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若已出生,將按有關法律和條例處理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逆天改命

,首例免疫艾滋病嬰兒在中國誕生?專家的話讓人後怕!衛計委和醫院回應...)持續發酵,引發風波不斷。

南科大“查封”賀建奎辦公室

11月27日晚間,南科大賀建奎辦公室貼上“封條”。來源:新京報

昨晚,記者發現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辦公室門外介紹內容摘除,並貼上印有“請勿入內,後果自負”及學校蓋章的提示條。

賀建奎今將現身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發言

昨日上午,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香港召開,因“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受到關注、並將在此會議上公佈試驗數據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並未現身。美國國家科學院新聞發言人Molly Galvin回覆記者稱,賀建奎將按照計劃在今天(28日)上午,參與“人類胚胎編輯”的相關發言。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若已出生,將按有關法律和條例處理


2018年11月27日,香港,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開幕,賀建奎未現身其中。圖/視覺中國


  • 賀建奎確定在28日的峰會上發言。
  • 可遺傳的基因組編輯臨床試驗,一直是許多研究小組爭論和探討的熱點話題。
  • 在中國,導致了這兩個孩子出生的臨床試驗是否符合相關標準,還有待商榷。
  • 我們的目標是確保人類基因組編輯安全、合理、有效且負責地進行,並且造福全社會。


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香港)即將召開之際,大會組委會獲悉,中國誕生了一對被胚胎基因組編輯的雙胞胎,而領導這項研究的賀建奎研究員也即將在本次峰會(週三)上發言。

可遺傳的基因組編輯臨床試驗,一直是許多研究小組爭論和探討的熱點話題,目前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據,為進行可遺傳的基因組編輯臨床試驗提供了有力的理論證據和研究基礎。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與醫學科學院2017年發表的報告中寫道,在臨床前研究充分闡明潛在的風險和益處,並且通過同行評審的情況下,這類的臨床研究可能會被批准。但這僅僅是在沒有更有效的治療手段情況下,人們選擇更先進醫學手段的方式,但不得不提到的是,這些研究提供的手段只是一類可以選擇的替代方式,而在臨床研究進行的整個過程中,必須要做到高度的透明化,並且需要經歷嚴格的監督和審查。此外,報告還提到,在進行這類研究時,我們應該保持謹慎的態度,同時需要廣泛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和建議,並且在相關部門制定了有效的監管手段(包括研究的標準和結構體系)的情況下,這項研究才是真正有意義和科學的。

讓我們將目光放到歐洲。2018年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委員會發布了一份獨立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建立一個高效的遺傳性基因組編輯的干預環境”,這樣才能保證人類遺傳基因編輯的安全性。而在中國,導致了這兩個孩子出生的臨床試驗是否符合相關標準,還有待商榷。

大會組委會希望通過這次高峰論壇的對話,可以進一步增進全世界對人類基因組編輯相關研究問題和倫理問題的認識和理解,而我們的目標是確保人類基因組編輯安全、合理、有效且負責地進行,並且造福全社會。


11月27日,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等多方對“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進行回應。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27日,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對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進行回應,其中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在回答央視記者提問時候表示: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發布聲明如下:


近日,國內外媒體爆出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消息,對此中國科學院學部高度重視。作為負責組織和領導學部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工作的專門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發表如下聲明:我們高度關注此事,堅決反對任何個人、任何單位在理論不確定、技術不完善、風險不可控、倫理法規明確禁止的情況下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我們願意積極配合國家及有關部門和地區開展聯合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呼籲相關調查機構及時向社會公佈調查進展和結果。

中國科學院學部 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

2018年11月27日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若已出生,將按有關法律和條例處理



27日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部長茶座”活動中,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對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做出回應。

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佈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27日發表聲明,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

聲明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實屬違反倫理道德和有關規定,已嚴重擾亂科研秩序,對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國際聲譽造成嚴重損害。

聲明指出,基因編輯技術作為一項革命性技術正在推動著生命科學研究發展,但其應用安全性尚有待於進一步全面評價,如何審慎使用該新興技術關係到人類健康和長遠福祉。中國政府分別於2003年和2015年出臺了《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為基因編輯技術等的應用明確了基本準則,為開展相關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提供了根本遵循,這得到了中國科技界一致共識。

聲明重申,中國科技界將一如既往地堅持科學技術造福人類、服務社會的宗旨去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嚴格遵守科學道德和學術倫理規範以及相關國際規則,以創新性科研工作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

雖然事件本身在網絡上引起熱烈討論,但很多網友對基因編輯的原理或許並不熟悉。基因編輯抵抗艾滋病究竟是如何實現的?為什麼倫理問題如此受到關注?在遙遠的未來,基因編輯能為人類的生活作出貢獻嗎?看完下面這張圖,你就瞭解了。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若已出生,將按有關法律和條例處理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若已出生,將按有關法律和條例處理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若已出生,將按有關法律和條例處理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若已出生,將按有關法律和條例處理


實際上,目前人類對於基因的瞭解還很有限,沒有幾種人類疾病可以清晰明瞭地歸咎於某一種基因。多數情況下,疾病通常是由兩個或多個基因相互耦合的結果。未來,基因編輯需要探索與挑戰的東西,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