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長沙縣持續高質量發展之二:突破

突破

——解析長沙縣持續高質量發展之二

解析长沙县持续高质量发展之二:突破

2016年9月底正式動工,不到9個月,在一片黃土地和荒山坡上開建的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即告建成並封關運行。圖為通關大樓、綜合大樓、卡口建設時的場景。

解析长沙县持续高质量发展之二:突破

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通關大樓、綜合大樓外觀。(本文圖片由長沙縣委宣傳部提供)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熊遠帆 李 治

11月26日,2018中國幸福城市論壇在廣州舉行,現場發佈2018中國城市幸福感調查報告,長沙縣第12年榮獲最具幸福感的縣級城市。

一邊是草木蔥鬱、碧波盪漾的松雅湖溼地公園,一邊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和霓虹閃爍的商業綜合體,一邊是整齊密佈的現代化工廠,一邊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社區公園和體育場……誰也想不到,40年前長沙縣縣城這塊地方還是一片荒山野嶺。

如今的長沙縣就和其縣城的發展歷程一樣,展現出來的是一種從荒山野地中的突破,不斷改革創新,突破藩籬,向著發展的夢想前進。

平臺突破厚植產業基礎

1992年10月8日,幾把揮動在當時長沙縣望新鄉的鐵鍬劃破了鄉村的寧靜。這裡即將誕生一個新的平臺,為長沙縣未來城市、經濟、工業格局打下基礎。

當時還在長沙市開福區潘家坪的長沙縣委、縣政府,受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啟發,有了一個大膽的構想——建設一個開發區,搬遷新縣城,以開發建設促縣城搬遷,以縣城搬遷帶動對外開放。

此後的兩年間,各路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這裡,原本沉睡的土地被喚醒了,一個國家級開發區的創業故事也由此開始書寫。

1994年,經省政府批准,星沙開發區更名為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1996年1月30日,長沙縣治遷址星沙,“有縣無城”成為歷史。2000年,長沙經開區正式獲批國家級經開區,長沙縣有了“國字號”產業平臺。

近年來,長沙經開區企業數量和質量持續上升,擁有三一集團、上汽大眾、廣汽三菱、山河智能、藍思科技、博世長沙等一大批重點企業。截至今年10月,世界500強企業在長沙經開區投資的企業達35家。不僅有德國博世等世界500強企業,還有上汽大眾、廣汽菲克、藍思科技等數十家國內知名企業。

2016年以來,長沙縣進入區縣一體的全面融合期。產業園區與城市的融合,讓長沙縣的改革突破進入了更高的層次。至2017年,長沙經開區技工貿總收入達3100億元,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2348.5億元。聚集了188家規模以上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35家、上市公司27家。

突破的腳步永不停歇。2017年5月,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成功獲批,長沙縣提出以“二次創業”的勁頭,依託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全力發展臨空經濟,新的產業平臺承擔起長沙市“東引擎、東高地”的歷史使命,融入“一帶一部”,連通世界。

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創建一年多,已引進廈門航空、圓通速遞、聯通數字閱讀基地、百聯奧特萊斯購物廣場等航空服務、物流、高端服務業領域的重大項目30餘個。

40年砥礪前行,長沙縣迄今培育了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空經濟示範區、現代農業創新示範區、黃花綜合保稅區等四家國家級園區。近年來更是堅持發展新理念,厚植產業基礎,通過深入實施“千億企業、千億產業、千億園區”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綠色引領、協調有序、積極開放、共同富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瓶頸突破順應發展需求

改革開放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實施後,長沙縣面貌煥然一新,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溫飽問題逐步解決,但卻帶來“賣糧難”和勞動力大量剩餘等問題。

當時縣委主要領導經過調研後,提出了“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糧食生產和多種經營為兩翼”的“飛鳥型”經濟發展模式。不過,這與當時“以糧為綱”的方針有衝突,最後經過全縣多次討論,1984年7月召開的全縣鄉鎮企業工作會議上,大家統一了思想,正式提出“飛鳥型”經濟發展戰略。

1992年,長沙縣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40.4:42.9:16.7,以工業為主的二產業首次超過一產業,並在三次產業中逐步佔據主導地位,縣域經濟由“農業大縣”成功轉型“工業大縣”。

一個農業縣轉變為“三湘第一縣”到現在成為“全國五強縣”,思想解放之後,體制機制就跟著突破,發展的氛圍就形成了。

每到重大瓶頸突破之際,長沙縣往往都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改革原則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

2016年,長沙縣在十三屆縣黨代會上確立了新時期的發展主線——強南富北、民生立縣、挺進五強。圍繞這一發展主線,全面實施“改革活縣、產業強縣、民生立縣、生態美縣、協調興縣、依法治縣”六大發展戰略,瞄準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目標。

對於當時已經是全國縣域經濟十強縣第八位的長沙縣而言,是突破瓶頸的再出發。此後,朝著轉型發展的方向,長沙縣勇立潮頭,交出了一份縣級城市深化改革的最新“答卷”和鮮活樣本。

當年開始建設的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堪稱長沙縣新時期改革發展的代言者。2017年6月25日,在一片黃土地和荒山坡上開建的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彼時離興土動工建設還不到9個月。

湖南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目標提出後,在省市加強領導和具體部署下,長沙縣“二次創業”的激情奔湧而出。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2017年完成進出口報關11.9億美元,實現進出口額7.69億美元,僅用半年時間躍居湖南省7個海關特殊監管區第二。

今年前10個月,黃花綜保區共完成進出口報關22億美元,實現進出口額16.69億美元,其中出口12.2億美元,進口4.49億美元。新增註冊企業168家,總數達到276家。

建設者們把夢想和激情,用腳步壓實在這片規劃面積1.99平方公里的黃土地上;把情懷和憧憬,灑向了飛機呼嘯聲聲的藍天與白雲。

自我突破增進民生福祉

改革,既有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又離不開自下而上的基層創新。

2016年4月21日,長沙縣在全省率先正式成立行政執法局,將原本分散在23個不同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權統一收編、統一執法。

新成立的長沙縣行政執法局以信息化建設促進執法的規範化,開發了12個取得國家專利的“互聯網+行政執法”平臺及軟件,實現了中央提出的“行政執法公示”“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執法全過程記錄”三項制度。嚴格實行車輛、文書、證件、服裝“四統一”和辦公、執法、審批、培訓“四集中”。

自此,長沙縣構建起“縣級層面7個專業分局+鎮街層面10個屬地分局+多個鎮街執法中隊”的基層監管網絡,執法監管實現了無縫隙覆蓋、高密度巡查、網格化管理。

長沙縣行政執法局成立以來,全局共立案1.5萬起,到位罰沒款1.6億元。未發生一起行政複議被撤銷或行政訴訟敗訴案。

長沙縣一直堅定推行9個專項改革和29個自主改革項目,除行政執法“23合一”以外,農村水利綜合改革、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法院“三分式”審理模式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經驗在全國推介。

以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和工程報建等老大難問題為突破口,長沙縣創造了多項審批提速紀錄。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文批准全國53個地區開展“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試點,長沙縣為湖南省唯一一家試點單位。

企業開辦壓縮在2個工作日內完成,企業登記壓縮在1.5個工作日內辦結。不動產登記所有業務在4個工作日內辦結,查封登記、異議登記可即時辦理……今年5月以來,長沙縣梳理並公佈了全縣997項“最多跑一次”政務事項,佔全縣1043項總政務服務事項的96%;將288項政務服務事項下放至鎮街就近辦;取消各類證明材料140項;346項政務服務事項即來即辦;全面推广部署“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10月底實現80%的事項網上可辦。

所有的改革,歸根到底都是自我突破。最終的指向都是為了高質量的發展,為了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高就業、低房價,就學有學位、就醫有床位、停車有車位,農村便捷像城市,城市綠化像農村,這就是我們的幸福。”決策者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