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当时已有枪支弹药,为何八国联军侵华时清兵竟还用砍刀?

梅碧巧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理解,虽然自鸦片战争之后清军已经注意到了热兵器的重要性,也购买了一定数量的新式装备,然而有没有是一个问题,会不会用、能不能用好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事实上,清军的落后,可不仅仅是武器装备上的落后,而是制度、训练、战术层面的全面落后。

△八国联军

清军已经注意到了装备的落后,并购买了相当数量的新式武器

随着近代以来的多次战败,清廷也开始注意到了武器装备的落后,尤其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亲眼目睹了外国武装的强大,例如常胜军(华尔“洋枪队”)攻破太仓城仅用时4小时,李鸿章便曾写信给曾国藩,言道“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

△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也标志着清朝军事开始向现代化转变,一些欧洲教官被聘请来帮助操练清军,现代化的兵工厂也得以建立。在朝廷,清廷通过购买新式武器,扩大并改善了装备西方武器的神机营,力图使这支只归朝廷直管的部队能够胜任守卫京师的重任;在地方,清廷在广州、福州、武昌三个城市聘用外国教官操练八旗和绿营,1866年更是批准了在直隶大规模训练绿营的计划,并在1871年被推广到各省。

△装备了新式战船的北洋海军

同时,清廷的海军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1866年,清政府在福州马尾成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以沈葆祯为船政大臣。清廷原本打算自行造船,但由于造价不但高于外国,且质量不行,于是从1875年开始着手从国外买船,到1882年,清王朝便已经拥有了50艘西式战船,其中半数自造,半数购买。不过由于慈禧太后此后过大寿和建设皇家宫殿,且挪用海防捐款和驻外使团专款,导致从1888年便开始停止购船。

△装备了新式武器的清廷新军

可以说,当时的清军完全处在轰轰烈烈的上升期,到了19世纪80年代,装备有现代化武器的绿营便有40万之众,神机营也达到了3万之众。然而,清军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面对内外威胁时,以冷兵器为主的勇营仍然是能发挥作用的唯一工具。

制度、训练、战术层面的全面落后,摧毁了清廷的一切努力

正如前文所说,拥有了新式武器不代表你就能打胜仗,因为相较于西方来说,清廷在制度、训练和战术层面全面落后,即使拥有了新式武器,仍然无法发挥其效用。

△慈禧太后

1、制度的落后。清朝末期,国家贫弱不堪,皇室却仍然过着极为奢华的生活,尤其是慈禧太后,其因过大寿和建设皇家林园,大量挪用新军建设费用,导致新军装备并不能持续更新,甚至给训练和维护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加之朝廷腐败极为严重,大多数官员并不关心朝廷的兴衰,只顾着自己的腰包,这使得新军的训练和装备大打折扣。

△绿营新军

2、训练的落后。装备新式武器的军队,并不像过去冷兵器时代,拿着武器是个人就能上战场,不论是熟悉武器、适应新战术、适应新的战争环境,这都需要长期、持久的训练,然而在这一方面清廷做的并不好。虽然也聘请了一定的外籍教官,但在训练过程中表面文章一大堆,实际上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使得新军始终无法形成相对应的战斗力。

△战术落后的指挥官

3、战术的落后。主要出在指挥层面,指挥新军作战显然不能像冷兵器时代,可惜在那个时期,能够适应新式战法的军官少的可怜,而这又是急不来的,需要相应的教学和实战锻炼。正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在落后的战术思想下,新军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和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在新军还未形成战斗力的情况下,由于训练不足、指挥混乱,先后两次战败,彻底摧毁了数十年来清廷的努力。

这便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清廷所面临的局面,先后两次战败致使所有努力功亏一篑,再加上上述的不足,当时清廷所能依靠的仍然是以冷兵器为主的勇营。


香茗史馆


如果要深究这个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两个字——制度。

不可否认的是,八国联军侵华这会儿,清兵的装备已经不比八国联军差多少了。得益于洋务运动的兴起,早在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的时候清军就已经开枪了。以至于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清兵的装备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小日本。尤其是清兵的轻兵器,滑膛枪都已经出现。

事实上,清朝有这些枪支弹药是一回事,但装配和训练又是一回事。你11万守军全配备毛瑟枪,可能吗?全配备了你得会使,做得到吗?所以到这会儿清兵用砍刀其实并不奇怪。

遗憾的是,清兵学来了西方先进得“器”,但没有学来“制”。由于清朝制度的腐朽,直接造成了:

1、军费不足,武器配备不足

当时清政府疲于应付列强,签订条约赔款动辄千万两白银,加上老佛爷的挥霍,能拿来购买先进武器的军费实在有限,装备几千人还可以,如果是几万或十几万的军队就有点难度。这也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清兵还用砍刀的直接原因。

2、训练和战术体系陈旧,战略水平跟不上

这其实是中外军事水平的另一个差距。枪支弹药有了,但却从来没有认真进行过战略层面的安排部署和训练,那就不能说是由于武器的差距导致失败,真正的原因还是在统治者身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清兵其实才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的军队五百年才完成的由冷兵器向火药兵器的过渡


倩仔的历史茶馆


我们看到照片上用砍刀的主要是义和团。清军主力当然配有枪支弹药。且不说当时沿海炮台的克虏伯大炮,1898年开始,清军重编新式陆军,也就是我们说的五部武卫军。

武卫军总体上装备先进,各部都有新式毛瑟枪,甚至有机枪等最新武器。尤其袁世凯、聂士成部,更有新式的人才培养,部分将官来自新式陆军院校天津武备学堂;段祺瑞等还有赴德国留学、学习炮兵战法的实际经历。袁、聂两军还采取新法操练,驻地附近还有兵工厂等设施,来提供子弹、炮弹的补给,是武卫军中战斗力尤强的部队。不过,各部构成有很大差异,如董福祥部多数人来自甘肃,甚至是穆斯林,全军没有新式重炮,土匪气息尤重。

网上流传着两个说法:一是说当时清军装备比八国联军还先进——这是不对的,清军只是一些部队装备了最新装备,并且分散各处。二是说当时清军失败主要是缺少训练,就是扛着新式枪支的农民——这也是不对的,清军最精锐的部队接受了新式操练,在数百人规模上,可以呈现出相当的战术素养和水平。整个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军主力完败,另有原因。

我们知道袁世凯帅主力在山东,俨然已经在清廷与列强之间樽俎折冲,后来加入东南互保。战争期间作壁上观,保存了实力。其他四军则各自为政,和义和团有合作也常有冲突,最后为八国联军各个击破,形成袁世凯一家独大的局面。记载八国联军事的《西巡回銮始末》提供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例如,义和团和聂士成部起了冲突,聂士成下令部下“开枪”,击毙十多人后,义和团开始组织反攻。这个时候,聂士成索性下令机枪开火——“开放机器快炮”,打散义和团众以后趁势追击,击杀大量拳勇后,将其赶入村庄,将“房屋尽行焚烧。”整个战役,“焚村庄四座,毙匪四百八十余人。”

义和团和聂士成部之间的是非曲直,很难一语说清。义和团也不是纯粹的革命队伍,少不了破坏,但清军把焚烧自己治下的村庄作为战果,当时的混乱可见一斑。

甚至,直隶本地的“练军”,也装备新式枪支,其中很多人同情义和团众,见聂士成部追击手拿砍刀的义和团,索性决定帮义和团一把。从侧后“开枪横击”

聂士成军。过程中,聂士成自己可能还中枪受伤(《拳变馀闻》)。总之,天津地区清军最精锐的聂士成部,非但得不到友军支持,还与义和团甚至练军处于内战状态。

荣禄本身无统御之才,这种状况根本上是他一手造成。董福祥、宋庆部不相统摄,有限的精锐分而又分。装备新式枪支的部队,往往得不到火炮等重武器的支持;而拥有新式大炮的据点,又得不到新军的支援。最后八国联军攻取天津以后,缴获大量新式装备。


在野武將


1,清朝击败了在军事技术装备上优于自己的明军,从而极大助长了对冷兵器的迷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对当时先进军事技术是不可能重视的。

2,清朝统治者虽然不相信火器能够决定大局,但他们也知道火器的厉害:努尔哈赤就是被大炮炸伤而死的。入关之初多尔衮就立下了规矩:大炮和火器等当时的先进武器只能在八旗军中的满州军使用,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因八旗军丧失战斗力,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这才被迫松动这一规定。

3,当时的满州军总数不足八万,所以上百万的满清军队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能够装备火器。所以满清军队的火器装备程度,始终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自然也就无法拉动军火制造业的发展,无法有效刺激军事科技的进步。

4,对军事科技人才中出类拔萃的汉人进行打压,戴梓就是这样一个受迫害的典型。戴梓为清军创造和装备了“威远将军炮”(“子母炮”)和“连珠铳”(原理和机关枪类似,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威力和优越性远远超过西方强国),最终康熙将戴梓发配流放到辽东郁郁而终。

5, 1549年明朝研发出全世界第一颗水雷:“水底雷”。该水雷的外壳是木制结构,可控制投放的深度,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战役,明朝就用这种水底雷将日军战舰击沉。1637年,明朝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触发式水雷“混江龙”。另外明军的触发式地雷、“火龙出水”(用于水战的二级火箭)、“虎蹲炮”(火炮)、手持火铳(火枪)、手雷等应用已经比较广泛。明朝的军事科技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之所以败亡,远不仅是因为满清的军事进攻,而是几种极为不利的因素同时打击的结果:饥荒、瘟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有吴三桂之类的汉奸。小冰河期异常寒冷民生多艰,同时还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天启大爆炸”都算是原因吧。

综上所述,满清误国三百年决不是空穴来风。


一杯未尽


清朝闭关锁国自大,主要还是因为慈禧太后思想跟不上新时代,认为洋枪不如八旗兵弓箭大刀快,没有充分认识洋枪的威力。即使当时有成建制的洋枪队伍,也不敢把部队拉出来上战场,比不过洋人的身经百战。

最主要的原因是慈禧太后面对烈强想求和,害怕洋人端了她的老窝,让她死无葬身之地。逃跑是她的上策,下策是求和保平安。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清朝已处于一个尴尬处境,地方不听中央指挥,皇权差不多被架空了,正想看慈禧的笑话。慈禧无奈选择狼狈逃跑。

想一想慈禧祖上的康乾盛世,再看一看慈禧败家败到逃跑,这一切就是咎由自取,当政不改革,吃老本的下场。

想效仿武则天当皇帝,又没那个本事。垂帘听政呢,又不知如何改革和布局,只知道耍威风吃喝玩乐,国家岂能长治久安。

曾经的帝国和天朝上国,转眼就成了浮云。慈禧是罪魁祸首,全天下百姓的耻辱。


小鱼在殿堂


以下是鄙人愚见,如果有什么不妥,还请方家多多包涵。

第一、关于战术思维的问题。中国自同治皇帝以来的洋务运动开始,表面上,武器装备换了一茬,俨然已经是现代化的军队,可是,事实上,一直到八国联军入侵,清军的战术思维都一直停留在大刀长矛时代。众所周知,打仗的时候,指挥官是非常重要的,不但统帅重要,而且基层军官同样重要,清军虽然有了枪炮,可在袁世凯编练新军之前,军队编制还是老一套,作战思想也还是以前那一套,基层军官压根就不知道怎么样发挥手中火枪的威力。比如,甲午战争的陆战过程中,与日军遭遇后,清军基层军官立即命令开枪,不计子弹数量和持久性,几乎没有应有的战术素养。甲午海战的惨败也与战术思想有一定的关系,丁汝昌出身于陆军,根本不懂海战,在 海上实行的战术指挥存在严重的陆战思维,比如刘公岛一战,丁汝昌是把军舰当成了会漂浮的炮台而已,造成战斗中的严重被动,到了八国联军入侵时期,清军的这种情况并未得到任何改善,所以,清军基层军官和士兵还保留着大量的大刀、长矛,这是落后战术思维的表现。

第二、关于武器补给的问题。清军虽然装备了外国火枪,有些还是国内仿制的步枪,但枪和弹缺乏统一分配的问题,军队编制管理混乱,战争打响之后,子弹非常有限,军队打光子弹之后,根本难以及时得到补充,没了子弹的火枪还有什么用,犹如一个烧火棍,所以,还不如大刀长矛使用起来方便,所以,大刀一直都存在于清军中。一直到了抗战时期,西北军等敌方军队也配有大量砍刀,都与子弹缺乏有一定的关系。

第三,清朝体制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这个我就不用过多赘述了,这是个共识。清朝从武器采购到武器配发各个环节都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根本不按照训练、战时的需要进行采购和配发,八国联军入侵算是比较突然的事件了,清政府根本就来不及对武器进行足额采购,加上,这场战争,实际上,清政府已经向全部西方列强宣战,根本无从采购,而自身生产能力有限,而且生产与使用处于脱节状态,所以,大量清军只能拿起了大刀片,打回了原形。

以上仅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指教、讨论,但谢绝语言攻击。再次感谢邀请。


猫叔说历史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清军装备的火器并不比联军差,应该是同一档的,清国有自己的近代武器兵工厂,也引进当时德国最先进的火炮,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并没有出现清军用冷兵器对付联军火器现象出现。

只有义和团认为自己刀枪不入,用大刀对付联军的火器的现象发生。

那众多拥有新式武器的清军为什么打不过万余人的八国联军呢?是因为清军虽然拥有联军一样先进的武器,却在军事理念和训练,士气上与八国联军相差N代,由于清政府当权者慈禧大妈是个无能,短视,不懂文化科技的恶妇,她及掌实权的满清权贵都是一帮为保自己权力,一味拒绝先进科学文化,不信任汉人的一帮白痴,这帮人虽然因为甲午战争被小日本打惨了,也引进和买来了列强的各式先进武器,但在军事思想和训练上都没有进步,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至于当权者不把人民当人,那么军队还有什么士气可言?

八国联军入侵时清军除聂士成部打仗还算有点战力,别的部队基本都是一触即溃,根本无任何斗志,此时清军战斗意志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时代军队都差,根本无保家卫国决一死战的想法,军无斗志,兵败如山倒。

八国联军万余军力能横扫清军,清军不输在武器上,输在精气神上,输在国家腐败无能上。


战神0073353130


个人觉得是因为当时清朝工业落后,所用的枪支、弹药性能比较差,用起来效果并不好。与其如此,还不如用砍刀、弓箭呢。还有就是当时清政府自己无法大量生产枪支、弹药,需要从外国进口。这既费钱,又需要时间,就造成了枪支、弹药的数量也不够。这就只能继续用冷兵器了。

想要配备先进的枪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清朝有这个意愿,也不是迅速能够实现的。枪支、弹药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去购买的。训练、维护、补充等方面,更是需要庞大的财政支持。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政府下定决心裁撤旧军、训练新军。但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新军也才编练了不到一半。


国史拾遗


数量少,没办法装备所有部队。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四十年之前,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清军就已经知道洋枪洋炮是好东西了。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大量使用跟洋人购买的洋枪洋炮。但由于数量有限,只能装备精锐部队。

八国联军进中国期间,清军的主力是八旗军、甘军、武卫军等,这些部队并不属于一线部队。袁世凯的新军肯定是满装洋枪洋炮;张之洞的湖广新军有自己的枪炮厂,洋枪也应该有大量装备。


难得浮生闲半日


自古都一样!!你兵器在好没有亮剑精神??就是挨打……没有霸气英明的将帅……也只过是一盘散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