著幹,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玩遊戲的方式解決,又有哪個孩子是不喜歡玩遊戲的呢?


企鵝85452504


理論我不想多說,因為看過很多理論也給別人講過很多理論的我,如今真的面對著“可怕兩歲”的寶寶,真的是血壓飆升,毫不誇張。

平復下心情,來說下我實驗過還算有效的方法。

1.面對發怒發瘋哭鬧的寶寶。

一個字,等。默默地等,冷靜地等,如果怕自己被他的聲音影響導致自己控制不住情緒發飆,請捂上耳朵,閉上嘴,什麼也不要說,等他的情緒發洩完。切記切記,不要說話,此時你哪怕說一個字,都有可能成為他繼續哭鬧的新理由。

2.擁抱安慰再擇機講道理。

等到寶寶的情緒發洩差不多了,基本不哭的時候,過去擁抱他安慰他,同理他的情緒。例如“媽媽知道你很傷心,知道你很生氣”,這樣的話。然後,看寶寶這個時候穩定些了,可以跟他講講道理。當然,他聽了下次可能還會鬧,但是念叨唸叨,老母親的心裡可以舒坦點啊,老母親也要發洩啊。



咩小胖育兒


我家小壯今年五歲了,我還真想不起來兩歲有多可怕。確實很多人和我探討過可怕的兩歲,我為啥沒印象,是我家反應並不是很強烈。哪些孩子會反應強烈呢?被約束的越多,孩子2歲時候的反應越激烈。2歲多的寶寶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要爭取主權。如果家庭的的管教模式是“不許……”,孩子就會用哭鬧抵抗。這是孩子成長的標誌,家長應該感到欣慰才對。如何正確應對2歲的寶寶?

1、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大人可以多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讓他們感覺到自我決定的滿足感。這個備選應該是父母都可以接受的。例如:想要在遊樂場玩耍的寶寶回家,強行拖走是不可取的,應該讓孩子選擇是再玩5分鐘還是10分鐘。有時候孩子並不是一定不走,只是要顯示自己的權利。在日常生活中,穿什麼衣,吃什麼飯,都可以讓孩子二選一。


2、尊重孩子的自我。如果大人善於觀察,會發現孩子反抗的很多事項是在為自己劃定一個權利範圍,這是孩子在形成邊界意識,所以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邊界。我的玩具不可以讓他人玩,我的事情我做主(我就不按照媽媽的命令去睡覺)。這個時候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適當讓孩子決定,沒有權利鬥爭就不會有反抗。讓孩子學會承擔自然後果(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3、父母要和善堅定。如果對於2歲寶寶的反抗,父母完全有能力強行搞定,一個小屁孩還能上天?可是,八九歲時候的反抗還可以靠打嗎?十幾歲青春期的反抗呢?所以父母善待孩子2歲時的“我意識”,也是在為青春期叛逆打基礎。所以父母一定要耐心和善的對待孩子的反抗,用適當的方式樹立規則,引導孩子平穩度過第一個叛逆期。


慧媽媽家庭教育


可怕的兩歲是指孩子從兩歲左右開始進入性格執拗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變得很固執,脾氣大,自我意識萌發,表達能力卻跟不上腦子,經常把全家人都搞得很崩潰。

先和這個階段的孩子儘量和平相處就先要了解他們為什麼會如此。

發展心理學講,兩歲的孩子進入了第一個自我意識萌芽期,

這個時候他們開始第一次出現強烈的自我意識,開始想要自己做主很多事情(第二個自我意識爆發時期是在青春期),但同時自己的能力又達不到,比如想要買零食,自己沒有錢,就需要求助父母,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和孩子意見不一,孩子就很容易暴怒,因為覺得自己的自我意識不被尊重。

當家長想要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比如吃飯要坐在餐椅上,睡前要刷牙這一類的事情時,孩子會很容易“為了反抗而反抗”,因為只有我不順從你,才能顯示我和你是不一樣的,如果我事事都聽你的,那我是誰呢?

瞭解了這些,就好掌握對待這個時期孩子的方法了:

1. 對他的自主性儘量尊重,只要不是一些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儘量讓孩子按他自己的意願去做,感受到尊重以後他會很開心,也為日後做一個有主見的人打下基礎。

2. 制定規則的時候儘量不要和孩子硬碰硬。比如孩子不要刷牙就可以故意反著說,今天就是不許刷牙,孩子可能就會為了和你對著幹偏要刷牙,成年人的智商總還是高過兩歲孩子的,相信大家總有辦法。

這樣做既保證了給孩子有一定的規則感,也同時尊重了他的自主性,就可以比較平安的度過這一時期。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我家娃25個月,2週歲前後,經歷過半個月左右的“讓我覺得可怕”的狀態。現在我們之間平和穩定,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體會。

我認為,所謂“可怕的2歲”是指家長對孩子突然變得愛發脾氣、哭鬧的一種不適應和應對無力感,家長不理解為什麼自家的天使孩子突然變得難纏,所以形容其為“可怕”。

鑑於此,我認為家長應該從兩個層面做出改變。

1.對自己——少幹家務多偷閒。

我對帶娃疲倦的體會是總有料理不完的家務,做不盡的飯……

這些瑣事耗心費力。如果一面有做不盡的家務,另一面孩子又哭哭啼啼鬧脾氣,那家長就會非常痛苦,忍不住暴躁,忍不住發火,忍不住對孩子失去耐心。

愉快和暴躁狀態下對待孩子同樣的行為完全是不同的處理態度啊。

所以,我認為,在面對管教難題時,一定要想法子讓自己從困境中解脫出來。分析讓自己不愉快的原因,孩子鬧?家務?老公?婆媳?依程度排序後,做出調整。

比如我,一個人帶娃,對我而言,最大的不愉快來源就是無盡的家務。所以,孩子鬧時,我會允許自己不做飯出去吃。省去了買菜燒飯刷鍋洗澡的麻煩後,就會更有力量去搞定孩子。

2.對孩子——給足空間不較真。

愛哭鬧就允許他哭一陣子吧,誰還沒有自個兒傷神的時候。

據我的觀察,現在的家長一遇到孩子哭鬧就急著去幹預,哄、安慰、抱等等,少有留給孩子鬧脾氣的時間。

不僅大人情緒不佳時需要個人時間,孩子也需要啊。

所以,我認為,真的遇到孩子鬧脾氣又不接受你的寬慰時,不妨靜靜陪他度過這段時間

孩子就算某時愛鬧脾氣也不總是鬧個不停,有高潮也有低落,家長只需要見機行事就好了。

老話說,“六月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暗指孩子就是易怒易喜,情緒變幻無常。所以,家長不需過於焦慮

給孩子自由也是愛的表現,等待也是一種解決之道。

說到底,愛擁有一切力量。愛自己愛孩子,一切難題最終都會消解。


東籬澄子



胡學偉3



笑容背後……


那其實我相信各位家長也都聽過trouble2一詞

那也就是說可怕的兩歲

在這個兩歲左右的時候

小朋友經常會容易哭鬧

大發脾氣

那可能是因為Ta自己的一些自我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但是Ta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沒有發展的那麼好

所以Ta沒有流利地向家長去提出Ta自己的需求

那在這個時候呢

他一邊處於一個想要依賴成人的這樣的一個狀態

一邊想要獨立的這樣一個狀態

Ta經常會在這樣的兩種狀態中切換

讓我們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也經常是這樣的

那很容易

當家長認為Ta們需要獨立的時候呢

小朋友相反

Ta需要依賴家長

當小朋友需要依賴家長的時候呢

家長認為Ta們需要獨立

所以呢經常就會導致幼兒和家長雙方都容易失去耐心。

那在整個失去耐心的這個過程當中

怎麼樣去引導小朋友就顯得比較至關重要了

那首先呢我們建議一定要先肯定幼兒的情緒

比如說我們看到幼兒比較傷心或者比較難過

我們可以用語言把它描述出來

寶貝我知道你現在很傷心很難過

或者是很沮喪等等

用很精準的詞

去把幼兒現在的整個情緒去形容出來

因為這樣的話

等到Ta下次有到這樣類似的情緒的時候

Ta就知道如何去向別人表達我的這種情緒

其次呢

在整個安慰的過程當中

可以給到小朋友一些肢體的擁抱

或者說輕拍等等的動作

給小朋友的情緒起到一個舒緩安慰了這樣的一個作用

那最後呢

我們要幫助小朋友去複述Ta自己的這段讓他不愉快的經歷

那這樣的話

這個小朋友他就知道了

哦我原來是因為什麼樣的事情啊

才有了這樣的一個情緒

那這樣我們就讓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而幫助小朋友梳理Ta的情緒

讓Ta去學會解決自己情緒的問題

關注芝麻育兒

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

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我家兩個寶寶已經都上幼兒園了,現在回想起來兩歲的時候還真是手忙腳亂。因為大寶只比小寶大一歲多,在大寶兩歲的時候小寶還是抱在手上的,一個人根本就照顧不過來,有時候要出去玩,一個人抱不動兩個,就背一個,彎著腰抱一個。

其實寶寶都很聰明的吧,一般不會在弟弟醒著的時候鬧著要出去玩,都是在弟弟睡午覺的時候往外跑。後來弟弟兩歲的時候,哥哥已經三歲了,都可以牽著手出去玩,就輕鬆很多,一起出去玩的時候也沒出現非要怎麼樣的時候,不過如果是單獨帶出去玩就會。

一般這時候,我都是靜靜的等他哭完,然後抱抱他,如果自己真的有很著急的事,就告訴他,先回家晚上再出來,這時候一定要說到做到,如果沒有很著急的事,我就等一等,告訴他們還可以再玩5分鐘或者兩分鐘,然後用手機定時,手機鬧鐘響了,就得回家,你多試幾次,給他們一個固定模式。寶寶們都很聰明的,知道是不可逆的時候就會很配合,那時候你再好好的誇誇寶寶,親親抱抱,他們會越來越棒的。

兩歲的寶寶正是在形成自己的交際規則,行為規範等,哭鬧其實就是他們在爭取自己的權利,所以不要著急,把寶寶們當做一個不成熟的個體來好好溝通,幫助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時候必須要做什麼,大人不要焦急,你心平氣和的溝通,寶寶們就會心平氣和的接受,帶兩歲左右的寶寶,可能就需要媽媽們更耐心一點了。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