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农村地区出个大学生越来越难了?

老农民说事


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是深有体会,我从下面4个方向来谈下我的观点。

  • 1、教育资源分配匮乏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小学1-4年级的老师学历普遍是小学学历,就连校长才,小学2年级毕业,一直到了5年级,终于来了一对大学生夫妇,还是专科,也只在学校呆了1年就走了。到了初中好点,但是大部分老师也是高中毕业。从硬件配置上,教学实验基本靠想,体育活动基本靠跑,美术音乐课程也只有在课程表上,在夏天教室是火炉,冬天是冰窖,哪还有毅力上课。所以总体来说,无论从师资队伍上,还是学校的教育硬件配置上,农村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 2、社会观念转变

我国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教育一直是第一位,知识分子一直是国之利器,无论从待遇还是老百姓的心中,知识分子总是受到尊敬的。但是自从90年代以来,教师待遇已经成了社会最低层的劳动者,而且现在农村不是谁谁家出了大学生为荣,而是以谁家的孩子发财为荣,金钱至上是现在农村的主流。今年过年回家就遇到一个,以自己初中毕业为荣,在酒桌上炫富吹牛。

  • 3、教育成本收益

现在大学学费平均5500/年,生活费若节省的话预计5000/年,住宿费及等其他杂费支出5000/年,最低标准1.55万/年。对于农村家庭收入来说,这基本上是一个家庭在不吃不喝情况下的全部支出了。4年本科就是6.5万,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大学生工资普遍是3000左右,在除去生活费、租房等,预计每个月能剩下500块钱就不错了。这还是在你能找到工作的情况下。但是以我身边的经历来说,没有在城市找到工作回乡的也有不少。

总体来说,教育资源分配匮乏、社会观不正、教育成本增大、农村大学生找工作难等问题是现在农村大学生越来越少的原因。


细心di小网友


现在农村地区出个大学生不难,但出名牌大学的学生是越来越难了。

现在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村独生子女的数量明显增加,因此,现在的农民,对于在孩子上的花销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农民就转而向孩子的教育上投资。

农村里现在的读书人,他们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读完高中读大学,这中途农民很少因为家庭经济负担而让孩子辍学的,所以,农村出大学生其实不难,难就难在出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了。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全国名牌大学的招生条件不统一

例如,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对北京本地区的学生就有优待条件。北大与清华在北京招生的比例明显的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再就是北大与清华对北京本地区的学生分数并没有像外省学生的分数要求那么高,故而,外地学生想要进清华与北大就没那么容易了。

第二:教育成本增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例如,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他们要想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那么一个农民在她们的读书生涯中需要出资至少不低于100万元的学费与生活费,不然,就算农村孩子艺术再怎么优秀,她也只能上武汉音乐学院或湖北美术学院了。对于中戏与北电这样的顶尖艺术学校,农民的孩子进去报到的概率几乎为零。

第三:跟城乡教育的差距有关

很多农村里的孩子,他们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在乡镇一级的学校上学,等到上高中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与城里人是有多么大的差距,其中的语文水平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很多农村孩子上到高中后,他们依然还在说着方言,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做语文基础拼音题时,其得高分的人数并不多。再者,有些农村的高中生还弄不懂句子的组成成分有哪些,主语、谓语、状语等搞不清楚的大有人在。

在打基础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他们上名牌大学就越来越难了。


凡农深一度


我和媳妇都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我媳妇还是她们村第一个大学生,那是98年了!那时候城里孩子补课的也很少,农村孩子还有竞争力,现在城里孩子学什么都起步早,甚至一年级开始学英语,起步就跑在了前面!从家庭条件到教育资源跟城里孩子都不是一个级别,现在农村孩子想跟城里孩子齐头并进是有多难可想而知!

1.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大家都知道,高中是决定一个人能否上大学的关键因素,一所好的高中相当于踏进大学的一半门。我们这里县里最好的高中我们乡也就招生三十人左右,市里面最好的高中基本上进不去,所以农村的学生要想上好高中相对于城里面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有些学校你根本没名额,进不去。

2.学习环境的差别。在城里面,你学习不好可以有辅导班、可以请家教、可以有家长辅导,在农村的话你只能靠自己,哪有什么辅导班和家教,农村父母普遍文化水平不够,对孩子学习基本上帮不上忙。

3.读书无用论。不读书反正可以回家种地,有退路。在农村的话你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谁家的孩子在外边没上学挣了大钱,谁谁上了大学工资也就那样,读书有什么用。这种思想有可能很早的灌输在孩子的脑子里面,无心学习,很多同学孩子纷纷辍学。

所以现在每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都是自己有一定毅力的,靠自己赢未来。当然,城里孩子也非常累,比如我姑娘!都是眼泪💧


爱做饭的老齐


笔者来自农村,由于工作原因,经常穿梭于县城和农村之间,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对题主有关于农村出大学生的问题很感兴趣,愿意与你分享一下个人看法。



农村地区出现个大学生很难,笔者是深有体会的,很多农村的学生读到初中,还没毕业就不读了,坚持下来的很少,更不用说上大学了。

一,农村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厚

村里面的孩子,平时比较爱玩,更多的时候是想着出去赚钱,像自己的父亲或者叔叔阿姨们一样,而不是要读大学,要读研究生。他们对于大学的概念很模糊,对打工的理解却很透彻。在这种思维观念的驱使之下,很多孩子读书读到初中,就厌倦了,中途退学了。



二,农村的教育资源比较差,竞争力不强

在农村能够学习的就是书本的东西,老师所讲的,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学习成绩很优秀的,放在城市里面却很一般。孩子们学习方法也是简单粗糙,除了上课学习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以拓展思维的机会,没有晋升提高的机会。面对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情况,很多来自农村的学子都败下阵来,成功获取高分的很少,出大学生的概率很低。k

好了,以上是笔者个人看法,如果有不同看法或者对本人观点有疑问的,欢迎评论指正。


有点意思的事儿


1.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我们都知道,中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能上大学,或者说你是否能上一个好的大学,然而,相比较城市来说,农村的教育系统不是那么完善,教学质量显然是无法与之相比的。而城市里的中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学子的进入。如果初中不能接受到好的教育,那么考上一所重点高中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农村学子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考上重点高中,为以后考大学做铺垫。

2.学习环境的不同。在城里,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还有大量的补习班、辅导班,或者是请家教等去帮助学生,从而使成绩得到提高,而且,城里的家长也拥有渊博的知识,可以辅导学生学习。而在农村,学生只能在学校学习知识,只能靠自己学习,而且,农村的家长也会缺乏相应的知识,无法给予帮助。

3.学习意识的不同。城里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各种各样的学习场合,而且家长也会给予有效的引导与培养。而农村的学子就会不同,他们可以玩耍,也会因此对学习和读书不上心。


为暖821


因为收入差异和投入差异越来越大,而且农村的教育是越来越弱跟城区相比。你可以看到城区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的生长出来。但是农村呢?别说帮助孩子学习,可能孩子在干什么作业有没有完成都不知道!这就是农村跟城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距。

其实从人口素质方面来说,其实从这个方面来分析是很伤人的。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的大量的优秀人才涌入了城市,并且在城市的定居,成为城市的居民。所以才有了中国城镇居住人口大于农村人口这个现实的成立。

这一部分的人口孩子考上大学,本来就应该记在农村那一块,因为他们的身份改变,所以他们的孩子考上大学就记在城区那一块,这样就更加的使得城区和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孩子出一个大学生的概率也越来越低。我我听有个朋友说他一个朋友想资助一个孩子,希望是品学兼优的,而且是家庭贫困的,但是居然那个学校说找不到这样的人。家里穷的学习都不太好。不知道这是不是只是个例,不是客观现实,如果是的话太悲哀了。


知常容


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一直在拉大,原因有很多。现在农村条件好一点的都努力把小孩往城里送。

师资力量

好的老师愿意留在农村教书的很少,在乡下的幼儿园和小学所提供的的基础教育和城里的没法比。我当年念书的时候小学是在乡下读的,初中去了县城,我在小学的时候一直是前三,可是在初中我可以说是倒数,尤其是语文和英语的底子真的是非常差。

理念问题

农村的家长大部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即使条件好了把孩子送到城里念书也可能只是随大流。家长并不会去学习怎么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他们可能更相信“学习靠自己”,这句话很对,但当竞争者们都用着远高于这句话的标准的时候,在竞争中成为输家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还有很多人觉得读书没有用,不能挣大钱。

经济条件

农村的孩子相对来讲家庭条件一般不能支撑他上各种补习班,假期各种游学。不管是成绩和眼界,都需要用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去弥补。

希望每一个出身农村的孩子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竞争很残酷,但努力的话希望依然很大。


闲不下来的懒癌


我生活在农村。成家后,有一儿一女。我们十分重视儿女学习,希望她们长大上大学!

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她们从小懂得为什么要学习,让她们学习充满快乐,培养她们的兴趣。孩子们在家学习,我们相伴左右,不打牌,不玩手机,不看电视,陪伴学习。在学习中,我们也长了不少知识。不懂的问我们,第一时间放下手里活,给孩子耐心解释,帮助寻找正确解答方法,一直让他弄懂为止。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一天天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很开心!



在农村,我们的家庭经济也不是很宽裕,沒有积蓄,2009年建房欠了十多万,我们外出打工。我们努力工作,勤奋工作,再苦再累的活我们也干。不让钱成为孩子学习的绊脚石。欣慰的是,孩子们听话,学习成绩好。小儿子上小学年年拿奖。大女儿在2013年考上大学,拿国家励志奖学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上了学生会副主席,评上大学三好学生,毕业那年评上省优秀毕业生,还考上硕士研究生。


现在农村地区出个大学生越来越难,这是事实。985,211,重点大学对农村孩子无缘!形成这种状况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农村留守儿童多。优良的种子,生产力的提高,让更多农民从地土中解脱出来,进城务工,加快了城市化建设。农村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逐年增加,有些村落只剩下几个儿童和老人。孩子的学习没人管,品行坏了没人教。家里的老人连手机都不会用,英语数学就更不懂,隔代教育,老人能管好孩子,教好孩子,辅导孩子学习?


二农村教育资源薄弱。农村条件差,优秀教师不愿来农村。年轻的教师在农村工作没几年,有了经验,又进城了。农村小学奇缺英语教师,学生要到上中心学校才开设英语课,都五、六年级才开始学英语。不象城里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双语教学。农村中学的孩子高考,普遍英语差。在校住宿条件差,孩子洗个热水澡都难。我儿子一个星期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我十分重视孩子学习,找不到老师给孩子辅导学习。想陪养孩子的兴趣,也没老师。

三农村常住人口锐减。有些家庭进城打工,城里买房,连孩子都带到城里,生活成本高,出生率下降,造成农村人口锐减。边远山区小学都没有了。我所在的乡,十五个行政村,原先每个村都有小学。现在,一个中心学校,三个小学,一个教学点。小学只有一、二年级,一个班只有几个学生,多的十几个学生。没有学习芬围,没有学习竟争力,学习上不去。

四农村贫困人口多。因病致贫,农村有的家庭一场大病就垮了,小孩上学没指望。国家对农村投入少于城市,农民在家挣不到钱,家庭经济上不去,孩子上高中就无法承担生活费和学费,只好辍学打工。



五农村不重视教育。有些农村人认为上学无用,不如打工铮钱补贴家用。985,211,重点大学农村孩子考不上,就是考上大学,一般家庭供不起,还不如成家生孩子。有的考上大学,找工作难,家庭背景差,创业更难,还不如早打工早挣钱。


农村贫困,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差,苦了农村孩子。希望国家社会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加快农村教育投入,出台农村优惠政策,让优质教育下沉农村,圆农村孩子一个大学梦!


山野古村易


看你怎么认为的,一些高职高专的学生其实还是挺多的,而且这个农村大学生的数量在每个地方的农村是不一样的,就比如我们那儿的话,近几年考上大学的人是越来越多的。

至于某些地方出大学生越来越难,其实有以下几个原因。

1.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城里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好,成绩越来越高,高考时分数线相对变高,但农村虽然近年来教育条件逐渐变高但始终比不上城市,所以能够考过分数线的不太多

2.现在的生存方式有很多种,一些人因为学习不好,而能出去打工挣钱,便不再想去学习了。

3.留守儿童现象很多,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自制力不强,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长环境,耽误了他们的前程。

4.现在科技很发达,导致电子产品泛滥,一些孩子从小接触,没有自制力和家长正确的管理的话,就容易上瘾,从而耽误学习。


吐槽行家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农村地区,出个大学生越来越难了?我是农村的,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与就业压力。随着社会进步,在老百姓的心里,上大学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我那时候,村里有个上大学的,全村祝贺,谁家的孩子有出息,考上大学了,端上铁饭碗了。而现实的情况是,某某家的孩子大学回来了,连份工作没找上,在家跟着父母种地了。一传十,十传百,读书无用论又成为了主流。

二、经济压力。现在的农村,如果只单纯靠种地供养起一个大学生,是很不容易的,而又没有其实办法。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养家,结婚生子算了,反正上大学也找不上好工作,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

总起来说,对于农村地区孩子上大学的观点,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