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歷的5次泡沫經濟:億萬富翁夢碎虧掉2.7億,我只用了10個月?

泡沫經濟已經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詞,不管是日本的崩盤還是08年的金融危機,總是能聽到很多此類的故事,但很少有人能親歷5次泡沫的幻滅,看完之後覺得有點慼慼,從全民的狂歡到假象的揭露,可能只是一瞬間的事。

我親歷的5次泡沫經濟:億萬富翁夢碎虧掉2.7億,我只用了10個月?

1987年香港股災:從千萬富翁到街邊小販

1986年,我在深圳見到了十幾年沒見的小學老師。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廣東華僑,上個世紀50年代他剛從雅加達大學金融系畢業,響應祖國號召,同一大批東南亞華僑的知識青年跑到中國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於是,他成了我在長春市安達小學讀書時的語文和數學老師。後來深圳開放了,他跑到深圳辦了手錶廠。

在深圳第一次見面,他給我一張名片,上面寫著深圳(香港)環亞電子集團公司董事長,他在深圳的工廠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當時最大的電子裝配工廠之一。

之後三年,我們沒再聯繫。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聽到一個很熟悉的聲音:十元兩件啦!我一回頭,有些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師站在三輪車上在大聲叫賣日本的二手衣服。我鼓著勇氣上前跟他打招呼。

本以為他會尷尬,可他跟我說:“我破產了,現在只能做這個生意了。見到你真好,如果沒事陪我聊聊天。”我問:“那麼大的工廠,是怎麼破產的?”老師說:“嗨!都是一個貪字。

86年香港股市瘋了,我看不少人賺錢,我這個學金融的雖然知道股市風險大,但還是忍不住進去了,結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能賺一千萬,我把工廠也抵押給銀行借錢炒股,沒想到87年股災一來,我的資金一下子轉不動,房子和工廠都給了銀行。

我親歷的5次泡沫經濟:億萬富翁夢碎虧掉2.7億,我只用了10個月?

1987年的股災是香港人經歷的第一次股災,那是由美國股災引起的。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國股市一天跌了22%,年輕的香港股市一個跟頭倒下了,連關了四天市,當香港股市重新開始後,香港股民的錢少了三分之二。有一大批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師一樣破了產,其中大部分人永遠也沒有機會再回到股市。

我親歷的5次泡沫經濟:億萬富翁夢碎虧掉2.7億,我只用了10個月?

1992年日本股災,跳樓的野村證券員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順便去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證券參觀。由於當時日本股市和樓市如日中天,股市比2007年中國股市還火,市盈率到了100倍,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經濟學家紛紛說,傳統經濟理論對日本不適用,日本正在創造新的經濟規律。

接待我的是一個野村證券的年輕經理,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樓時,站在大廈旁邊的臺階上,指著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層的花崗岩大廈,不無驕傲地說:“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經濟,這個大樓裡儲存著全球客戶的經濟信息,野村證券為了保證這些信息的安全,在這個樓下100米處有一個發電站,它可以保證野村證券在世界上發生任何事情都能正常運作。”

我親歷的5次泡沫經濟:億萬富翁夢碎虧掉2.7億,我只用了10個月?

可是不知怎麼回事,到了1992年日本經濟就不能正常運作了。日本股市從33000點,不到兩年跌到了11000點。房地產更是一落千丈,1990年還能買一個半美國的東京,1993年竟然連一個紐約都買不起了。於是,日本企業紛紛從海外抽錢回國救急,不僅把洛克菲勒大樓折了一半價賣回給美國人,還把日本好幾個大銀行和保險公司也賣給了外國人。

1995年,那位接待我的野村證券經理到香港出差,我請他喝酒,他很沉重地告訴我:現在日本企業也開始裁員了,自殺的人很多,特別是證券界,他手下一個前年才從早稻田畢業的人上個月跳樓了。電視臺現在最熱門的電視節目是教人們如何省錢,比如教日本家庭主婦如何用燒飯的餘熱煮雞蛋。那一段時間,香港大街上的日本遊客少了,到高檔餐館吃飯的日本商人也少了。“經濟泡沫”這個詞第一次在我腦袋裡有了真實的感受。從此,這泡沫就經常跟著我了。

我親歷的5次泡沫經濟:億萬富翁夢碎虧掉2.7億,我只用了10個月?

1997年香港股災:成為負資產的女秘書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了,香港哀聲一片。本來1997年上半年形勢還好好的,樓市股市不斷創新高,人們排著隊去酒樓吃飯。我們公司開發的一個樓盤開盤賣樓花,買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隊。

國內一個家喻戶曉的大歌星為了走後門買我們公司的房子,陪我們唱了一晚上卡拉OK。我公司兩個秘書近水樓臺先得月,不用去排隊,每人花80萬港元交了三分之一首期買一棟房子,可是房子還沒住進去,泡沫就來了。

樓價一口氣跌了三分之二,兩位小姐那幾個月臉色難看得很。原因是她們把已交了80萬首期的房子白白送給了銀行,為什麼?因為市場上同樣的房子,只值80萬;如果她們繼續供當時買的房子,就要再付160萬。

那個剛來香港還不大懂香港規矩的明星火急火燎地找我退房,我說:“你看到門外那兩個小姐了嗎?她們是我們公司的秘書,在這個公司已工作10年。她們跟你一樣,也買了我們公司的房子,因此她們這10年算給公司做義工了。”

我親歷的5次泡沫經濟:億萬富翁夢碎虧掉2.7億,我只用了10個月?

我看大明星有點不明白,就解釋說:“她們工作10年,除去吃喝也就攢了80萬,交了這套房子首期後什麼都沒剩下,可是現在房子又沒了,這不等於白白給公司幹了10年。

如果能退房,她們早退了。你沒看這幾天報紙討論嗎,很多人買了李嘉誠的房子,現在變成負資產。有人說在這種特殊時期作為香港首富的李嘉誠應該網開一面,不要再追這些負資產的人所欠的房子餘款了。你猜這位首富李先生怎麼說?他說:香港是個重合同守信用、風險自擔的社會,你沒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認倒黴,因為所有人都沒看到。如果這個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賺一倍,我也沒理由跟你分利潤。

我親歷的5次泡沫經濟:億萬富翁夢碎虧掉2.7億,我只用了10個月?

2000年互聯網泡沫:從3億元到有行無市的總經理

亞洲金融風暴還沒過去,互聯網又來了。1999年末和2000年初,全香港的商人都好像瘋了。這次不同於以往,越是大商人越瘋狂,不管是搞地產還是搞百貨;不管是生產電子,還是生產水泥的;不管是辦學校的,還是開夜總會的;總之全同互聯網幹上了,紛紛辦起了網站,紛紛註冊了公司,紛紛與IT公司聯姻。

我當時打工的華潤創業公司自然也不能免俗,雖然公司每年有十幾億淨收入,但因為同互聯網沒有關係,股價還不如一個剛創辦兩年的互聯網公司高。股東不幹了,說:如果你們再不進入IT,就要找人收購。

於是,我們只能絞盡腦汁往互聯網上靠,先是付了一筆天文數字的諮詢費,請世界最大的諮詢公司出主意,可是那些從美國飛來的高級腦袋除了給我們寫了兩大本資料外,任何問題也沒解決;其實他們也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因為我們不是互聯網裡的蟲,我作為公司總經理當時連上網都不會。

可是商場是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遊戲。當時許多如雷貫耳的經濟專家都說:互聯網技術會創造一個全新的經濟,誰跟不上,誰就會被淘汰。想想看,誰不害怕呀?於是,我們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國技術公司“結婚”。經過投資銀行的朋友介紹,美國一家大公司的副總裁來香港,期間可以跟我們談談。

可是時間約到早上8點,這在香港是非常罕見的商務見面時間。我當時有點納悶:看來互聯網的人就是不一樣,可能都是超人。

我親歷的5次泡沫經濟:億萬富翁夢碎虧掉2.7億,我只用了10個月?

第二天早上,7點50趕到人家香港分公司,一進接待室我差點暈了,原來在我們前面已有兩批人,一批人正在會議室裡同那個副總裁談著,另外一批人還在會議室裡等著。8點45分,輪到我們,30分鐘談完,結果就不用說了。

2000年初正當我被互聯網搞得暈頭轉向時,一個朋友找到我,他與一個美國基金創辦了一個互聯網公司,在香港買了一個上市公司的殼,市值一下子升到200億。他請我加盟。我說:我可不懂互聯網。他說:你只要懂上市公司運作就行。

於是,他開出了我不可拒絕的條件———3億元的公司股票,外加7位數的年薪。做著億萬富翁的美夢,我在新公司上班了。可是在上班的第一個天,互聯網泡沫破了,第一個月我的3億元變成2億元,第二個月變成了1億元,第三個月……第10個月,我的股票變成3000萬,而且有行無市了。

我親歷的5次泡沫經濟:億萬富翁夢碎虧掉2.7億,我只用了10個月?

2008年中國股市:罵“基金經理都是騙子”的基民

2007年中國這頭昏睡的獅子,終於徹底醒了。深圳的樓市開始超過香港) 的新界,上海北京的寫字樓也開始趕紐約,開戶炒股的人到了1億。於是,一下子創造了世界第一大銀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產公司、第一大保險公司……

這一年全世界500強排名亂了,因為那些老牌500強紛紛被突然變大的中國公司擠出去了。中國商人在世界上開始揚眉吐氣了,腰裡揣著大把股民的錢,也能想買誰就買誰了。於是,中亞和非洲的油田,拉美的銅礦和鋁礦、澳洲的鐵礦和煤礦頻頻被來自中國的買家問價。

2007年世界經濟的焦點放到了中國,全球的經濟天才都在討論中國股市和樓市,一派說泡沫太大了,另一派說中國正在改寫世界經濟,潛力遠遠還沒發揮出來。可惜世界經濟還沒改寫完,美國那邊次貸泡沫又碎了。中國股市進入2008年,少了近三分之一。

記得2007年9月我回長春度假,碰到我母親一位老同事。一個當了一輩子會計的75歲老頭,成了中國第一代“基迷”。他把報紙上所有有關基金的報道用剪子剪下來,釘成三本半大書,還跟人學會了在座標紙上畫圖表。他把家裡所有閒錢都買了基金。我問他現在買股票是不是風險太大?

我親歷的5次泡沫經濟:億萬富翁夢碎虧掉2.7億,我只用了10個月?

老頭說,他買的不是股票,是基金,基金是由金融專業人士管理、抗風險能力最強的綜合投資工具。他剛買的QDII是走了銀行後門才買到的,現在不到一個月就賺了5%。春節後母親打電話告訴我:老頭投到基金的20萬元,只剩了10萬元,現在有些精神不正常。老伴治病需要錢,他捂著就是不賣,整天到銀行管人家要錢。見誰跟誰說:基金經理都是騙子。

後記:所有學經濟的人都知道人類歷史上這樣的泡沫比比皆是,一些歷史上的泡沫故事往往讓我們匪夷所思。

比如在英國南海泡沫中,一個騙子註冊了一個叫南海投資的公司,在他的招股書上寫道“本公司在拉美有一個誘人的投資項目,現在需要融資,這個項目的具體內容暫時不能透露”。第二天,當他打開公司的大門時,外邊擠滿了給他送支票的股民。第三天,這個騙子拿了錢就消失了。

我相信我們的子孫,讀到今天杭蕭鋼構這樣的故事一定也會忍俊不禁,但是他們依然避免不了被他們的後代貽笑大方的命運。

有人可能說:經濟泡沫中損失的是不太懂經濟的大眾,經濟領域的專業精英———經濟學家、銀行家、基金經理……他們是應該能比一般人更早知道泡沫的,從而更多地避免損失。

可是大量統計研究證明:這些精英作為一個整體,他們在預測泡沫的水平上一點也不比老百姓強,因為他們在股市中的平均收益同股民大眾一樣,他們比普通股民唯一多賺的只是手續費。

此文作者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黃鐵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